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网上咨询日前举行
2010-12-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为了让考生能详细地了解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和专业考试的有关政策,我院于12月19日组织了“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网上咨询”。本市43所高校、外省市5所高校参加,本次咨询得到东方网协助。

本次咨询共回答考生提问1000多个。

查看详细咨询内容, 

热门院校

  • 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健康医学院诞生于“健康中国”新时代,是一所上海市属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学校地处浦东张江科学城国际医学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万余人,拥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康复物理治疗、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护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工程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医疗产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智能影像工程等17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工程技术、医疗产品管理、智能影像工程等专业为全国首创,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填补了上海市空白。学校秉承71年的办学历史,坚持“健康促进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摇篮”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黄埔军校”的办学传统,紧密对接时代需求,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紧缺、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学校定位于“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医学本科院校,坚持“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医保结合”发展方向,办学目标是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医科”类应用型医学高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行业引领潜质的人类健康促进者,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拥有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东方学者、浦江学者、启明星计划、曙光计划及扬帆计划等高水平师资力量,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9.2%。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上海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4个、上海市高原高峰学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引领计划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1个、上海市一流课程8门、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65项,学校教师担任主编出版本科教材30余本。学校同时拥有上海市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及4个上海市高校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2021年上海市首家5G+智慧医疗创新实验室落户我校,上海市智能医疗器械与主动健康协同创新中心成功获批。2015年至今,学校共发表高水平论文793篇,授权各类专利累计369项,签约横向课题476项,获得纵向课题447项,其中国家级76项(国自然64项)。2020年科研经费突破2600万元。学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稳定性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21届学生就业率达98.23%,持续位居全市高校前列。学校拥有周浦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奉贤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崇明区中心医院(筹)、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筹)、联新国际上海禾新医院集团(筹)、江湾医院(筹)、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筹)、上海赫尔森康复医院(筹)等11所附属医院及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多所教学医院,十余个国家级和上海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并与数百家高水平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器械企业和检测单位保持全方位紧密合作关系。同美、日、法、英、澳、德等国几十个知名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学校在持续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不忘服务社会,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近年主办(承办)了亚洲核医学论坛、中国城市健康生活论坛、长三角养老机构发展高峰论坛、国际康复创新与应用研讨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中国数字医疗产业论坛、中国健康保险与大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东方医学教育论坛、中国健康医学教育PBL联盟、医疗器械技术与监管高峰论坛、上海市医学伦理教育学术论坛、健康设备与人才发展高峰论坛以及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全国医学影像技能大赛等几十场高水平学术会议和技能大赛;协办了全国“文化自信与新工科”校长论坛;牵头组建了国内首个健康医学教育PBL联盟;被人社部遴选为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与海南、云南、新疆、西藏、青海、贵州和河南等多地进行了援建学校、共建医院和定向培养等对口帮扶项目,不断提高边远地区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培养医疗行业紧缺人才。展望未来,学校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举“健康中国”和“健康上海”旗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认可,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专门培养高等海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普通高校。前身是国家交通部部属全日制成人高校,组建于1978年。2000年根据国务院决定划归上海市管理。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由集团所属中国远洋海运大学代管。教育业务直接由上海市教委主管。学院于1986年率先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上海市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最长的院校之一。2003年3月被列入上海市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建设单位;2006年接受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复评验收,2010年再次接受并通过上海市教委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年入选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并被上海市教委列入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同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6年以优秀等第通过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评估验收。学院现已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船员培训和干部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设有航海技术系、机电工程系、航运管理系、公共教学部4个教学部门和1个培训中心,共设置16个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教学设施设备:现有可使用校园占地面积55039.8㎡,建筑面积79151.02㎡。拥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信息图文大楼、学生宿舍楼、室外运动场等设施;建有海员职业开放实训中心、国际航运公共实训中心、航海技术实训中心、轮机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机电技术实训中心等五大实训中心。其中装备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轮机模拟器、模拟教学船、舵机实训室、GMDSS实训室、LPG模拟实训室等先进的实训场所。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2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52.7%;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学位)占91%;教师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占89.5%;具有船长、轮机长等各类双师资质教师达71.1%。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院设有培训中心专门从事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同时又是国内航海院校中船员培训规模最大、培训种类最多的船员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培训种类包括中国海事局认可的海船船员基本安全培训、船员适任培训和特殊培训以及船员其他培训项目,年培训各类船员逾万人次。目前开设的各类船员适任和合格证培训28项。学院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源深路158号;邮政编码:200120;电话:58311677;传真:68670908;电子邮件:Sma.dzb@coscoshipping.com
  • 学校简介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隶属于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院背靠行业,面向社会,开设具有综合交通行业特色的专业,其中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上海市级“双一流”专业。学院连续十一届、22年获“上海市文明校园(文明单位)”称号,是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上海市优质高校建设单位、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双一流”建设院校培育单位、上海市人社局认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上海市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和教育部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英国IMI三级中心、上海市汽车类专业“1+X”省级办公室等落户本院。学院多次获得国家、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以及交通运输部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学院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城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教育职教分会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具有良好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建有上海市汽车运用与维修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市现代物流开放实训中心、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实训中心、上海市“汽车运用技术类”职业技能鉴定所和上海市高校学生“物流管理类”职业技能鉴定所。学院先后与上港集团、日本丰田、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德国奔驰、上海申通、阿尔斯通、浦东公交、华润燃气等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2007年12月,学院作为发起单位之一,首批组建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为校企紧密合作搭建了优质平台。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广受社会和行业企业欢迎,曾获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上海商学院上海市徐汇区
    学校简介上海商学院是一所商科特色鲜明的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税务学校华东分校。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初心,坚持“以商立校、应用为本”办学理念,秉承“厚德博学、经世济民”校训精神,全力打造“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实现重大突破,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奉浦、徐汇、国权路三个校区和福州路一个办学点,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现有40个内设机构,其中党政管理部门、党群组织23个教学及教学辅助部门和其他直属部门16个,学术机构1个。截至目前,学校教职工共计783人,其中在编人员641人,非编人员共计142人。2021年招生本科专业30个。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为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等9个专业为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工商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4个专业通过ACBSP国际认证。实现教育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项目建设全覆盖。获批首批上海市级重点产业学院立项。学校持续深化学科建设内涵,与上海财经大学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学科特区建设,重点打造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商科学科体系。现有旅游管理、国际商务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工商管理入选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近五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0余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学校聚焦国家地方战略需求和行业重大需求,深化与上海市商务委全面战略合作,高质量开展商业(商务)应用研究与咨询服务。拥有上海商业发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等市级科研基地与平台。近五年,80余项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建有的商务部商务官员研修基地累计培训来自100多个国家(地区)的4400余位商务官员。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着力提升国际声誉和影响力。引进优质商科教育资源,与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联合申报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于2021年5月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商科教育联盟,组建国际高端智库联盟,建立中东欧海外教育基地。学校注重传统商业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建有中国商业文化展示馆、海派商业文化研究院,出品《上海商业百年》《零售百年》《贸易百年》等商业专题片,承办《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三季)上海赛区面试选拔活动。学校先后获团中央“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2019年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战略发展目标,实施“两步走”战略安排,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特色办学,在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商科大学的征程上爬坡奋进、勇毅前行。(数据截至2022年3月)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
    学校简介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5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并在新的历史节点,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综合性、创新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目标。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确立“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委和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锐意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通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双一流”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逾4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黄旭华、顾诵芬、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5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学校共有33个学院/直属系,12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23个直属单位,5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707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589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9903人,国际留学生2513人,其中:研究生1488人;有专任教师3307名,其中教授108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包括1名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9名,青年拔尖人才27名,长江学者青年项目47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1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者117名(青年项目获得者14名)。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1个,含4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61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9项为第一完成单位);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上海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33门,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27门,国家双语示范课7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83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53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入选首批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学在交大”正在成为新时期上海交通大学的鲜亮名片,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地位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学校有17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位列全国高校第四;11个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校25个学科入选A类。全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7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有各类科技创新基地129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部级82个、国际合作11个、其它8个,包括: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基地,1个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集成攻关大平台,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据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际合作联合科技创新基地,4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7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0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1个上海市重点智库,7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4个上海市高校智库,3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等。目前,正在建设一批面向世界基础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机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年来,获得国家科技奖99项,上海市奖408项。2019年,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六家单位“二十年磨一剑”共同研制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19项成果获评教育部“三大奖”,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数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学校将获国家科技奖8项,居全国高校第二,其中一项成果拟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专用项目)。教育部一等奖 7 项,居全国高校第三。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1项,蝉联上海市首位;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9年度达7203篇,2020年度达8239篇;Nature、Science、Cell等顶尖杂志的论文发表渐成常态;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等智库资政启民,影响力日益显现;立足上海,辐射全国,李政道研究所、张江科学园建设稳步推进,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