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贵州:27日起开始网上填报高考志愿
2012-06-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金黔在线讯 今日起,我省开始网上填报高考志愿,昨日省招生考试院特别提醒,填报志愿系统于6月29日24:00自动关闭,请广大考生合理安排填报时间,避免填报人数过于集中造成网络堵塞。

  后天24:00系统关闭

  今年我省继续实行网上填报志愿,分两次进行:第一次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7日至6月29日。

  在此期间,考生通过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填报以下科类和批次志愿:

  1.体育、艺术类考生一次性填报第一批本科院校、省内免费师范生院校、第二批本科院校、第三批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志愿及兼报的文史、理工第一批本科和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凡未填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2.文史、理工类考生一次性填报提前批录取本科院校、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本科院校、特殊类型招生院校、第一批本科院校、省内免费师范生院校、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凡未填报的,视为自动放弃。

  填报志愿前,请仔细阅读《贵州省2012年高考填报志愿规定》,登录志愿填报系统“成绩查询”栏目查询本人高考成绩位次,并根据自己的成绩、身体状况、志向、兴趣等认真斟酌,填写高考志愿纸质样表后,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

  省招生考试院再次提醒考生注意,填报志愿系统于6月29日24:00自动关闭后就不能再填报志愿,请广大考生合理安排填报志愿时间并及时提交志愿,避免填报人数过于集中造成网络堵塞。

  第二次网上填报志愿时间为:7月28日00:00至7月30日24:00,该时间段内此间填报第三批本科院校、提前批高职(专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中职单报本科院校和中职单报高职(专科)院校。

  严禁他人代填

  另外,省招生考试院还特别提醒:

  1、凡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和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并入选的考生,其特殊类招生志愿填报在“文史、理工特殊类型招生院校”栏内。如因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的,可同时填报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

  2、文史、理工类第一批本科院校定向志愿填报在文史、理工类第一批本科院校平行志愿栏内。

  3、未达到本次填报志愿各批次最低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填报的志愿无效。

  4、考生志愿填报,必须由本人凭准考证号和密码进入系统填报志愿,严禁他人代替考生填报志愿。进入系统填报志愿过程中,第二次输入密码确认考生身份并提交所填志愿后,就不能再修改志愿。

  5、少数民族预科、民族班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非少数民族考生不能填报。录取时,省招生考试院根据招生计划、考生志愿和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投档。

  6、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显示的“总分”包含报考省内院校享受政策照顾加分。只享受省内院校政策照顾加分的考生,报考省外院校时,加分无效。

  7、填报教育部直属师范高校和省内院校免费师范生志愿的考生,须提前签订协议,未签订协议的其志愿无效。

  8、填报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本科院校的考生,须符合贫困地区户籍、学籍等报考条件,否则志愿无效。

  作者: 本报记者 申红珊

热门院校

  • 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铜仁市碧江区
    学校简介贵州健康职业学院是西南地区首家、贵州省唯一以“健康”命名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以医、护、药、养和健康管理与服务为主要办学方向,努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全力为健康中国服务。在校生规模12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学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杭瑞高速铜仁北站、铜仁火车站、铜仁凤凰机场。校园占地1千余亩,建筑面积32万m²,教育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办学条件一流。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办学以来,先后取得“贵州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高职工科组一等奖”“贵州省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教师组团体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教师组团体三等奖”等优异成绩,在各类赛事共获奖140多项。学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努力创立优势特色专业,着力培养大健康产业急需的、技艺高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开设有中医学(国控)、护理、护理(老年方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助产、药学、中药学、中药材生产与加工、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卫生信息管理、医学美容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13个专业。学院建立“专业+行业+企业+基地”四位一体平台,构建产教融合的多元化办学模式,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1+X”失智老年人照护、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之一,是苏州高新区技能人才培养输出基地、铜仁市卫生健康人才培训基地,是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拥有包括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保健调理师等十五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资质;与多家公立医院、本科院校和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就业机会;建有大学生众创空间,立足大健康产业布局孵化“云上健康”特色项目,为学生创业搭建广阔平台。学院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三全育人”,建立“四位一体、三个结合、六大板块”思政育人体系,积极开展“万言家书·三思教育”和“身边的榜样”选树活动,开放“影怡健康”周末思政影院,建成1000m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为拔节孕穗期的新时代大健康人才成长浇灌精神养分。思政教育基地先后被铜仁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命名为“铜仁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铜仁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基地”。建有集教学、科研及培训为一体的健康智慧养老实训中心,为农村和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老年照护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建有母婴护理中心,打造母婴护理教学科研平台和培训基地,积极树立母婴护理行业标杆。建有民族医药研究所和中药材标本中心,立体化展现武陵山区特色道地药材、民间医技、民族药方药具,组建科研团队,着力研究民族医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贵阳市清镇市
    学校简介贵州财经职业学院是2020年4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通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于贵州省财政厅。学院由具有70年办学历史的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财政干部培训中心联合新建,以全日制普通高职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是一所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的综合性高职院校,办学规模8000人。学院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贵州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与贵州省财政学校、贵州省财政干部培训中心实行合署办公管理。学院位于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云站路50号,占地面积556亩。目前,校舍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完成投资5亿元、8万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包括图书综合楼、产教融合实训大楼、酒店实训大楼、学生宿舍楼等工程,实现能够容纳8000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学习和生活。学院现有高职招生专业12个,“十四五”期间,将全面聚焦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精准对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科学布局专业,以服务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体,重点打造数字财经专业群和数智商贸专业群,合理发展公共管理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和文化艺术专业群,塑造一体两翼三支撑的学院专业(群)架构,错位发展,形成一批具有鲜明财经特色、服务财政主业和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较强的专业群。到2025年,专业总数稳定在25个左右。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204人,其中在职在编154人,副高及以上职称40人(其中正高3人),占比26%;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48人,占比32%;双师素质教师68人,占比44%。现有“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十佳个人”1名,省级“最美班主任”1名。还有一支由来自政府,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人才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为学院发展凝聚磅礴力量。学院高度重视内涵建设,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数字化校园项目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项目1个,与贵州爱信诺航天信息有限公司、金蝶精一信息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浪潮、美团等共建产业学院,与正保集团、俄速通公司、顺丰速运等共建培优班。校内建有财经博物馆、财务共享实训室、新商科、黔影工坊、心理实训室等实训场所46个,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发展。学院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续承、融合、赋能”的理念,发扬“家国情怀 担当奉献”的财职院精神,依托财政、立足财经,面向农村经济、街道社区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培养“讲政治、守诚信、精技能、记乡愁”的基层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财经人才,以“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全国可示范、国际可交流”的国家示范位标准,努力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助力贵州基层经济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实现跨越发展,在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中彰显财职担当、贡献财职力量!
  • 学校简介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是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贵州医科大学与贵州神奇集团合作举办的一所普通高等本科全日制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现有笋子林、惠水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32亩,校舍面积共31.86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64万册,电子图书28.63万册。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000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4万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学院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形成了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置有19个本科专业,形成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医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学院现设4个二级学院,12个教学单位。现有在职教职工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余人,具有硕博学位占比38%,高级职称占比33%。 学院自创办之日起,一直奉行“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2001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神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贵州苗药工程技术中心、生殖医学研究中心、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2020年,经第十七届中国科学家论坛批准,学院成立了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长年有3-5名院士驻站,指导开展生命健康及脑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科研团队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个,发表高质量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胎盘组织及其提起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鸡胚胎生长因子抗衰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中国科技创新发明成果,为神奇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科研支撑。 学院采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签约数十个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投资建成了4个二级学院、19个本科专业的实习实训中心,100余个实验室,满足教学的需要。 2012年4月,学院顺利通过贵州省教育厅组织的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学院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和专业的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6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由贵州省民政厅组织的全省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在全省参评的近400个机构中名列前茅,被贵州省民政厅授予5A等级单位。 学院办学17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重德尚学,维新育才”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依法办校,依法治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积极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四新”抓“四化”,服务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有特色的省内一流民办普通本科高校而不懈奋斗。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贵阳市花溪区
    学校简介贵阳信息科技学院(Guiyang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于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思雅路8号,毗邻被誉为“高原明珠”的贵州风景名胜地花溪区和东盟国际交流周永久会址,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是2001年贵州工业大学创建的贵州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学院;2004年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4年9月贵州大学和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明德学院更名为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3年9月贵州大学与泰豪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举办新机制的贵州大学明德学院;2014年4月启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新校区建设;2017年全面入住花溪大学城校区;2021年5月教育部批准,8月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转设为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2001年创建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注重内涵发展,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模范引领“四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校现有在校生150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965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人数为446人,占比46.22%,其中正高级职称117人、副高级职称329人;研究生教师人数630人,占比65.28%,其中博士133人、硕士497人;“双师型”教师人数290人,占比30.05%。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08亿元,图书馆藏书量146.85万册,电子资源11万种。各类实验实训室23个,校内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120余个。学校围绕国家和贵州省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3+1”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标贵州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实施大数据、大文旅、大健康及先进制造的“三大一先”人才培养战略,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现设6个系、45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在教育部备案招生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城乡规划、建筑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科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英语、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共计45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学类专业21个。学校办学至今,共培养了2万余名毕业生,始终将就业工作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用就业指导招生,近年来,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5%,部分工科专业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8%,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学校正朝着成为全国“产教融合”示范性高校和全国一流民办高校的目标不断前行,持续为中国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拥有较完备知识体系的,具有高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类人才。
  •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市南明区
    学校简介贵州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65年,原名“贵阳中医学院”。建校以来,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为己任,服务于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及其产业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本硕博全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学校是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8年被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贵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并获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花溪、甲秀两个校区,占地约1300亩。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针灸推拿学院、骨伤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体育部)、信息工程学院、中医养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语教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苗医药学院、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康复学院等19个直属院(部),中医、中药、民族医药等10个研究所;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33人,其中博士以上学历620人,高级职称603人,45岁以下900人。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国贴、核心、省管、省名中医等专家学者200余人。有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有硕导755人、博导25人、兼职博导39人,2004年开始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联合培养博士生46人。有国医大师工作室(站)5个,全国名中医工作室3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个、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师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团队15个。学校现有32个本科专业,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农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 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有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2个,其中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贵州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贵州省重点学科7个,贵州省一流建设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中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示范性本科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设项目3个。有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2个,获批省发改委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双创支撑平台建设项目”;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项。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研究生工作站5个、研究生导师工作室1个、贵州省卓越人才计划项目5个、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贵州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案例库5个。近五年获省级一流大学建设项目2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个。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9项、省级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课题37项;获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校主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400余部,其中主编89部,副主编169部。学校不断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9个,其中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药物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2009年被科技部评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高校科技管理优秀团队”。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216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9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7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656项,出版专著477部。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列全国中医药高校第八位。学校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大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组织百名博士进企业、组织百名博士下农村,组建百个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难题。天麻、石斛仿野生种植、太子参有性繁殖脱毒复壮等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制定铁皮石斛叶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和八角莲等地方药材质量标准183个,主导研制热淋清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等苗药产品19个,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二,为贵州省健康产业“千亿产值”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校党委被中共贵州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现有在校学生18141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847人。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全国高校首批青年志愿者协会之一,2011年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团体”;“防艾志愿者协会”被国务院防艾办、卫生部、团中央等单位评为“红丝带健康包‘百校进千企’活动先进集体”。1982年成立的“大学生医学科学协会”为全国高校中最早的大学生科协之一。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1项、铜奖4项,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决赛铜奖,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1项,铜奖3项。近五年在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全国“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慧医谷杯”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全国高校模拟集体协商(谈判)大赛等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涌现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志愿服务金奖”“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佳志愿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优秀青年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和“全省五四青年奖章”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和先锋团队。近五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年均就业率为90%,研究生毕业就业率达到93%以上。学校以开放的视野,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努力建立以东盟为中心,辐射全球的中医药教育新格局。先后与法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英国、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学术团体及机构开展中医药培训;与英国高校合作举办药物制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海外实践基地、中德心脏康复基地等项目顺利开展;连续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学术论坛,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迈向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正当时!贵州中医药大学紧紧抓住贵州医疗卫生事业、高等教育事业和中医药民族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机遇,立足贵州、面向全国,将中医药特色优势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中,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谱新篇,为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