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昆明理工大学选培办培养少数民族国防生纪实
2009-10-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阴晦的天空下, 身着戎装的国防生们正在进行军事训练。他们震耳欲聋的吼声、敏捷矫健的动作,尽显了国防生习武砺肝胆、青春卫和平的理想和抱负。

  这是10月14日清晨,记者在昆明理工大学训练场上看到的一幕。“我们少数民族国防生要像翱翔的雄鹰,在从军报国的征途中写下辉煌的篇章!”训练间隙,藏族国防生阿旺邓曲信心满怀地说。

  就是这个阿旺邓曲,刚刚在成都军区组织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而谁能想到,刚入校时,他连汉话都说不流利,跟别人沟通困难重重。“是解放军驻昆明理工大学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办公室帮我实现了这个跨越!”他感激地说。

  阿旺邓曲只是昆明理工大学众多少数民族国防生中的一个。结合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较多的实际,为加快部队建设和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教育部、总政治部批准,2004年昆明理工大学单列计划招收培养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国防生,成立了全军首个“少数民族国防生班”。目前共培养藏、傣、羌、傈僳等22个少数民族国防生215名。

  青春因奋斗而壮丽,人生因进取而精彩。训练场上,国防生们以满腔的赤诚点燃习武热情;课堂上,国防生们用神圣的责任激发学习动力。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那个“今天校园砺剑、明朝沙场扬威”的庄严承诺。

  提高军政素质是关键

  凌晨3时许,人们还在梦乡里遨游,但一名手握钢枪的女孩,却军容严整地在暗夜里站岗放哨,远远看去就像一尊雕塑一样沉静、美丽。她的身上,比同龄人多了许多军人的沉稳果敢、刚毅坚强。

  谈及这段在驻滇某集团军通信团当兵锻炼的经历,昆明理工大学目前唯一的一位少数民族女国防生李黎感触颇多。刚入校时,由于训练强度大,身体单薄的她感觉有点“吃不消”,思想上产生了波动。选培办干部了解情况后,及时找她谈心做思想工作,并专门针对她制定了“训练套餐”,指导她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能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李黎文化学习、军政训练都取得了优良成绩。去年,在参加部队组织的国防生暑期军训中,她被挑选为结业典礼阅兵分列式一个男生方队的领队,并被评为“优秀学员”。

  要让国防生从青年学子成长为合格的后备军官,打牢科技文化和军事素质基础是中心环节。针对少数民族国防生大多来自经济社会和教育文化欠发达地区,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选培办采取激发动力自主学、开展帮扶结对学、营造氛围督促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学好科学知识;以总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军政训练计划》为依据,采取聘请教员授课与自身组训、日常训练与集中培训、达标考核与比武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扎实抓好少数民族国防生军事训练;安排到军队院校集中训练、到部队当兵锻炼,帮助国防生熟悉部队、了解士兵,提前培养第一任职能力。

  “自开办国防生班以来,少数民族国防生军事素质达标考核合格率均为100%。”选培办负责人欣慰地对记者说。“他们毕业分配到部队后,适应本职普遍较快,特别是在维护民族团结、参与处置少数民族地区突发事件中,发挥作用明显,深受部队官兵和当地群众好评。”

  排忧解难增动力

  藏族国防生达瓦次仁来自西藏山南偏远地区,从小失去双亲。他被批准录取为昆明理工大学国防生后,在享受国防奖学金的同时,还被学校减免学费,优先安排勤工俭学。去年,他所在的交通学院又将他作为资助对象,每月给予80元困难补助。今年,达瓦次仁毕业了,他志愿申请回西藏建设和保卫家乡,以实际行动“感谢解放军,报答共产党”。

  羌族国防生曾佳来自四川绵阳,去年“5·12”大地震发生后,一连几天,曾佳都没能与父母取得联系,这给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上课静不下心,训练打不起精神。学校和选培办了解情况后,及时做他的思想工作,并积极帮助他与家人进行联系。最后,选培办通过在当地救灾的部队与他家人取得联系,得知家中虽然受损严重,但父母都平安的消息后,曾佳高兴得流下眼泪,立即卸下思想包袱,投入到学习训练中。如今,他当上了学院学生会干部。

  少数民族国防生大多来自边远贫困山区,不少人是靠“吃百家饭、用救济款、读免费书”长大。选培办庄严承诺:“有困难,找选培办。”选培办成为“国防生之家”,尽心尽力为国防生排忧解难,使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国防生获得了学习上进的动力。

  爱党信党跟党走

  “得知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我们感到无比震惊、愤慨!我们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

  去年“3·14”事件发生后,阿旺邓曲与学校62名藏族国防生在主动联名致选培办的信中这样写道。他们还积极给家人、亲友打电话、写信,揭露和声讨“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图谋,谴责暴乱分子的罪恶行径,要求他们保持清醒头脑,与民族分裂分子划清界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其他少数民族国防生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了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

  为了让少数民族国防生尽快实现由在校学生向合格军官的转变,选培办坚持先定原则后选人,通过政治考核、谈心交流、走访调查等方式,优先把政审合格、志愿献身国防的少数民族学生选拔到国防生队伍中来。从进校签约那一天起,昆明理工大学和选培办就注重引导少数民族国防生围绕“今天的幸福生活哪里来”等展开讨论,深刻认识生活变化根源;强化优良传统教育,激励大家自觉把个人理想信念同部队建设需要结合起来;组织参观驻地部队军史馆、荣誉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热爱军队、建功军营的志向。

  阿旺邓曲来自西藏昌都一个农牧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困,念小学时面临辍学的威胁,当地政府知道情况后不但免收他的学费,还提供了“包吃、包住、包穿”的优待,让他顺利地完成了小学至高中的学业;驻扎在当地的部队送来了衣服和粮食,解决了他家生活上的困难。2007年7月,他被昆明理工大学录取为国防生后,通过选培办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更加深了对共产党、新中国和人民解放军的感情。

  “我要努力完成学业,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和国军人,为维护西藏稳定和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为了攻克语言关,他除了多与同学接触和交流外,还把查字典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短短一年时间,他就翻烂了一部字典,汉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现在,他已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大学英语每次考试都在良好以上,大一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5年来,少数民族国防生100%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毕业生中党员比例占8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学生;毕业的少数民族国防生中有20多人参加了维稳处突、国庆阅兵、军级以上战役演习等重大任务,均表现突出,有3人荣立三等功、3人提前晋职。

  记者 张雪飞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云南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高校,现有在校生3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下设9个二级学院,3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应用型国际化大学。荣誉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暨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并被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文明学校”、“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示范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并同时获批云南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定位学校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秉承“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恪守“自强、卓越、报国”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政治可靠、基础扎实、专业过硬,具有良好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合作学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聚焦名企资源,建立起广泛的校企合作,与华为、京东、360、Adobe、科大讯飞、金蝶、特斯拉等行业一流企业建立了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打通了从人才培养到实习实践,再到就业转化的畅通渠道。并连续三年获得华为“优秀ICT学校”称号,同时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同被华为列为前1%的合作伙伴。展望“十四五”时期,云南工商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云南省“三个定位”、“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和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以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党建、控规模、调结构、抓内涵、提质量、出特色、创品牌、上层次”为发展思路,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和培育师资队伍为保障,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为云南建设“教育强省”做出更大的贡献。
  • 红河职业技术学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
    学校简介红河职业技术学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2月24日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国家公办大学,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业务接受云南省教育厅指导的高职学院。一、基本情况学院位于红河州州府所在地蒙自市红河州职教园区,校园占地545亩,校舍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建有综合大楼、图文中心、活动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教学楼、实训楼、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等高标准的基础设施。截止2021年底,学院共有在籍学生4126人。共有教职工122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12名,研究生学历教师97名,“双师型”教师48名,党员63名。学院目前开办12个专业,分别是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会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应用电子技术、陶瓷设计与工艺、跨境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应急救援技术(消防)、医学美容技术。二、办学特色一是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红河职业技术学院初设之际,就制定了“明德至善 多元贯通”的校训、“笃志博文 德技双馨”的校风、“敬业厚生 品行双范”的教风、“乐学擅习 身心双健”的学风,建成“省内外有影响、云南有特色”的高水平高职学院。二是办管分离,统一管理。2021年1月19日,红河州人民政府出台《关于红河州职教园区集中统一管理暂行办法》,学院按照“办管分离、中高一体、统分结合、协同配合、各记其功”的原则,下设12个二级学院,覆盖园区学校开设专业。三是中高职贯通,一盘棋发展。通过“3+2”分段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与园区的州农校、州财校、州民族师范合作,发挥红职院办学优势,统筹引领全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调整,使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红职院的专业设置尽可能对口衔接,打通中职到高职的“无障碍衔接”通道,打破生源保护壁垒,让园区和各县市职业中学的学生通过“3+2”、5年制大专、“职教高考”等方式进入红职院学习,整体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学历,为学生成长成才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实现全州职业教育一盘棋思想。四是“专业群”建设,一体化办学。设立12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对应一个专业群建设,中专、大专一体设计,优化师资、实训设备等资源配置,着力解决专业小、散、弱的问题,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推动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把专业建在产业上、企业里,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设立12个专业群,即学前教育专业群、紫陶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体育运动专业群、消防应急专业群、农林牧渔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交通运输专业群、汽车工程专业群、财经商贸专业群、公共服务专业群、大健康专业群。通过专业群建设,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及时应对产业调整快速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教学边界模糊化等多重挑战。五是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与行业联合、与企业联盟、与园区联结,通过引企进教、引产入校,建设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实践专业(项)共建,推进工学一体、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培养与市场相匹配的职业技术人才。学院将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发展,努力构建起“纵向贯通”的学校体系和“横向融通”的办学体系,从而形成“一纵一横”、“多元联动”、“学培并举”的职业教育“区块链”,实现全州现代职业教育“一盘棋”发展,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提供人才支撑,在全州三个示范区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
  • 学校简介学院目前占地320亩,校舍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5822人,正式在编在岗教职工18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教职工93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8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运动训练),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体育保健与康复、园艺技术),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公共实习实训教学基地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个,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项目1个,“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教材3部,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项目3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云南省文化名家1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64年的云南省青少年体育学校,1978年组建为云南省体育运动学校。1994年,学校与成立于1983年的成人高校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合署办学。1998年,云南体育进修学院划转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5月26日,学校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目前设有体育教育学院、运动训练与教练员学院、社会体育与体育管理学院、体育传媒与艺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共开设有运动训练、体育运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体育保健与康复、康复治疗技术、体育教育、新闻采编与制作(体育新闻方向)、园艺技术(高尔夫草坪维护管理方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体育电子信息方向)、旅游管理(体育旅游管理方向)、休闲服务与管理(高尔夫服务与管理方向)、经济信息管理、国内安全保卫、健身指导与管理、体育艺术表演、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民族传统体育、无人机应用技术等20个专业,设有田径、游泳、体操、排球、柔道、拳击、网球、武术、跳水、击剑、举重、高尔夫、足球、篮球等14个运动项目,至今已为省级专业运动队输送了优秀竞技体育人才1700人,其中奥运冠军3人、世界冠军7人、全国冠军100余人。2017年8月30日,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云南省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跨入了云南省12所省级优质高职院校的行列。2019年5月27日,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入围国家高职“双高计划”推荐名单的体育高职院校,也是云南省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多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全国业余训练先进单位”、“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称号,被誉为云南竞技体育的“人才库”、“输送站”和“优秀选手的摇篮”。
  • 昭通学院昭通市
    学校简介昭通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的云南省昭通市。学校环境优美,毗邻占地一千余亩的省耕国学文化公园,春观花,夏品文,秋赏月,冬戏雪。昭通学院文脉传承,底蕴丰厚,其师范教育传统可追溯到1906年清政府创设的师范传习所,历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昭通地区师范学校,1978年成立昭通师范专科学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百年办学历程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严谨治学、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形成了“大学无疆 大人有容”的校训和“崇德、敬业、务实、创新”的校风。40余年来,昭通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为己任,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经验不断丰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以新文科、新农科、新工科为龙头,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成为昭通及周边地区人才培养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传播中心,昭通县市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基地、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学校目前设有人文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3个教学学院,4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十多个省、市招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建有实验实训教学中心6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层治理综合技能模拟仿真实训室1个,省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示范实践实训基地1个,立项建设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1个。拥有智慧教室及微格教室181间,专业实验室127间,公共教学设施平台中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个。学校现有教职工676人,其中,高级职称204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462人,另有外聘教师100人。拥有“全国会计名家”“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云南省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及“青年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乌蒙工匠”等知名专家学者。学校以“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兴校、服务活校”为理念,成立了文学创作学院、苹果学院、天麻学院、马铃薯学院、扎西干部学院(理论教学部),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地班、物理学专业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基地班、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幼儿教师班、英语专业卓越班、生物科学专业实验班、苹果天麻马铃薯特色班、文学创作特色班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重点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昭通文学、教师教育、红色文化四张特色牌,推动专业建设特色发展,为地方基础教育改革、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昭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成立了滇东北高原特色农业研究中心、乌蒙山生态保护研究中心、金沙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研究中心,开展特色研究,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多项,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40余年来,学校潜心耕作,培养了以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吴建智、全国百佳刑警阚建军、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天敏和雷平阳、全国优秀教师张英、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山地自行车越野赛冠军马皓等优秀学子为代表的6万多名优秀人才,为昭通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昭通学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全面谋划高质量内涵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人民满意的昭通大学而努力奋斗!
  •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丽江市古城区
    学校简介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原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位于享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云南省丽江市。 学校创办于2001年,是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的办学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发展,学校成功于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是云南省凭实力首批转设成功的两所高校之一。在“2021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我校位列第57名,居云南省内同类院校第1名,跻身中国一流民办高校之列。 学校拥有占地1528亩的独立校园,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亿元,馆藏图书近200万册。体育文化设施完备,后勤服务设施功能齐全,拥有云南省高校中唯一的占地2万平方米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校园环境优美典雅,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全国大学生校园环境满意度50强高校,校园建筑获得国家建设部建筑设计银奖、“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和“云南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按国家计划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培养适应行业岗位需要、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和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39个本科专业;设有8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近1.8万人,生源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来自云南省外全国各地;已累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近五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6.5%以上。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一批又一批学生远赴美国、法国、德国、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留学或参与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2018年被授予第一届“云南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是云南省获得该荣誉称号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2019年被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委政法委、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发文命名为“云南省级平安校园”,是全省高校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独立学院。2020年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先进集体奖”和红旅赛道金奖,是云南省唯一一所获得此项殊荣的高校。在2020年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决赛中,获得两个一等奖,是全省同类院校中唯一一所获得两个一等奖的高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