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河北高考改革方案6月底出台 本科收费标准拟提高
2015-04-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6月底前河北省将制定河北省高考改革的具体方案,明确改革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经省政府同意并报教育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

2015年河北省普通本专科招生33.45万人。今年河北省将继续增加省属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数量,不断提高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比例,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据了解,去年河北省安排省属重点高校面向农村贫困地区招生874人,比2013年增加374人。

在高考加分方面,今年河北省将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研究制定清理规范高考加分项目方案。进一步改革和规范高职单独考试招生,推进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招生。此外,河北省还将继续完善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院校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会议提出,从2015年春季学期起,河北省将建立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省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拨款水平,2015年达到生均6000元。推动出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标准,推动出台新的高中教育收费标准和成人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研究提高普通本科高校收费标准。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开放大学)是原石家庄大学,创建于1984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是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位居河北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现有全省高职院校唯一1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1+X”证书试点单位。“数字建筑集成应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教育部确定的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拥有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1个、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是“河北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4个、河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城市社区学习中心(CLC)项目实验点。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开放教育、社区教育三位一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目前,设有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与电子工程系、食品与药品工程系、艺术设计系、动画系、体育系、软件工程系、公共外语部、继续教育部等系部。形成了以智能建造与智能制造类专业集群为核心,电子信息类、现代服务类、文化创意类、电子商务类、食品药品类专业集群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现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项。学院积极实施“科研创新”工程,建有软件工程系等校企共建二级学院5个,牵头成立了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河北省文化创意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与石家庄数英电子有限公司共建院士工作站。校企共建教育部认定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成果9项,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学院积极实施“开放办学”工程,构建石家庄市社区教育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四级网络”体系,即学院社区学院、县(市、区)成立社区教育分院、街道(乡镇)设有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村)级社区教学点或社区学校。以行业引领成立书法、宪法等二级学院8个,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普法教育进社区的典型做法,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国法学会印发文件推广我院社区普法教育经验做法。建有“大者社区”、“金鱼文化”、“鹿泉数据中心”和“尊光养老”四个直属社区教育基地。学院积极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搭建了河北省首家应用型教师发展中心平台,形成了“一平台、五步曲”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体系,构建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与技能名师为支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0余人,其中博士26人,正高级职称6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二层次1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学院积极实施“质量立校”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9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在籍生8000余人。学院面向河北、河南、湖北、湖南等17省(市)招生,连续多年录取分数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9%以上。就业率和专接本率在省内名列前茅。学院多次荣获“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称号。学院积极实施“强基健体”工程,拥有覆盖全校的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以及现代化教学平台和信息交流平台。图书馆是石家庄市少数几家“百万藏书”图书馆之一,有先进的图书检索系统和电子阅览室。学院建有共6万平方米的多功能教学楼2个和技能实训楼2个,校内实训基地70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80个。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工作室) 30余个。具有省人社厅审批备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能为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工作。建有校播文化众创空间,栖渡众创空间2个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院生活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大学生公寓、汽车实训室、球类馆、游泳健身中心和高标准综合体育中心。位于石家庄国家自贸区,投资53.5亿元、占地1300余亩、建设面积50余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修身、博学、笃行”之校训,践行“求是、求精、求新”之校风,定位于“融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创新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职业院校。
  • 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市长安区
    学校简介 河北中医学院前身是1956年在保定市成立的河北省中医专科学校,1957年开始招收首届中医学专业本科生,1958年定名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与天津中医学院合并,校名为天津中医学院,隶属河北省。1969年天津中医学院整建制迁至石家庄市,与河北医学院合并组建为河北新医大学。1979年恢复独立设置,重新使用河北中医学院校名。1995年与河北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重新恢复独立设置。虽历经分合,但中医药本科教育持续开展。建校60余年来,培养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吴以岭、张英泽,国医大师李士懋、李佃贵在内的数万名优秀人才。现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院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学校拥有杏苑、橘泉和祁州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82621.78平方米(873.93亩),建筑面积29.30万平方米,主校区为杏苑校区,位于石家庄市鹿泉区杏苑路,环境优雅,风景宜人;橘泉校区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路,毗邻火车站,交通便利;祁州校区位于千年药都安国市,中医药文化浓厚,区位优势明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94.33万余册,其中线装古籍图书22906册,珍善本1299册。现有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107个,含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1所,教学医院40所,社区实践教学基地7个,其他实习实训基地37个。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16个,其中5个获批省级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临床医学院等11个教学机构。形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办学格局。在校全日制学生938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397人,硕士研究生872人,博士研究生114人。学校开设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中药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公共事业管理、药学、口腔医学技术、应用心理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市场营销、汉语国际教育、中药制药、助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健康服务与管理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强化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特色优势专业建设,注重中医经典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拥有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药学、护理学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拥有河北省重点学科2个,河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局共建中医药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专科7个,河北省中医重点专科5个。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与中医、中药学、护理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共涵盖博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学校现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共卫生服务传承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Ⅱ级实验室2个,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6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1个,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个,省中医药数据中心1个,河北省高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2个。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758人(含直属单位),其中,校本部845人,第一附属医院1617人,第二附属医院209人,省中医药科学院87人,正高职称287人、副高职称474人。学校拥有专任教师725人,其中,博士学位201人,硕士学位423人。学校拥有一支学养深厚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54人、硕士生导师415人。拥有一批学识渊博、享有盛誉的名医名师,李士懋、李佃贵教授分别于2014年、2017年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李佃贵、方朝义教授2016年12月被评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梅建强教授2020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疫优秀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同时拥有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名中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以及省管优秀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工程专家人选共计100余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20年)》结果显示,我校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中总分排名第一。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是全省最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校之一。与巴西戈亚斯联邦大学联合创办拉美地区首家中医孔子学院,与十余个国家的20所大学、医疗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韩国、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多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求源,厚德济世”校训,恪守“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中医药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推进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医教协同,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丰富多彩,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黄帝内经》知识大赛、“中医药社杯”“挑战杯”“创青春”等多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作为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医鼻祖扁鹊故里,河北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医辈出,中药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大省。面对中医药振兴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机遇,河北中医学院将进一步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作风,着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中医药大学,为河北中医药强省建设和中医药事业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唐山师范学院是河北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唐山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与京津接壤,东与秦皇岛毗邻,是河北省经济强市。唐山区位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底蕴深厚,为学校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被原国家教委评为“全国优秀师专”,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200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良好等级,2014年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18年被评为唐山市文明校园、唐山市军民共建先进单位、2020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校园,素有“冀东教师摇篮”之美誉。学校分为大学道校区、学院路校区和建设路校区,占地79.3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7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2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148.5万册,电子资源折合508万册,购买有各类数据库45个,订阅中外文纸质期刊990种。学校还有各类实验场所264个,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66个。学校设有16个教学单位,58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工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591人、硕士学位以上929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41人,河北省优秀教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8人。学校现有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在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品牌特色专业2个。近三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现建有“河北省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1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基础创新团队。建有教育部“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评剧”、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近三年,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发表SCI、EI、CSSCI、SSCI、CSCD等高水平论文19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获得发明专利48项、实用新型专利217项,获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0项。学校努力打造公费师范生品牌,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和优化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践平台,学生专业水平、实践技能、整体素质均实现大的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考研率15%。荣获“创青春”国赛金奖,2019年荣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国赛二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金奖。学校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学校与国外数十所海外院校开展项目合作与友好交流,获批ISEC项目,与美、英、匈、新西兰等三十九所海外名校实现学分互认。建校6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持“勤思笃学,修身律己”的传统,形成了“知行合一,大爱及人”的校风,“良师益友,承绪出新”的教风,“沉下心思,放开眼界”的学风,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5万余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时期,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唐山、面向河北、辐射全国,坚持“21122”总体工作思路:扭住坚持从严治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两个重点,攻坚突破申硕一个难点,打造产教城融合发展一个亮点,推进科研水平提升和就业质量提高两项任务,提供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高水平内部服务质量两项保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创新奉献精神,具备岗位所需要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省示范高校,建设地方一流的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 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市
    学校简介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和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具有120年的发展历史和光荣的办学传统。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与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校友中有老一代革命家邓颖超、刘清扬、郭隆真、杨秀峰、康世恩、荣高棠等,有著名爱国主义学者梁漱溟、张申府、汤用彤等,有两院院士严陆光、郝柏林、李树深、贺泓等,也有许绍发、蔡振华等一批体育界精英。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是我校著名校友。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6万余名各类专业人才。学校于2011年整体迁入新校区办学。新校区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1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7 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699人,其中专任教师1797人。在职教职工中,正高职人员421人,副高职人员100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专家208人次,博士研究生导师20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66人,其中校外实践导师229人。在校本科生25135人,在校硕士研究生5242人,博士研究生518人,成人教育学生11090人。学校现设25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本科专业93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1个、省高校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学科14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学科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14个。化学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学校设有河北省职业教育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科教育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全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河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河北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河北省民族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教育科研网河北省主节点等机构。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项,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有河北省本科教育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15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5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个,省级教学名师25人。近年来,学校共获得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以学分制、顶岗实习支教、大类招生培养为重点,推进本科教学三大基础性变革:学分制改革不断完善,满足学生自我设计和自主发展的需求。构建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师资培养“三教并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整教师教育体系。顶岗实习支教工程深入开展,有效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就此项工作曾两次作出批示予以推广;2013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校视察工作时,对学校在基层锻炼学生的做法和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人生选择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了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强化通识教育。积极发展非师范专业,初步形成四种培养模式,构建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格局。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6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院校,被评为“河北省首批创业就业众创空间”;2019年被评为“河北省‘双创’示范基地”。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委托项目、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主体类项目等具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孙大业院士课题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填补了河北省的空白;蒋春澜教授指导的博士论文进入“全国百篇优博”行列。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辞书奖、鲁迅文学奖等。在Science、Nature、Cell、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协同创新。已建成“细胞信号与环境适应”、“数字教育”、“燕赵文化研究中心”三个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燕赵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长城文化安全研究中心”入选河北省首批新型智库;组建了河北省数学研究中心、移动物联网研究院、泥河湾考古研究院、畿辅学研究中心、县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公共政策评估中心、AR重点实验室、晏梁学智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25个国家的92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教师交流、学生互换、网络课程、科研合作和国际引智等方面和200多所国外大学开展交往,办学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接收单位,每年有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国际学生600余人在我校就读本、硕、博学历教育和长短期汉语语言教育。已建成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合作建设了1所葡中双语高中、1所海外学院、2所海外预科学院,向20多个国家选派了汉语教师志愿者,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组建了秘鲁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和新西兰研究中心,着力构建区域研究平台。 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工作”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基层党建红旗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等称号。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称号。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全校上下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83年6月,原名“邯郸职业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更名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全国15所示范性职业大学试点学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支持建设院校、全国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院校建设立项单位。2016年荣获世界职教联盟卓越奖,2017年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18年荣获中国职业教育最高奖-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学院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设有13个教学系部35个招生专业。学院图书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藏书点。学院现有教师5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近200人;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为78%;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和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者占72%。学院先后派出40多名骨干教师赴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攻读学位或学习培训。学院现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省三三三人才17名,享受省市政府津贴者20余人。通过聘请邯郸市业界精英作为客座教授,聘请能工巧匠作为实践指导教师的方式,学院建起一支影响力强、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央财支持的“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2门,省级精品课11门。历史沿革1983年6月建校,校名为“邯郸职业大学”。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85年,加入中国职业大学教育研究会,并被推选为24个理事学校之一。9月,筹办召开了河北省第一次职业教育研讨会。1987年,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计划联系中心(简称apeid联系中心),成为全国15个apeid联系中心成员中唯一的一所职业大学。1991年,学校与邯郸市电大分校合并。1996年,被河北省教委确定为首批启动的示范性职业大学试点学校。同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启动的示范性职业大学试点学校。199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同年,学院被选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1998年,学院被推举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华北分会会长单位。2002年,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首批重点支持建设的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学院在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7年,学院被确定为省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成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就业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2010年, 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2013年通过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同年蝉联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2016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立项单位。现任院领导党委书记:杨华云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安兵党委副书记:魏全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爱花纪委书记:王玉书副院长: 王川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长声院系设置及专业、课程建设学院现设有11个系,分别是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计算机系、软件与大数据系、管理系、经济系、文法系、艺术系、旅游与商贸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运动与健康系。学院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研究制定了《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新调整了三个系、九个专业。目前招生专业51个,其中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装潢艺术设计、物流管理),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金融保险、计算机网络),省级示范专业7个。在课程建设方面,现有国家精品课2门(《地基与基础》《字体设计》),《地基与基础》已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11门。研究制定了《优质专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已有15门优质课通过验收。研究出台了《教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管理办法》,首批遴选了9个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思政课改革,出台了《思政课改革实施方案》,编辑了《课前5分钟》思政课教案。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逐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校企合作目前,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3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践基地67个,覆盖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六大产业。与大唐移动共建了投资200余万元TD-LTE重点实验室;与河北银隆新能源汽车签署了协议,筹建银隆新能源二级学院;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共建邯郸知识产权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新突破,与新兴能源装备公司、长城汽车集团等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每年培养输送学生700余人;与阳光集团、美食林集团等企业联办冠名班;与东软集团大连睿创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等六所院校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派出教师35人,学生4批45人,合作开展办学项目。2016年,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项目25项,技术交易额达到60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近年来,师生共获得国家、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0余项。国家优质院校建设2016年4月,我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国家优质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后,院党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举全院之力,努力创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院长为副组长的创新发展行动委员会。省教育厅对我院创建工作高度重视,贾海明副厅长专程来学院调研,对我院前期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教育厅先后拨付了900万元项目奖励资金和300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支持学院重点项目建设。一是重点建设省厅确定的建筑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装潢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等5个专业和学院确定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数控技术等3个特色专业;二是重点推进数控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争取了省、市职教集团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设备购置;三是建设银隆新能源二级学院和邯郸知识产权学院。目前,我院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了知识产权学历班,成立了全省首家政校合作的“邯郸知识产权学院”,引进北京同辉等9家专利事务所入驻,正在筹建河北省(邯郸)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河北省(邯郸)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和中国专利行政执法审理厅。四是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已被确立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五是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整合我院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和邯郸市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邯郸市企业技术需求数据库、邯郸市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数据库,建设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六是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与我市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安际衡先生达成合作意向,共建磁州窑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9个教师工作室。七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在市政府支持下,与东软睿创签订了合作协议,市人社局每年支持资金30万元,已开发创新创业课程8门,并举办了邯郸市睿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学院在省厅确定的重点项目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自我加压,开展了系列自主项目建设。一是启动运动康复中心项目。二是注重校内实训室建设。三是正在筹建邯郸市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展示基地,正在组建邯郸市建筑行业校企合作联盟。四是谋划建设省级众创空间。“十三五”展望紧紧围绕邯郸市“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现代物流等六大产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德强技、知行合一、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在专业设置与改革中,重点支持一批,谋划新建一批,调整压缩一批,力争高新技术及应用型专业占80%以上。重点打造食品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装潢艺术设计、物流管理、物联网应用、电子商务、运动与康复、广告设计、金融保险、会展策划、市场营销等强势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与研发、校企合作、社会培训、创新创业等方面与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开展对口服务,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形成“一系一品”的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