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二阶段志愿填报提醒
2022-07-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二阶段志愿填报将于7月28日17:00截止,凡第一阶段未被录取且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要及时上网填报并提交志愿,填报网址为www.jseea.cn或gk.jseea.cn。在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上网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志愿信息。

热门院校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学校简介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面向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的拓展与提升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苏州校区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苏州校区的总体战略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和学校对苏州校区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协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校长伊志宏、校长助理杨伟国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 东南大学南京市玄武区
    学校简介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 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近1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 东南大学现有35个院系、87个本科专业,有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9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36628人,其中本科生16521人,研究生20107人;在校留学生2115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562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60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3个)。学校还设有无锡分校和苏州校区。 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工程学位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居全球第17位,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其中计算机科学位居全球第9位。 学校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智库、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 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7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108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28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4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5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7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共有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0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以来,51人次入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东南大学连续四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东南大学在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继承优良传统、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 东南大学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2021年科研经费到款31.81亿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904件,PCT专利申请74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270件,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位,有效发明专利10632件,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SCI、EI论文收录均列全国高校前列。2011-2021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3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南海造岛、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近五年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当前,东南大学正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格局,以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东南大学是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截至2021年末,学校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共与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45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里兰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利兹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2017年,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和华威大学等9所英国著名高校加入联盟。2021年,东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为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世界大学联盟。学校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雷恩一大研究生学院。东南大学正以“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为方向,加快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 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今日的东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和践行“止于至善”校训,树立一流意识、围绕一流目标、贯彻一流标准,坚持瞄准前沿、服务战略、师生为本、人才为先,推进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学校简介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创办于2007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近500亩,各类建筑17万余平方米。设有信息与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国际商学院、医学与公共服务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开设37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目前在校生近6000人。紧邻上海 核心区位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紧邻上海,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学校坐落于“真山真水”的高新区,毗邻苏州高新区行政中心,东临苏州大阳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原生态的太湖湿地公园和苏州第一名山穹窿山相邻对望。近年来,高新区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创新载体快速集聚,周边大院大所集聚,高新企业资源丰富,这为学校发展和学生创业就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名师荟萃 人才强校学校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有一支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聘请了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一批专家、教授、学者担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师近30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9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教师近70%。狠抓内涵 提升质量学校以“厚德、致知、慎微、博大”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生为本,教学为大,全力推进高职特色的学分制、导师制和项目制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近两年,学校获批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项目1项(软件技术专业),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江苏移动互联技术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苏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苏州市优秀新课程3项(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实践、智能手机软件测试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学校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各类竞赛获奖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50余项。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优化专业 就业无忧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坚持择优选择,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制造、设计艺术、国际商贸和城市公共服务五个学科,打造社会需求、学生青睐、家长满意的专业集群。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先后与微软、埃森哲、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金螳螂、东山国宾馆等100多家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设定向班或冠名班,创造了“产教融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吴中集团作为区域经济的一支生力军,不仅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基础,更为学校提供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资源,促进学校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等。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8年用人单位满意度为93.96%,高于江苏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升学通道,架设未来发展立交桥。组织在校学生参加“专转本”、“专接本”、“专升本”学习,是“苏州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南京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构建中外合作办学平台,先后与西印度大学、英国斯泰福厦大学、法国商科联盟、马来西亚精英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合作,多层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校际学分互认,为学生海外留学提供便捷通道,是“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院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也是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单位。立足当下 走向未来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办学业绩得到了党政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宿舍”、“江苏省文明食堂”、“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国际教育交流先进学校”、“苏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扬子晚报、姑苏晚报、苏州日报、江苏电视台、苏州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报道。2015年12月,学校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迈进了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新的时代新的希望,新的未来新的梦想。当前,全体高博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特色强校,国际化五大战略,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具有特色、区域具有优势、国际化办学具有影响的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学校,成为区域内高水平特色应用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并在10-15年间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十强,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 学校简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办于1952年的苏南镇江商业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江苏独立创办商科教育的开端,2002年由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和江苏省商业学校改建为高职院校,2007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2年入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7年至2018年先后入选江苏省高水平、江苏省卓越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江宁、光华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教职工700余人;设有工商管理学院、贸易与物流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文化旅游学院、健康学院(老年产业管理学院合署)、艺术设计学院、智能工程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系、基础教学部(博雅全人教育学院合署)、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4个教学机构;对接现代商贸服务、金融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和人工智能产业打造“两标杆两特色一培育”专业集群、共39个专业(含“3+2”、“3+3”项目),覆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等学科门类,拥有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近400个。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培养模式和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4项;主持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3个;牵头制定专业教学标准2个;180大学生创业园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讲诚信、善沟通、懂经营、会创业,受到社会好评。学校入选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及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点,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重视社会服务,加强科研队伍与科技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产教园;成立“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拥有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3个。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打造特色专业文化,为“三全”育人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校训,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建有云锦、金箔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研发中心;打造“雷锋精神传承工作室”、“吕雪瑾劳模工作室”、“苏商大讲堂”;牵头成立中国商业史学会苏商史研究专委会,将“厚德、崇文、实业、创新”新苏商精神和先进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学校原创文艺作品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屡获佳绩。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海外办学,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开设“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9个,建有“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中荷体育文化交流中心”,2013年开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全日制留学生;近年来主动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开办海外分校4个。办学70年来,学校励精图治、开拓进取,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10万余名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管理骨干和专业人才,赢得“江苏商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在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办学理念,按照“立足商贸、面向现代服务业”办学定位,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聚焦立德树人,聚力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名校。
  • 学校简介南京艺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学校座落于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南京主城区内,置身在传统与时尚有机交融的都市文化圈中。作为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刘海粟先生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樑先生在苏州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这两所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于江苏无锡社桥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2月8日完成合并工作,该日即为南艺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址南京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京艺术学院;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1978年,获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高等院校,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与时俱进,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成为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学校现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电影电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艺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学报编辑部、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艺术教育高等研究院、美术馆、附属中等艺术学校、图书馆、社会教育学院等9个直属单位。设有艺术史论、艺术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教育、流行音乐、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文物保护与修复、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广告学、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39个本科专业。  学校目前在校生总数11000余人,教职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0余人,硕士生导师200余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其中,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人;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召集人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副主任委员2人;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荣获江苏紫金文化奖章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社科英才、优青”“紫金文化创意英才、优青”等百余人。  学校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艺术学学科门类下全部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五个一级学科全部跻身前六。其中,美术学获评A等级,音乐与舞蹈学、设计学获评A-等级,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获评B+等级;A类学科达到学校学科总数的60%,居全省第一;4个学科全省排名第一。2018年五个一级学科全部入选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三期建设项目。2015年以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5项(《中国设计思想及其当代实践研究》《中国特色艺术智库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新美术运动》《中国画学研究》《跨门类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重点项目7项;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项目35项;获省部级科研项目106项;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项。学校一批研究机构获批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一批研究团队获批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学报《美术与设计》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音乐与表演》版入选2020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中国美术史》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学、美术学、绘画、舞蹈学、动画、艺术史论、音乐学、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文学、书法学等16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动画、艺术设计、绘画、音乐学、表演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艺术材料与工艺”“文化创意与综合设计”等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8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毕业设计(论文):参数化设计与建造》《动画基础》获评江苏省首批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文科艺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与新形态教材建设”“艺术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型产品设计专业及课程建构”两个项目被立项为首批江苏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2014年,获批立项建设江苏高校文化创意协同创新中心;2016年,紫金文创研究院成为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跻身全国A级智库;2018年,成立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艺基地,积极推动新思想的理论阐释、传播和教学。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多次被国内重要媒体评为全国十大艺术机构、十大美术馆。  近年来,学校在国内外重大艺术创作展演中硕果累累。教师编剧动画片《大禹治水》获第15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电视动画节目奖;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8项,“金钟奖”金奖2项,“文华奖”金奖1项,全国声乐比赛金奖1项;教师编剧出品的电视剧《大清盐商》荣获第30届“飞天奖”和第28届“金鹰奖”荣誉提名奖;获全国舞蹈比赛二等奖1项;获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奖;12件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1部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2人获“中国音乐小金钟二胡新星”称号;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3项;在中国书法兰亭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等活动中斩获多项大奖。复排大型反战歌剧《秋子》,创作和平颂--多媒体音诗画交响音乐会、原创舞剧《十二秒》、原创音乐剧《古今流觞》等,牵头排演全省高校大型舞蹈诗剧《阔步新时代》,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学校积极投身国家和地方文化建设,圆满完成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亚投行新标徽和启动装置设计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国家公祭鼎和亚投行启动装置揭幕;圆满完成国庆70周年江苏彩车“江苏智造”、世界语言大会视觉系统、江苏发展大会会标、2018羽毛球世锦赛标志、中国医疗保障官方标志及徽标、江苏援湖北医疗队标志、南京地铁壁画等设计任务。自2016年开始,南艺“520毕业展演嘉年华”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营造了“一校展演、全城盛宴”的浓厚艺术氛围,成为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艺术学院秉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上海美专董事局主席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闳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不息的变动、不息的改造”办学精神,陶甄了一代代优秀的艺术人才。刘海粟、颜文樑、陈之佛、谢海燕、臧云远、黄宾虹、傅雷、贺绿汀、张大千、朱屺瞻、潘天寿、丰子恺、吕斯百、黄镇、吴印咸、沙飞、董希文、赵丹、吕凤子、陈抱一、俞剑华、程午嘉、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黄友葵、盛雪、甘涛、洪潘、刘少椿、程十发、罗尗子、苏天赐、林树中等名家大师曾在这里执教或学习。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崛起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主动顺应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把“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们在艺术教育、艺术研究、艺术创作、文化产业等方面成就卓然,影响深远。  2018年12月,学校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吹响了不断开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前进号角。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高质量发展战略主题,在新时代高等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实践中,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追求“国际一流”、突出“综合优势”,主动融入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