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20年艺术类专业省统考时间安排表
2019-10-0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艺术省统考类别

考试时间

美术类

12月1日

影视表演类
播音主持类
编导类
摄制类

12月6-8日

舞蹈类

12月12-13日

时装表演类

12月14日

音乐类

12月15日开始


热门院校

  •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市余杭区
    学校简介杭州师范大学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创建于1908年的全国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78年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百十年办学历程中,杭师大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弘文励教、青蓝相继,自强不息、弦歌不辍,坚持“勤慎诚恕、博雅精进”校训传承,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师大精神,形成“人文学堂,艺术校园”办学特色。鲁迅、李叔同、叶圣陶、朱自清、夏丏尊等名师大家曾在校任教,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陈建功等各领域成绩斐然的杰出校友,成为当时浙江新文化运动策源地、最早传播民主科学思想主阵地,是中国现代教育、近代中国艺术教育及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发祥地之一。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学校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办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新时代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数字经济创新者马云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现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西湖之滨和钱塘江畔,占地面积179.3万平方米。学校下设23个学院(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有全日制在校生25115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全日制硕士生4130人、博士生64人,学历国际学生336人。现有教职工2492人,其中专任教师1791人(高级职称占比近62%),全职院士、共享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和省级高层次人才80余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学校入选首批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迎来了事业发展黄金期。2020年,市委、市政府再次出台进一步支持学校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大学相关文件。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8个,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化学、临床医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有省一流学科13个(A类7个、B类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更是获得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大学自然指数排名连续五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通过全校师生勠力同心,各界鼎力支持,学校被认为是近十年来全国发展最快的地方高校之一。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9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4门;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3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等18个,省部级创新团队11个,省新型高校智库2个。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人格为先、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获奖数名列省内高校前列,为浙江省乃至全国输送了一大批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素养较高和实践能力特强的优秀教师,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实施单位、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有非独立法人资格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杭师大哈尔科夫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是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院校。当前,全校上下正团结一致,接续奋斗,共同朝着加快建设成为实力强劲、特色鲜明、文化厚重的全国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我们的学校:是2015年3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也是国内第一所以国家级新区冠名、以旅游与健康命名的高职院校。学校于2014年1月在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和师资的基础上筹建,已有20多年的高职办学历史。2017年3月,舟山广播电视大学划转学校。2018年10月,舟山航空培训中心(波音合作机构)开训。2020年12月,省“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获批建设。我们的学校:坐落于中国“好空气”之都的舟山群岛新区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朱家尖。“海天佛国”普陀山与我们隔海相望;甬舟高速路、普陀山国际机场、舟山国际邮轮港依偎左右;普陀山观音法界、金庸笔下桃花岛、沙雕故乡南沙滩、蓝堡游艇俱乐部簇拥周围。学校各类教学生活设施完备,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成才的理想之地。我们的学校:设有旅游学院、健康学院、商务学院、人文社科与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导游、休闲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护理、护理(医疗美容方向)、健康管理、助产、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高职专业。其中,以导游专业为核心的康养旅游专业群为浙江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护理、导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护理专业获批为国家教育部首批“失智老年人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我们的学校:建有美国波音公司海外培训基地,是浙江省旅游协会海洋旅游(邮轮游艇)分会会长单位、舟山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健康医疗服务人才实训中心被舟山市命名为“舟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有舟山市“红十字养老服务培训基地”;与上海数丝产业创新中心建有舟山大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与舟山市妇联、市文广旅体局合作创办“女子创业学院”。我们的学校:加快实施人才撬动、融合发展、创新驱动“三大战略”,现拥有教育部行指委委员3人,浙江省高职高专教指委主任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舟山市111人才工程人才、舟山市“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10人。以教授等高级职称和博士研究生等高学历为主体,由省教指委、教学名师领衔团队建设,教育理念先进,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的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强化专业技能、突出外语能力、提升人文素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的学校:积极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创新办学之路,着力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海洋旅游服务基地、智慧健康体验基地等“四大基地”,现建有校外实训基地188个,校内实训室59个,其中健康养老护理实训基地、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和财经商贸类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实训基地为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同时建有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校中厂”——维也纳酒店。我们的学校:坚持教学相长、以赛促教,师生屡获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及活动大奖,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性技能竞赛获奖37项,省级技能竞赛获奖46项。与万豪国际集团、首旅南苑集团、深圳中航健康时尚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有订单班。与美国温森斯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韩国全南科技大学、新加坡科文学院、中国台湾餐旅大学、中国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等20多所国(境)外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与泰国格乐大学合作建立“教师海外培训中心”。我们的学校:紧紧依托舟山群岛新区大开发的国家战略和旅游、健康等万亿产业大发展的浙江实践,坚持“融合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定位,全面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促校、服务兴校、安全护校”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一所与区域深度融合,具有海洋特色的创业型高职院校。名誉院长:张东辉(中国科学院院士)
  •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鄞州区
    学校简介学校成立于2001年6月,前身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20年1月更名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理、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大学支持办学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坚持“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办学理念,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努力建设“省内一流,全国百强”高水平创新性应用型大学。学校位于宁波市南高教园区,占地约1116.1亩,总建筑面积约36.04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齐全的教学、实验配套设施,建有各类高标准教学实验室59个。千兆带宽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共享各类数字资源。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51万余册。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一支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两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特优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宁波市“3315”创新团队、“甬江学者”、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等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人选194名。专任教师队伍中38%教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65%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拥有研究生导师12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学校咨询委员会和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浙江大学、政府部门和知名企业的教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商学院、传媒与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等11个学院,图书与信息技术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直属单位。教育部备案专业41个,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学校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过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目前已有4.6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得到社会充分认可。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等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1个、国家海洋局研发与服务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特色)专业11个(“十二五”以来)、省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省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共建)1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点1个,市级重点学科19个、重点专业17个、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4个、创新团队9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特色学院1个、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个。学校依托浙江大学开展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生、硕士生近300人,建有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学校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导向,形成立足区域、面向全国,政、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服务体系。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建成各类联合研究机构30个。2021年,外源科研到款总经费11483万元。学校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开展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校先后与宁波市委组织部、宁波市国资委等联合举办宁波经理学院,开办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培训,年培训近2万人次。学校坚持以对外开放为特色,形成聚焦“一带一路”、支撑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多层次对外交流合作局面。学校与19个国家(地区)48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建有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波兰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举办金融学和国际贸易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波兰比亚威斯托克技术大学等多所中东欧高校签订欧盟“伊拉莫斯”(Erasmus+)师生交流项目,与英国、波兰等国家高校签订学分互认、“3+1”双学位、本硕直通车等学生交流项目。“十三五”期间,年均290名学生参加各类出国境交流交换学习项目。
  • 学校简介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校前身是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原金华城乡建设学校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基础上组建,2003年4月,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建校。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校名暂定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本科)。202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2021年8月,学校举办者变更,办学体制改为国有民办。学校地处浙中金义都市区,坐落在素有“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美誉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东阳市。现下设7个学院,在校生1.2万余人。学校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实训室、篮球馆、田径场、文体中心、图书馆和各类生活设施,校园信息化条件优良。办学以来,习近平、张德江、夏宝龙等领导同志先后视察学校。学校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5A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及浙江省高校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优秀民办学校等称号,同时被教育部和建设部列为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并设有建设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坚守“服务区域发展,培育一流技术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自强不息、执着攀登”的精神,坚持“学生为本、育人为要、质量至上、特色为重”的办学理念。紧密依托学校投资方和区域产业的优势,形成了以土木建筑大类专业为龙头,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财经商贸及文化艺术大类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开设专业37个,其中,本科专业18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省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7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名单。拥有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学校形象与礼仪、中国木雕艺术等8门课程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位列全国职业技术大学第三位。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获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3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省政府高职院校督导评估成绩位列全省第10位。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发展宗旨和规律,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现代学徒制,深入开展“1+X”证书试点工作。与“中国BIM技术研发应用的领航者”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鲁班学院”,并开设“鲁班BIM精英班“,与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杭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广汽传祺高端班”,以及其它28个特色班。联合顺丰速运、义乌国际品牌联盟、言几又文创品牌等5家企业打造浙江省内首个“店长商学院”。与杭州新中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财税信息化实验室”“虚拟现实协同创新中心”等具有行业前瞻性的产学研中心。学校拥有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以及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242个。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33项,位列全国职业本科院校第一位。学校开设有多样的创业创新课程,每年组织校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并在校内设有学生创业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孵化和扶持功能。学生在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中获奖1000多项。学校坚持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整体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全力争取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国际化办学进程,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开创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局面。先后与英国、西班牙、爱尔兰、韩国等知名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办学关系。2018年10月,学校刚果(布)留学生项目正式实施,刚果(布)首批21名留学生来校进行为期4年的木雕学习。学校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为指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严格落实从严治校方针,坚持人性化管理与从严治学相结合,开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过开展“始业教育”“四想四对照”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动力,强化学生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从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培育“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我校每年设立600多万元的奖助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和经济困难学生。奖学助学形式有:国家奖学金(8000元/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国家助学金(浙江省:一档4000元/学年,二档2500元/学年),以及校级各类奖学金。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崇学大讲堂”“鲁班文化节”“读书节”“公寓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主题活动。现有“蛋雕社”“绿军社”等50余个学生社团,各类活动精彩纷呈。组织多个学生志愿服务队积极参加“五水共治”“剿灭劣Ⅴ类水”志愿服务和“青春奉献十三五”暑期实践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校历届毕业生以尊师长、守纪律、能吃苦、善合作、专技能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据杭州市官方媒体权威发布,学校毕业生在杭州市就业人数已连续两年位列杭州市外省内高校前三名,且毕业生入杭数量逐年提升。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左右,连续8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茅。据麦可思等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提供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毕业三个月后平均收入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毕业5年后收入居全国同类高校第六、浙江省同类院校第二。
  • 学校简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隶属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素有“浙江交通人才摇篮”美誉,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浙江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是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骨干建设优秀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国家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浙江省四年制高职教育试点院校。学校位于杭州市,集“西湖”“西溪”自然之灵秀,合现代化、职业化人文之特色,享有全国高职“魅力校园”、浙江省高校“美丽校园”称号。校园占地面积40.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79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1.6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82.8万册、电子图书2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9个。有教职员工650人,其中高级职称178人,在校学生108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1名以及省部级以上人才60余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1个、浙江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学校设有路桥、汽车、海运、航空、轨道交通、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人文、士官、继续教育等10个二级学院,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航海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等30个全日制高职专业。学校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办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与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开办汽车服务工程、网络工程专升本专业。学校精准对接交通行业人才需求,集聚交通优质资源,实施“分段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牵头组建了浙江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创建了浙江省唯一的“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联手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浙江山太航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试点,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物流管理、传感器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入选第一、第二批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学校建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实训基地10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省部级以上获奖600余项,国家级竞赛获奖200余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聚焦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打造品牌专业。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教育强国和交通强国战略,锚定全国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构建了7个优势特色专业群,打造具有交通特色和优势的专业集群,形成了海、陆、空、轨道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学校拥有国家级示范专业点4个、国家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9个、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12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4个。学校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全国汽车服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是全国路桥职业教育集团和航海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也是“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和秘书长单位;学校建有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中国古桥研究与保护委员会授牌的古桥研究中心。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重视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部级行业研发中心1个、中小企业产品研发中心3个。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是省内唯一专门从事交通科学研究、交通科技开发、交通工程质量试验检测、工程技术咨询和交通新材料研发等服务的科研机构,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公路工程研发中心,拥有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综合检测甲级等资质13项,是全省交通系统唯一进入浙江省高院公路工程检测鉴定对外委托机构名录的机构。近五年学校承接桥梁检测、通航评估、政策决策咨询等研究和技术服务项目77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科研立项155项,制定行业标准10余项,累计科研技术服务到款总额7.36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项20项。学校建有国家海事局授权的海员专业技能培训资质、浙江海事局考试中心、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鉴定站、交通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一级评价机构、浙江省人力社保厅职业技能鉴定站、交通运输部民航局CCAR-147航空器维修技能培训基地等资质,近五年累计服务交通企事业单位3000余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培训量超过70万人日,各类培训累计到款达1.5亿元,成为浙江省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培训主要基地。社会培训服务品牌享誉全国,多次入选“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60强”。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荣获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主导组建了“中国-东盟交通职业教育联盟”,输出国际学生培养标准10个,建成海外“鲁班学校”4所、“丝路交通学院”2所,开展海外员工培训2800余人日,招收全日制学历留学生25人。学校汽车类专业率先引入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T-TEP,与十大汽车国际品牌开展国际化合作,是全国首批中德SGAVE项目五所试点院校之一,2018年被教育部授予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示范学校称号。学校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开发”“援疆援藏”战略,开展教育帮扶。援助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陕西西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中西部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集中培训骨干教师32人次、专技人员35人次,送教上门、网络授课2125人次;连续三年在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招收1820名大学生,帮助贫困地区和西部地区学生成长成才;连续六年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开展支教活动,授课学员4800余人日、技能培训500余人次、结对贫困学生100余户,有效提升了村民和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积极开展省内需加快发展地区结对帮扶活动,通过挂职、实物捐赠、技术培训、建立帮扶基地等方式助推景宁、龙泉、青田、山门、庆元、松阳、兰溪等地经济转型升级;开展农村公路线性设计和运维养护培训,助推四好农村路高水平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学校在巩固扶贫成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直接把社会服务功能延伸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学校以章程为统领,以基于ISO9000学校内部质量体系为基础,全面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充分发挥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持续运行基于ISO9000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有效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形成了融教育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学校质量文化。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强质量文化培育与建设,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学校锚定“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彰显中国职教特色,创建世界水平学校”的建设目标,遵循“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培养交通事业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方针,坚持“依托交通、服务社会”的办学特色,秉承“励志力行”的校训精神,倡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优良学风,努力成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领先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交通类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