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22年澳门高校招生联系及查询方式
2022-03-2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澳门高校招生联系及查询方式(供考生咨询).xlsx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1999年由浙江工程学院(后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创办,并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发[1999]255号)成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于2000年8月列入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开始招生。2004年11月,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和确认。2006年秋季开始在余杭仓前办学。2011年11月,经浙江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专家评议组评审、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取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由浙江理工大学与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共建,与绍兴市上虞杭州湾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上虞新校区。2017年9月,学院整体从杭州市余杭区迁址至绍兴市上虞区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康阳大道58号办学。2019年4月,通过浙江省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省级验收。上虞区是绍兴市辖区,位于杭州和宁波两大都市区中间,是省级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绍兴商贸中心以及浙东新商都。上虞区是绍兴中心城市东部具有滨江特色、功能相对完善的综合性新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山水唯美、经济发达。曾获2013年福布斯中国最富有的十大县级市,联合国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17年获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和中国工业百强区。2018年当选中国百强区。201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等。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3.82亿元,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88”行动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双抓双优双突破”行动,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列入全省试点;全域推进新时代八大“美丽行动”,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检复评。一、办学设施完善学院坐落于绍兴市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550亩,按照生态校园、智慧校园、人文校园的要求进行规划,以“省属高校先进水平”的标准进行建设,总建筑面积22.9万平方米,新校舍二期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预计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校区内的主要单体建筑包括图书馆、训练馆、田径场、学生活动中心楼、报告厅、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科学楼、艺术楼、钟楼、校史馆、公寓楼等。图书馆舍总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共10层,设有图书、期刊、工具书、电子阅览室等各类阅览室10个,另设有信息共享空间、3D艺术空间、研讨室、休闲书吧等特色服务区,现有纸质藏书76万册,共享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可访问中外文数据库45个,可在线阅读电子图书180余万种。教学区设有122个多媒体教室,1个录播教室,总座位数12521个;5个语音实验室,总座位数175个,15个通用机房、1个苹果机房,建有包括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浙江省本科院校省级合格教学实验中心在内的9个实验中心(室),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和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完善。体育教学、训练、以及活动场馆齐全,有室内训练馆、标准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教室、武术教学房、体育舞蹈教室等运动场地及设施。后勤保障体系和安全保障机制健全。学生公寓设计新颖,设施齐全先进,明净舒适,建有独立洗衣房、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独立的直饮水系统、智能化门卫管理系统和用电管理系统。与校园西侧杭州湾新区派出所建立警校联动机制,切实保障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优美校园环境和完善的办学设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机构设置健全学院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教育部26号令]的办学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党委强化政治功能、履行政治责任,支持学院行政领导班子和院长开展工作,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纪委办公室、监察办公室、审计办公室、招投标监督管理办公室)、党建工作部(机关党总支)、人事部(教师工作部)、教务部(教育教学发展中心)、学工部(招生与就业办公室)、团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部、科研与社会合作部、财务部、信息化办公室、综合保障部、工会等12个职能部门,设有纺织服装学院、信息与控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人文与国际交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军训部等8个二级学院(部),及图书馆1个直属单位。三、师资力量雄厚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富有特色、专兼结合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46人,其中专任教师364人,高级职称122人,博士学位6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7.89%。近年来荣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7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省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5人,浙江省优秀辅导员2人。获得省“教坛名师”、“教坛新秀”、“三育人先进个人”等厅局级及以上奖励共20余人次,2名教师荣获德国红点奖和国际IF产品设计奖。四、学科门类齐全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母体良好的学科基础、师资条件和教学资源设置学科专业。现有29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艺、经、管、法、文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艺术设计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学院依托地方,立足本省,面向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办学规模8000余人。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产品设计、动画为省一流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产品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为省新兴特色专业,艺术与设计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两个学科成功获批省一流学科B类,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近年来,学院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教育部教指委课程项目1项,省部级及以上教改项目31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精品课程2门,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4项,10部教材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各类课题14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6项,厅局级项目53项;各类成果及获奖50项;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获得授权专利340项,软件著作权6项。五、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学院以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期限为3至6年。在学院规定的学习期限内达到毕业学分和学位授予条件要求,颁发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设置创新创业模块,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增加实践教学、选修课和分层分类课程以及第二课堂学分,开展导师制优秀生培养工作。学院作为“高校艺术学科师生海外学习计划”成员院校,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与日本上智大学、京都大学、西澳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英国伦敦艺术大学、韩国汉阳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开展学分互认和交换生项目,拓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途径。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修读辅修专业,学院培养了近2.5万名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六、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学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体系。学院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数均过百,2013年被评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被列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奖成绩多次在全省独立学院中名列前茅。艺术体育成绩斐然,院女子足球队、体育舞蹈队、乒乓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在省内外多项比赛中喜报频传。全院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列中上水平。七、校地合作成效显著学院迁建上虞以来,以服务上虞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工作,包括从机构建设、机制创新、“六加一”行动计划(即以专业系为单位开展“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乡镇街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上虞有实力的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转型合作工作”,“争取横向课题或有偿服务合作项目”,“争取地方科技局及社科联的专利申请或纵向科研课题”,“在上虞主办或协办有影响的公益性活动”,“引进在地方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从事专业转型教学”等六项合作活动以及“毕业生留虞就业比例”排名活动)、学科及专业方向调整专项经费、服务政府部门决策等多形式全方位加强校地合作工作。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优势,在多个方向与政府及企业开展合作,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陈溪乡人民政府、绍兴市上虞公证处、新天龙集团有限公司、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白云浙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90余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努力让师生走进上虞、融入上虞、服务上虞、扎根上虞。八、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学院新校区一期由上虞方投资约13亿元建设完成,为“交钥匙工程”,新校舍二期工程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为学院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为支持学院发展,上虞区委区政府在专业学科转型建设、人才引进、研究院建设、购房补助、交通补贴、教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学院大力支持。学院正秉承“厚德致远,博学敦行”的校训,遵循“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培育特色、塑造品牌”的办学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特色办学,深化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学院。
  • 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市上城区
    学校简介浙江外国语学院(简称“浙外”,英文为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ZISU)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现有13个教学机构,35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5个,涉及外语语种13种(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朝鲜语、德语、捷克语、土耳其语、波兰语)。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俄语等3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等5个学科是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建设项目。硕士点申报工作正稳步推进,已与多所高校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面向全国16个省(自治区)招生,在校生规模8500人。2017年,学校启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思、践、悟,从青年习近平身上学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获得社会认可,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校建有实践教育基地200余个。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屡创佳绩。国际志愿服务做精做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志愿服务大型赛会超过一万人次,获得各类荣誉390余项,“国际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项目被评为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27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41.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4%,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49.7%,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38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6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8人,长期聘请百余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有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等6个校科研机构;拥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3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学术理论刊物《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基地、教育部领航工程校长培训基地、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教育厅在学校设有浙江省师训干训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自建校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30余万人次。学校公开出版有《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已与40多个国家的12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合作项目覆盖学校13个语种专业,年均派出学生450余人次、接收来华留学生200余人次。学校重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的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国内首个西班牙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项目。学校坐落于小和山高教园区,毗邻西溪湿地。校园占地面积555.5亩;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验中心(室)。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106万册,报刊835种;有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68.3万册,电子期刊16.4万册。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紧密对接服务浙江开放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着眼强化自身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于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成为“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的目标,并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外国语言文学、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文化旅游和区域教育治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当前,我们正聚焦“三地四域”,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应用型高校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成立于2000年1月,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确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是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学院以近代教育家、思想家蔡元培先生的名字命名,秉承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以“进德修业”为院训,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地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坐落于市区镜湖科教园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占地约1100亩(含水面)。图书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藏书109.3万余册,其中,纸质图书99万余册,与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共享《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40余个各类数据库,电子图书拥有量达到113万册。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2个,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十二五”省级新兴特色专业3个,“十三五”省级特色专业1个。学院设有语言文学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分院、医药与健康分院、纺织服装与艺术设计分院、梁柏台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分院、公共基础教育分院等9个分院,在校生10105人。学院拥有一支德才兼备、专兼职相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20人,其中专任教师491人,外聘教师123人。专任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30.5%,拥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比为81.06%。学院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围绕绍兴支柱、新兴产业,构建了10个“1+N”专业群,重点培育建设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以及工商管理专业群等4个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先后与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方测绘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绍兴分行、绍兴市中小企业纺织促进会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成立“震元班”“南方测绘班”“BIM见习工程师班”“泰隆银行英才班”“新道云财务实验班”“新星师范班”“服装个性化智能定制工程师班”等7家以企业命名的特色班。校企合作建设“云财务智慧学习中心”和“腾讯云互联网智创学习空间”等2个创新空间,成立浙江省首家“腾讯云互联网学院”“哈工海渡机器人学院”,初步建成“广联达数字建筑学院”。与浙江图胜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东盟经济研究院”,与五洲新春等单位共建“长三角精密特种装备研究院”,与绍兴市委宣传部共建“绍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合作平台和新型智库。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打造国际化教育特色。近年来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及马来西亚等15所高校(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选派师生赴国(境)外游学访问。积极搭建出国深造平台,开展与日本武藏浦和日本语学院的“名校升硕项目”,与韩国庆熙大学的“3.5+2.5”MBA项目,与马来西亚砂劳越大学、慧科国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长短期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博士层次师资培养等项目合作,鼓励并支持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学院大力实施“全程育人”工程,以蔡元培“五育”理念为核心,以“吾育、吾展”书院、创新创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推进第一、第二与第三课堂的融合,牢固树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关注学生所思、所忧、所盼,积极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成人、成长、成才”。近年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在武书连2019年全国262所独立学院排名中,学院综合实力排名位列第24名,全省21所独立学院第6名;其中,教师创新能力排名位列全国第5名。在2020中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排名中,学院位列全国238所独立学院第13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用人单位回访满意度持续位列全省独立学院前五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院大学生创业园是绍兴市第一个A类的大学生创业园(率先通过验收),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众创空间”、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院也是省内独立学院中唯一一所入选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培训培训示范班承办高校(全省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共10所)。大学生科技竞赛成绩保持全省独立学院前茅,特别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大学生力学竞赛、机器人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上优势明显。毕业生考研、考公、出国人数逐年提升,一批批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目前,学院正处于建设发展新阶段。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培育教学管理特色,全力拓展国际交流空间,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朝着建设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独立学院的目标稳步前行!
  • 学校简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系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其前身是由杭州市经委系统所属的杭州机械、化工、纺织、丝绸、轻工、西湖电子等六所学校合并而成的杭州职工大学,1998年筹建,2002年正式建立。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6年成为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2019年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B档)。学校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位于钱塘区高教园区,规划用地1000余亩,现有师生1万余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杰出青年、浙江省151人才重点资助、浙江省首席技师、浙江省技术能手等省部级以上人才40余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浙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双师培训基地1个。近年来,连续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累计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奖励53项(其中一等奖18项),获省级技能大赛奖励443项(其中一等奖77项)。学校下设友嘉智能制造学院、商贸旅游学院、达利女装学院、生态健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吉利汽车学院、杭州动漫游戏学院、彩虹鱼康复护理学院、特种设备学院九个二级学院,开设数控技术、信息安全、生物制药等13个大类42个专业(含专业方向)。建有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2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1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梯工程技术和物业管理3个专业列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个专业是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学校建有市政府投资3亿元、占地30亩、面向全市开放的集实训、培训、鉴定、研发于一体的杭职院实训中心暨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建有钱塘新区高职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学校始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持“立足钱塘区、服务杭州市、助力长三角”的办学定位。学校积极培育优良校风,弘扬大学精神,在全国首创“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校企利益与共、文化相通、成果共享的高职教育“校企共同体”多元发展模式。多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留杭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FCP)卓越奖等系列荣誉。学校是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首批入会委员单位、教育部“技能非洲计划”与“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项目”首批试点院校。牵头成立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职业教育集团。近年来,来校参观学习、考察交流的各类团体1000余批次,来访人数逾万人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网、浙江卫视新闻联播等媒体纷纷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成就。面向未来,学校提出了“数智杭职·工匠摇篮”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杭州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和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城市范例、浙江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职教力量。
  • 衢州学院衢州市
    学校简介衢州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浙江工学院浙西分校(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衢州学院。2013年获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2015年获批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被列为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院校。学校获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省高校平安校园、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学校坐落于素有“南孔圣地”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校园占地863亩,设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业学院、体育工作部等10个学院(部),开设涉及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29个,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近8000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课程78门,入选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培养试点专业1个。校舍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35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03万余册。设有附属学校教育集团1个。近年来,学校立足“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发展定位,致力于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有教职员工700人,专任教师5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5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7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1人。柔性引进院士团队2个、国家“引才计划”人才1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省“引才计划”人才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选22人次,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人选8人,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人选1人,省“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人选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省“钱江人才计划”D类项目择优资助人员1人 ,市拔尖人才8人(含青年2人),市级以上各类“人才工程(计划)”228人次,市级重点创新团队4个,“双师双能”型教师320余人。育人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学科竞赛累计获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3600余项,其中全国三等奖以上奖项460余项,学校在2017-2021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22名,获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和省众创空间,累计成功孵化创业项目51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近五年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5%以上,考研录取率实现五连升,2021届达22.5%。根据武书连2021年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排行榜,学校人才培养实现了本科新生质量等级E+到毕业生质量等级C的显著提升,进步程度居全省高校第一名。教育国际化稳步推进,与美国、乌克兰、英国、德国、韩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与企业共同完成成班建制的南非留学生培养项目。“南孔文化”被评为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累计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获省级“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省级教学改革项目、“互联网+教学”示范课堂以及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115项。科研创新逐步增强。拥有“十三五”省级一流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林业和草原国家创新联盟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4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3个。获省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奖和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9项,决策咨询报告多次获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师均外来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7万元。目前,与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服务社会成效彰显。强化“融入衢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连续举办服务发展大会,实施服务区域发展专项行动,着力建设现代产业学院、行业研究院等开放融合平台。开展“双走进、双服务、双促进”活动,与市委人才办、企业共建77家博士工作站和19家博士创新站。推进与浙大衢州“两院”、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和绿色金融研究院的共建共享,借力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衢州)、西南政法大学等的赋能升级,牵头联合武夷学院、上饶师范学院、黄山学院成立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应用型大学联盟和省际绿色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助推衢州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学校将紧扣“抓改革、增动能、促升级”的主基调,聚焦“1455”战略任务,奋力打造城市发展的名片、省际高校的名牌、产教融合的名校,力争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窗口”,加快推进学校上层次上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