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绩复核办法
2018-07-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部国家保密局关于印发<教育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的通知》(教办〔2017〕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评卷工作考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教考试厅〔2013〕2号)以及教育部和我省普通高考考务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成绩复核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规定,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第三条 成绩复核分为首次复核和再次复核,分别由评卷组和仲裁组负责实施。

第四条 高考成绩发布后,考生如对考试成绩有异议,应于6月27日上午11:00前,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向所在中学或报名点提出书面申请,中学或报名点签署意见并审核盖章,各县(市、区)、市招办逐级汇总后于6月27日下午17:00前报省教育考试院,由评卷组进行首次复核。

第五条 复核申请应当写明考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考生号、准考证号以及申请复核的科目;如考生委托代理人提出申请,还应写明代理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并出具考生亲笔签名的授权委托书。

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提出的复核申请不予受理。

第六条 复核的具体内容为:

(一)核查评卷过程:是否符合国家及省评卷工作实施规范和相关规定。

(二)核查申请人答卷情况和相关考试信息:考生手写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条形码相符;是否考生本人答卷;是否有漏评;科目总分是否等于各题得分之和;选测科目等级转换是否准确。

超出本条规定事项范围的申请不予受理。

第七条 评卷组在受理考生的首次复核申请后,对在规定以内的考生申请事项进行首次复核,并于6月30日17:00前通过各市、县(市、区)招办以及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查询中心告知考生首次复核结果。

第八条 考生对首次复核结果仍存有异议的,可于第一阶段填报志愿截止前,向所在中学或报名点提交《普通高考成绩再次复核申请表》(见附件),按科目提出再次复核申请,申请表须经班主任或相关科目任课教师审核签名,并经所在中学或学习学校负责人签名确认并加盖公章。各县(市、区)、市招办逐级汇总后报省教育考试院。手续不齐全的,不接受其再次复核申请。

第九条 根据国家及我省普通高考评卷工作的有关规定,仲裁组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学科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以及省教育厅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等组成,各学科组成员不少于5人。经仲裁组再次复核得出的结论为最终认定结论。

第十条 省教育考试院在收到考生再次复核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通过各市、县(市、区)招办书面告知考生再次复核结果。

第十一条 经仲裁组再次复核,并作出最终认定结论后,各市、县(市、区)招办及省教育考试院不再受理考生对再次复核认定结论的异议申请。

第十二条 在首次复核、再次复核中,如发现考生成绩有误,确需变更成绩的,分别由评卷组、仲裁组出具变更报告,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确认后,按程序在高考成绩数据库中予以变更,并重新下发成绩通知单。

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之后发生了成绩变更的,考生可申请重新填报志愿。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热门院校

  • 宿迁学院宿迁市
    学校简介宿迁学院坐落在有着“第一江山春好处”美誉的宿迁市,宿迁是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最年轻的,但却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特别是近年宿迁各项指标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快速崛起的新兴城市,并先后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殊荣。大学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相得益彰,宿迁学院是江苏省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产物,与宿迁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比肩前行、共同成长。在省市政府推动下,学校从2002年起与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合作举办本科教育,利用八校的优质资源,短短几年内成功办成万人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关注,学校一度被誉为“全国闻名的高校新星”。2014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宿迁大地上从此有了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2018年,学校通过省学位办评审成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宿迁学院转制为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开启转制发展新征程。目前,学校有一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8.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125万种。建有11个实验中心,下辖42个实验室,固定资产总值1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48亿元。学校设有管理学院、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和一个体育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五个省及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123人,教师819人,270余人次入选省、市、校各级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致用”校训,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高质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学校拥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门省一流课程、6门省在线开放课程、8部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3个,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拥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4个。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强化学风、创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以优良学风为引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为抓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落实到培养全过程,逐步形成了“1234”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1”个目标,构筑学校、企业“2”方协同育人体系,搭建素质提升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3”大课程平台,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标准与行业标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4”个融合。学风引领与培养模式创新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以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十六届本科毕业生,共计50221人,学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等各项人才培养可比性指标均位于省内外同层次高校前列。已有3998人考取研究生,2300多人考取公务员、教师编制、省三项计划、村官和市委选调生。430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其中,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三次获得一等奖,学校代表队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机器人灭火大赛”(高校组)一次获得冠军、一次获得亚军。毕业生年终平均协议就业率在95%以上。2021年,学校历史(不限)等科目类、物理(不限)等科目类投档线分别高出江苏省控线30分、51分。立足宿迁、 服务地方,推进校地融合发展。 学校坚持把“服务宿迁”作为发展第一战略,扎根宿迁办大学,着力构建校地命运共同体。坚持“把学科专业建在产业行业上,把创新平台搭在企业车间里,把科研论文写在宿迁大地上”,校地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学校与宿迁市政府、沭阳县政府签约共建“宿迁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沭阳·宿迁学院科技园”;牵头成立了“宿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等44个应用研究机构;与京东集团、洋河股份合作举办“京东商学院”“洋河学院”,与江苏酒厂洋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筹建“洋河学院”。此外,还与地方100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业务联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引导广大师生立足应用开展科学研究,“十三五”以来,教师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793项,获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奖177项;教师发表论文2363篇,其中,被EI、SCI、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551篇。放眼全球、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新西兰、英国、法国、泰国、美国、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8所高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在师生互访、委托培训、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等方面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交流空间不断扩大。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今后,学校将以转制省属公办高校为契机,以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总体目标,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秉持“以学校为家的办学情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人才为王的办学方略”,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服务地方,主动与宿迁改革发展精准对接、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坚持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在转制发展、二次创业中争创一流,持续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学校整体影响力,奋力谱写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新篇章,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 海军指挥学院南京市浦口区
    学校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指挥学院是海军最高学府,主要担负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干部、海军军以上机关参谋及军事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任务。学院坐落在南京市,占地面积48万多平方米。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和战役指挥系、战术指挥系、政治指挥系、后勤指挥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战役训练班。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 的前身是刘伯承元帅任院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海军系,创立于1952年5月16日。1957年10月8日,海军系扩建为海军军事学院。1960年10月1日,学院改称为海军学院。1973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原海军学院院址组建海军军政干部学校。1978年1月,海军军政干部学校恢复为海军学院。1986年6月9日,改称海军指挥学院至今。学院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接见过学院干部、学员或来院视察工作。199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江泽民亲笔为学院题写了院名。 学院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认真贯彻"院校教育必须为军队建设服务,适应和平时期部队建设的需要,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的办学思想。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建有图书馆、海军战役战术中心实验室、教育技术中心、研究生教育中心以及海军战役专业教室、海军合同战术专业教室、海军航空兵战术专业教室、东南沿海军情专修室、海军现代装备专修室、中国海军史馆等教学设施。其中图书馆面积3000平方米,藏书42.5万册,形成了以海军战略、战役、战术及海军军事、政治、后勤指挥为特色的馆藏体系,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的校园文献信息自动查询。海军战役战术中心实验室是全军重点建设实验室,其模拟训练系统使用计算机及其它辅助设备模拟海军战役进程和作战指挥环境,使受训人员能够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进行多级对抗演练。系统在海战行动量化分析上取得的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海军战役层次模拟训练系统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院办有《海军学术研究》、《外国海军训练》和《海军译文》三种期刊。其中《海军学术研究》被评为全军重点学术刊物并收入《中国军事年鉴》。
  • 学校简介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是江苏省创办最早的民办高职院校之一,苏州市第一所民办高校,也是昆山历史上第一所高等院校。学校由著名教育家、建筑学家梁顺才博士和史宝凤博士夫妇创办于1998年,已有23年办学历史。创办之初,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筹建民办硅湖大学的批复,学校按一流本科大学要求建设。2002年,教育部批准定名为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地处江苏昆山市,背靠苏州,紧邻上海,是中国经济社会最发达,最活跃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学校秉承“责任、荣誉”校训,坚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复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立足苏州,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着力培养高素质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创意学院、儿童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35个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500余人。近三年,全校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30余项,省级奖70余项。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达98%以上,历年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均在95%以上,在江苏省教育厅2016-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评估中货“优秀”等级。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服务国家自由贸易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紧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工科”的内涵与前景,将“AI”作为“硅湖烙印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同时,以国际职业教育的广阔视野,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全面推行“一体两翼”的育人格局(“一体”指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体任务,“两翼”中一翼为立德树人,一翼为产教一体)。面向新时代,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坚持“公益性、国际化、应用型”的办学方针,举全校之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本科职业教育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
    学校简介2012年9月4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文设立苏州校区,全面负责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和中法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的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是面向华东地区的教学科研基地;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是优势学科的拓展与提升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苏州校区的领导机构,主要负责苏州校区的总体战略规划、重大事项决策和学校对苏州校区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协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任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副校长伊志宏、校长助理杨伟国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 学校简介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教育部备案、从事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于长三角腹地——江苏常州。学院位于常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南临沪宁高速公路,毗邻常州高铁站。发达的经济基础,悠久的历史积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校区规划占地34万平方米(504亩),总建筑面积45.36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万册。拥有先进的校园网络设施及视听系统,建有现代教育中心及44个实验室,较好地满足了教学、实验和实训的需要。学院现共有航空服务学院、智能制造与计算机学院、经贸管理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基础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开设机械制造、民航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视觉传达设计等31个专业。学院办学目标明确,办学理念先进。主要为常州市、江苏省、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拥有一支来自省、市著名高校,具备高级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的专业带头人和以研究生为主的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及双师素质的教师高达70%以上,从而保证了学院的教学质量。2012年我院 “机电控制技术专业群”被江苏省教育厅遴选为省级重点专业群,省财政投入预算28万元新建省级“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在筹建过程中,省政府奖励资金100万元;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设计“淋浴器的设计制造与仿真”和“订书机的设计与仿真”获江苏省高职院校三等奖。2010年我院学生毕业设计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应用电子专业《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精品课程;我院与常州创意产业园联合申报的跨学科“艺工双通型”人才培养模式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创新实验基地,这是学院近年来重视内涵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果。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实行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多证书制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近三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处于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学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24小时全过程服务、准军事化管理,有效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提前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确保了学生在建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真正做到了令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企业称心、社会认可。  学院及时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正从规模扩展转向以提升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转向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普教与成教、职后与职前、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元化办学模式。办学十年,不仅为经济社会输送了大批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已逐渐构筑了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的职教体系。我们坚信经过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我院必将建成省内知名、国内有名、家长欢迎的一流民办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