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22年春季高考知识考试顺利实施
2022-06-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我省2022年春季高考知识考试于6月18日—19日举行。全省共83046名考生参加考试,设102个考点、3487个考场,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全省设备用考点52个、特殊考点53个、备用隔离考场383个。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统筹疫情防控和考试安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更优服务,狠抓责任落实,全面细致开展各项考试工作。考试期间,教育、网信、工信、公安、卫健等招考委成员单位联合值班,密切配合,全力保障考试顺利实施,确保考试公平公正。截止目前,春季高考知识考试各科目考试已经全部顺利结束,实现了“平稳、顺利、安全、圆满”的目标。

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考前我省指导考生与考试工作人员做好考前14天健康监测,分时段多次摸排、筛查考生基本情况,按照考生具体情况精确甄别分类,相应安排正常考点、备用考点、特殊考点和备用隔离考场,全省共启用59个备用隔离考场,为2名集中隔离考生单独组织考试,确保考生“应考尽考”。强化考点考场防疫措施,每个考点设1名防疫副主考,制定工作预案,做好突发应急处置,提前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按时进行场所消杀,设置体温检测点、临时留观点、备用核酸采样点,组织进行组考防疫演习演练。同时,考中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坚持全员核酸检测“每日一检”。

为切实加强考试组织,确保考试平稳安全进行,我省继续在考点封闭区入口和考场入口进行“两次安检”,规范安检人员检查操作,所有考点均设有智能安检门,“人防”“技防”相结合,严防考生将手机等电子设备等带入封闭区和考场。加强考场管理,构建现场监考、流动监考和视频监考协同机制。强化诚信教育,发布“致考生一封信”“温馨提示”,与考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教育引导考生坚决抵制一切涉考违法违规行为。严抓试卷安全保密,在命题、制卷、运送、分发、保管等环节,严格人员选聘管理,严格保密制度落实,确保试卷保密绝对安全。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成立于1976年,坐落于青岛市市南区,地处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段,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一流,文化底蕴深厚;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国有公办普通高校。学院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教育行政管理隶属山东省,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为青岛海运学校。1980年,经交通部批准改为成人高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进修学院”。1983年经交通部批准,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2015年,顺利通过了由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项目的验收。建院44年来,为中国远洋航运事业培养各类人才60000余人。学院占地面积54.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万余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5亿元;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海操纵模拟器和国内领先水平的轮机模拟器等先进设备、设施,学院共有各类实训室110余个;图书馆藏书 30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期刊700余种。学院目前设有航海系、机电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物流与航运管理系、外语系、基础部六个系部。拥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7个,市级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学院与国内外100余家知名航运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广纳优质社会资源,实施“企业订单式”、“三明治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拥有教职工400人,其中专任教师229人,正高级职称23人,副高级职称146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市级教学名师6人;双师型教师占70%以上,副高及以上教师占4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55%以上;师资结构良好,富有活力。同时还常年聘请10余名来自美国、英语、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外籍教师从事口语授课。学院自1986年开始实施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院重视和支持多种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优质毕业生。学院坚持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的“双轮驱动”,创出了电子海图培训、GMDSS培训、驾驶台/机舱资源管理培训等十余个受到企业高度认可的船员培训品牌,取得了海船船员培训等39项国际认可的证书培训资质,培训项目达140多个,具备37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年培训能力2万余人次。作为“集团研发分中心”学院先后有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等上级科研奖励。学院与俄罗斯、日本、法国、英国、挪威、巴拿马、新加坡、芬兰、美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在合作办学、互派学者、合作科研等方面保持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21年8月13日,我校校名确定为“中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校/中国远洋海运人才发展院/中国远洋海运研究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9月9日举行揭牌仪式,新校区于2021年9月29日正式启用。新校区按照打造“具有鲜明中远海运特色、世界一流水平企业大学”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展示集团“全球最大航运企业、多项世界第一”的形象,未来形成“南有博鳌、北有青岛”的高端资源布局,把新校区打造成一个集党性锻炼、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传承、战略助推、宣传展示等功能为一体,国际化、高水平的一流校区,成为全球企业大学的新标杆。厚植人才优势,汇聚航运精英。随着一座现代化校园的落成,学院将迎来崭新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中远海运集团引领世界航运物流的使命和进程,学院必将长风破浪,鹏程万里!
  • 学校简介学校始建于1960年,前身是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2006年升格为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2014年更名为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学校占地370.95亩,建筑面积17.17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006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4.7亿元。学校现有国际时尚学院、嘉环ICT学院、纺织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10个二级院系,现开设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动漫制作技术、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跨境电子商务、空中乘务、大数据与会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网络新闻与传播等36个高职专业,7个自学考试本科试点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00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82.9%,16人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山东高校优秀辅导员”“淄博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专家”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改革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体制机制创新、一流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连续17年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是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第一批山东省节水型高校、山东省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最具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紧密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淄博市“四强”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化“一标杆二骨干三基础”的专业群布局,服装与服饰设计立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意设计、互联网商贸获批省级品牌专业群。学校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驻淄高校品牌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建有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精品/优质课程5门、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4门;参与7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产教融合学校2018年荣获“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称号;学校是山东省教育厅认定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与山东世博华创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共建“世博动漫学院”,与上海赛特丝绸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建“国际时尚学院”、与南京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嘉环ICT学院”;深化现代学徒培养与歌尔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歌尔匠造专班”;学校牵头成立淄博市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单位达573家,校企联合招生专业13个,建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144个,校外实训、教学与科研基地等290余个;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获批Web前端开发等19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定试点资质;“嘉环•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案例被评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先进案例一等奖。教育教学成果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国家和全省各级各类大赛上获得一等奖313项、二等奖572项、三等奖702项;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研课题40余项;获2021年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理论实践研究课题2项;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教改立项项目15项,主持开发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项;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31项;获得“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9项;获评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0余门,主编教材50余本,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学习生活环境“智慧校园”给师生带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数字化体验,校园WIFI全覆盖、公共场所空调全覆盖、教室智慧教学设备全覆盖。学生公寓提供智慧洗浴、智慧洗衣服务,网上办事大厅为广大师生提供数字化生活全方位服务。校内设有驾培中心,学生上学期间,可轻松考取驾照。校地融合的创业环境依托于2018年学校被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批复建成的“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完善创新创业学院体制机制,遵循“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三全四阶一平台四维度”的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立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研究课题2项,淄博市职业教育微课题2项,研究成果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台湾交流访问中展示推广多次;强化师资培训,46人遴选进入山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导师库,开展创新创业各类师资培训500余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技能培训2500余人次、申请培训补贴300余万元;获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以及优秀组织奖;获“鲁南制药杯”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以及“建行杯”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6项。高薪就业、体面工作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高薪就业、体面工作”为目标,建立了科学的就业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数字化就业信息平台,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和全方位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紧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人才培养定位更加准确,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的校企全面合作。学生岗位稳定率、起薪、专业匹配度、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是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山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一带一路”国家院校和企业交流协会理事单位,“一带一路”纺织服装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与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国家(地区)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共建立4个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韩国京东大学共建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韩国南部大学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专业专本贯通培养项目;引进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的时尚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国际时尚设计学院,搭建起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学校设有高标准的留学生公寓,每年招收优秀国(境)外学生来华留学,同时鼓励学生“走出去”,每年资助优秀学生到国(境)外高校交流学习,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打造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新模式。伴随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历史机遇到来,学校正按照党委提出的“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大步突破,三年迈进前列”建设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强群育才”“名师名匠”“AI赋能”“国际合作”“文化品牌”“校区扩建”七大工程,聚力打造文化育人高地、校企合作样板、智慧校园示范、设计人才摇篮,努力把学校建成时尚创意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潍坊市诸城市
    学校简介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坐落于享有“中国龙城·舜帝故里”美誉的山东省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滨海名城青岛,南靠新兴港口城市日照,西接革命老区临沂。诸城是世界风筝都潍坊所辖12个县(市、区)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百强。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是2005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诸城市人民政府承担财政投入并实施属地管理。2016年3月份,为进一步提升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办学层次,扩大学院办学影响力,诸城市人民政府与高科教育控股(北京)集团、山东高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合力打造职业教育高端品牌。学校目前占地13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建有10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1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现有教职员工645人,其中专任教师495人,具有高级以上职称17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247人。面向全国12个省(自治区)招生,拥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0000人。学校设有商学院、金融财会学院、医养健康学院、幼教艺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智能信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7个二级学院,3个公共课、基础课教学部,13个科研院所;开设57个专科专业;拥有山东省与教育部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特色品牌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3个;山东省级特色专业3个,品牌专业群2个,优质资源共享课14门,教学团队2个。学校还承担一定的成人继续教育任务,面向社会各阶层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网络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和社会培训,形成了专业齐全的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提高体系和多元化的社会培训模式。年均培训人次达30000人以上。学校始终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走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道路,与中兴教育集团、京东集团、浪潮集团、中航天使、北京商鲲集团、北汽福田、义和车桥、新郎希努尔集团、惠发股份、得利斯集团等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分别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强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 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市城阳区
    学校简介青岛农业大学始建于1951年,建有城阳、平度、莱阳、蓝谷四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学校总占地面积522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6.07亿元。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铸就了“厚德、博学、笃行、致远”的校训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首批立项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8个学科门类,设有25个教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33人,获得博士学位1139人。学校拥有双聘两院院士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才20人、山东省“一事一议”顶尖人才2人、泰山学者系列人才24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3人、山东智库高端人才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4人、山东省优秀教师5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7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6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团队7个。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学科位居ESI全球排名前1%。水产学科为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水产学科、植物学与动物学(含草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学校建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研发与培训基地)9个,省部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等)31个,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厅级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等)35个。获批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7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个。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1978年以来,累计获得222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14项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成果一等奖,获奖数量和层次在山东省属高校位居前列。20世纪70—90年代,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在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与品种改良、现代农业装备研发、生物制药技术、三农政策研究、现代传媒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十二五以来,年度科研经费一直保持在1亿元以上,2011-2020年科研活动总经费达24.9亿元,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经费排名中,我校排名全国高校第161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5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计379项,居于山东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积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社会服务成果显著。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学校服务区域实现山东省全覆盖,并延伸到新疆、海南等20个省市自治区,与56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高质量建设了57处示范基地和10处区域研究院,在5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 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表彰。探索构建了科技特派员社会服务的“1+5”青农大模式,2019年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高校类科技特派员组织实施单位受到科技部通报表扬。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后荣获全国、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评估优秀高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育和打造了“网络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微电影节”“国旗护卫队”等一批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品牌,被评为“青岛市文明校园”“山东省第二届省级文明校园”。坚持“学术性、高端化、国际化”办学之路。以“开放合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基石,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大任务为国际合作交流的突破口,以与高水平大学合作为主线、以硕博士项目群建设为龙头、以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为突破、以培育外专引智团队为重点、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依托、以“一带一路”交流为特色、以管理工作创新为支撑,构建了青岛农大特色的“127”国际化发展模式。与韩国首尔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山东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省属高校之一。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美国、韩国、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的20多所合作院校开展本升硕项目,与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构建了涵盖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完整国际化人才联合培养体系。以中澳农业与环境健康联合研究院、中俄智能农业装备创新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为载体,推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青岛农业大学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朝着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阔步迈进!
  • 学校简介临沂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组建于2008年,由临沂广播电视大学和原临沂商业学校、临沂市职业中专、临沂经济学校合并而成。2019年,原临沂市建设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建校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建设院校、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山东省单独招生资格高校、山东省“3+2”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首批学分制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学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学院。近年来,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学校现有主校区(位于临沂市罗庄区)、经开区校区(位于临沂市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约26.20万平方米,校舍总资产6.77亿元。学校设有商贸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医养健康学院、智慧金融学院、现代建筑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培训中心(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图书信息中心3个教辅机构,机械、建筑、电子商务3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设48个三年制高职专业、5个五年一贯制专业、18个三二连读高职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会计、工程造价),国家骨干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物流管理),全国新商科品牌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智能制造,商贸物流),山东省高水平专业1个(商贸物流),山东省现代学徒制专业2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山东省特色专业1个(会计)。建有商贸物流、会计金融、建筑工程、智能制造、电子信息、艺术与教育、养老养生、餐饮旅游等8大类15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室,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航空模拟仓等各类先进实训设备6000余台套,可开展300个实习实训项目和36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拥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网络直播课堂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有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和体育馆等现代化体育设施。校内绿树成荫,环境优雅,文体活动纷呈,成才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知成才的理想园地。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0余人,博士、硕士270人,“双师型”教师669人,校外兼职教师300余人,国家、省、市优秀教师、教学名师50余人,技术能手、首席技师、劳动模范50余人,优秀教学团队4个。各领域专家26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大师11人、产业教授8人。学校坚持“围绕产业转,围绕就业干,围绕需求办”办学理念和“严管、善教、乐学”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用“2326”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订单教育,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与300余家大中型企业和20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达成校企、校际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招生就业等方面实施深度合作。每年开展社会培训20000余人次。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建有10个非遗大师工作室、50余个教师工作室、76个学生社团,形成了校园科技文化体育艺术节、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品牌,构建了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五位一体三全”育人格局。近三年,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成果研究、科研课题、文化教育与传承、创新创业教育等领域取得省级以上成果70余项,师生在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500余个。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打造了“5+3”、“3+2”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特色、“O2O”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技能实践相结合教学特色、“中-高-本”系统人才培养特色、“五子登科”学历提升特色、“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特色,内涵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招生数量、生源质量稳步提高,现有全日制学生15000余人、成人本专科教育学生20000余人,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学校将坚持“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奋斗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职教高地建设,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质量水平,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