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09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 英语首设短文填词
2009-01-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的第一年,我省所有科目首次实现自行命题。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最大变化在于绝大多数科目都设置了选考题。昨天,备受全省考生和家长关注的2009年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正式出台,对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科的亮点、考试范围、试卷结构和试题难易度比例作了详细规定。

语文:重点考查六大能力

必考选考均有难易不同考查

亮点: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设置的选考内容,不同选考模块试题之间有相近的难度值;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大能力。

考试范围: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试卷结构:语文试卷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限定用时150分钟,全卷难度值0.6左右,试卷满分150分。其中选择题约15%,非选择题约85%。

语文试卷包括六大题,具体题型及所占分值如下:(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包括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文言文阅读15分、古代诗歌阅读6分;(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包括文学名著阅读10分,文化经典阅读6分;(三)现代文阅读12分;(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写作70分。

数学:低难度试题比例增大

部分选修内容首进理科卷

亮点:今年我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提出,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4∶4∶2。而2008年我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提出,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这意味着今年高考数学难度低的试题比例可能会比去年增大;由于选修课程系列4中的《矩形与变换》《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是我省首次作为选考内容进入理科数学高考试卷,试题将会注意与实际教学相适应,难度定位为中等偏易。

考试范围:文科数学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列1的内容;理科数学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其中必考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系列2的内容,选考内容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选修课程系列4的4-2《矩形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等三个专题的内容。

文科数学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个部分。第一卷为12个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理科数学试卷包括第一卷和第二卷两个部分。第一卷10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个部分。其中必考部分由5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安排在第21题,作为解答题出现,由选修课程系列4的4-2《矩形与变换》、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等三个专题各命制1小题,考生从3小题中任选2小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前两小题记分。

试卷结构:文、理数学试卷均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6左右,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不得使用计算器。全卷由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组成,难度值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在0.4~0.7的试题为中等题,难度值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4∶4∶2”。

据了解,文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填空题共4题,每题4分,共计16分。解答题共6题,共计74分;理科数学试卷选择题共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填空题共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解答题共6题,其中必考题5题,选考题1题(包含3小题,每小题7分,考生从中任选2小题作答,满分14分),共计80分。

英语:首设短文填词新题型

词汇量减少阅读写作量增加

亮点:在2008年我省英语高考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内容包括词汇量、题型、阅读量和书面表达题的单词数的调整和变化;今年高考英语试题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一版本的教材,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试卷结构、难易度等方面平稳过渡,同时也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及必要的区分度。

考试范围:针对《新课程标准》附录词汇表中的七八级共约3500个单词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共收录七级词汇约2500个、八级词汇约650个和数词、月份、星期、主要国家名称及相关信息等词汇总计约3200个单词,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设计新题型时,英语学科增加了语境设置的主观题。该题采用短文填词的形式,替换2008年英语试卷中的短文改错题;今年阅读理解题的总阅读量不少于1300个词,而去年英语高考阅读理解题的总阅读量要求不少于1000个词;今年首次增设短文填词题,这道题将给出一篇约130个词的短文,而2008年短文改错题旧题型是给出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短文;今年书面表达题要求考生写一篇12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而2008年高考考试说明书面表达题仅要求考生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

试卷结构:英语学科仍实行自行命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试卷由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组成,其中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英语试题难度值设定为0.6左右。试题以中档题为主,易、中、难试题的比例约为3∶5∶2,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7以上,中档题的难度值为0.5~0.7,难题的难度值为0.3~0.5。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宁德师范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设立二级医学院,2018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20年确定宁德市医院为直属附属医院。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1215.38亩,设东侨、蕉城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约35.6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纸质图书100.73万余册,电子图书140.91万余册、电子期刊15.42万余册、学位论文48万余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中外电子资源和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馆藏和地方志及地情文献资料。基层党组织全校共有102个基层党组织,包括1个校党委,12个二级学院党委,89个党支部,其中在职教师党支部22个,机关党支部15个,学生党支部22个,附属宁德市医院党支部26个,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4个。截止2021年11月10日,全校共有党员1596人,其中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党员854人,占在职教职医护员工总数29.5%;在职教师党员488人,占在职教职工总数61.15%;学生党员611人,占学生总数5.56%;离退休教职工党员131人,占离退休教职工总数30.25%。教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958人,设11个二级学院,41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1门,省级重点学科2个、应用型学科4个、应用型专业群3个、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项,省“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课程育人高校思想工作精品项目1项,省级教改项目46项(其中重大教改项目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本科优秀特色教材一部。学校关工委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生社团“后山夜校”坚守志愿服务义务支教30多年,201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村官助理志愿服务团荣获“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近五年学生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获奖80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奖项300多项,学生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累计达143项。师资队伍坚持人才强校,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46人,具有正高职称68人,副高职称217人,博士141人,硕士43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6人,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5人、省“雏鹰计划”1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ABC类)5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12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11人,宁德市优秀人才17人,宁德市特支人才“百人计划”11人,宁德市“天湖人才”100人。科学研究建设了“闽东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研究中心”“特色生物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海西海洋特色生物种质资源及生物制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特色药用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福建省新能源汽车电机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冶金新材料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精准扶贫与反返贫研究中心”“闽东畲医畲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宁德师范学院茶叶审评中心”“宁德师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校内科研机构13个。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拥有各类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共计600余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8项。服务社会坚持扎根闽东,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设立了“闽东乡村振兴学院”。与青拓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青拓产业学院,与中科曙光合作建立了中科曙光产业学院,与正大集团合作建立了正大产业学院,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共建“宁德海洋渔业振兴学院”。与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福建省方志委等合作成立全国首个方志培训中心(全国地方志系统宁德培训基地),开办首个地方志与地情文献人才培养专修班;与三祥新材股份公司合作开设订单培养班;与上汽集团、时代新能源等建立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获服务地方横向项目180余项,转化科研成果(含技术咨询)190余项,实施校级“服务地方专项行动计划”,共计立项250项,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实现项目对接30多项,选派服务地方科技特派员53人。每年举办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训、教师岗前培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新型农业技术人员、少数民族电子商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等各类继续教育培训、考试1.5万人次。持续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义务支教、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宁德市补齐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短板服务。文化传承建设了闽东之光·红色文化教育中心、畲族文化教育中心等两个中心展馆,两个中心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省级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员教育基地等。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传播闽东之光”协同创新中心,与各县(市、区)合作开展“闽东之光”进校园系列文化工程。组建了闽东地方文化研究、闽东红色文化研究、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等具有闽东特色的研究创新团队。设立了剪纸协会、茶艺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以及“柘荣剪纸衍生品艺术实践工作坊”和“闽东畲歌传承工作室”等创新创业工作坊。持续开展学习《摆脱贫困》进校园、红色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形成了《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四库全书闽东卷》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成果。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校际合作。与台湾义守大学、虎尾科技大学、侨光科技大学开展闽台合作办学。结语学校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地方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突出“地方性、师范性、应用性”的办学定位,致力于走产教融合内涵式发展道路,朝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新福建新宁德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
  • 学校简介黎明职业大学是一所以理想命名的学校,学校渊源深厚。1929年春,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马叙伦的倡议下,黎明高级中学开学,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题写校名并任学校董事,梁披云任校长。著名文学家巴金、鲁彦、丽尼,著名编辑家、出版家和翻译家吴朗西,音乐家吕骥,戏剧家张庚,史学家杨人楩、周贻白,生物学家陈范予、柳子明等文化教育界名人先后来校考察、讲学和写作。1981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主席,著名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联络海外侨亲和原黎明师友,在黎明高中旧址发起创办黎明学园。1984年,黎明学园升格为黎明职业大学,学校办学历经宏基初奠(1984-1994)、规模扩张(1995-2005)、内涵提升(2006-2015)、品牌优化(2016- )四个阶段,朝着科学办学与创新发展之路击楫中流、渐著辉煌。学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福建排名第一入选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第一名,在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五年总评中位居全省第一,荣膺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和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学生管理50强和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育人成效50强,办学能力、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昂首走在全省前头、全国前列。学校设有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外语与旅游学院、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轻工学院、航空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学院、51个专业,形成以应用工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专业布局。通过国际标准认证专业3个,成为1+X证书试点院校,参与28种证书的1+X证书试点,覆盖27个专业。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对接“泉州制造2025”,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等专业,成为教育部与华航唯实、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院校。学校高度契合泉州纺织鞋服、石油化工、建筑建材、文化创意等支柱产业,形成9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重点建设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两个省级“双高计划”专业群,按“一院一特色”的要求打造产教融合典范,不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水平。学校参与教育部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15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主持备选库1个。立项省级示范专业9个,精品专业7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5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专业群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省级产教融合专业示范点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中高职衔接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项目5个,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个。学校是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可开展38个工种的考试与发证工作。学校持续推进东海校区扩建工程和鲤城校区提升工程建设,扩建工程土建学院大楼、智能制造学院大楼、新材料与鞋服学院、信电学院大楼、图书综合大楼、轻工学院大楼、16#17#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及活动中心、中环路及周边景观、黎明湖、黎明栈道等项目相继建成并投用,实现一院一楼的格局。拟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已入选“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项目,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及13#~15#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均将于2022年部分建成。学校不断优化“学校统筹、专家咨询、学院实体、专业协作”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模式,着力完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政行企校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牵头组建建筑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外语教学等3个福建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泉州市职业院校联盟和省级多元投资主体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为主参与7个职业教育集团,在4所优质中职学校设立分校,与华中数控等联合培养技术研发人员,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等试行混合所有制合作办学,与政府部门共建泉州商标馆黎大校园体验馆,与北斗开放实验室合作共建“北斗导航技术应用推广平台”,与华为公司共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安踏集团、钰齐集团、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共建产业学院,成为福建省首家上汽通用汽车ASEP校企合作项目院校。学校现有双师素质教师占81.85%,拥有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2人,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6人,全国石化行业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名师3人,福建省优秀教师8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8人、专业带头人15人、高校“杰青”3人,省教育评估专家23人,省会计专家1人,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获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土木建筑类“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福建省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创新平台22个,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在科研平台数、授权专利数、科研项目数、科研到账经费、技术服务收入等多项关键指标位居全省同行首位。《黎明职业大学学报》获“全国高职成高学报优秀社科学报”,以福建省同类期刊首位入选RCCSE核心期刊。不断做强新型“黎明智库”,集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为一体,加强国情、省情、市情、校情研究,实现咨政成果进政府决策、进行业应用、进企业实践、进学校教学。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贴近福建和泉州现代化建设需要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加强省情、市情研究和对接,强化学校党的建设,为八闽大地特别是泉州的繁荣发展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福建工作占93%以上,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专技名望。学校各专业招生录取分数高,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100%,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98.66%,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99.12%。近三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2160项,其中国家级687项。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26位。学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获高级证书比例等关键指标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首位,涌现出了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福建省“最美学生”、全国易班十佳站长、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标兵。
  • 学校简介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前身追溯于1908年的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复办于1984年11月,是建国后第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女子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非营利民办高校办学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单位。学院坐落于风景优美的旗山东麓,是唯一入驻大学城的民办高职院校。学院复办以来,得到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习近平、贾庆林、贺国强、李岚清、陈慕华、雷洁琼、陈明义、汪毅夫等国家和省级领导都曾来院视察、指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为我院亲笔题词“巾帼不逊须眉,华南女杰辈出”。学院秉承“为养成女子最高人格而教育”的办学理念,遵循“自强、开拓、勤朴、奉献”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立德树人,开放办学,围绕妇女、儿童、老年人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了文化教育、康养护理、艺术设计、旅游服务、财经商务五个专业群24个专业。通过夯基础重实践强技能,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福建经济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学院始终保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和较高的教学质量,作为中国50年间最具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和最具代表性的建设成就入选《共和国之最》,通过了2008年和2015年两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曾获得“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连续四届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校园(学校)”、“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学院前任理事长陈钟英、校教学督导马秀发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学院外籍教师Betts获得“国家友谊奖”、5位外籍教师获得“福建省友谊奖”。学院分为旗山校区和烟台山校区两个校区,占地234亩,建筑总面积8.1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1.6亿元。学院现有省级教学成果奖7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福建省教育厅专业建设成效奖1个,同时拥有部级“示范鉴定站”、省级鞋服设计与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福建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学院对外交流活动成绩显著,自1985年起,通过各种渠道引进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外籍教师200多人次;还分别同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美国普吉湾大学、美国世纪学院、美国晨边学院、菲律宾雅典耀大学及泰国易三仓大学签订校际合作交流协定,进行学术交流、定期互派访问学者、选派教师到我院任教、接受我院青年教师前往留学深造。每年我院优秀毕业生都可以获得高额奖学金前往美国世纪学院和美国晨边学院攻读学士学位。学院还得到美国基督教亚洲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和粤港澳校友会的热情帮助。现在学院正以饱满的热情,从专业设置、专业群建设、教学课程、内容、方法和学院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期能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优势,培养更多能适应“海西”经济飞速发展所需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自己的贡献。
  • 学校简介学校校训:博学于文、修身以德。学校精神:创新、拼搏、包容、开放。学校定位:亲行业、重开放、创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展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新福建发展需要的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学科建设定位:做强做优经管法学科,做优做特新工科,引领带动相关学科,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体系。专业发展定位:对接新兴经济法律服务、绿色智能工程应用、现代社会治理3大领域,做强经管法专业,做优理工专业,做特艺文专业。服务面向定位:面向福建多区叠加开放型经济带、面向中小型企事业单位、面向城乡基层。办学特色定位:经管法优势学科和特色新兴工科等学科互交互融,政校企会等开放办学主体共育共享。 福建江夏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由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于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学校校园规划面积1388.4亩,主校区坐落在福州地区大学城新校区,校区建设得到世纪金源集团的捐助。“十三五”以来,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先后获得全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5A级平安校园、平安单位、文明校园、五一劳动奖状、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等荣誉称号。进入“十四五”,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加快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把学校纳入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计划。学校现有13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44个本科专业,涵盖22个一级学科和经、管、法、文、理、工、艺等7个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1.5万人,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总数822人,高级职称389人、占比47.3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736人、占比89.53%,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61.1%,省级教学科研团队6个,各类高层次拔尖人才43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人,获省级表彰17人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培养金融、会计、法律、土木水利、会计、集成电路工程、教育管理等6个专业学位点硕士研究生。获得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重点学科4个、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培育)1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应用型专业群6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6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获批国家级、省级课程92门。获得省级优秀特色教材5本、省级教改项目58项、省级新工科项目2项和新文科项目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9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项目16个。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率先设立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学院、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财富管理产业学院、资产评估与财务服务行业学院、联发物业产业学院、议和劳动人事产业学院、金山软件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行业)学院。现有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实践教学基地、“互联网+管理”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培育基地(跨境电商产创融合教育建设实践基地)、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等8个。学校深入推进科研创新服务发展,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社科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高校特色新型智库、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服务平台、高校重点实验室、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21个,拥有省级学会和研究会5个。学校与省委省政府信访局、司法厅、农信联社、知识产权局、民盟福建分别共建信访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院、司法行政工作研究基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研究院、知识产权法律与实务研究院、乡村文化研究院。多项成果被《成果要报》《八闽快讯》刊发,获省领导批示及中共中央办公厅、省厅局采纳。学校主管、主办《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海峡法学》等中文学术CN期刊。学校持续扩大开放办学,全面推进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在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22所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与CIMA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入英国高等教育文凭SQA-(HND)AD项目。2019年获批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国际学生资格。2020年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举办动画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系我省首个艺术类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与英国、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合作大学开设线上优质教学课程项目。在台港澳合作方面,与中国台湾地区东海大学、中原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闽台联合培养人才“3+1”“4+0”项目。成立了“福建江夏学院与中原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教育厅授牌在学校设立“海峡两岸金融教育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台港澳学生招生资格。2021年,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引进中国台湾空中英语项目;文化交流营项目获教育部批准立项,并予资金支持。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21年,学校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至二〇三五年的“两步走”发展目标,制定实施了“1357”方略,正坚定不移地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区域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奋勇前进。
  •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州市福清市
    学校简介福建技术师范学院(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是经教育部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基础上设置的公办本科高校。学校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要、学做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主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和职业教育师资,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定位培养职教师资的高校。学校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坐落在千年古邑、新兴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全国著名侨乡——福清市区,是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学校入选福建省高校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目前有基地校福建理工学校等,与福清市人民政府、厦门市教育局、三明市教育局合作共建附属职校3所、附属中学1所、附属小学1所。学校规模:现有五马山校区和石竹山校区,校园占地近800亩。设有12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含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硕士生联培项目,全日制本科在校生近9000人。办学条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齐全,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近1.5万元。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种类丰富,生均图书158册。拥有各类省级教学科研实验平台、教学示范中心、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中心),挂牌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职业素养能力培训项目教学基地、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53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71人,占81.9%;高级职称227人,占50.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教育部“思政杰青”、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特殊支持“双百计划”高层次人才以及“闽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科学研究:建有省“一带一路”对外合作科技创新平台、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以及福州市专家工作站、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究机构,设有日本研究中心、中印尼产业合作研究中心、黄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华侨华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心、工艺美术研究院等。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纵向项目126项,政府企事业委托项目447项,获得授权专利350余件。就业创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年来年均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5%以上。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福州市众创空间。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校园文化:建有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讲坛、福建省“百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交流平台“百人讲坛”,成立全省高校唯一一支大学生马术队,设有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击剑分会等,形成书香校园、我享创业、香樟夜话等校园文化品牌项目,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等知名人士作客学校各类讲坛并指导工作。开放办学: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围绕中印尼“两国双园”产业需求,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扩大学校开放办学格局。先后与包括印尼、日本、泰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高校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师生互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具备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资质,已招收国际学生。社会服务:立足闽东南,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与工业园区、产业联盟、龙头企业合作共建5个现代产业学院、4个产业研究院。牵头成立了任永久理事长单位的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