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本录取近半院校生源不足 危机将向一本二本延伸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本科三批昨天上午8点钟开档。其中,收费较低的联合办学院校报考火爆,但有近一半院校“没吃饱”。有专家分析,未来10年,三本、高职院校会“重新洗牌”,生源危机将会向二本、一本院校延伸。
特别提醒考生,本科三批(包括对口生专科专业)将于8月4日8:00~18:00征集志愿,到时别错过时间。
□东方今报记者 赵媛
冰 近一半院校“没吃饱”
“从第一志愿统计看,本科三批生源分布不均衡。”省招办新闻发言人陈大琪说。
文理科生源不足的院校数量较多(文159所,占文科招生单位的49%;理139所,占理科招生单位的40%),缺额生源数文理都在四分之一左右(文28%,理24%)。
从本省学校看,文科有22所院校生源不足,占文科招生单位数的58%;理科有28所院校生源不足,占理科招生单位数的62%。另外,文科还有28所院校、理科15所院校遭遇“冷场”,线上无人报考。
分析发现,生源缺额较多的院校,有的是收费较高的对外合作办学,有的知名度不高,有的则是就业面较窄,如动画学院、石油学院等。
火 低收费、老牌院校生源火爆
今年我省本科三批中收费较低的几所联合办学院校生源较好,一志愿上线人数远超计划数。
“有的学校第一志愿人数多,是计划数的几倍、十几倍。”陈大琪举例说,如本省河南师范大学与河南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文科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分别是计划数的12到13倍,投档最低分均是507分,高出本批录取分数线60分。
另外,考生相对熟悉的老牌三本院校生源较充足。如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等院校,文理科投档线都比较高。
我省几所老牌三本院校也受到了考生的青睐。比如,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等院校文理科第一志愿生源均爆满。
■ 专家分析
“生源警报”已拉响
为何会有这么多三本院校生源不足?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2008年左右,伴随着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高校的生源危机已经开始显现。”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捷说,特别是层次较低的三本、专科等院校。
“随着适龄人口下降,考生需求及选择层次上移等因素,未来高校将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杨捷说,“未来10年,三本、高职院校等会‘重新洗牌’,生源危机也将会向上层的二本、一本院校延伸。”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是个好事。”杨捷说,这不仅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也能让考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面对激烈竞争,在杨捷看来,高校一定要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转变,提高办学质量。对三本院校来说,一定要办出特色,赢得口碑才能在竞争中站得住脚。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河南省平顶山市别名“鹰城”,建市于西周应国遗址之上,究其起源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坐落在古应国遗址(滍阳)西面,位于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长安大道西段,在几千年璀璨文化的熏陶中,传承着中国传统经典的艺术文化;在几十年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中,延续着平顶山新生蓬勃的建设力量。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9年的平顶山市师范学校。1978年,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平顶山市教师进修学校成立,1980年12月改为平顶山市教师进修学院,1986年3月更名为平顶山教育学院,至此,学校整体架构初现规模。2003年9月至2009年12月,平顶山教育学院先后整合平顶山市师范学校和平顶山市文化艺术学校,在办学标准、管理服务、教科研工作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18年3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正式命名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目前,学校共有两个校区(新校区和园丁校区),总占地面积5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学校学科齐全,设有中文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计算机系、教育系等16个教学系(部),61个专业。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3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9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0余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市级拔尖人才9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1人,省教育厅批准命名的河南省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立项建设单位1个。教师团队科研成果丰硕,学术能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83部,发表论文649篇,其中核心期刊133篇。有省级科研课题42项、省级科研成果34项,市级科研课题265项、市级科研成果151项,实用新型专利51项。所获荣誉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3万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157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近年来,在全校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在校学生共获得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295个、二等奖266个、三等奖197个,其中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13个。教师获得各级教学技能大赛奖励150人次,获得优秀辅导教师称号677个。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百佳艺术类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高校安全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教学改革学校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书证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制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2020年,学校被列入河南省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并获得了考核站点资格。其中,计算机系、美术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和财经系等11个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2020年,学生初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通过率高达84%。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初现成效。学校与河南新文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南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产教融合科技有限公司(云时代)、上海琴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友坚力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君勋如舞国际贸易公司、宁波鲜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涵盖计算机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机电工程系、教育系、财经系和中文系等教学系部的24个专业,在校生达2796人。2021年1月,计算机系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师生提供培训及华为终端服务门店岗位学习、实践机会,全面培养华为全场景智能终端服务人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融合,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达到学生就业率90%以上的高标准,成为学校特色办学成果之一。社会贡献在60余载的办学岁月中,学校承载历史使命,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先后培养中小学幼儿园师资3.1万余人、大专毕业生3.5万余人、中师中专毕业生1.2万余名,被称为鹰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阵地”,中小学教师成长的“摇篮”。学校被认定为平顶山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平顶山市初中校长培训基undefined地、河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为了促进平顶山市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学校领衔成立平顶山市学前教育职教集团,加大与幼儿教学、研究机构的联系。借助学校专业的优势,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促进和繁荣地方文艺事业的重大使命,连续十余年参与市春节联欢晚会,积极响应全市大型文艺活动。同时,学校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的建设,领衔成立“平顶山大香山文化研究会”“平顶山市尧文化与尧山旅游研究中心”,凝心聚智,为平顶山市旅游事业发展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也因自身的广泛影响而获得“影响鹰城市民生活100品牌”的荣誉称号。发展目标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的办学发展之路,围绕地方产业着力打造契合需要的特色专业群,突出办学的“服务性”。按照“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思路,不断丰富专业建设内涵,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按照“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一流师资队伍;按照“以人为本、生态绿色、开放智慧共享”的校园建设思路,建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安全舒适、具有特色”的省内一流现代化校园。站在“十四五“规划的新起点上,学校将以提质培优项目建设为突破,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内涵建设,紧抓教师、教材和教法三教改革,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双高”标准建设为抓手,继续推进优化1+X证书制度,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示范性企业实践流动站,推动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全面推动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教学能力比赛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公开制度。学校将以人才兴校和围绕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规划为契机,谋划职教本科专业,深入推进校园建设和专业建设,全力打造适应平顶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有现代办学理念、基础扎实的职业教育新高地,为我市建设全国转型发展示范市,争当中原更加出彩样板区,奋力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建设新胜利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厚植4000年古应国文化传统,秉持60年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指导,以“十四五”规划蓝图为方向,以建设“特色鲜明、业内认可、省内一流”的高等职业院校为发展愿景,紧跟国家职教政策要求,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乘风破浪,团结一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生生不息。
-
学校简介 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毗邻鹤壁东站(高铁站)、鹤壁市综合功能服务区、京港澳高速和107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学院占地面积362亩,规划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一期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近7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203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5人,中级职称87人。拥有适用纸质图书18.36万册,配备实习、实训场所2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个。2018年,学院首批拟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会计和电子商务6个专业。未来将根据社会需求,通过增加、调整专业设置,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
学校简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被誉为“黄河明珠、文化圣地、天鹅之城”的三门峡市,是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豫西师范学校(始建于1946年)、三门峡工学院(始建于1996年)和三门峡广播电视大学(始建于1986年)合并基础上成立的一所由三门峡市人民政府举办,河南省教育厅实施业务管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应用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食品园林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汽车学院、信息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师范学院、医护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和公共教学部、基础部2个教学部。另设有河南省示范性软件学院1个,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1个,现有专兼职教师900余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215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70人,双师素质教师38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职教专家、省级优秀教师、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等30余人。现有各类在校生36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和电大在校生11000余人。学院目前已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其中天鹅湖校区占地1400亩,灵凤湖校区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开设66个招生专业,涉及农林、生化、制造、土建、财经、旅游、材料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艺术设计和医学护理等专业门类,已经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经、文、管、教育、艺术、医学等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现有教育部认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4个,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数量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5年,三门峡市政府和河南科技大学合作,依托我院教育资源成立了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目前拥有10个普通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400余人。学院目前是河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河南省优质高职院校、河南省骨干高职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和河南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国家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优秀院校、河南省文明校园等百余项殊荣,办学实力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长期以来,学院把“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作为价值追求,提出了“特色鲜明、质量过硬、省内一流、人民满意”的发展目标,树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管理治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努力实现高职国家‘双高’建设目标”“建成一所独立设置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两大目标任务和“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将产教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三条工作主线,加快以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目前在校内建有智能制造、模具、数控、汽车、金工、电力、物流和应用电子、软件技术等涵盖各专业门类的实验实训室130余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9个,并建成“纯电动轿车及关键零部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14个研究所(中心)、三门峡市众创空间暨创业孵化基地,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黄河金三角区位优势,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办学、培育校企合作育人环境,创新形成“地市共建、多方合作、产教研融合”的地方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和产学合作机制。学院与地方开展全面战略合作,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市政府携手成立了三门峡市大数据中心、三门峡市创业孵化基地、三门峡市众创空间等。学院以国家高职双高标准建设和独立设置本科院校建设为统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按照“六步四结合”课程教学模式积极而稳妥地推行能力型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开展“课堂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教育环境。在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岗位主导 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内容、学生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从而实现毕业生“能就业”“会就业”和“就好业”的目标。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院拥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品学兼优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奖贷助补政策,其中国家奖学金8000元/生/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生/年;国家助学金人均3000元(覆盖面约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达6000元/生/年。同时,学院还设有“自强之星”等多项奖学金和多种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院校和机构开展校际合作和交流,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合作共建黄河学院和泰语言文化中心,通过国际化办学有效提升中国高职教育国际影响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三门峡市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传承兴学育人、强校报国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续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诗篇!
-
学校简介河南物流职业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学院南北两个校区共占地面积7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目前,学院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教育教学、实验实训和学习生活条件日臻完善。现有专兼职教师66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5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13人,中级职称2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聘请校外专家教授30人。学院仪器设备总值已达7000万元。建有实习实训室63个、网络机房36个、计算机实训室32个、智能化教室182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47个,能够充分满足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需要;学院图书馆藏书30万册,电子图书50万册,中外文期刊800多种,电子阅览室5个。学院学生和教职工公寓、餐厅、饮水、快递、超市、电信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全,为师生提供着智能化的学习条件和温馨舒适的生活空间。 学院坚持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方向、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和共建高标准实训基地,提升校企育人水平,使河南物流职业学院始终走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校企融合的最前沿。目前开设有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汽车制造与实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无人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大数据与会计、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视觉传达设计、人物形象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建筑室内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53个专业,在校学生12000余人。
-
学校简介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学校创办于1953年,是一所交通运输特色鲜明的工科院校。学校历经河南省交通厅干部培训班、河南省交通运输干部学校、郑州交通专科学校、河南省交通学校等历史沿革。2004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14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文明单位”;201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同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2018年,成为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全国200所、全省9所获批院校之一;2020年,获评“河南省文明校园”,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河南省“高职双高工程”建设单位;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2021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2022年,被《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选为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在“以人为本、通达于道”办学理念指引下,发扬“明德 励志 善学 致用”校训传统,传承“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经世致用、唯实唯新”交院精神,坚持“立足交通,面向社会,特色办学,质量立校”办学定位,为河南交通运输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多万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一大批校友成为我省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专家和管理干部,为河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技术服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原河南省省长陈润儿,现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曾先后到学院考察调研,对学院的办学条件,改革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优异的育人质量,良好的社会口碑,被河南日报社评为“河南省人民满意的十佳职业院校”“高质量就业示范高校”,被誉为“河南交通人才摇篮”。条件优良设施完备,专业丰富师资雄厚学校拥有郑东新区、航海路、桃源路、新郑龙湖4个校区和济源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总占地面积150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47.4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9亿元,总资产9.93亿元,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花园式的校园、完善的实训场馆、现代化的图书馆、先进的体育馆、全国百佳食堂,为师生修身、治学、学习、生活提供了优越条件。学校设有五院四系二部:公路学院、汽车学院、物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工程系、交通信息工程系、商务旅游系、航运海事系、公共基础教学部、文艺体育部。学校紧密对接交通运输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设专业39个,形成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智能交通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5个重点专业群,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建成省(部)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立体化教材5门。学校全日制普通学历教育在校生16000余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6%以上,其中骨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十三五”以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省级奖项168项。现有教职工9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33人,正高级职称43人,副高级职称208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30人,双师型教师371人。全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3人,“黄大年教学团队”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部)级职业教育与工程技术专家库专家40余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4人。学校建成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10个,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多式联运、绿色公路建设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4个(公路物流、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材料、桥梁智能监测与安全预警河南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学校被评为河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社会服务成果丰硕,产教融合成效显著作为“河南省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协调推进办公室”依托单位,学校坚持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四位一体”,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和重点专业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获批交通运输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绿色高性能材料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级桥梁安全维护与加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共建“道路安全研究中心河南分中心”。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被国家邮政局授予“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全民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被省发改委、教育厅、人社厅确定为河南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职业院校。高速公路科普馆被中国公路学会认定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被省科技厅认定为河南省科普基地。紧密对接行业发展前沿和需求,年开展各类技术咨询和服务300余项、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30000余人次。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广泛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拥有产学合作企业149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157个。先后与华晨宝马、沃尔沃建工、保时捷中国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区域能力发展基地,共同培养订单学生和企业员工。与一汽丰田、上海通用、北京现代、腾讯云计算、京东集团、万豪集团等12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积极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牵头组建了全国智慧交通与智能网联汽车产教联盟、全国机械行业商用车产教联盟等2个全国性产教融合平台,牵头组建的河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获批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被河南省列为重点建设的20个职教集团。“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培育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获批国家级首批教师实践流动站建设项目。学校产教融合经验被《中国交通报》刊发宣传报道。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上海机动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是全国首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校属交院工程技术集团公司拥有公路工程监理甲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综合甲级等十余项资质,获得授权专利115项,国际专利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等20余项。研发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路面成套应用技术”被列入河南省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玄武岩纤维及制品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项目获批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服务军民融合战略,士官培养形成品牌学校是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国防动员部和教育部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先后与火箭军、空军、陆军等军种合作,在5个优势专业开展定向培养士官,已累计招生定向培养士官3500余人,士官生培养规模河南第一,全国领先,四届近2000余名毕业士官生合格入伍,5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10余人在部队立功受奖。2019年火箭军定向委培士官生军地联席会议在学校召开,火箭军副政委禹光中将出席会议,国家教育部和中央军委机关领导、河南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全国20所定点院校领导等参加会议,对学校育人条件和育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定向培养士官已经成为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崭新特色,成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军地融合的一大亮点,为河南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学校因交通而生,伴交通成长,依交通而兴。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学校将按照创建成为“国家级双高校”、开办本科专业、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三步走奋斗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努力打造交通运输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基地、交通运输技术技能服务创新基地、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培训品牌基地和军民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四大基地”,朝着建设“全国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在中原大地上谱写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