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部分艺术类院校及专业征集志愿专业成绩使用说明
2012-07-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省外院校:

  1、皖西学院:美术类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使用统考成绩,非美术类认可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合格成绩。

  2、山西师范大学:美术类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使用统考成绩。

  3、巢湖学院:美术类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使用统考成绩。

  4、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音乐学、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认可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合格成绩。

  省内院校:

  1、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非美术类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认可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合格成绩。

  2、山东女子学院:音乐学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认可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合格成绩。

  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广播电视编导、音乐表演专业由使用校考成绩改为认可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合格成绩。

热门院校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市成武县
    学校简介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建校于1950年,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专科院校,隶属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和管理,接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在长达71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根本宗旨,秉持“悬壶济世、孜孜以求”的校训精神,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医疗卫生人才,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专任教师680余人,附院医护人员60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共1300多亩,固定资产达1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值1.6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目前,在菏泽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占地1100余亩的新校区正在筹建中,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学校目前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针灸推拿、眼视光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预防医学、健康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医学营养等20个专业、3个专业方向和1个专本贯通培养专业。其中,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3个专业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为全国首批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专业示范点;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和助产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健康照护专业群、临床医学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多个专业为全国教材建设评审委员会常委单位和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药理学、生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3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学校设有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等17个校内实践基地实训基地。现有1所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医养结合型康复养老基地,校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90余家。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与鲁南制药、辰欣药业、泰格医药等企业合作,成立了“鲁南班”“辰欣班”和“漱玉店长班”,实施订单、定向式培养。学校与潍坊医学院达成合作协议,联合招收护理专业“3+2”专本贯通培养班。与英国拉纳克郡新学院、菲律宾女子大学、韩国草堂大学、嘉泉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学校参加了“中国—英国—全球教育伙伴”基金“一带一路”口腔健康项目,建立多方合作关系,推进校际和学生间的职业与文化交流。学校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疗卫生单位、药厂,就业质量高、稳定性强,社会认可度高。自2000年以来,专升本录取人数和录取率始终位居山东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现为全国健康养老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单位、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先后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卫生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菏泽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菏泽市花园式单位”“山东教育慈善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1年更新数据)
  • 学校简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建校73年来,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始终与新中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凝练了“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校风,培育了“自加压、共奋进、重实效、争一流”的山青精神。“青年政治”办学特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办学施教、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是省级文明校园,获评2019、2020年度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2个二级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舞蹈学院党委获评2019年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2021年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8591人,其中本科生13218人、专科生5373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71.1%。现有教职工86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36人,硕士学位教师605人,其中教授7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39.5%。拥有“双师型”教师29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培养“青年政治人才”是学校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凝练“青年政治”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青年领导力学位班的“4+1”青年政治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本科专业38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职业教育本科专业9个,分别是法律、党务工作、大数据工程技术、市场营销、金融科技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社会工作、舞蹈编导、广播电视学三个专业群9个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本科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点,26门本科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基于业财融合的共享流程设计》《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影视配音艺术》)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专业(社会工作、广播电视学、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志愿服务研究基地)。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构建了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并实施了“立足专业、教师先行、学生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联合培养、主辅修制等多种模式,实施了学分制管理,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建筑面积28.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5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8.2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851.19元。建有先进开放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4.3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坚持以生为本、能力为重,建设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实践(实验)教学中心10个,实验室面积4万余平方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五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19项,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30余项。学校在社会工作、地域文化、养老产业、物业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多个领域设有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30余所,接受委托或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联合开展科研项目350余项,社会工作服务平台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工服务机构和示范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舞蹈学院先后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国家重大政治、文化文艺演出,以及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赢得好评。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举办合作专业、共建课程、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育人项目和研究平台100多个。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境)外的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学术科研合作,现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累计招收来自23个国家的100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是一代代山青人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全体师生拼搏奋斗的成长史。当前,学校正处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将申报硕士点作为战略目标,并借此过程开创学校办学新局面。全体山青人将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加快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朝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主校区) 邮编:250103学院办公室电话:(0531)58997000(0531)58997313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07就业指导中心:(0531)58997266
  • 潍坊学院潍坊市奎文区
    学校简介潍坊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山东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风筝之都、全国文明城市——山东潍坊。学校是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A类单位、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省文明校园。 学校现占地1543亩(10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4.3万平方米,馆藏图书311.1万册、数字资源41.5TB。学校建有高标准的大型体育运动场和4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功能体育馆,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潍坊地区城市节点单位、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校现设23个教学单位、71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文、经济、管理、农、法、历史、教育和艺术10大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专业、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成教品牌专业等30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成教特色课程等96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369个;开展教育部“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验区试点项目6项。 学校现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民俗文化学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与光电信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种植装备智能化省工程实验室、现代蔬菜种业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1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19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建有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院、北海文化研究院、潍坊金融财政研究院、节能研究院、文博研究院、新型电磁材料研究所等62个研究院所,公开出版学术期刊《潍坊学院学报》。近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10余项、省部级项目123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198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90人,博士438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26人。有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次。聘任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兼职)教授或专业委员会负责人。 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万余人。近年来,学生先后获得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最高计算性能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在国际国内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屡获佳绩。在校生取得授权专利247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保持在20%以上,近3年毕业生年底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92%以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动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潍坊高品质现代化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科技支持、文化教育和高端智库等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合作办学,与国内多所高校交流合作,同英国、法国、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接收3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展,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被确定为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国家教育改革试验区首批试点建设的省教师教育基地、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 当前,全校上下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秉承“厚德、博学、求是、创新”校训,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奋斗、追求卓越”潍院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优势特色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懈奋斗!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济南市济阳区
    学校简介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是山东省省属普通本科院校。1953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期间分设为山东省农业干部学校、山东省林业干部学校,1959年又合并为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后又历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五七干部学校、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五七干校、山东省省级机关五七干部学校,1979年恢复山东省农林干部学校,1983年改建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13年改建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多年的办学积淀,铸就了学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形成了“厚德、自强、求是、笃行”的校训,“勤勉、实干、精业、励新”的校风和“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求发展、以特色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按照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深化综合改革、聚焦本科教学,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良好,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农爱农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农工融合”的办学特色,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科技兴农先进集体等。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济南、齐河、淄博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682.17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1.8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6.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245.18万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10.17万册。建有84个实验室,其中包括10个校企共建实验室,有500亩生态园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8个,拥有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及应用、特色农产品采后品控与综合利用两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1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8个、社会实践基地36个。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874人,其中专任教师580人,教授61人、副教授170人,硕士及以上646人。现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齐鲁乡村之星1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团队)1个、山东省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荣获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的教师16人次。人才培养:现有16个二级学院(部),设有30个本科专业,涵盖农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69人。学校积极探索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实施“三名工程”,取得一定建设与改革成效。现有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教改试点及特色专业9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支持计划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10个;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9项。科学研究:加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81项、厅级课题124项,承接横向课题3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厅级奖励24项;拥有国家专利授权155项,制定地方标准36项,获得软件著作权74项;出版著作教材41部。开放办学:学校加强校地、校企、校院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先后与山东省国土测绘院、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中心、华为、360集团、山东和康源等一批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平台和实习实训基地。与鼎利集团联合成立智慧农业产业学院。其与济南市、淄博市、德州市开展校地合作,拓展办学空间、强化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澳合作办学,与韩国、英国、美国等1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5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回首历史,学校由农而立,因农而兴,依农而盛,虽几经更名,但始终心系“三农”,农业教育初心未改。扎根齐鲁大地、根植农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追求。目前,学校本科教学脚踏实地,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正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迈进。
  • 枣庄学院枣庄市
    学校简介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枣庄学院,2012年枣庄师范学校(前身为1908年创建的实业中学)并入我校。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姚建铨教授任名誉校长。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精神,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聚焦立德树人,锐意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市中、新城两个校区,市中校区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42万平方米;正在建设的新城校区占地188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11亿元,实验教学中心20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450余万册。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0余人,教授、副教授400余人,专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和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人才30余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团队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学校设有教学院(部)22个,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5个,专科专业18个,形成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等10大学科门类交叉融合、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8个。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年在国际国内创新创业大赛、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000余项。近三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考取率在37%以上。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显著。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产教融合全面改革试验学校、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先后引进了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凤凰教育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等7个产教融合促进项目,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ICT产业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数字媒体产业学院、现代健康产业学院、锂电产业学院等现代产业学院,构建了涵盖文理工管艺、功能完备的产教融合平台。2018年以来,先后承办了全国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经验交流会、新时代中国卓越匠心文化论坛、山东省新时代应用型大学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论坛,学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山东最具办学特色本科院校““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本科院校”等称号。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建有山东省微纳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山东省石榴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实验室、山东省智慧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省低维量子传感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石榴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危险化学品)、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70余个。学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天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曲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课题360余项、企事业委托科研课题15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800余篇,其中高水科研论文1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80余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余项、地厅级400余项。学校积极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枣庄市及地方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110余个。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来自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等17个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64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分互认、学生互换、学历留学生教育等项目。学校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及南非高教部合作开展了“实习+实训”留学生培训项目。有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孟加拉、萨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学历留学生在校进行为期四年的本科阶段学习。学校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联合建设了世界展陈面积最大的世界语博物馆,2019年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学校连年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枣庄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