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名师评福建省质检文理综英语试卷 地理难度接近高考
2014-04-1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9日,福建高三省质检进行了文综、理综、英语科目的考试。本报邀请福州三中等校高三一线名师点评各科试卷,并就考生下阶段的复习给出科学建议。

英语:

听力有一定难度

福州三中高三英语集备组组长李玲认为,今年省质检英语试卷所选的语言材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富有生活气息。

具体来说,听力部分有一定难度,主要在于题目设置比较灵活,大部分要经过推理判断筛选信息,尤其是第1题到第5题,设题难度较大,因为听力题目不是按所听的内容顺序设题,也增加了难度。此外,还有两道题涉及有难度的数字。

第二大题是单选题,考查知识面比较广,15题中有6题为辨析题,增加了考试难度。大部分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第28题讲到“土豪”这个词有可能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第34题内容涉及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第35题讲到了中国首个月球车“玉兔”。

完形填空题比较平顺,讲的是到中国生活5年的老外的故事,叙述他得到中国学生热情款待的故事,既考语言知识能力,也考学生通过上下文进行推理判断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难的是第39题、第42题、第46题。

阅读理解大部分题目都是学生熟悉的材料,比如B篇是关于中学生辍学,C篇讲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E篇讲雾霾形成原因及政府采取的措施,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5篇材料20道题目中,有12道题考细节理解,难度不大,比较平顺,个别题目有一定难度,比如第57题考一个短语的意思,假如没有把选项带入文中通过上下文检查,很容易选错。

短文填词有一定难度,讲的是太平洋一个岛国迎接2000年的故事,因为涉及地理知识、时差知识,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81题,另一个比较容易犯错的是第84题。

书面表达的话题是“谈谈你的时间去哪儿了”,语境上对学生来说是容易的,入手容易,但要“出高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时间的认识和今后在运用时间上的打算”这个点的表达上有难度。

下一阶段该如何复习?李玲老师建议:复习《考试说明》的单词词汇,特别是2013年、2014年新增词汇;对语法再次归纳梳理,对自己语法缺漏做巩固练习;加强听力训练,在家里训练隔天一套,在听力训练时做错了要看看听力原文,看问题出在哪里;综合试卷一周最起码完整做两套训练,限时训练,包含听力、作文;每天要至少要做一套单选题,完形填空、阅读也要多做多练多反思;平时一定要多写作文,书写要工整。

文综·地理:

难度接近高考

福州一中高级教师、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李玉能认为,本次省质检文综地理学科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总体难度比福州市质检略低,更接近高考难度。

试题的情景较新颖,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内容兼容,但略侧重于自然地理,这也符合本学科的特点。

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考察了等值线、地形等基础知识。对地理图表的判读,信息的提取、处理与应用属于基本能力的考察;地球运动、天气与气候、工农业区位选择、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人口城市与环境问题等主干知识点在试卷中得到很好体现。

李玉能老师建议,考生首先要回归教材,梳理教材主干知识。最后冲刺阶段要做到知识系统化并且要优化重组,考生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命题意图和设问要求,在特定的时间里迅速调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进行组织加工,得出合理的答案。

文综·政治:

有一定区分度

福州三中高三政治集备组组长邓鸿认为,今年省质检文综试卷的政治部分,题目选材紧扣时代脉搏和学生实际,余额宝、碳排放交易、雾霾治理等,既有时代气息又具现实意义,泉州校园灯谜和三好学生评选紧贴校园生活又显正确导向,试卷总体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

题目呈现方式有古诗、漫画等,比较生动,符合高中生特点,语言简炼,主观题阅读量小。

选修选择题出现组合型选项,必修选择题出现组合型不等项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择部分的难度。

主观题设问角度巧妙,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审题和思维能力,比如第39题第4问,判断人类能否和平利用太空并论证,体现开放性试题要求,符合高考选拔能力的要求。

邓鸿老师建议,考生下一阶段要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主干知识;注意研究考试说明,提高审题解题能力;关注时政,通过训练培养文综思维和策略。

文综·历史:

知识点分布均衡

福州三中高三历史集备组组长缪明燕认为,历史部分的省质检题目结构合理,知识点分布均衡,没有偏题、怪题、难题。

在她看来,今年的试题有五个特点。一是坚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能力,通过材料分析,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利用。

二是图文并茂,命题素材除了文字还有各种表现形式,比如第16题的插图,第21题的漫画,第23题、第41题的表格等。

三是关注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涉及火药、鸦片战争、中苏关系、卢梭、唐太宗等《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说明省质检的命题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进行。

四是试题关注史学方法和意识考查,如比较法、分析法、论证法的应用,测试学生研究性学习,如第13题、第22题、第38题和第41题A题。

五是不刻意追求热点问题和地方史,但也不回避,如第17题和第38题。

下一阶段的复习,缪明燕老师给出三个方面建议:一是查缺补漏,考生要根据《考试说明》逐一复习知识死角,增强复习的目的性;二是回归课本,巩固基础,以通史形式对历史进行梳理加工,加强横向联系,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结构;三是适度做练习,保持手感,限时完成题目,做练习时要不断反思,形成良好的答题规范,并归纳答题的方法、原则,提升现场答题能力。

理综·物理:

总体难度适中

福州八中物理教研组长、高三集备组组长、高级教师吴颖认为,省质检物理试题稳中求新,体现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试题总体难度适中,试卷有较好的区分度。

试卷中的力学分值为54分,电磁学分值42分,光学6分,选考部分12分,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与考试说明完全相符。

试卷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之一是情境创设新颖。如选择题第16题、第17题以及计算题的第1题,以高跷运动、水流导光、高速公路安全问题等创设情景,计算题第21题以“嫦娥三号”月面着陆作为情景来设置题目。这要求学生能面对新的情景进行具体研究,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来解决问题。

实验重视考查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及迁移,实验考查了秒表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重视仪器的使用和有效位数的问题。实验19题Ⅰ把学生常见的知识点打点计时器的等时性放在新情景中,用单摆运动的等时性替换,实验19题Ⅱ通过所给信息推测实验电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计算题的阅读量大,对学生的能力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验。物理的计算题分值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分值大区分度大,对甄别学生的层次起重要作用。试卷的三大题计算题阅读量大,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有必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理解题意的能力,并培养自己静心读题画图不焦虑的良好心态。

其实,这三道计算题的最后一题,各个小题的设置是有梯度的,学生较易入手,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拿到相应的分数,有较好的区分度,计算题很好地诠释了“静心就能做好自己”。

吴颖老师建议,在第二轮复习中,考生要加强主干知识和物理基本方法的复习,“得力电,得天下”,其他必考的知识点要分块单列复习,按知识块来复习条理清晰,更能提高复习效率;做好查缺补漏,加强对错题的分析,加强对易错易混问题的整理。

理综·化学:

个别题目近年质检未出现

福州三中高三理综组长、高级教师章新林认为,本次省质检化学试题以能力立意,部分题目难度较大。

试题注重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比如选择题第8题硫酸生产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回收,要求能读懂流程,知道其中有关的化学反应;第12题硝酸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要求考生有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基本观点,还同时要有控制变量的思想。

试题要求考生善于从题给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解题,试卷中涉及图形的问题有9处之多。

有机必修的试题,以往固定在选择题第7题,这次省检第6题、第7题都有有机选项,第23题为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有机方程式的题目,近年省质检均没有出现过。第24题涉及柠檬酸,第25题涉及尿素,第31题涉及乙醇、乙醛,均为有机物,渗透在各题中。

对于下阶段复习,章新林老师建议:考生要对照《考试说明》考查的知识点梳理,不要留有死角;实验复习重点要搞清楚22个实验,重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包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检验、离子的检验、气体的制备等都要很清楚;复习重点为构建知识网络,考生做题要反思失误,建议对错题进行整理防止再错。

理综·生物:

综合度大,难度适中

福州三中生物教研组副组长、高三生物集备组组长刘东杰认为,今年省质检理综生物试卷题型规范新颖、立意独特、综合度大、难度适中,对高三阶段的复习效果有很好评估作用。

试卷涉及到的知识点有20多个,大多属于考试说明中第Ⅱ类的知识内容,重点突出,如光合呼吸、减数分裂、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

试卷考查了学生在真实的题意背景下对各个知识内容理解的准确度,有一定的综合度,如第1题以人体内环境中的补体对细菌的免疫防卫作用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能否准确理解细胞凋亡和坏死、内环境、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主动运输的概念及区别。

试卷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考查。如第2题、第4题,分别提供了碳循环示意图和丙型肝炎病毒侵染示意图,考查学生能否从这些课外材料中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8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某种鸟类的羽色遗传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及区分度。

关于下一阶段复习,刘东杰老师建议:继续构建生物知识内容的主线,准确掌握各知识点的内容,厘清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视实验复习,提高实验能力,全面复习教材实验;重视掌握课本中的科学发现过程所体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如促胰液素、生长素、酶等的发现;保持一定的做题量,发现自己知识能力的缺漏;及时进行整理回顾,设立错题本,对易错易混的知识进行整理。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陈坚/文)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全国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商旅文创相结合,以信息技术和闽台合作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由福建省教育厅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学校现有位于福建省省会的福州市区的龙腰校区、杜园校区以及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的占地1100亩的平潭新校区。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9万多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仲璋、郑作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名誉校长陈良惠等知名校友。1996年5月21日,习近平同志(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曾在学校合并前身之一的福建省商业学校九十周年校庆之际,为学校题词:“办出特色 再创辉煌”,成为学校坚持内涵特色发展的重要指南。近年来,学校以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赶超、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为己任,明确“立足福建、融入平潭、服务两岸、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提出“服务国家战略,学校办到实验区;服务区域发展,专业建在产业链;服务学生成长,课程融入岗位群”的办学思路,凝炼“百年老校,一路向海;院士领衔,人人出彩”的福信文化,坚持“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的学校精神和“厚德强能”校训,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的高职院校,引领福建乃至全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职业院校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学校现有教职工620人,其中专任教师515人。目前,有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个国家级职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获得者,9名福建省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7名省级教学名师,8个省级教学团队,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劳模工作室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个,5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4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还有100多人次在各级行指委及协会、学会任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冰山”模型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还率先开展“实务专题制作”研究与实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7324人(其中外国留学生44人)、成人专科在校生3333人。毕业生当年度就业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2021届毕业生升学率占比32.88%,自主创业占比1.08%,参军入伍占比3.08%。截至2022年3月,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4500多人次获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7项、二等奖38项、三等奖52项;连续十三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在近三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高职)”中位列福建省第1名、全国前列。在福建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荣获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第二、第一和一等奖,在第十六届省大运会上获得团体和个人冠军3项、亚军10项、季军8项的优异成绩。学校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与美国通用电气(GE)、苹果公司、中国联通、阿里巴巴、新大陆集团、富士康、京东方、神州数码、永辉集团、360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产学研合作企业总数达440多家,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共同建设、完善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8个、校外实训基地380多个,其中,有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工信部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24个省级重点建设实训基地(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示范性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基地等)。学校现设有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贸管理学院、数字产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44个办学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和央财支持专业5个、国家高水平高职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2个,教育部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和全国示范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和示范(精品)专业14个,以及省级“二元制”、创新创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中高职衔接、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产教融合示范等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群)25个,校级重点(特色)专业28个。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0门、创新创业课程3门,还荣获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以及1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学校坚持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牵头成立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福建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在办学机制创新上,先后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福建信息新大陆学院”,探索“混合制”办学模式;与上海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共建“大唐终身教育学院”,探索购买服务的合作办学模式;与福建信创公司联合打造信创产业学院,与青创未来集团联合打造中小企业经营产业学院,通过购买服务、联合办学形式成立校企紧密融合型的实体性数字产业学院,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机制;牵头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联盟,积极探索对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的全面托管;与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开展闽宁台职业院校对口协作帮扶共建等。近年来,学校入选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3个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1个福建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了大量的院校教育技术交流、学术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并与行业企业共建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21年,克服疫情挑战,全年完成各类非学历培训服务共计119116人日,培训服务到款额1014.38万元,新增福建省“八闽工匠学堂合作院校”技能培训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福建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省级培训基地、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5个省级培训基地。学校共申报23个1+X证书试点项目,审批人数1339人。近年来,教职工共有338个市厅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拥有122项授权专利成果。学校致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与台湾地区高校、企业在职业教育上开展深度交流合作,注重项目推进、双向交流、融合发展,取得丰硕成果。2007年以来,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第四届海峡两岸应用技术类大学校长论坛等多个论坛;与20所台湾技职院校建立“姊妹校”关系;2018年以来,聘请24名台湾全职或兼职教师;借助台湾师范大学力量,引入全球学习与测评发展中心(GLAD)的双师专业英文教学培训、PVQC认证(学生)两个考试认证中心项目;引进Moldex3d模流分析认证证书。作为全省首所成批次赴台交流学习的高职院校,共有495名师生赴台交流学习。2019年,台湾地区来校交流人员达300多人,其中首次来大陆的青年学生有140多名。2020年获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资格,成为福建省第一所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专科生备案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拓宽国际合作办学视野,取得国际交流合作的良好成效。近年来,引进Autodesk国际认证考证中心资源和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国际职业认证课程与考试项目;与新加坡淡马锡国际基金会、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国际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培训项目;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开展校际合作交流;与马耳他国立旅游学院联合开展旅游类人才培养和平潭国际旅游岛产业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试点专业;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合作,完成两批20位攻读马来西亚沙巴大学博士学位的教师选派;与泰国因他猜商业学院、清莱职业学院共建中泰国际学院和我校海外分校暨泰中国际学院,与泰国乌隆他尼职业学院共同开展人才联合培养,招收四届泰国留学生和1期短期研习生,2018级19名留学生已毕业,取得中泰双大专文凭。
  • 武夷学院南平市顺昌县
    学校简介●历史沿革:武夷学院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美丽校园: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合福高铁开通后,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福州,3小时即可到达厦门、上海、南京、合肥、长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内陆城市,6小时到达首都北京,学校对外发展的空间半径得到有效缩小,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四季如画,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学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260.7万册(含电子图书111.7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有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初见雏形。●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余万人。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海峡成功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4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招生,并面向南平地区招收公费师范生。● 办学特色: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具有闽北地域特色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中国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特色创新平台25个;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500余项;获批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朱子学研究中心入选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并入选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共党史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入选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师资力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加强与企业互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800余名,外聘教师2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1.69%,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92.37%;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10余名,省级高层次人才80余名(100余人次)。此外,13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产教融合:学校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闽北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瞄准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服务南平千亿食品产业的生态食品专业群、服务南平旅游千亿产业的旅游养生专业群、服务南平千亿竹产业及生物工程重点发展产业的生物资源利用专业群、服务南平机电制造千亿产业的智能控制专业群、服务南平文化创意新兴产业的文化创意专业群和服务武夷新区、延平新城、新农村建设的智慧城镇建设专业群等6大专业集群。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项目共担、互惠多赢”的原则,学校充分发挥董事会在校企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重融合的产业学院,与福建圣农集团合作共建圣农食品学院、与福建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太阳电缆学院、与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中旅学院、与武夷山市政府共建朱子文化学院、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教科文交流学会共建玉山健康管理学院、与香江集团等大型茶企通过2011协同创新项目共建武夷山茶学院、与福建省恒邦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学院。● 创新创业:学校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级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首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首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落户学校;学校是首批列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之一,“武夷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选首批“福建省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武夷学院·智谷”产教融合教育实践基地入选福建省产教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900余项;在福建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等次和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校内注册备案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有180多支,培育学生创业示范店50余家,带动直接就业人数500余人。● 社会服务:学校紧紧围绕南平市绿色发展行动纲要和七大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武夷学院服务南平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立足“大武夷”县域产业发展需求,按照“一县一特色、对接有重点”的原则,实施与“大武夷”经济圈15个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协同合作计划,在智力支撑、科技服务等方面成果丰硕:校地携手建成了“福建省生态与健康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平台”、“闽北科技研究院竹产业研究分院”等创新平台;配合南平市新农村建设、武夷山市实施武夷山市民素质提升培训工程等,组织师资深入企事业单位、行业一线、乡镇农村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年均受众达3万余人次。选派180余名教师担任科技特派员,服务闽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开放合作:学校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2020年获得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十年来,已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南非、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等近40个国家400多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期或短期学习;首批到校的南非自由省留学生已有60余人顺利通过汉语4级考试进入专业学习后已毕业;我校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陆续毕业后,或回国就业,或进入硕博士研究生在中国继续深造学习;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承接国际友人、海外华裔及香港、台湾、澳门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游学班、中华才艺培训班、文化体验班等活动人数达12000余人次。不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与台湾2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积极提升闽台合作“3+1”办学水平,并在全国率先创新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吸纳台湾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学校获批“闽台职工交流基地”。● 校园文化:学校入选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较好地发挥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风建设的推动作用。学校形成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文化大讲坛、社团文化节为主要平台,涵盖跨学科讲座、创意大赛、创业大赛、DV大赛等载体活动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校园文化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省大学生艺术节、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中获佳绩,学校拥有各种学生社团60余个,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传朱子理学、做武夷文章”入选全国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朱子拜师礼”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荣誉:学校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福建省职工职业道德标兵单位”“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水利风景区”等荣誉称号。
  • 福建商学院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建商学院坐落于素有“海滨邹鲁”之誉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商”为名的百年省属高等学府。学校肇始于1906年晚清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官立商业学堂”和闽籍民主革命家黄乃裳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现有鼓楼、连江、马尾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历经百年春秋,学校累计为社会输送了十多万名商贸类专业人才,为福建省经贸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校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担任重要职务,一大批校友创办的大中型商贸企业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学校社会声誉斐然,被誉为“闽商摇篮”“外贸摇篮”。习近平同志曾为学校校庆发来贺信。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17年,获国务院侨办批准为“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高校。2018年、2021年连续获批福建省第一届、第二届文明校园。学校坚持以商为本,聚焦新商科,统领学院归建、学科凝练和专业设置。现有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14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财务管理、商务英语、会展经济与管理、会计学等31个本科专业,开设国际商务、国际金融、旅游管理等37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体,管、经、工、文、艺等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含双肩)512人,高级职称261人,占比50.98%。博士、硕士学位438人,占比85.55%。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大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读书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在福建省高校大学生本科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马’当先”历届知识竞赛中均有斩获,荣获团体一等奖 1 次、三等奖 2 次,个人一等奖2 人次、三等奖4人次,成为学校一面红色旗帜。“政治经济学讲坛”入选首批福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佳讲坛”。加快培育独具特色的福商文化与人文精神,现有福商广场、书香广场、青年广场、财经历史文化长廊、校训墙、百子踪瓷、福商物语、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等文化场馆。“闽商文化教育基地”入选第三批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学校是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和学科技能竞赛,荣获各类创新创业类和学科技能竞赛奖项418项(国家级98项,省级320项)。男子气排球队获“中国大学生气排球锦标赛”亚军,男子足球队获“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福建赛区亚军,代表队获全国啦啦操联赛集体花球校园示范套路、双人街舞自选动作双料第一。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8门(其中线下一流课程1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本科高校重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个,一般项目9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4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项;省级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项目1项;省级高校“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1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以上教师教学竞赛获奖6项。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鼓励二级学院深度对接产业人才需求,“一对一”设立新型产业学院,构建闽商人才供需结合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中华老字号、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福州聚春园集团,设立文化+技艺的聚春园烹饪学院。联合全国会展业龙头企业--福建荟源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实战化的荟源会展产业学院。联合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以协同培养保险行业的高端特色人才为目标,成立人寿保险产业学院。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充分发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发祥地和福州自贸区及毗邻台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努力绘就国际化开放式合作办学新蓝图。长期作为“福建省邀请外国人来华科教文体单位信誉等级良好单位”,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开展“中德”“中澳”“中加”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马来西亚城市大学、拉曼大学、澳大利亚国际酒店管理学院、英国北安普顿大学签订互免学费交换生计划;招收首届巴布亚新几内亚留学生。多次受邀出席论坛并作国际化办学报告。面向未来,走过115年光荣历程的福建商学院,正坚守初心,坚定不移地传承和弘扬百年优良办学传统,按照“新大学、精学科、特专业”建设思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力推进“质量革命”,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闽商人才培养、闽商文化传承、闽商智力服务的区域知名商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福建老牌的商贸财经学校,前身为1964年创建的晋江地区泉州商业学校和1979年创建的晋江地区供销学校,1985年两校易名为泉州商业学校和泉州供销学校,2001年合并成为泉州商贸学校。2004年泉州商贸学校升格为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泉州慈山财经学校并入学院。至今建校已近60年历史,培养4万多名校友遍及海内外。目前在校学生(含高职扩招、二元制)达13089人,创历史新高。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立足服务泉州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努力建成区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重要基地、弘扬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重要阵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要高地,朝着建设成为面向福建、辐射全国,聚焦新工科新商科和制造服务业,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福建万人知名高职院校努力前进。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初心使命,落实提质培优部署。短短一年时间内完成学院“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5项,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超越,入选福建省“双高”建设单位。成功申报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群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团队入选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专业课教师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院《经济法》《证券投资实务》《汽车空调系统与维修》三个课程,新入选省级职业教育第五批立项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成功入选省级职业教育第五批专业教学资源库。强化校企合作,合建产业学院,与福建中软卓越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信息与智能技术产业学院,成功申报入选省级第三批高等职业院校产业学院。着力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创新发展的协同性和契合度,2021年新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艺术设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空中乘务”等5个专业;新论证、申报并获批“汽车智能技术”“金融科技应用”“大数据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4个2022年新专业,学院总专业数已达38个。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技能)比赛,3个团队分别获2021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一等奖团队代表福建省出征国家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二等奖1项,在福建省三个获奖团队中成绩最好,也是建院以来历史性突破。 成功承办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1、2022年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及2022年会计技能赛项。组织学生参加2022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优秀奖12项,其中,会计技能赛项连续五年蝉联一等奖,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第八次获一等奖并将第八次代表福建省出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平面设计技术赛项获二等奖(泉州市目前省赛该赛项最好成绩)。学院抢抓职业教育百万扩招利好政策,扩大办学规模,面向社会,累计组织1242人次参加12个项目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认证,2916人次参加各类技能鉴定,1551人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新拓展6个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项目,开展3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政校联动技能培训;累计组织9场次40521人次大型社会考试;成功举办泉州市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职业技能竞赛。学院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被学习强国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报道120余次,微信公众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综合影响力排行榜百强)等各级网络媒体总流量达1500万余次。
  • 学校简介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我校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9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票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5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闽江学者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等130多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拥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8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9项。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光学工程)、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电子信息、应用统计、翻译、资源与环境、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艺术),跨及11个学科门类。4个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闽南文化学科群、数学、化学与环境学科群、教育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5个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经济学)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学校现有2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3项。学校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工作,与2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牵头组建了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设立了闽南师范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众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2+X国际本科课程、国际职业教育自考本科、国际硕士预科、4+2留日及奥克兰大学海外学习中心等项目,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充分发挥对台地域优势,与台湾地区高校长期保持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积极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开展闽台联合培养人才。学校具备联合招收港澳台侨本科、硕博士生资格以及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生资格。学校秉承“博学 明理 砺志 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9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未来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当前,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重要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新闽南师大建设”为主线,主动服务“国家统一、中国东盟民心相通、海外闽南人统一战线构建”等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筑新阶段发展新优势,加快“东南亚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全方位推动新时代福建高等教育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