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2023-04-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沪教考院高招〔2023〕6号)

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各区(后方基地)考试招生机构:

现将《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2023年4月6日

附件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实施办法

为做好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校和技校,以下简称“三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三校生”)招生工作,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23〕1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招生对象

符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沪教委学〔2022〕37号)和《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实施办法>的通知》(沪教考院高招〔2022〕21号)规定,已在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网上报名期间勾选参加“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收‘三校生’考试”(简称“三校生高考”,下同)的考生,方可参加志愿填报。

二、志愿填报

符合志愿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于4月17日(星期一,9:00-22:00)-18日(星期二,9:00-16:00)登录“上海招考热线”网站(www.shmeea.edu.cn)填报志愿。“三校生高考”志愿设置为顺序志愿,每人最多可填报2所院校。如招生院校在本科和高职(专科)专业都有招生计划,考生最多可分别填报该校2个本科专业志愿和2个高职(专科)专业志愿;如招生院校只有本科或只有高职(专科)招生计划,考生最多可填报该校2个专业志愿。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在第一志愿院校的第一专业填报艺术类专业。纳入入学当年中职校招生计划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三校生仅可参加专科层次录取。

已完成网上志愿填报的考生还须于4月21日(星期五,9:00-18:00)-22日(星期六,9:00-12:00)登录网站完成网上付费。完成付费的考生可于5月8日(星期一)-12日(星期五)自行下载打印统一文化考试准考证。

招生院校在第一、第二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招生计划,将面向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征求志愿。符合填报征求志愿条件的考生可于5月27日(星期六)在“上海招考热线”网站查看招生院校专业缺额情况,并于5月29日(星期一,9:00-16:00)通过“上海招考热线”网站填报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仍为顺序志愿,考生按志愿先后顺序依次填报,所填报的院校数量不限,每所院校内可填2个专业。

为便于考生在志愿填报前了解相关政策、报考院校及专业,各招生院校、市教育考试院将于4月15日(星期六,9:00—15:00)通过“上海招考热线”和“东方网”接受考生网上咨询。

三、考试

2023年本市普通高校招收“三校生”考试分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数学、外语3科)和职业技能测试(2科)两部分。考生必须参加由市教育考试院组织的统一文化考试和由各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技能测试,并获得有效成绩。

各考点和各招生院校须统筹做好统一文化考试和职业技能测试全流程的考试防疫工作,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

(一)统一文化考试科目及时间

日期考试
5月13日(星期六) 9:00—11:30 语文
14:00—15:40 数学
5月14日(星期日) 9:00—10:40 外语

(二)职业技能测试由考生报考的第一志愿院校组织实施,考试内容、时间详见各招生院校招生章程。

(三)各科考试满分值:语文、数学、外语(语种含英语、德语、日语,其中英语听力部分20分,德语听力部分15分,日语不设听力部分)三科文化课,每科满分均为100分;职业技能测试两科,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四)考生须遵守《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考场规则》。考区设置在徐汇区、静安区、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嘉定区、浦东新区和松江区,具体安排将视考生情况或有调整。

四、加分事宜

根据市教委文件规定,符合“三校生”考试招生报名条件且符合加分政策要求的考生,须持相关加分证明于2023年4月10日-13日至报名所在的“三校”或区考试招生机构办理加分手续,各区考试招生机构须于2023年4月14日前向市教育考试院上报符合政策加分对象的考生名单,同时,各“三校”和区考试招生机构须在本单位网站公示加分考生名单,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

五、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考生毕业学校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考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劳动技能等作出鉴定;对受到校级以上表彰奖励或受到过校级处分未撤销的应如实填写在政治思想品德考察表的相应栏目内。

六、录取

录取工作在市教委领导下,由市教育考试院组织实施,根据语文、数学、外语文化课成绩统一划定全市各类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100分)。

招生院校应贯彻德、智、体、能多方面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的原则。原则上在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上的考生中按“3+2”五科总分成绩择优录取(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学校的职业技能测试成绩可作为其他院校录取时参考),如学校自定录取标准的,须在网上填报志愿前向社会公布,并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案。

若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第一专业是艺术类专业,但未被艺术类专业录取,且其统一文化课考试成绩达到非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可按其所填的其他非艺术类专业志愿(包括第二志愿院校的志愿和征求志愿)投档、录取。

若考生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第一专业是非艺术类专业,则其所填的所有专业志愿(包括第二志愿院校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按非艺术类专业的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进行投档、录取。

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可通过“上海招考热线”网站填报征求志愿。考生填报征求志愿时,原报考艺术类专业考生,如文化课成绩达到非艺术类专业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也可填报非艺术类专业征求志愿。由市教育考试院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投档,招生院校按公布的录取办法择优录取。

录取名单经市教育考试院审核批准后,由招生院校通过邮政速递(EMS)发出录取通知书。

考生被录取后,凭录取通知书到毕业学校领取纸质档案,由考生将本人的纸质档案送交录取院校。

被录取的考生在录取院校规定时间内报到,不报到的视作自动放弃。

七、体检

“三校生”高考的体检工作,按照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执行,由考生毕业学校与所在区体检站联系组织进行。各招生院校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规定,并事先向社会公布。新生入学后,招生院校可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八、严肃考试招生纪律

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是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招生院校要加强领导,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招生领导小组和招生监察小组,指导本校招生办公室制定并具体落实各项招生规定和政策,全过程监督考试考务及招生录取工作。

对报名、考试、录取等招生各环节出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6号)进行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附: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日程

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校面向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工作日程

4月6日(暂定)英语听力考试试运转
4月15日招生院校和市教育考试院接受“三校生”网上咨询
4月17-18日考生网上填报志愿
4月21-22日考生网上付费
5月8-12日考生上网下载打印统一文化考试准考证
5月13-14日全市统一文化考试
4月中旬-5月21日招生院校组织职业技能测试(以各校安排为准)
5月22日公布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及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
5月23-24日统一文化考试成绩复核(考生于5月23日9:00-16:00网上登记,5月24日12:00起查看复核结果)
5月25-26日各招生院校进行第一、二志愿录取
5月27日考生在“上海招考热线”查询个人第一、二志愿录取结果,同时网上公布招生院校专业缺额表
最低录取文化控制分数线上未录取的考生通过“上海招考热线”查看招生院校专业缺额情况表
各招生院校发出第一、二志愿录取考生通知书
5月29日资格线上未录取的考生通过“上海招考热线”网上填报征求志愿
5月30日尚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招生院校进行征求志愿录取工作
5月30日考生在“上海招考热线”查询征求志愿录取结果
各招生院校发出征求志愿录取新生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工作结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是1993年由同济大学退休教师协会举办,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1年纳入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统一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首任董事长为两院院士、同济大学原校长李国豪,第二任董事长为上海市原副市长夏克强,现任董事长为同济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家伦。学校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贯坚持依法办学和公益性、非营利性办学原则,不断强化办学规范管理,杜绝各类违反法规行为。学校资产均系社会公益性资产,并始终归属学校名下。学校源于同济、院长来自同济、师资主引同济、办学依托同济,教学管理秉承同济大学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与同济大学建筑建工等相关专业本科人才错位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求实求新、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坚持高职教育办学定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010年我校被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2016年7月顺利通过上海市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并获得“优秀”等第,2019年6月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校)”,2020年10月荣获“5A级社会组织”称号。学校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专业建设以土木建筑类专业为龙头,汽车类专业为特色,培养服务于土木建筑、财经、汽车、计算机、艺术设计、交通运输、护理、学前教育等7大类专业领域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持续加强师资建设,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推进专业结构优化。建筑仿真、汽车技术、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等6个项目先后列为上海民办高校教学高地建设政府资助项目;景观设计、外贸单证实务、建筑设计基础—建筑初步等9门课程为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学校从建筑类2个专业、百余名学生开办;2001年纳入统一招生计划时设12个专业,计划招生1360名;现设建筑、建工、经管、机电、艺术设计、学前教育系等6系,护理1个二级学院,基础、思政等2部。2021年招生专业26个,已在计划内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700余人,毕业生累计26000余人。学校在近几年高考统一招生中,计划报到率和录取报到率均在上海同类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并与上汽集团、建工集团、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光大银行上海分行等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学校大力实施双证书制度,取得明显成效,2021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通过线上辅导获护士资格证的比例达92%,远远超过上海同类院校。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9.25%,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41%,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76%,近一半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众多知名企业等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如:同济建筑设计研究院、泛亚景观设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工程设计院、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上海唐神广告有限公司、上海海运集团、上海佑通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上海东亚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汇丰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瑞金医院、新华医院、华山医院等。学校本部(宝山校区)坐落在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路,占地220亩,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图书馆、信息中心、语音室、学生活动中心、室内体育馆、风雨操场、标准田径场、现代学生公寓、7000平米学生食堂、公共浴室等教学和学生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校区公共交通抵达便捷,地铁一号线宝安公路站离学校仅10分钟步程。学校分部(杨浦校区)座落在上海市杨浦区武东路,占地30亩,建有教学大楼、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和非标运动场等,校区位于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之间,有浓郁的文化学习氛围,公共交通抵达便捷。联系方式:021-66761065、021-56490747(传真)学院本部:上海市宝山区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1杨浦校区:上海市杨浦区武东路51号 邮编:200433学院网址:www.shjgu.edu.cn招生热线:021-66761012、021-36020098(传真)招生邮箱:zb@shjgxy.net就业热线:021-56808071、021-66760203(传真)就业邮箱:jiuyeban@shjgu.edu.cn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松江区
    学校简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1476亩,总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3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10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64个;机械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技术、交通运输、化学工程与工艺、产品设计、纺织工程、自动化、艺术与科技、旅游管理(邮轮经济)、飞行器制造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1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4400名。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就业率达到97.66%,继续位于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智库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8个;建有高等研究院,汇集高端人才团队,打造科研特区。自2016年来,学校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以第一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2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哲社类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200余项。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98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39人。学校目前在岗各类国家级人才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部级人才及人才项目获批者102人。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海外学习交流平台和渠道。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有中韩、中法和中瑞等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博士联合培养、硕士和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国际产学合作、国际友城等90多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每年接收自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蒙古等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徐汇区
    学校简介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我国“化学工程师的摇篮”。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学校现有徐汇、奉贤和金山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532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5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351万册。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等国家级计量认证单位。学校已连续13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校园)”光荣称号。学校设有17个专业学院,学科设置涵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4个(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专业9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0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7个。拥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化学工程与工艺”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ABET认证的专业,“化学”是中国大陆高校首个通过中俄联合国际理科专业认证的专业,商学院全部专业通过了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AACSB)商科教育认证。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1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和毒理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8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6760人,硕士研究生9521人,博士研究生1986人,学历留学生402人。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QS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大陆高校第16名。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38万余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校友中29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当选海外院士,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中坚和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9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12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拥有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高水平创新团队10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学校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持续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39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智库(基地)。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入选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7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7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2000多项,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对标世界一流,面向社会需求,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与交流局面,与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130多所国境外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基地。获批9个科技部“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立了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建有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在英国建有全球首个科技创新孔子学院,在罗马尼亚成立首家中罗共建的“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今天的华东理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立足新时代,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
  •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市浦东新区
    学校简介上海电机学院是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以工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明确提出“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过产学研深层次、制度化合作,努力打造符合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服务上海先进制造业及其相关服务业发展需要,具有技术应用型本科内涵实质和行业大学属性特征的特色型高等院校,致力于将学校建设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职员工教育培训基地和体现装备制造业领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研发基地。学校拥有临港、闵行两大校区,校园面积1147亩,现有全日制硕、本、专科在校生12900余名。学校通过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式打造技术应用型师资队伍,现拥有教职工1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7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为35.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40.9%,“双师型”教师比例为42.9%。学校实行院(部)二级管理体制,下设14个二级教学机构,并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李斌技师学院。学校致力于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知识精、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解决企业一线实际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38个本科专业、7个高职专业,有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1个,上海市示范性全英语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是全国首批CDIO试点院校和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聚焦教学核心环节,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2018年,学校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获批1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学科建设紧密围绕聚焦服务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为两翼,理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为支撑的“面向社会、服务行业、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技术应用型学科体系,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等学科。学校建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10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为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机械工程为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电气工程为上海市一流学科监测建设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长期紧贴先进制造业行业发展,致力于建设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学校“大锻件制造技术工程中心”被列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大件热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被列入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学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集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等方面密切合作。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建有6个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大力开展“三创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世界技能大赛网站设计与开发项目优胜奖等奖项和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地近14个国家(地区)的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16所高校合作开展学分互认交流。学校开设国际化课程30多门,招收27个国家的200多名留学生在学校学习、交流。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将致力于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开放的高等技术教育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成立于1953年,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筹建,并由上海中学、上海工业学校、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部分师生组建而成。学校初时校名为上海电器制造学校,先后历经了上海电机制造学校、上海电机制造技术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演进。学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育,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上海机电工业学校和上海机电工业职工大学并入学校;同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上海电机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1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
  •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市宝山区
    学校简介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校。1903年,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大学”;1984年,张惠莉女士传承爱国教育先驱的教育理念创办了“震旦教育”。在完成了对民办教育的初步探索之后,张惠莉不忘初心着力举办高等学历教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学院秉承马相伯先生倡导“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讲教理”的校训,育就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震旦教育”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19年我校成为上海市首批开展“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的高职院校。2018年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及《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上海市教委的统一部署,为有利于学校发展,学校选择了机制体制相对灵活的营利性学校属性。学校将继续秉承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宗旨,将学校办成高水平的、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职院校。党委书记黄晞建教授是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名师,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名誉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校长冯伟国博士1994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级教授。是上海市著名职业教育专家、三届上海市“双名工程”职教名师基地主持人、入选“上海市改革开放职业教育40年40人”杰出贡献名列。学院拥有一支稳定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占3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较高,教师赴国外培训近100余人次。2009年以来学校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市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市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上海市085重点专业5个。学院一贯重视实训、实验基地建设。学院建有占地面积50亩“震旦创谷”,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和上海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合作,享有临港特别优惠的税收政策及震旦教育基金会提供的创业基金双享扶持,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舞台。学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需要的本土人才。迄今已与十多个国外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加州浸会大学合作办学《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1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举办《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同年获批与美国锡耶纳赫兹大学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营造氛围 打造品牌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以本校的校训、培养目标、教育理念为主线,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在师生员工中形成一致的价值认同,转化为共同愿景、奋斗指南和行为规范,从而提升本校文化软实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社团27个注册社团会员2200余人,各类社团活动参与率高,达9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等能力,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每年以学生会团委27个社团组织开展了社团文化节、社团专场汇报演出、社团招新、社团嘉年华等社团活动。天使之翼社团连续十二年传承上海悦苗寄养园、罗福养老院爱心志愿行动,满天星青春健康同伴社连续三年承接中国计生协“与爱同行”青春健康高校项目等。武道社参加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3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以及上海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高校本科组中荣获8枚金牌、2枚银牌、5枚铜牌的佳绩。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亚军、2020年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21年JFC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华东赛区季军、2021年再次荣获上海市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2015-2019年读上海市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全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先进典型佳绩频传,红十字会社团参加2021年上海市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暨第六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初赛4个项目均荣获一等奖,决赛获团体二等奖和救护演讲项目三等奖。多途径专升本学院本着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愿望,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设计了多渠道深造的路径:1. 助力升本:毕业前参加“专升本”考试2. 绿色通道:艺术类考生获得国家级或省级奖项一等奖免英语4级参加面试专升本3. 入伍复员升本:上海兵源服役两年后,可免试专升本入学,毕业后可落户上海政府及学院奖优帮困政策学院认真执行国家及本市有关学生资助的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优秀学生可申请奖学金(详见下列表格),学院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毕业后可在上海就业毕业生毕业后学院可推荐在上海就业,非上海生源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在缴纳社保6个月后,就可以由个人到居住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办《上海市居住证》。获得居住证后,再由单位为其申请居住证积分,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具体政策详见上海人社局网站)就业方向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作力度,与多家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关系,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98%左右,且专业对口率高、起薪标准高,大量优秀毕业生已就职于知名企业。面向世界,国际视野学校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迄今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爱尔兰、瑞士、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十多个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多元化的出国深造渠道赴境外带薪实习的机会直接感受国际先进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硬件设施学院建有食品营养与检测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国际商务实训中心、新闻演播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训中心、物联网技术实训中心等9个实训中心、2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中心、4个上海市教委教学高地,23个实验中心、109个校内实训室(涵盖所有专业并得到上海市教委专项经费支持)、175个校外实训基地。学院占地面积200亩,建筑总面积10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53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53余万册、报刊杂志360余种以及电子图书855GB;拥有完善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建有400米标准化田径场、室内篮球场、1200座大礼堂、100余座实验小剧场、影视观摩厅、体育艺术活动中心、文化长廊、教育超市、咖啡吧、面包房和生活服务一条街等。学院为学生提供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学生公寓室内置有上床下橱、写字台、空调、电扇以及供应冷热水的卫浴间。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