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关于2010年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的说明
2010-07-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征集志愿的学校范围。

  1. 本批次所有招生计划未完成的学校。

  2. 完成原计划后又新增计划征集的学校,此类计划在备注中注明“新增计划”。

  二、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对象。

  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相应类别且有征集计划的学校和专业。

  三、征集志愿设置。

  本次征集志愿同样是平行志愿,设 4 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 6 个专业志愿。征集志愿仍然设置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区外院校 “是否服从校内专业调剂”选项只分“服从”和“不服从”两种选项;区内院校 “是否服从校内专业调剂”选项分为三种选项,具体表述为:一是全部服从调剂,即服从调剂到该院校的所有专业;二是部分服从调剂,最多服从 10 个专业,即在该院校内再选择 10 个校内专业服从调剂;三是不服从调剂,即除本人填报的正式专业志愿外,不服从调剂到该院校的其它专业。

  四、征集志愿分数。

  本次征集志愿不受文化成绩限制,所有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填报。

  征集志愿后,根据模拟投档的结果,线上生源仍不足的,经学校申请,可在本次征集志愿中适当降分投档,降分幅度根据学校申请、考生志愿、缺额数量等情况确定。

  五、征集志愿排序、投档规则不变。

  六、本次填报截止时间为 2010 年 7 月 24 日 16:00 。

  七、除“备注”栏特别说明以外,其他信息(院校代码、专业代码、专业名称、科类、学制、学费等)与广西招生考试院组编的《 2010 年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公布的信息相同。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第二批征集计划信息表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38年的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并以其独特的办学方式和办学成就,成为办学成绩突出,对革命贡献较大的全国四所著名师范之一。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桂林市教育学院与桂林市师范学校合并组建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实行自治区、市(桂林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定了以培养优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师资为主的办学方向,做优教师教育专业,做强艺术教育专业,做大应用教育专业,形成了鲜明的教师教育和艺术教育办学特色。办学条件齐备优良。学校现校园占地面积1096.4亩,校舍总建筑面积395023.74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222470.08平方米。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280.85万元。校内有226个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使用面积合计54818.02平方米。校外建有稳定可靠的实习实训基地160个,其中固定实习学校55所。教学用计算机5435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15218个。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中文纸质专业期刊891种,另有电子图书69万册。创新创业中心1个(1921平方米),可容纳2%以上的在校生。目前,学校设有1个学院、9个教学系和1个公共教学部,设有5个专业群、39个专业。以广西为主,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1732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有654人,其中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186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比35.78%;具有研究生学位383人(其中博士13人),自治区级“双师型”教师177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56%和27.06%。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名、广西高校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和广西高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人。办学特色鲜明彰显。学校84年的发展历史积淀凝练了学校“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特色。——特色师范面向基层。学校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发展思路,以培养全科型师资为目标,创新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技能,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是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法研究基地、广西小学全科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桂林基础教育发展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学校、广西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和自治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培训10万多名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各类应用型人才,桂林市中小学近80%的教师和70%的校长均系我校毕业生,100余位校友被评为特级教师或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为广西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艺术兴学特色鲜明。长期以来学校不仅强力打造音乐、美术等教师教育特色专业,还积极创新艺术教育教学工作,将艺术教育融入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师生热心投身于桂林“文化立市”战略的实践中,积极发挥特色专业优势为地方文化繁荣贡献力量。2016年,学校学生参加央视端午特别节目“歌从漓江来”,获得一致好评;2017年,学校学生成功参演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演出,学校荣获“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筹备工作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18年,学生出色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上群众文艺演出任务;学生艺术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艺术作品主题创作展中荣获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学校现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学校现有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主要成果69项。其中,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0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骨干专业1个,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专业1个,“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4种,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广西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广西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4个,广西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学校于2021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组进校考察。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创新科研机制,在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3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76项。获得专利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61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58篇、EI收录2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5篇。出版著作、教材68部。全国美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件,广西艺术作品展入选作品3件。学校学报荣获2016—2017年度广西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第八届广西优秀期刊、第六届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和2019年度广西高校精品学报,居于同类同级刊物的前列。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三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创新创业等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和自治区级奖项396项。2021年获广西高校大学生“党史知识大家答”暨“四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总决赛第一名。毕业生在社会各类事业、各条战线上贡献突出,当地政府和社会的评价较高,自2013年以来,学校连续9年被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首次荣获“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面向未来,学校将抓住机遇,坚持“以德立校,以艺兴学”的办学理念,弘扬“勤学慎思、明德笃行”的校训精神,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以更加务实的“双高建设”夯实本科院校基础,努力开创学校升格转型、发展创新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6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474人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685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32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已连续13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5项;完成教育部专业认证4个,并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科建设稳步发展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在全国排名进入前50%,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进入前70%。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实现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平台1个,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高端智库2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校园内活跃着“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9项,省部级项目337项,厅局级项目904项,资助经费1.99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出版科技专著19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7800余篇,获专利授权594件。社会服务优势明显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复方扶芳藤合剂、龙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青蒿素、绞股蓝等系列产品也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宗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及“海水无核珍珠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学校受政府委托编制《广西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积极参与政府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系列中医药、壮瑶医药相关文件,帮助玉林市、贺州市、上林县等编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派出62名医护人员驰骋武汉,1名专家参与驰援柬埔寨抗击疫情,1名专家参与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11名专家参与组建广西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共获得7项广西应急专项资助和2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项目,“广西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的临床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临床研究,形成广西特色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技术帮扶工作,深入全区50多个县市的社区、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在身边就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学校对壮、瑶等民族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壮医药、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系列专著与教材。“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等一批壮医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学校重视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走进仙葫校区,警醒学子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晨钟暮鼓楼校门,建有张仲景雕像的医圣广场、仲景大道,教学楼前大草坪广场南侧的中医历史文化长廊,校道两侧的文化石镌刻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名篇,图书馆大门两侧有大型壁画《岐黄论医》《杏坛讲学》,教学楼里有《医学生誓言》和名医名家的励志格言、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宣传画,还有药师山、神农阁等中医药文化景观建筑,将渊远流长的华夏传统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学校1976年开始培养留学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成立了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中—加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自治区供销合作联社。学校现有:青山、明秀、五合(在建)三个校区,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1754人,教职工358人,专兼职教师386人,拥有高级职称79人,中级职称169人 ,3人入选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另外还聘任了一批兼职教授、企业高管及能工巧匠等充实教学及科研队伍。学校设有商贸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文化旅游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智慧商务产业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构建以商贸类专业为核心,以服务农村现代流通为特色的专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财会金融、现代流通、商务信息化、艺术设计和旅游服务五大专业群,开设电子商务、服装与服饰设计、会计、烹调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等39个高职专业。学校遵循“立德弘商、兴贸致远”的校训,形成了“秉商崇商、学商精商、为商研商、融商弘商”的办学理念,凝炼了“商学合一、德才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扎根桂商文化沃土,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成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广西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中央财政支持专业4个,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3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获得各类荣誉100多项。ProfileGuangxi Economic and Trade Vocational Institute (GXETVI), a public full-time vocational college approved by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2004, is affiliated with the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XETVI has currently set up three campuses, namely Qingshan Campus, Changgang Campus, and Wuhe Campus (under construction). It has 11,754 full-time students, 358 faculty members, 386 full-time and part-time teachers, of whom 79 have senior professional post titles, 169 have medium professional post titles, and three have been selected as Guangxi "Ten-Hundred-Thousand" Top Accounting Talent. In addition, the Institute has recruited a group of part-time professors, enterprise executives, and skilled personnel to enrich teams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GXETVI has set up 8 secondary colleges, including Schoo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Schoo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School of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Culture and Tourism, School of Art Design and Architecture, School of General Education, School of Marxism, and Digital Business College. On this basis, it forms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commercial and trade majors as core and serving rural modern circulation as a featur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five major groups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dern circulation, business information, art design, and tourism service; and establishes 39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ies, such as e-commerce, apparel and accessories design, accounting, cooking technique and nutrition, and marketing.Following the motto of "establish moral sentiments, carry forward business, and prosper trades with high aspirations", GXETVI has formed the schooling concept of "stay true to business,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business, conduct research on business, and integrate and promote business",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concept of "cultivate talent who integrate business with knowledge and possess both virtue and ability". Rooted in Guangxi's business culture, the institute serv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and obtains fruitful education results. The Institut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national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pilot uni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of teaching innovation teams of teacher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uangxi project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high-level specialty construction plan. GXETVI has won two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10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s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four majors supported by central finance, and thre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an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six construction sites of advantageous and characteristic 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ree demonstration training bas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autonomous region, and more than 100 honors of all kinds.
  • 柳州工学院柳州市鱼峰区
    学校简介柳州工学院创建于2002年,前身为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由柳州市政府与广西科技大学共同举办。2020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更名为“柳州工学院”。学校位于广西工业重镇、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校园占地面积1283.21亩,总投资逾17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42.54万平方米。拥有配套设施先进的教学与实验实训楼群,建设有基础实验中心、金工实习中心、各专业实验实训室、仿真实验实训中心等近170个实践教学平台,图书馆纸质馆藏书约185.21万册。学校建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自治区优秀专家、第一批广西高层次人才、自治区突出贡献科技人员、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骨干教师、柳州市政府签约理论专家、柳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专任教师748人,其中51.9%具有高级职称;68.29%具有博士、硕士学位;38.38%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现有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学院、软件学院、数理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外国语言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开设45个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在校生逾14300人。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核心的协同育人体系。学校各二级学院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及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国内100多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行业、企业专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在国内外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十余项。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赛车,多次代表中国大学生车队,参与国际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并获佳绩。在全国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各级各类竞赛中,我校学生共获全国性奖项100余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柳州工学院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我校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成员,是广西首批4所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之一。近年来,我校教师获得授权专利520项,知识产权总数排名全区33所本科院校第10位、全区同类学校第1位。根据2020年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名显示,学校自然科学类以A+等级排名全国第九,工学以A+排名全国第六。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笃志勤学、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秉承“德为先、质为本、重应用、求创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思想品德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开阔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5%以上,曾先后获得“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校园”、“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当前,学校广大师生正凝心聚力谋发展,为把柳州工学院建成区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自治区林业局、自治区教育厅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是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特色高校、自治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中国(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国家职教示范集团)、自治区文明校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普基地、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柳州市生态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学校创办于1956年,前身为广西林业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校园内环境优雅,拥有3A级国家森林公园——君武森林公园。学校占地面积1.8万亩,校园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100多万册。学校设有林业工程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园林与城乡规划学院、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旅游与交通管理学院、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道桥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保护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2022年学校开设有53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专业3个、自治区优质试点专业和特色专业11个,全日制在校生17000多人。学校现有教职工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550多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12人、硕士378人,高级职称138人、教授33人,双师型教师187人;另外还聘请160多名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担任授课教师;拥有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2支、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1支、广西高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林业教学名师2人、广西优秀教师1人、广西高校思政教育卓越人才1人、广西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学校实训条件优越。拥有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教育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示范性实训基地5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11个。校内设有教学实验林场、调查规划设计院等校办企业;校外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广泛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262家,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印尼金光集团、中国建设五局、上汽通用五菱、广西高峰林场等30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180多项,取得较大科研成果3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近20项,培育林木良种1个,制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获得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11部,主编出版教材100多部,发表科研论文1500多篇,承担了教育部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广西珍贵乡土树种良种培育中心、广西林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学校在全国高职科研服务经费排行中始终保持前50强,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学校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工组织、澳大利亚农业中心、印尼特立沙帝大学、越南林业大学、越南东北农林高等专科学校等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合作开展林业碳汇研究,与澳大利亚科工组织合作开展桉树材性改良等研究项目。学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至2021年,学校已培养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3万多人。已连续18年荣获“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涌现出“全国脱贫攻坚优秀个人”齐书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届“扎根基层工作献身林草事业”优秀毕业生、第一批“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吴艺梅等优秀校友。学校将秉承“树木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立德树人、服务发展、生态风格、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校精神,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追求卓越,全面加强“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工程,稳步实施“深耕计划”“鲲鹏计划”“珠峰计划”,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院校,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培养更多更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