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加降分政策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一、下列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一)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
(二)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
(三)残疾军人、残疾人民警察;
(四)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五)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可加10分(报考艺术、体育类考生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一)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2011年按万分之一比例评选,受重庆市教委表彰的市级优秀学生;
(二)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获国家级、省(市)级表彰,经市教委认定);
(三)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者;
(四)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五)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六)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城市运动会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参加片区、单项邀请赛等除外)在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羽毛球、网球、艺术体操、健美操11个项目获集体、单项前六名(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或参加以上比赛及项目中获得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经市教委统一组织测试合格者。
(七)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三、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可降低10分(报考艺术、体育类降低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一)少数民族聚居地(自治县、民族乡,下同)的少数民族考生;
(二)烈士子女。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录取时可降低5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一)报考市属院校的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
(二)报考市属院校的获得个人二等功(及)以上表彰的人民警察及子女;
(三)报考市属院校的三峡库区搬迁移民考生;
(四)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六、报考市属院校的农村独生女在各批次控制分数线下5分内视为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七、同时符合第二、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有关情形的考生,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预科直升、中职直升考生不享受照顾政策。“三校生类”考生参照执行。
八、定向就业招生与非定向就业招生同时投档录取。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在该校投档线上不能完成的,可在该校投档线下20分内相同批次控制分数线上录取有志愿的考生,若仍不能完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则转为非定向就业计划执行。
九、对生源严重不足的个别高校,如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经征集志愿仍不能完成招生计划,经学校申请,重庆市录取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可适当降分录取有志愿的考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重庆理工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重庆市主城巴南区,校园规划占地面积1007亩,已建成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验实训大楼、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标准化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露天游泳池、电梯学生公寓等教学生活设施。学校树木葱茏,鲜花飘香,花溪河蜿蜒流经红楼绿树的校园,是广大莘莘学子学习的理想之所。学校以“至精至善”为校训,坚持“专家治学、名师执教”,逐渐汇集海内外优秀人才,现有教职工200余人,组建了教授、博士领衔的专业教师团队,聚集了大批优秀海外留学归国学者,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忠诚勤勉、博学善教、理实兼优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和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学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先后与中科曙光、京东集团、长安汽车、中国电信等3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深造搭建了良好平台。学校瞄准国家战略和成渝两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设有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建筑与消防类、卫生健康类及商务物流类等五大专业群16个专业。建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卫生健康实训中心、高铁轨道实训中心、汽车维修及检测实训中心、建筑实训中心、消防实训中心、驾考中心等实验实训中心。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育人、产教融合、国际合作、文旅校园”四大战略工程,努力将学校建成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代化职业院校。校址:重庆市巴南区东城大道588号邮编:401320电话:023-6176 6575 6176 6576传真:023-6176 6588
-
学校简介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高职学院,由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企业--重庆港鑫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办。学校坐落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铜梁,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独特,艺术氛围浓郁,功能完备,校企相联,产教互融,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良好环境。图片1.png学校占地面积 58.78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2.02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93.66 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8.07 平方米。学校建有 61 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训室,92 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 45.73 万册,电子期刊 206 种,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网络信息点数 4650 个;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519 元。学校设有 11 个二级学院、1 个教学部及 10 个行政职能部门。即: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经济与管理学院、视觉传媒学院、服装与表演学院、艺术教育学院、五年一贯制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国际学院、退役军人与地方融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学校拥有 5 个高层次教学、创新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2021年,学校共设置高职专业 31 个,形成了艺术设计类、建筑工程类、影视传媒类、电子信息类和艺术教育类 5 大专业群。其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市级骨干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市级双基地建设专业,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影视动画等7 个个专业是校级重点专业。2021年新增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音乐表演 3个专业以及照明艺术设计与制作、市政工程无人机测绘应用、陶瓷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方向对接重庆市产业发展规划和铜梁区 6 大产业集群。图片2.png学校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9300余人;教职员工 570 人,专任教师460人,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100余人,正教授 18 人,二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各2人;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54%, “双师”素质教师60%;拥有市级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青年岗位能手、校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30余人。建立了一个由企业高管、一线工程技术、能工巧匠及高级技能人才等 300 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学校先后与西南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英国牛津城市学院(City of Oxford College )、澳大利亚国立管理与商业学院(Australian National Institute Management and Commerce)等开展校际合作。形成了统招、“3+2”、五年一贯制、专升本、专衔本、中英班、中澳班等国际合作的多元办学格局。学校教师先后有21人次获得中国建设鲁班奖、全国艺术设计、建筑装饰设计金奖和一等奖;学生先后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赛事奖项8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大广赛、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8人次,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技能竞赛一等奖19人次。学校牵头成立重庆艺术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建筑艺术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与 200 余家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和订单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学校是重庆建筑装饰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重庆市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才合作教育基地、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南大学艺术硕士点联合培养基地。图片3.png学校秉承“心手相传,知行合一”的校训,践行“教育与产业契合、学校与企业融合、教学与职业吻合、学业与就业耦合”的办学理念,专注培养具有艺术素养、工程技术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不懈追求“艺术成就梦想、设计改变世界,崇尚一技之长、创造精彩人生”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艺术育人”的浓厚校园文化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艺术氛围。
-
学校简介重庆工商大学始创于1952年,2002年由原渝州大学和原重庆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高水平财经类应用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支持高校、重庆市国际人文特色高校。学校传承和弘扬“含弘自强、经邦济民”的重工商大精神,秉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德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抢抓高等教育发展重大机遇,综合实力迅速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日益扩大。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一、学科建设近年来,学校以“双一流”国家战略为引领,瞄准学科发展国际前沿,以“大商科+新工科”的商工融合创新发展为驱动,以“学科-科研-平台-团队”四位一体建设为关键,强化经管优势,打造理工精品,培育文法艺品牌,构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一流专业”,28个重庆市“一流专业”,5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2个市级特色专业。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2个市级“一流学科”,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14个市级重点学科;智能商务、智能金融2个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排名前1%。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教育部第四轮的学科评估中,我校6个学科上榜,排名进入全国前70%,其中5个学科排名市属高校第一。二、人才培养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研究生3万余人,人才培养层次实现了从专科—二本—硕士研究生,到二本—一本—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重大突破;从2012年开始首次在部分省份实现本科一批次招生至今,一本批次或超过特殊类型资格控制线的招生遍及55个专业20个省份,实际录取人数超过录取总数90%,生源质量持续向好;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有国家级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人才培养支撑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毕业生考研、考博人数和上线率大幅度增加,优质就业率达55%以上;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大赛”等各类赛事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2400余项;高水平大学生女排运动队获重庆市排球比赛26连冠。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获得认可,获评“全国就业50强典型高校”。三、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积极促进科学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拥有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41个科技部、教育部和重庆市级科研机构。近5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前5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立项取得历史性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等重大奖项。近年来,学校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提交智库成果900余份,获中央领导人批示60项(其中获中央主要领导批示39项);200余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入选中国大学专利转让60强,获“2018年中国智库咨政建言地方贡献奖”。积极服务教育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并取得显著实效。四、人才队伍建设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9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86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920余人,博士专任教师比例接近50%。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日本工程院院士1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计划”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百人计划”专家、“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英才计划”人选等各类高层次人才50余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优秀教师代表。五、合作办学学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积极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学校有2个教育部复核通过的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教育部备案的区域与别国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与31个国家(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等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士、硕士,开设了ACCA、CFA、CIMA等国际特色项目班;获批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重庆市高校国际化人文特色学校、重庆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学校,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与重庆、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市)的多个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西南财经大学等多个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NIIT、新道公司、太极集团等200余家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同时,按照“传、联、搭、赞、助”思路,不断建立健全校友组织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校友作用,深入推进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六、办学条件学校坚持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理念,倾力打造花园式校园,是重庆市“十佳园林式单位”“文明单位”和重庆市首批“美丽校园”。按照中西部高校中“设施一流、环境一流”标准建成的新图书馆,已成为备受在校师生喜爱的学习研究场所。广阳岛校区建设持续推进,南岸、兰花湖、江北等校区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师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
学校简介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是2013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计划实施院校、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被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表彰为2019-2021年度重庆市文明校园。学校位于重庆市巴南区高职城,占地4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为132156.9平方米,在校生人数近6000人,教职工300余人。学校历经近40年办学发展,秉承“厚德博艺、真诚求索”校训,用情怀立德树人,用责任培根铸魂,用担当成就全人教育,用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学生在金马奖、金K奖、桃李杯、荷花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赛事上斩获殊荣。沈铁梅、蒋勤勤、殷桃、朱晓渔、吕一等优秀毕业生活跃在祖国大江南北文艺战线,被誉为“艺术家的摇篮”。专业建设有力,育人成效明显。近年来,学校参与多项国家教学标准研制,获教育部专业建设项目2个、行指委项目3个;获教育部、文化部、民宗委三部委示范项目2个;建成国家级课程资源项目1个,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3项。获评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建成市级骨干专业4个、实训基地3个、教学资源库3个、职业教育双基地2个、一流(示范)课程4门、教学创新团队4个。承担2021年全市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职业院校学生美育评价改革试点》,立项重庆市第七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重庆市学分银行试点单位、重庆市新职业(全媒体运营师)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机构和5项市级1+X证书试点。教师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7项,同时在市级微课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上获得佳绩。2021年学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融合格局形成,产教共生共荣。推进开局项目“艺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体系”,参与ISO/PWI44006《校企合作指南》国际标准研制,牵头成立重庆文旅(广电)职教集团,牵头组建重庆市文化和旅游行指委,牵头筹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产教融合专委会,入选全国文化艺术行指委和相关智库专家组织,打造与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政校合作品牌,承担两江新区文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主创、编导两江新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政治性文艺演出,打造两江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一街一品”、重庆市消防救援队伍“一队一品”消防职业文化品牌,携手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一支队共办“我为你站岗”军民联欢晚会。育训成效显著,服务职能拓展。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授牌的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西部分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基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基地及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计划实施院校,承担商务部俄语国家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及管理研修班,中宣部“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等重大项目,国家“春雨工程”、全国地方厅局级文化干部、基层文化队伍等示范性培训项目,宽领域、广覆盖、多层次开展文旅行业人才队伍职后培训160期、受众10000人次。连续三年获文旅部优秀培训单位。持续十年承办全国广电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受众5000人次。立足国家非遗研培计划助力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艺术抗疫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招就进出两旺,社会美誉度高。部分专业提档线大幅超本科线,招生计划完成率达99.9%,新生报到率稳定在91.17%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达96.16%,用人单位满意度99%,建立了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学校先后承担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70周年彩车晋京游行,获市政府先进集体表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组织排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参与“永远跟党走”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获重庆市人民政府表彰。参演“2021年世界大河歌会”。《重庆日报》专题刊载学院党建与“双高”建设特别报道,枇杷艺术节报道登上《光明日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典型案例《用艺术讲党史 凝聚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经验做法《以“三+”促“三度” 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先后被市委教育工委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专报刊发。
-
学校简介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源于2000年创办的西南师范大学行知育才学院,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由重庆市教委主管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是全国应用技术型大学战略试点研究高校,重庆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育试点单位,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及教育部思政司“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3000人,现有14个二级学院,46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自2018年起,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建设法律、电子信息、艺术、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名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余人,重庆市“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最美教师”“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8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5人,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4个。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现有建制实验(训)室22个其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各类实验(训)分室14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00余个,设有重庆市欧美同学会海归博士工作站。馆藏纸质图书229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中外文献数据库28个。学校现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学科1个、重点培育学科1个、重庆市一流专业2个、重庆市特色专业4个、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建设课程4门、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流课程24门。有合川区技术创新中心5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先后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质量工程项目15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100余部。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中国民办教育百强”“重庆市第二届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三等奖”“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重庆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民办教育党建学习基地”“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近7万名合格人才,已有1800余人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