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2024年体育类本科批第一次征求志愿7月15日填报
2024-07-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今年我省体育类本科批仍有缺额计划须进行征求志愿(具体附后)。请考生在填报征求志愿时注意以下事项:

(1)未被录取的体育类考生可以填报相应科类的征求志愿。

(2)本次填报时间为7月15日8时至18时。请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栏目进行填报。

(3)有关高校的办学地点、收费情况、报考条件等,请考生参阅《福建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有关政策规定和该高校的招生章程等。

此外,考生可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https://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栏目,查询体育类本科批常规志愿录取结果。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11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一所全日制非营利性职业院校。学校由南安市属国有企业泉州市南翼置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南安市宏翔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举办。南翼集团作为南安市属国有企业,始终坚持城乡建设与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的定位,下辖有南安城建集团等16家子公司,总资产约220亿元,目前已形成以房地产开发、教育产业投资经营、港务码头建设经营、文旅项目开发经营、供应链金融、医疗康养产业投资运营、物业管理、城市综合开发等八大主要业务板块,可为学生提供广阔实习、实训平台及就业渠道。学校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中国著名侨乡南安市,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校区现有占地面积350多亩,已建有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实训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公寓、食堂、运动场等,教学设施设备完善,较好地满足师生教学生活需要。南翼集团将继续加大投入,按照一流校园标准和5000人在校生规模进行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条件,形成功能突出、实践研发基地定位明确的校园功能布局。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设有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航空旅游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市政工程技术、新能源装备技术等14个专科专业。办学以来,学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的办学思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维一体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展现出文明礼貌、勤奋好学、健康向上的学风校风。学校围绕国家经济转型、企业产业升级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塑造专业品牌,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亟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实施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致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每个专业配备两名副高职称以上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专业带头人,以及多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学生不仅获得坚实的理论知识,还可得到丰富的实践训练。
  • 学校简介福建工程学院坐落于素有“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学校发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乡贤名士陈璧、孙葆瑨、力钧和著名闽绅林纾、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苍霞精舍”,首开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风。1907年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解放前为享有盛誉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两校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1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被誉为福建“建筑业的黄埔军校”“机电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增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面向“大海洋”新兴领域,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20多万各级各类人才。现有旗山、鳝溪、浦东等校区,占地2012.37亩,校舍建筑面积70.3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9625.8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230.62万册,电子图书201.34万册,全日制在校生20945人,其中,研究生1860人(含外国留学生),17个学院(部),7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专任教师1325人,其中高级职称647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1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9个。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2022年3月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进入“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301~400,位列2021中国学科排名73名。学校坚守“以工为主、区域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紧扣福建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以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业、现代交通运输、生态环保等产业为重点的8大专业集群,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3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学校主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科技创新成效显著。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现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32个。201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5项,省部级项目57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3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5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44项(含一等奖10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5项,多个项目入选省、市“揭榜挂帅”项目。学校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荣誉262项、国家级2110项、省级1937项,如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等。学校实施“本科生专利提升计划”,资助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授权85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05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福建省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入围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入围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获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捧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原创艺术精品《光》《海那边的爱》《文脉》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中斩获殊荣;校男子篮球队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曾荣获冠军、亚军,是唯一一支连续五届入围全国八强的球队。毕业生深受欢迎,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2.25%。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希腊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福建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现有来自“一带一路”有关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本科或硕士研究生课程。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捷克奥斯特拉发理工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选派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名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当前,学校进入全面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阶段,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攻坚“三大目标”,实施追求高质量、深化优服务、增强新动能“三大方略”,推进增强二级单位活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三大改革”,夯实思想基础、教学基础、服务基础、数字基础、治理基础“五大基础”,在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服务和融入新福建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学校简介福州理工学院前身为2004年创建的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上正式升格为本科应用型高等学校。学校坚持面向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实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重大战略需求, 为产业和区域经济培养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兼备的一线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将学校建设成综合实力强、办学水平高、行业特点鲜明、办学特色突出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办学定位,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工程师、具有创新能力的“互联网+”一线工程师、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的“全链条”一线工程师。 学校坚持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坚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高端制造为一体的RDM Centre模式(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努力探索一条新经济体系下“科技驱动教育进步”的高等教育办学新思路。2016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院校,“讲师+工程师+技术股东”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众创模式”获李克强总理肯定;2017年,学校数字福建车联网实验室获批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通过省教育厅验收;2018年,学校工业物联网应用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获得省经信委省级公共服务平台,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校举办方国脉科技一直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产业创新基地,坚持“产教融合”的物联网发展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协同创新效应。 学科专业: 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福建省产业结构布局与发展需求,完善专业建设布局调整和优化机制,密切跟踪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动态趋势,通过建设一流专业实现“存量求优质”,通过跨学科融合改造传统专业实现“改造求融合”、通过培育贴近产业需求的新兴专业实现“增量求贴近”,形成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以工学为主,理、经、管、医、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现设有计算与信息科学学院、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等6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本专科专业38个,在校生8935人。现有省应用型学科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2个、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省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2019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审核评估,现有15个本科专业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师资力量: 学校建设了一支以工为主,理、经、管、医、艺等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现自有专任教师350人,外聘教师237人,折合教师总数489人。自有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93人,占比83.71%;高级职称教师129,占比36.86%;专业课“双师型”教师114人,占比32.57%。 人才培养: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着力构建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四大教育体系。着眼于人才培养适应新经济、新动能转换需求,建立和完善适应传统动能转型要求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按照“行业产业需求分析→就业领域及典型岗位梳理→知识能力结构→课程模块设计→课程内容确定”的路径,根据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要求、新特点开发、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重视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遵循“认知→求证→探究→创新”的渐进式思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岗位”为导向,设置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研究多个实践教学模块,构建一个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的“点(基本技能)、线(专项技术)、面(综合实践)、体(创新能力)”相结合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生产、管理过程重点环节技术技能的“螺旋上升式”实践教学,培养富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一线工程师。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以物联网、云计算为基础,将下一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传统专业,建设跨学科的应用型专业群,培养创新能力强、跨界融合的“互联网+”一线工程师。将生产性工程实践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引进企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中试线、生产线,培养具有产业全局视野,熟悉产业链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到服务“全链条”的一线工程师。 机制创新: 学校探索建立具有上市公司办学背景的现代大学制度,遵循董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则,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2015年4月,教育部核准《福州理工学院章程》,以“一校一法”形式保障福州理工学院依法自主办学。学校设董事会、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和学术委员会。 生态校园: 学校位于素有“闽都金凤”雅称的福州市连江县,与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贵安温泉休闲旅游度假区相毗邻。校园占地面积1173.55亩,现使用校舍建筑面积26.23万平方米,主要是教学实训组团,包含教学、实验、实训、办公、体育、生活等各种功能建筑及设施。学校二期建设征地248.74亩,已经通过地方政府批复,预计投入5.5亿元实施工程项目建设,2025年完工,届时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将达35万平方米。 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持科产教深度融合,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为把福州理工学院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是由三明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前身是2005年5月成立的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由原三明业余大学、卫生学校、轻纺工业学校、财经学校和三明师范部分教育资源整合形成。 2016年9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院办学规模稳步扩大,教学质量快速提升,育人水平显著增强,成为全省变化最大、进步最快的新建高职院校之一。现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文明校园、教育部首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荣获福建省首批5A级“平安校园”、三明市“平安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2021年,学生参加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14项,综合排名全省第12位。一、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800亩,校舍面积29万㎡。固定资产总值6.8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建成校内实训基地1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97个。承担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项目2个(机械、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项目1个(纺织染整)、中职项目2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5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区域性(三明市)公共实训基地1个。二、专业建设。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专生13359人,已建成医药卫生、财经商贸、人文教育、工程设计等4大专业集群45个招生专业。其中国控专业4个,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福建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中职、高职各1个。获批梅园商务、健康养老、永智智能制造等3个省级产业学院试点项目,承接纺织染整、生物医药等4个市级技术服务平台。三、师资队伍。现有在编教职工634人,其中高级职称231人(正高24人)、硕士以上学位165人,“双师型”教师203人、兼职“双师型”教师22人。同时,还有外聘兼职教师226人和附属医院一线临床兼职教师120人。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教师承接省市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40余项,开展横向研发项目50余个,校企合作开发教材60余部,获得国家专利70余项。2014年以来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7项。四、教学质量。学院注重加强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从业素质的培养。历届大专毕业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保持较高通过率,护理、助产专业始终保持在98%以上,师范类专业达到96%以上,均位居全国全省同行的前列。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获全国奖24项、省级奖150项,16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技能竞赛,其中,临床技能、企业沙盘模拟经营、会计技能、电子商务、染色小样工等成为我院夺冠的优势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其中,“爱创意”“浩睿云”两个项目获得三明市优秀创新创业资助项目;“健康环保的家居产品”项目获得首届“海峡两岸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战组第一名及网络最佳人气奖,获得100万元的创业投资基金和20万元奖励。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留明就业率稳定在35%左右。五、社会服务。学院坚持综合类、地方性、就业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牵头组建三明市职业院校联盟并主管三明职教园。成立现代制造类、商贸旅游类两大职教集团和具有独立法人实体的联创旅游酒店管理多元投资职教集团。先后与省监狱管理局、香港思嘉集团、福建南纺股份公司、青创未来(福建)教育集团、厦门虎剑科技集团、福州高动人力资源管理公司、福州国德养老集团、福建三钢集团、天元国际以及省内100多家行业、企业(单位)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积极拓展岗位需要的在职继续教育和其他职业技术类的培训教育,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展20多个专业工种的中高级技能鉴定服务。现为福建省公务员培训基地、福建省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三明市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尤其作为福建省监狱系统干警培训基地,开展服装、鞋类生产技术与管理业务培训近8000人,深受好评。六、校园环境。学院地处三明市区,前依麒麟山城市公园,背靠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城市绿道绕校而过。校园依山而建,层层登高,林木葱翠,空气清新,这里孕育了闽师源流,成为三明高等教育的发祥地。学院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校园公园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历来都是教书育人的好地方。
  • 学校简介武夷山职业学院是200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校坐落在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市的高教园区,园区内有学生近2万人。学校已建成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的花园式校园,现有25个专业,6个二级学院:计算机学院(天宏创世产业学院)、经管学院(图灵数字传媒产业学院)、教育学院(小金星产业学院)、工程学院、武夷星茶产业学院、现代服务学院,构成了茶旅、表演艺术、计算机、经济金融、建筑工程五大专业群。学校始终坚持“制度治校、文化强校、特色兴校、就业立校”的办学理念,全力打造“政府认可、社会满意、企业最爱、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秉持“立足福建、连接两岸、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沿着习近平主席指引的“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方向,探索两岸交流融合发展新模式。围绕地方特色,积极推进福建版“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创校企地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新局面。2021年,学校与中国茶业十大领军企业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共建武夷星茶产业学院,并通过了福建省教育厅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实施“一体两翼”新战略,注重学历与技能培训同发展,为当地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创新“教、学、做”为一体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三证”(学历证、技能证、品德证)+“三动”(动脑、动口、动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实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评、以赛促改”,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工作。创新课外育人模式,以“营”地打造特色课外教育。用“感恩造福”打造文明校园,始终把校园安全放在首位,建校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重大校园安全事故,荣获南平市“文明校园”称号。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闽台高职教育交流合作试点校,被福建省台联确定为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培训基地。2021年被福建省政协授予第二批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获评南平市第二届(2018–2020年度)“文明校园”荣誉称号,第十九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我校武夷星茶产业学院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