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未来高考“3+2”变“3+3”
2014-12-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教育部公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综合素质入档案,分数不再是唯一

未来江苏高考“3+2”变“3+3”

招生录取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昨天,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制定本省的具体办法,于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江苏教育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改革方向已定,将在国家政策框架下制定江苏的方案。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下,总成绩是对学生唯一的评价,此现实将被改变。根据意见,学校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高校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招生录取。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高考改革新方案暂不出台,但最迟将在2017年入学、2020年高考的学生中实施。

新“学业水平考试”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新“学业水平考试”将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实施,目前已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是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暂未进入,不过最迟江苏在2017年进高中的学生中要实施新方案。高一到高三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覆盖14门,包括语数外。

考什么?

江苏现状:共考7科,场场是“硬仗”

目前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

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设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文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须选择历史科目外,还须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理科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除须选择物理科目外,还须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

教育部新规:覆盖14科,语数外也要考

新“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试科目共14科。其中9科由省里统一组织,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5科由省里制定统一要求,组织方式可多样,包括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科目。

需要提醒的是,国家14门中,仅三门等级计入高考。而江苏学测科目中,两门等级计入高考,四门等级A可加分计入高考。因此新政策其实是减负了。

何时考?

江苏现状:主要是高二和高三学生参加

江苏考生学业水平测试分两部分,必修科目(俗称“小高考”)主要是高二年级学生参加。选修科目有两门,在每年的高考期间,语数外考完后进行。

必修科目,考生如果考试不达要求等级,或自己对成绩不满意,可以在高三再考一次。往届生和社会考生也可以参加。而选修科目,如果要再次考试,就要下一年再参加一次高考。

教育部新规:三年都考试,可一科两考

要求每年组织安排考试要覆盖所有科目。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学校要均衡安排每学年的授课科目,统筹确定每个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数量,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怎么计?

江苏现状:自选2科进高考成绩,分4级

目前江苏“学测”都是以ABCD四个等级来评价。

江苏现高考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考生在“小高考”中,每得一个A可以在高考中加一分,如果4科得A,可以加5分。而两门选修科目,也以ABCD来评价,直接对应高校的要求。如高校可能要求双A,或是双B。

教育部新规:增加一门科目,分5级

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3科,以等级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文理兼修,文理兼选,只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实施。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A、B、C、D、E五个等级。原则上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

声音

有校长认为,“就高考而言,目前江苏是3+2,新方案中变成了3+3,对学生而言就是需要多选一门课程纳入高考成绩。”他说,目前江苏根据2门选修科目来分班,如若变成三门选修科目,选课结构、师资结构的调配也会比较麻烦。现在14个科目的测试分在三个学段进行,就意味着可能在高一上学期期末就要完成分班。”

综合素质评价

新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使学校人才选拔从“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要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而在江苏,这部分其实已是高考的一部分,等级低,高校可以不予录取。

综合素质档案将成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新政中,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如思想品德,重点考察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意见规定,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意见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对弄虚作假者给予严肃处理。

在江苏,“综合素质”不达标,上不了大学

江苏现行高考模式中,综合素质评价是其中一部分,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必须合格,否则不得填报高考志愿和被高校录取。高校在录取时,依据统考科目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考生“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单项达到A级且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项均为合格的,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均为D级的,高校可以不予录取。

声音

有关人士表示,以前这种宏观的评价方式,老师相对比较宽松,而新政策这么具体,如果学生有什么好与不好,都能够有个评价的依据。“分布到每个学期评价,这样即使专家评价学生有什么缺点,家长和学生也能够接受,因为都有真实的事件放在里面。

专家观点

国家政策借鉴了江苏模式  学业水平考试不加分更“减负”

昨晚,江苏教育界权威人士向现代快报记者表示,现有的全国新方案“3+3”模式,借鉴了江苏现在正在施行的高考模式。只是在江苏现在考的两门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基础上,增加了一门,从两门变成三门。而且同样是计等级。

不过,国家新政策比江苏现行政策更加减负。目前江苏在“小高考”即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止目中,一个A在高考中加1分,4个A加5分,就为这1分至5分,学生和老师要拼上好久,学习负担非常重。而国家新政策,并没有提及学业水平考试的高等级,会体现在高考总分的加分中。这位权威人士还透露,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江苏制定新政有依据,这也可能加速江苏进行高考改革的时间。“如果快,可能从2015年进入高一的学生开始进行改革。”不过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江苏省教育部门的证实。(见习记者 欧阳丽蓉 记者 黄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3年,是一所全日制省属民办高校。学院位于徐州泉山风景区南麓,毗邻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学院累计投资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经建成容纳6000名在校生规模的教学、实训、生活和文体设施。学院积极加强与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在内的周边强校联合办学,共享优势师资和办学资源。学院现有各类教师总数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为71.68%,承担各类教研教改项目200余项。办学以来,已累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万人。学院现设有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社会公共服务系、翔宇航空学院、医疗与健康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思路,深化产教融合,先后与80多家企业、学校开展多形式、多模式的合作。同时,学院面向职业导向需求,年均承担社会培训4000余人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学院建有康复治疗、建筑工程等8个功能实训区,共9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3个,在19家企业建立企业实践教学部,并聘请企业有关负责人担任实践教学部主任。学院与上市公司云意电气有限公司、淮海控股集团等单位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面积达8.3万平方米,共享实训设备总值近4000万元。目前,学院建有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高职院校装配式地下管廊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徐州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云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州市透水砼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标志性建设成果: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选省高水平骨干专业;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为徐州市特需专业、重点建设专业获批全市领办权。学院已经建成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拥有1个省级高职高专实验实训示范基地——电子及嵌入式系统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3个专业入选徐州市品牌特色专业;3个合作企业入选徐州市“校企合作示范企业”。学院注重办学质量和效益,注重学院发展的内涵建设。2014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多次承办包括省运会在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及社会活动。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平安校园、园林式校园、模范职工之家、工人先锋号、徐州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省级奖励百余项。学院办学成绩被多家省市媒体报道,社会声誉良好。学院大力实施内涵提升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努力把学校建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技术技能型高校。
  • 学校简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坐落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学校占地总面积1027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综合考核中,均位列第一等次,在2020年度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与扬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学院(部),开设有47个专业,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5000余人,其中与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生558人,外国留学生37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5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1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品牌(骨干)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学校先后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学校与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4+0”和“3+2”)。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8.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6人(含在读);拥有一批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7个。学校始终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秉持“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航”育人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99项。2018—2021年,学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6项、最佳带动就业奖1项(金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首位),是全国唯一蝉联四届大赛金奖的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服务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中石化、中核建、上海大众等大型国有企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三菱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陵经济开发区等诸多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保持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500余家优质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自身发展满意度位列第2,其中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位列第3,母校推荐度位列第6。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聚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留学生教育,是江苏省首批“留学江苏培育学校”;建有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项目2个、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1个,是“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单位、教育部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牵头单位和教育部“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计划”院校。诚以求真、行以致远。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强能、笃学创新”的校训,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全力推进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新扬工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南京财经大学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粮食院校之一。1981年,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在原南京粮食学校的基础上建立。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经济学院。1999年,南京物资学校并入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南京经济学院。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2019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学校事业发展。2021年,学校获批审核增列且需要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 南京财经大学现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历经多年改革发展,学校知名度迅速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显现出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改革的崭新气象。 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20.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机构23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6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3000余人。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个,普通本科专业49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4个。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00余人。现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科技优秀创新团队7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点)4个。拥有国家级人才称号者10余人次,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中国环境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近年来,教师入选江苏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双创计划”等省级人才工程270人次,获江苏省特聘教授、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者40余人次。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规划教材9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篆刻)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30门,“十三五”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6个,“十一五”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6个,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8个,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2017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学子表现突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中多次获奖。高水平运动员在世界和全国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就业层次和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学校现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统计学、数学、理论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6个。“农业科学”和“工程科学”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获批现代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现代粮食流通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现代财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建成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稻谷平台)1个,电子商务信息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粮食产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食大数据采集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中心1个,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首批验证单位1个,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1个,全国名特优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1个,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1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厅局共建科研机构8个。学校现代服务业科技园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010年,学校作为完成单位之一的“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学校教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食用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成果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34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8项,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近400项,60余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量和质量不断攀升。2018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2019年共获批国家级课题70余项,立项数量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中位列前茅。2020年获批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5项,课题层次明显提升。 学校主办的《产业经济研究》为全国第一本产业经济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2016—2020年最受欢迎期刊、2020年度经济学最受欢迎期刊。《南京财经大学学报》入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获评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 学校面向国家、区域及行业发展重大需求,大力培育特色优势研究领域,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三五”以来,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流通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持续性研究,承担了国家粮食行业发展多项重大研究课题,出版了《中国粮食发展报告》《长三角粮食发展报告》等多部专题研究报告,开发了一批新型、高效、快速的粮食收储运加技术和粮食流通信息化与物联网工程技术,在粮食流通制度、机制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卓有见地的成果,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与评估体系等多项粮食安全政策研究成果已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学校获批全国粮食行业(南京)教育培训基地。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大现实需求,大力加强现代服务业理论研究、应用研发、成果推广和政策咨询,已累计引进、孵化和培育现代服务企业30多家,承担各类横向课题700余项,撰写了《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等专题研究报告30余部,研究成果被《光明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近年来,学校数份提案被全国政协立案并交国务院相关部委会商办理,收到国务院相关部委专函答复,多项建议被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明确采纳。数十项报告和建议获省主要领导和南京市主要领导批示,多项成果被省政府办公厅、省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采纳,为国家和地方理论创新和政策制定积极贡献力量。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校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合作建立了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西学院,是新西兰高校在江苏省设立的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举办了工商管理(环境商务)本科教育项目。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创办了全美首家商务孔子学院。承办南非孔子课堂。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埃克塞特大学,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麦吉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建立了中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并举、学位项目与非学位项目相结合的学生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德国马尔堡大学等建立了合作科研平台。学校会计学专业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粮食流通与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首批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已具一定规模,涵盖短期游学、语言培训、本科生教育及研究生教育。2020年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长短期外国留学生超过500人次在我校就读,其中学历生占比超过42%。学校不断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外籍专家聘请力度,每年派遣多批教师分赴海外访学或参加学术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十四五”期间,南京财经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基本动力,以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为主要路径,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使命,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坚强保证,加速实施“财经底色”“粮食特色”“工科亮色”“文体增色”四大特色工程和“创新、特色、人才、开放、民生”五大发展战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南财精神,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为江苏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宿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坐落在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江苏省宿迁市,位于宿迁市湖滨新区高教园区风景秀丽的骆马湖边,占地500余亩,拥有园林式独立校园,环境优雅,设施先进,师资充足。学院以“创新教育,引领未来”为使命,通过铸身、铸心、铸魂的过程探索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标准”、“以高薪就业为目标”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学生潜力、提高教学效率。学校下设信息工程学院、信息设计学院、互联网金融学院、网络营销学院。专注IT互联网专业建设、专注职业化自主管理体系、专注校企合作项目实训。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90余人,其中副教授及高级职称10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教坛新秀4人,另聘校外兼职教师60多人,特聘客座、兼职教授、著名专家48人。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和实训大楼,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图书馆和资料室藏书14.9万册,报刊杂志30余种,建有电子阅览室,电子刊物1000余种。学院教学设施齐全,设有20个实训室。在校外建立各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200多处,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省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会计电算化、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心是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为生命线,深化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对学生的企业实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创业教育及就业推荐实行一条龙服务。毕业生“双证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为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几年来,我院坚持实施“阳光助学工程”,采取“奖”、“贷”、“助”、“勤”、“减”等措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积极探索具有现代特色的教育模式,确立“以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视特色为学院的发展灵魂,视质量为学院的发展生命。由于学院培养目标定位明确,教学管理一丝不苟,学生素质教育卓有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报到率稳定在90%以上。目前,学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力争在“十三五”规划的五年内完成新校区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将努力建成办学规模适度,教学条件完善,专业紧贴市场,校企合作密切,教育质量优良的一流高职院校。我们的口号是打造中国就业教育第一品牌。
  • 学校简介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美丽的太湖之滨、苏州湾畔,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唯一的公办高职院校。学院原名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之一的江苏省吴江师范学校成立于1922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学院以“养德、修能、精技”为校训,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锚定高质量发展、内涵式建设的战略方向,深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各项改革创新工作,致力德技并修、学用并举的教学理念,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学院现设有智慧财经学院(经济贸易系)、现代商务学院(管理工程系)、通信电子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人文社科学院(基础课部、外语系、体育部),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285人,高级职称教师79人,开设专业25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是江苏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学院致力建设多层次办学体系,设有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等不同教育类型。其中,3+2本科专业2个,海外本科专业1个。学院面向全国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招生,设有高招、社招、3+3、对口单招、注册入学等不同招生方式。学院大力实施“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机制变革,创新打造“四有”课堂,强化“双师型”人才培养,形成了教学能力大赛、学生技能大赛的独特品牌优势和综合竞赛实力,多次获评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最佳组织奖。学院深入推进“一系一品牌”卓越计划、“一师一企、一专业一产业”深耕计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三大特色基地,做大做强产教融合影响力和贡献度。建成华为5G+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基地、江苏省工匠学院(吴江)、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文旅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大中小学立德树人教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合作项目,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特色建设,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学院着眼国之大者,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获评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宿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建设单位、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