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高招本二批次录取开始
2013-07-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昨日正式公布了本二批次各院校的投档线。到目前为止,加上前期提前批次录取21863人,高职院校提前单独招生等录取了19739名考生,我省已经录取考生92873人,其中异地高考考生录取24人(本一批次录取17人)。

  据省教育考试院院长鞠勤介绍,我省本一批次计划招生41919人,由于我省生源质量较好,实际共录取新生45085人,其中文科类9015人,理科类36070人,完成总计划数的107%。在本一批次录取中,文理科类平行志愿共录取43820人,其中文科类8733人,理科类35087人。另有133所院校征求平行志愿计划2700人,其中文科类49所,理科类84所。有2087名考生填报了征求院校志愿,征求平行志愿、服从志愿共录取1265人。

  本二录取是第一阶段录取工作中招生计划量最大、录取院校最多的一个批次,计划量占整个本科计划总量的三分之一,也是考生上公办本科最后的机会。省教育考试院7月19日晚进行了正式投档。从投档结果来看,本二招生院校数量多、招生计划总数多,大部分高校投档情况良好,一次性投档满足率比往年有所提高。文科类院校共389所,计划总数21471人,一次性投档满足率达96.7%;理科类院校共459所,计划总数56492人,一次性投档满足率达96.6%。

  财经、金融、医学、电力等热门院校(专业)仍然竞争激烈,文、理科均有部分院校投档分高出本一省控线。其中,文科类共有3所院校投档分达到本一省控线及以上,分别是山东中医药大学330分、浙江财经大学329分和安徽财经大学329分;理科共有12所院校投档分达到本一省控线及以上,如广东商学院和西北政法大学都为344分、浙江财经学院341分等。继本一批次医学类院校投档攀升后,医学院校今年在本二批次投档线也水涨船高。几乎在全国各个地区,医学类院校都占据着当地院校分数的“高地”。如在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理科投档线340分,潍坊医学院330分,泰山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也比去年分别提高9分和25分。理科投档线较高的医学院还有沈阳医学院329分、齐齐哈尔医学院321分、广东医学院330分、广州中医药大学330分和遵义医学院325分等。

  省内院校是本批次的重头戏,也是考生的热门选择。除国际课程实验班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文、理科类均只有少数院校有缺额,苏北地区院校的投档分也超过往年。但由于“大小年”关系,部分往年高分高校投档线走低,尤其文科下降幅度比较大,文科超过320分的高校只有苏州大学等5所,大部分学校集中在300至310分之间。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南京工业大学299分,降35分,南京审计学院299分,降40分,南京财经大学311分,降32分。西部地区、边远省份高校的一次性投档满足率比往年也有所提高,反映出考生志愿填报更趋于理性。几所西部财经大学分数都较高,如云南财经大学文科322分、贵州财经大学310分。但还是有不少西部、边缘省份高校仍然都是刚刚“踩”到本二线。

  省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本二批次院校录取计划量大,涉及考生人数多,院校与考生的联系较为频繁。请尚未被录取的考生最好不要外出,至少要保持在电子档案中记录的联系电话的畅通,以便高校和招生部门在有特殊情况时与考生联系。本二批次院校的录取工作预计7月24日结束。(记者王拓)

热门院校

  •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陵区
    学校简介扬州市职业大学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扬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学校坐落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06年创办的晚清新式学堂,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先后与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扬州教育学院、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学校和1个研究所合并办学。百年树人,薪火相传;百载耕耘,桃李芬芳。学校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校训,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高毅进、文学评论家王干、书法篆刻家朱天曙、江苏汇金集团董事长朱明亮、牧羊集团董事长范天铭、扬建集团董事长曹德荣、华建集团总经理宗有农等。他们在各个不同领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踵事增华、踔厉奋发。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形成了厚德、爱生、博学、敬业的优良教风,一大批优秀教师牢记使命,深耕讲堂,致力于培养明理尊师、勤学进取、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学校总占地1,5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近1.6万余人,成人业余和开放教育在校生1.6万余人,设有22个教学单位。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高达45%,被誉为“公园式大学”。现有实验实训室31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175.46万册,电子图书240万册(本地镜像96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4600多种。智慧校园集教学资源库系统、远程教育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内生活App平台等于一体。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266人,专任教师1100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869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8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1人。有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333工程”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三层次培养对象28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优秀教学团队3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9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85%以上。学校专业众多、科类齐全。开设有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土木建筑、装备制造、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17个大类,68个专业。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群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国家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编写讲义353部(种),其中国家规划教材13部,省级精品教材12部,省重点教材13本;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78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各类知识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获奖432项。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9%以上。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研服务能力强劲。建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7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省众创空间各1个,市级工程研发中心12个,扬州市创业孵化基地1个,建成扬州市智能制造先进技术示范中心、石柱山康养城附属医院、省服装设计与贸易产业链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省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实训平台、金方圆培训学院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中心),积极参与“双创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双创工作获得扬州市产业科创名城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五年来,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项目680余项;主持或参与市级及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6项;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330多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1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共发表论文2600多篇,其中SCI、EI、ISTP收录和中文核心期刊300多篇;国家专利68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组织学术报告200多场次。学校坚持“开放办校”,国际交流日益广阔。近年来,与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余所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是“江苏美国高职教育合作联盟”、“江苏高职院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合作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美国、英国高校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与东盟国家、葡语系国家、非盟国家、中亚、南亚国家的教育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设立留学生项目,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为扬州企业海外分支机构培养本土化人才。每年选派优秀师生赴海外研修、交流,实施国际教育合作高质量发展。德馨满园,匠心铸校。学校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国际交流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园林式校园、江苏省大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和国家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和江苏省高等学校后勤行业先进集体等多项称号。新思想启迪新动力,新时代创造新发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全面完成学校提出的各项重大任务,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水平、科技服务地方能力、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再上新台阶,力争在办学层次提升上取得新突破,为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幼儿师范院校。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市,拥有洞山、碧螺两个校区,占地427.8亩,建筑面积17万余平米,在校生6400人,各式建筑依山而建、花木葱茏、风景如画,是一所生态、园林式学校。占地近1000亩的潘安湖新校区已纳入2022年度市政重点建设工程。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部示范性国培基地、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幼儿园管理专委会、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单位。2018-2021年,学校连续四年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幼专首位。专业建设成绩突出。开设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特殊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等21个专业,形成了以“幼、特、老、艺”为特色的四大专业群。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骨干专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早期教育组成的学前教育专业群拥有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获批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于2015年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2017年通过二级示范认证,2019年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获国家、省教学成果奖4项。教师在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开展“3+2”“5+2”“7+0”等专本衔接培养项目。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引培并举,大力推进人才工程。现有教职工386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136人,占专任教师44.9%,其中正高级3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183人,占专任教师60.4%。先后4人入选省“333”人才培养工程,23人和2个团队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1个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同时入选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教师承担国家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研制、主持国家语委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全面发展,以培养拥有扎实专业技能和浓厚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之路。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拥有省大学生艺术团,中标省教育厅“高雅艺术进校园”等项目。升格以来就业率长期位居全省高职高专前列。社会服务广受赞誉。坚持以服务国家社会为己任,加强产教融合,目前成立产业学院2个,除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师资外,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在教师培训、西部援教、教育扶贫等方面积极作为。自2010年起承担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任务,成为全国首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西藏中职生的内地高校。截至2021年11月,我校共承担各级各类培训208项,培训学员21384人,多年来在教育部匿名在线评估中名列前茅。受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委托,学校与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区签订学前教育帮扶协议,送教送培,结对帮扶,有力促进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年创办的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幼教集团,办园已遍布徐州各区县,并延伸到安徽、河北等地,已发展成为全省知名幼教品牌。对外交流日益深化。近5年来,学校共签订及开展国(境)外合作协议项目26项;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意大利等国外高校、教育机构实现了文化交流互访;2019年,国际教育学院招收首届留学生,目前招生范围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一代代徐州幼专人的接续奋斗,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德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艺术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4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教师教育大旗,聚焦学前教育,秉承“崇师、尚美、立人”校训,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实现建成以学前教师教育为主、小学教师教育为辅、相关专业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幼儿师范学院的奋斗目标,徐州幼专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跑出发展加速度,全力开启新征程!
  • 南京大学南京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部分院系后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文、理学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学。校址从四牌楼迁至鼓楼金大原址。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6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现有16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目前拥有仙林、鼓楼、浦口、苏州四个校区,有33个院系,本科生13350人、硕士研究生17201人、博士研究生8385人、留学生1117人。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9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8个,本科专业8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流动站38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2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4个。有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教育部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环境保护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个,科工局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1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3个。 南京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27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347人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103人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8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南京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众多中华英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国内外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前,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南京大学的前身即“以科学名世”,格物致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传统始终贯穿于南京大学的发展史中,成为南京大学办学最重要的特色。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孜孜求索、攀高攻坚、为国争光、为民造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蜚声国内外学界。今日南京大学以“加强应用、注重基础、发展边缘、促进联合”为方针,以“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应用研究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致力于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指导思想,调整科研布局、加强科研组织,整体提高原创科研能力与水平,将南京大学建成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 自上个世纪初建校以来,南京大学就一直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最活跃的中国大学之一,与世界上众多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其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十余年,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实施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长期项目,为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众多骨干人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南大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力推进各种宽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当前,南京大学的办学事业已经掀开新的百年篇章。全体南大人将始终保持奋发昂扬的精气神和朴茂平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一个南大”的指示精神,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为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镇江市扬中市
    学校简介金山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由国企投资兴办,公办民助,学生毕业后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文凭。■校园优美,设施齐备学院所在地江苏镇江扬中经济发达、风景秀美,是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工程电气岛”、“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全国县域经济创新力评比中高居榜首。学院设有4个系,25个专业,学院规划面积1000亩,一期建成400亩,校内实验实训室67个,校外实训基地120多个。校园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学院先后被扬中市评为“文明单位”、“绿化文明单位”,被省教育厅评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江苏省优秀考点”、“江苏省教育工作集体”,被省教育厅、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评为“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被省建设厅评为“园林式单位”。■国企投资,公益办学学院由国企投资,公办民助,实力雄厚,本着“泽被桑梓,惠及学子”的办学宗旨,学院投资方以天下学子都能接受高等教育为办学目标,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严格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求任何经济回报,在同类院校中率先坚持公益办学,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严格管理,服务育人学院建有一支专兼结合、爱岗敬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坚持“一切为学生成人负责,一切为学生成才准备,一切为师生幸福努力”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行行政值班制、班主任晚坐班及周末值班制,为学生排忧解难,教职工大多住校,确保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学校管理严格规范、精细到位,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双证融通,专本深造学院坚持实施“双证书”制度,注重加强计算机、英语等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构建了“专转本”等升学立交桥,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升入本科院校学习的人数逐年增加。学院还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韩国中部大学等高校缔结友好学校,为学生毕业后出国留学打造“绿色通道”。■校企合作,就业通畅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工学结合,与南通四建集团、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发集团、大全集团、中电集团、江苏辉能电气有限公司、菲尔斯金陵大酒店、上汽集团等30多家大型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采取灵活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所学能快速适应市场所需,学生毕业前带薪顶岗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技术骨干或管理岗位,毕业生因勤奋务实、业务过硬、表现突出,而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活动丰富,素质提高学院始终弘扬“自强、明志、立德、力行”的校训,建构“知识、素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平台,通过志愿服务、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公益等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院现有大学生艺术团、书法协会、跆拳道协会、轮滑社、话剧社等学生社团30多个,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由于学院的学生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成效显著,引起了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媒体关注,我院学生组织的爱国主义系列主题活动就两次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生活便利,助学无忧  学生公寓通透宽敞、布局合理、设施齐全,配置空调、淋浴等设施,接入千兆宽带网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院建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贫困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工学结合等途径获得资助,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市吴中区
    学校简介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大力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人才队伍,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积极建设全国一流品质院校。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设有12个学院(部),现有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12名,其中正高职称80名,副高以上职称39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2%。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4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7个。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20部,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入选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400余部。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90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积极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3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一批著名企业和行业组织建有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3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141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致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服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学校建有国家级“3C产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研究所(基地)、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近五年,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项;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19项,实用新型专利626项。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首批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3个办学案例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拉脱维亚里加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