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术科统考顺利开考
2021-01-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1月9日,我省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术科统考在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正式开考。今年,我省报名参加音乐术科统考的考生约0.96万人,跟去年基本持平。

为保障音乐术科统考顺利进行,我省多措并举做好考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和涉考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考前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所有考生注意相关防疫事项,严格落实考生考前14天健康打卡、健康信息申报和签订防疫承诺书等措施。所有考生进入考点时须接受体温检测并提供“粤康码”和疫情防控承诺书。考试期间除声乐科目考生可摘除口罩应试外,其他科目考生一律全程佩戴口罩参加考试。考点配备了必要的防疫物资和设施,设置了防疫专用通道及备用考场,对涉考场所进行卫生整治、消毒通风处理。与此同时,认真做好考务组织实施工作,切实维护术科统考的公平公正,严防替考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考点采用六个随机:随机编排考生考试时间、随机抽取考生考试顺序号、随机抽取考生考试考场、随机抽取考生考试曲目、随机确定每场考试评委、随机安排声乐考场伴奏员。采用“人脸识别智慧监考系统”通过“刷脸”对考生进行身份核验,使用金属探测仪等设备进一步加强对考生的入场检查,严禁考生携带通讯工具、电子产品和与考试有关的资料等一切违禁物品进入考场。

从开考首日情况来看,组考和防疫工作规范严密,监考员和评委老师认真负责,考生诚信考试,考场秩序良好,考试平稳顺利。按照日程安排,我省音乐术科统考将于1月18日结束,预计2月上旬公布考试成绩,请广大考生密切留意我院官微和官网相关信息。

热门院校

  • 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市坪山区
    学校简介办学定位 深圳技术大学是广东省和深圳市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5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开始筹建深圳技术大学。2016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设立深圳技术大学筹备办公室的通知。2017年7月,深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发布关于设立深圳技术大学(筹)的通知。2017年9月、2018年9月深圳技术大学(筹)依托深圳大学分别招收了226人和807人。2018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深圳技术大学,学校独立招生,标识码为4144014655,定位于应用型高等学校。2019年9月,学校首年独立招生录取807人,招生的六个省份均高于一本线(高优线/自招线)录取;其中,广东省理科投档线进入前十。 学校充分借鉴和引进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一流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经验,致力于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成一流的应用型技术大学。办学特色 • 紧密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学科专业。 根据《中国制造 2025》和深圳、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急需设置学科专业。 • 弘扬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授负责制”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术。课程设置秉承“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理念。 • 坚持开放办学培养国际化人才。 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管理体制和师生评价体系,与国外高校及机构开展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引进师资力量,共建实验室、联合成立测试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 • 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与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前沿技术研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新高地。 • 全球揽才建设专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 从德国、瑞士等应用技术大学引进专、兼职高水平教师;从企业、产业界引进高水平技术骨干,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有技术大学特色的师资队伍。学科规划 着力建设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以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并按计划分布发展和优化学科布局。目前,学校已开设26个专业,所开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5个学科门类;至2025年,学校将继续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全面发展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7个学科门类。
  • 学校简介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成立于2012年2月,系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历经七年,学院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明确,办学特色和追求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学院,有在校生近6000人,教职工200多人。设有立经济管理系、信息技术系、工程技术系、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中职部和继续教育学院三系三部一院,开设软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等28个专业。学院占地和规划用地600亩。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学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艺术节和体育文化节,着力开展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营造文明、绿色、和谐校园文化。校园以优美环境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环境优美,风清气正,是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重视教学、改革课程。走现代职业教育道路,打造特色鲜明的高职学院。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兼职教师16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25%,硕士研究生占50%,双师资格教师占45%。重视专业建设,开展教学改革、人才强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严格管理,规范办学,服务育人。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就业。校企融合、工学交替。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紧贴市场设置专业;改革创新教育教学,加强双师培养,强化双证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充分利用地处肇庆高新区的地缘优势,校政企融合,工学交替,与唯品会、美的家居、达利园、台菱电梯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已建成46个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高,“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连续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在当地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下,在董事会的决策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办学和教育教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输送了近万名毕业生,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学院出任广东省职业能力建设协会理事单位,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级、省级挑战杯、蓝桥杯等创新创业、职业技能比赛一二三等奖共80多项,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当代优秀民办学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学校简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2003年5月,由广东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和南方成人经贸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公办省属全日制高职院校,2020年6月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主要承担国民教育系列高职教育任务,同时兼办成人高等教育。学院地处广州市花都区,毗邻圆玄道观、洪秀全故居等著名旅游景点,有广清高速路、机场高速路与广州市区相连,距广州市中心区仅需40分钟车程。学院校园环境清新优美,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厚,生活设施齐全,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选择。学院现设有公共管理系、经济贸易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电子信息系、外语系、中文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公共课教研部等九个系(部)。开设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市场营销、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商务英语、电子商务、文秘、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等23个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学院拥有一支300多人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尹继卫教授、刘绍春副教授等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3名“南粤优秀教师”,聘有外籍教师多人。学院持之以恒不断加大内涵建设力度,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一是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1+1+X”(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管理能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职业岗位素养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获批省级品牌专业;法律事务专业(安保方向)获得中韩合作办学资质。二是加强课程建设,建设有院级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等16门、“互联网+精品课”11门、“混合教改+精品课”22门;公开出版高职教育教材33本。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提升校内外实习实训软硬件设施,“面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专业大类公共实训中心”获得省教育厅立项并取得重大建设进展;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3家,其中4家获批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创设省级职业资格鉴定点,考核职业技能30余种;推进校、政、行、企协同育人,建有8个协同创新中心、6个协同育人平台。四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得广东省各个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立项20项;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省级教改项目14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7项。五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建设了“创业一条街”、“双创楼”等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获得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个。学院重视科研工作。设有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行政职业教育研究所、国学研究所、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澳门法研究所和安保(保全)法律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近年来,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课题和横向委托课题120余项,公开出版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各级政府和学术团体优秀科研成果奖。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和合作,开展赴芬兰职业教育信息化应用与行动导向教学培训项目;院长尹继卫教授受聘为中德职教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与澳门法学研究生协会合作开展澳门法研究,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的特色品牌。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学院人才培养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办学成绩突出,品牌效应凸显。学院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模式及支持政策研究”课题重点实验校,全国高职院校首批“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文科类混合教学模式探索》项目被中央电教馆选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典型案例。学院是教育部委托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简介”编制院校,教育部委托的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2016版研发单位,是教育部与德国联邦教育科研部合作建设的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理事单位、广东女性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是全省高职院校首家“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首批“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仿真实验室”的首创者。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估、教学管理水平评估、校园综合治理评估等专项评估中均取得良好成绩。为使学生获得继续教育和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学院已和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联合开办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沟通班(专升本),为学生开辟了进一步深造的途径。为扎实推进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每年都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并开展一系列就业推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信息。我院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实现招生就业“进出两旺”。展望未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朝着创建省内一流、国内优质、具有鲜明“行政”特色的文科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目标奋进!
  • 学校简介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15所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0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优秀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68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79人。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凸显责任担当和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占招生专业的半数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全部招生专业。建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类课程102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含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3万余人。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6%,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17-2021年,学校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包括《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00余篇;1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学校自2010年起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85人,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25个国家。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扎根广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2022年2月更新)
  • 广州南方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基本情况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8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863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68.52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学科发展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52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1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12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21年学校新增2项省级科研平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再次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多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师资建设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03%;“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61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2人。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68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7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3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人才培养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30余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西澳大学、考文垂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合作开展交换生、双学位、本硕连读、实习生、寒暑期游学、等多重国际教育项目,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并通过项目与合作院校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师资交流长效机制。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4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民办高校“四位一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学校“烈马科技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2021年,学校“粤空无限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结语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广州南方学院正处于品牌提升和提质发展的“上水平”关键时期,我校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继续以锐意革新的决心、创新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向建成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昂首前进!(更新于2021年10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