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陕西:2011年高考报名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2010-08-18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省招办通知各市、县(区)招办,为提高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决定从2011年起使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集考生信息,届时考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

  省招办要求各市、县(区)招办通知本地参加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和单考的考生,务于2010年11月前完成第二代居民身份证申领手续,确保普通高考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热门院校

  •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市杨陵区
    学校简介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唯一一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院校之一,1978年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有条件接收国外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的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经过69年的建设和发展,陕西中医药大学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中西医并重,医、理、工、文、管多学科专业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医科类院校。一、基本情况学校现有南北两个校区。新校区位于沣河之畔的西咸新区,总占地面积796675.3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近1.5万名,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下设中医系、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第二临床医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人文管理学院、外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和儿科学院、妇幼保健学院等2个医教协同共建单位,4所直属附属医院、3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以及陕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和陕西医史博物馆。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有专任教师110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13人;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00余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3名、博士后导师8名;分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及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黑龙江、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现有国医大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中医药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岗学者、国家青年岐黄学者8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3人,国家级、省级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教师59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陕西省名老中医、名中医49人,陕西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23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支计划”等省级人才21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10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特支计划”三秦学者创新团队5个,形成了一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三、人才培养近7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开拓海外,为国家培育了10余万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现开设27个本科专业,已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医、理、工、文、管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药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中医、中药学、护理、公共卫生、应用心理、汉语国际教育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具有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截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554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88人,本科生13078人,留学生80人。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2个,建有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共2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5项。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四、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打造一流学科平台,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拥有3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4个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陕西省临床研究中心与分中心、2个陕西省重点研究室、13个陕西省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陕西省免疫炎症相关疾病中医药防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陕西中医诊疗技术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创新药物研究中心、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中医药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级“双导师制”科技创新创业中心、陕西省中药产业研究院、陕西省中医药真实世界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与中医药学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咸阳市中药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国医大师研究院、整合医学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科技创新体系。近五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行业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陕西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获国家科级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3项。学校主办的《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中医药》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五、医疗服务学校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56亩,开放床位2200张,是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综合实力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产业、文化为一体的国家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所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之一;是国家首批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国家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国家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陕西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医脑病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第二附属医院医院占地350亩,开放床位2000张,是西北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陕西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项目28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别)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3个、重点学科2个,陕西省中医药重点专科9个、重点学科2个,咸阳市重点专科9个。2019年获批陕西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与转诊中心和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附属咸阳市中心医院和附属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两院拥有床位共3100余张,医院医教研实力雄厚,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培养基地。六、科技产业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产学研优势,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大健康产业,先后与咸阳市、渭南市、杨凌示范区、铜川市、宝鸡市、商洛市、旬邑、子洲、佳县、柞水、镇巴、洛南等二十余市县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步长制药等著名医药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作为技术总依托单位承担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对全省108个县市区的中药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清了中药资源的家底,为我省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决策依据;指导建立了20多个以“秦药”为特色的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学校研发、下属制药厂生产的固肠止泻丸、咽炎清丸、金砂五淋丸、消炎退热合剂、天麻眩晕宁合剂、通脉口服液、益视口服液等系列中成药畅销全国,具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七、对外交流学校是我国最早开展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进行中医药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有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三秦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先后同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波兰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为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药人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地缘和人文优势,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投身“一带一路”中医药传播事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国家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陕西)”“中国-瑞士中医药中心(日内瓦)”,在俄罗斯、瑞士、罗马尼亚、赞比亚成立了中医药医疗中心,设立了丝绸之路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英国工作站,进一步拓宽我校对外交流渠道,提升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八、校园文化学校秉承“精诚仁朴”校训,坚持“文化铸校”战略,积极传承延安精神、弘扬邵小利英烈风范、发挥国医大师楷模作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等独具特色、润物无声的文化育人模式。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为抓手,加大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对内对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四微十三端”新媒体矩阵格局,新媒体传播力、影响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名、全省高校前列。学校社会实践服务队多次获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优秀奖、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及陕西省高校共青团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单位”。
  • 学校简介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西安市秦渡镇,占地783亩,建筑面积约42.4万平方米,现有各类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卫生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首批临床医学(3+2)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陕西省“双一流”院校建设单位。【专业特色】学校开设护理、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助产、康复治疗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药学等专业。其中护理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为陕西省高职重点专业;药学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口腔医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被立项为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护理(老年服务)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是目前陕西省仅有的两所院校之一。【基础设施】学校附属医院、多功能教学大楼、多媒体教室、实训楼、公寓楼、科研楼、大型餐厅、塑胶运动场、图书馆、浴池、游泳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学习、生活设施齐全,为学生在校成长成才提供了可靠保障。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约90万册,馆内建有电子阅览室,可以满足师生不同阅读习惯,开阔师生视野。学校附属医院位于校园西侧,占地约300余亩,一期设置床位1200张,环境优雅,设备先进,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医院。附属医院引进先进的医院管理团队和各领域权威教授专家负责医院日常管理和诊疗工作,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为学校学生见习、实习、就业提供了可靠保障,现已形成了“校院一体、医教融合”的鲜明特色, 在同类院校中独树一帜。学校实训中心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设有内科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妇科实验室、儿科实验室、解剖陈列室、口腔治疗室、口腔技工实验室、放射实验室、急救模拟实验室等各类医学专业实验室134个,可同时容纳2600名同学进行实训、实验、实习。学校护理实验实训基地和临床实验实训基地被评为陕西省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学校人体生命科学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总体投资300余万元。馆内收藏各类人体断层标本、人体塑化标本、解剖铸型标本、系统解剖学标本500余件,是解剖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探索人体奥秘、弘扬生命科学及健康教育普及的重要基地。【教学科研】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774名,专任教师57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86人,占专任教师49.74%,高级及以上职称128人,占专任教师22.26%,校外兼职教师360人。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理念,以各类技能大赛为抓手,突出学生实操、实践能力的培养,连续多年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得多项奖项。【校园文化】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生为本,求实创新,依法管理,实践育人”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加强社团建设,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崇尚真理,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价值观。学校大力开展“三雅”(学生文雅、教师儒雅、校园高雅)系列校园文化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连续八年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对外交流】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先后赴韩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家教育机构、医疗行业、高等院校交流访问,与部分院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学生交流、教师访学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丰富和深化创新人才国际化培养体系,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提高教师国际化视野,构建学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校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就业安置】学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全程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就业跟踪等服务工作。学校通过拓展国外就业市场、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校园招聘会、以实习带动就业等方式,积极寻求就业途径,努力拓宽就业渠道,有效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学校扎实的学生就业服务和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使每届毕业生都供不应求,已累计为全国各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药企事业单位输送了三万余名素质高、技术好、业务精的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学生资助】学校建立了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农村困难学生免学费补助、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减免、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等多位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帮困助学体系,确保每一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必要的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目标。【社会荣誉】★ 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3+2)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院校★ 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药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全国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药学、护理★ 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药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陕西省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建设单位★ 陕西省级重点专业:护理、口腔医学★ 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护理和临床医学实验实训基地地址:西安市秦渡镇邮编:710309电话:029-81483012(校办)029-81483333(招办)网址:http://www.xagdyz.com
  • 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榆林市神木市
    学校简介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行政隶属榆林市政府管理,教学业务受省教育厅管理和指导,前身为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于2010年开始招生办学,2015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和陕西省委高校巡视诊断,2018年实现独立办学。学院位于神木市滨河新区,交通便利,规划占地1028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已建成并投用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学院现有在校学生6404人,教职工395人。学院设有四系一部,开设25个专业:煤矿智能开采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热电动力工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矿山机电智能装备、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煤化工技术、发电运行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监测技术、测绘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药学、数字媒体技术、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应用、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以能源化工类特色专业为主,财会、教育、新能源技术专业为辅,文理科兼招,三年制和五年制并行的专业体系。学院在教育教学方面注重实践、双核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优势大力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神木及晋陕蒙周边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在校企合作方面坚持优势互补、产教融合,已经与上海众联能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神华神东电力公司、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公司、陕煤化北元集团、恒源集团等60余家知名国企和民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国际合作方面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已与德国诺伊斯经济技术信息学院、克劳斯塔尔经济技术学院、波罗的海大学、菲律宾莱西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保持互派教师、互派交换生等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神木市市域及周边中、省、市工业企业云集,第三产业门类齐全、规模庞大,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且神木市政府每年组织中、省、市驻神企业及各类市办企业举办神木职业技术学院大型专场招聘会,促进毕业生就业。近三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其中能源化工类专业三分之一以上的毕业生在中、省国有企业就业,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就业起薪点高、就业稳定率高”。学院秉承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及教学场地等优势服务于区域经济,针对培训进行全面合理的安排与布置,使企业培训模式多元化、多样化,课程设置综合化、个性化。根据培训企业特点,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选择最佳培训模式。2018年,独立办学以来培训服务优势进一步凸显,已为社会培训25950人次,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地址:陕西省神木市滨河新区学苑路1号电话:0912-8513030(学院办公室)0912-8513000(招生咨询)0912-8513023(培训合作)
  •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市灞桥区
    学校简介千年古都西安,在孕育半坡文明的浐河之滨、现代气息浓厚的浐灞生态园,坐落着一所庄严的军营、美丽的学府——空军工程大学。这里是人民空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是军事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更是青年学子献身国防、实现人生理想的知识殿堂。学校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综合大学之一,是空军专业技术最高学府。下辖航空工程学院、防空反导学院、信息与导航学院、研究生院、航空机务士官学校等5个正师级学院(校),空管领航、装备管理与无人机工程等2个副师级学院,以及基础部、军政基础系,形成"六院一校一部一系"总体架构。担负着为空军培养航空工程、防空反导、通信导航、空管领航、装备管理、无人机等领域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和任职培训、现职军官基本培训和辅助培训、研究生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升级培训和预选培训、文职人员培训和外军留学生培训等任务。学校具有学科专业综合、师资力量雄厚、培养模式先进、教研设施完备、创新团队强大、发展空间广阔、生活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等八大优势。  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28个本科专业(方向)。授权学科覆盖了4大学科门类和大学所有主干学科专业,形成了以工学、军事学为主,管理学、理学协调发展,空天网一体化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军队"2110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共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实验师700余人,其中军队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求是"奖、青年科技奖等获得者70余人。规划在校学员10000余名,其中研究生1500余名。注重学员综合素质全程培养,近年来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竞赛获奖1000余项,等级数量位居全军院校前列。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1100余项,建校以来,共获国家和军队科技奖励近800项。  学校共有五个校区,占地10300亩。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共有各类实验室453个、训练场地53个,建有11.5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西北地区高校最大、功能齐全的室内综合训练馆、完备的飞机实习中心、地空导弹和通信导航综合演练场。图书馆总面积4.3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800余个,藏书160万册,电子图书近226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5000余种,建成了集实体资源和虚拟在线馆藏为一体的四校区共享的图书资源体系。校园网实现了一校四区互联,依托数字校园搭起了网上教学、办公、远程教育平台,信息终端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等场所和学员宿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军地有关单位合作,建立了34个学员实践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被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全军"生态营区"。注重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我校"学好优良传统、当好合格传人"教育活动,在坚定学员理想信念和成长成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经验做法被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转发。
  • 学校简介【历史概况】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陕铁院)创办于1973年,前身是铁道部渭南铁路工程学校,位于陕西省渭南市。2002年划归陕西省人民政府,2003年改制升格为高职学院。学校先后经历了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省级示范校、国家骨干院校、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新校区建设等重大项目,现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学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全国高职诊改试点复核“有效”院校、教育部“ 百千万交流计划 ”中方项目院校。学校因铁路而建、倚铁路而长,坚持铁路特色办学,累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7万余名,是我国铁路和城轨工程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临渭、高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68亩,建筑面积4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2亿元,学生规模17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18亿元,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室)133个、校外实训基地315个,其中测绘教学实训基地占地349亩,高铁、隧道、房建等6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全国领先。两校区均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文体中心、乒乓球馆等,体育设施齐全先进。学生食堂被教育厅授予“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称号,学生公寓实行标准化管理,多次荣获“陕西高校学生公寓先进集体”称号。【标志成果】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1个、教育部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制定专业国家教学标准4个,编写国家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省级优秀教材15部,国家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主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1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院部专业】 学校专业以铁路工程类为主干,以铁道运营管理及轨道装备制造为两翼,培养高铁、城轨、公路、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铁成(创新)学院、萨马拉交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个特色学院,高铁工程学院、测绘与检测学院、城轨工程学院、道桥与建筑学院、工程管理与物流学院、铁道运输学院、铁道动力学院、铁道装备制造学院8个二级学院,基础课部、体育教学部等2个教学部。开设铁道工程技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工程物流管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信号自动控制、铁道机车等4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高级职称以上19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占92%以上。有全国优秀或先进教师5人、全国行业名师4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陕西三秦工匠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32名教师在全国行指委、教指委担任职务。近五年,教师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24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竞赛成绩排行榜中位居41位。【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紧抓学生专业技能。近五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连续5年获得测绘赛项一等奖;获得第三届高速铁路精测精调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4年获得铁路类信号大赛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生获奖总成绩位居全国铁路院校前列。在羽毛球、乒乓球、艺术体操等文体竞技比赛中多次获得省级冠军,并代表陕西参加国赛取得优异成绩,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男团季军、第六届中国高等职业院校乒乓球锦标赛季军、中国高等职业院校DMS冠军杯健身健美锦标赛冠军等多项荣誉。优秀毕业生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网等中省主流媒体报道,涌现出了最美奋斗者、全国双百人物、全国劳模窦铁成,全路铁路工务(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冠军张戈亮,“两省劳模”唐昭平(福建、江西)和贺琪(陕西、新疆)等一批先进典型。八年7人入选陕西省大学生建功立业先进事迹报告团。【招生就业】 学校就业畅,招生旺,每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单独招生报考率、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均位居省属高职院校前列。学校是全国工程局招聘的首选学校、18家铁路局集团招聘的指定学校,就业率连续16年保持95%以上,第三方西安交大高校研究中心发布全省高职就业竞争力排行榜,学校就业质量获评A+,平均月收入位居省属高职第一。第三方评价机构麦可思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7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值,薪酬待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00余元。据《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平均月薪达5124元,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八位、陕西省高职院校首位。【国际合作】 学校是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欧亚交通大学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联盟、中俄合作办学高校联盟等成员单位。立项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1项。与俄罗斯萨马拉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创办萨马拉交通学院,办学规模1200人。主动服务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承担肯尼亚蒙内铁路员工培训,三年培训5.1万人日,培训质量得到肯方高度赞誉。“引进来”为菲律宾国家铁路局及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开展铁路技术培训。每年选派师生赴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境)外研修学习。【校企合作】 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300余家企业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和人才供求关系,2020年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先后组建校企合作订单班133个,联合培养学生6532人。与中铁一局等5家央企单位共建“轨道交通未来产业创新研究院”“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基地”“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基地”“省级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实验室”和“城市轨道交通新材料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率先在全国成立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近五年,已为中国中铁马来西亚公司、中铁一局等30余家企业开展BIM技术服务,合同总额达5000余万元,BIM技术成果获省级以上荣誉50余项,学校被评为“推动陕西省BIM发展先进单位”。【主要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特别奖”“全国首批技能鉴定站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官微年度十强”“国际影响力50强”“育人成效50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创新示范案例50强”“全国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全国高职院校魅力校园”等国家级荣誉70余项,以及“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双百工程’工作先进单位”等省级荣誉120余项。八次获得“陕西省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连续四年获国家级校园文化成果奖。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五次在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党委连续四次获得高校先进校级党委。【奋斗目标】 近期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示范、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优质高职院校。中长期目标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铁路高职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