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武汉高中课改存四大问题 专家建议为学生做减法
2009-09-3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高中课改存在四大问题

  昨日(9.29日)获悉,有关部门近日对全市部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高中课改主要存在四大问题:

  其一,开课不规范,4类课程开设打折扣。一些学校艺术课、信息技术课、体育与健康课未开齐开足,有的只开了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研究性学习课开课不到位,有的学校将研究性学习课变成了各学科的培优补差课。

  其二,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特别是新增的通用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缺编严重。其中,研究性学习课教师缺编最严重,信息技术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教师也不够用。

  其三,教学条件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实验设施不达标、场地不足等问题突出。新课改所需要的理化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药品或没有,或数量不足,或品种不全;大多数学校只能满足教师演示教学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动手操作需要。

  其四,教学的有效性不足,教学内容增加与课时矛盾比较突出,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以把握。

  高中课改必修模块11月首次检测

  专家建议为学生做“减法”

  昨日(9.29日)的武汉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上透露,高中课改后“必修模块”的首次检测将于11月份启动。专家建议,高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给学生做“减法”。

  据了解,高中生期中考试时间安排在11月份。届时,进入新课改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学完语文、数学、英语的第一个必修模块。高中新课改的首次检测由全市统一命题,但武汉市首批25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可申请自主命题。

  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王池富介绍,这3门学科的期中考试时间均为2小时,总分为150分。他解释说,150分的总分值分为两个部分,其中100分为水平考试,60分及格,如果学生达到60分以上,学校可综合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态度来认定其完成2学分的学习(学生高中阶段完成144学分方可毕业);另外50分为发展性评价,与学分认定无关,主要为3年后的高考打基础。

  针对高中课改启动后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王池富建议,教师们要学会为学生做“减法”。教师在教学中可参考、研究已进入课改的外省学校使用的不同版本教材,但不要全部照搬到课堂上;不要把老教材的内容全部“拣”过来,不能用现行教学大纲指导高一教学;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解,但要有所选择地做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测验,切实为学生减负。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历史沿革:学校成立于2004年,历经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两个发展阶段,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武汉设计工程学院,2016年获批参照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进行招生,已发展成一所以艺术为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本科院校。学校下设成龙影视传媒学院、环境设计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亚心护理学院8个学院,现有在校生10200余人。办学理念: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特色立校”的办学理念和建设多科性、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发展、开放办学,积极打造“科学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严谨与浪漫相互渗透、相得益彰”的校园文化,致力于培养富有艺术精神和科学思想,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办学条件:主体校园坐落于美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753.05亩,另有红安校区约500亩正在开发建设中。主校区由中外艺术名家规划设计,校园兼具东西方园林韵味,建筑融现代风格与古典气质于一体。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美术馆、陶艺馆、体育馆、大学生文体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食堂超市等,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先进的影视媒体实训中心、环境艺术设计中心、艺术设计实验中心、食品与生物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等7个实验中心及动作捕捉实验室、木工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油泥模型实验室、首饰工艺实验室、动漫工作室、数字影像工作室、逐格动画摄影棚及黑匣子剧场等专业实验实训室200余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近5000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90余万册。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27人,行政教辅216人,外聘教师18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占比5.6%;硕士学位293人,占比68.62%;正高级职称43人,占比10.1%;副高级职称100人,占比23.42%。学校为每个专业设立首席教授岗,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全面负责专业建设。学校实行讲座教授制,从国内外“柔性”引进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邀请成龙先生出任学校成龙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聘请了冯小刚、张国立、包满珠等一批知名社会人士和专家教授担任专业客座教授。教师教研科研成果丰硕,近三年教师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200余篇。学科专业:学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博采百年名校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和优质教学资源,开设了36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形成影视传媒类、艺术设计类、环境设计类、健康科技类、经济管理类、信息技术类六大专业集群,专业覆盖艺、工、文、经、管、农、医等7大学科门类。学校不断推进学科专业交叉、渗透、融合,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学校服装与服饰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四个专业被评选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成龙影视传媒学院获批省级试点学院改革项目;动画、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获批“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分别获批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数字影视艺术教学团队、大学数学教学团队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中心、艺术设计基础教研组获批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7年3月,我校与湖北工业大学正式启动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开展艺术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就业创业: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等必修课和创新创业选修课,举办创新创业竞赛、SYB创业培训班和创业沙龙活动,每年外出开拓就业市场,举办大型供需见面会、艺术类专场招聘会以及企业专场招聘会。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集创业孵化、创业培训、创业咨询与服务于一体,面积达8532平方米,免费提供给创业学生使用。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20年我校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30项。近3年,毕业生人数与用人单位需求人数比例达到1:7,就业率稳定在93%左右,一批学生成功创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放办学:学校具有国际化的办学视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组建了中法艺术交流-新媒体艺术工作坊,开设了新媒体交互艺术项目大师班等;与韩国韩瑞大学结为姊妹学校,先后选派交换生、留学生等近500人。与国内知名文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合作,共建亚心护理学院;与成龙DC车队合作,成立赛车研究院;与上海青瞳视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两点十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数字艺术研创中心,开设校企定向培养班。与多所国内知名大学开展广泛的合作,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合作创建创新设计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院校发展研究中心。
  • 学校简介武汉轻工大学创建于1951年,坐落于自古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的大汉口,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重点高校、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湖北省老牌一本招生高校。学校聚焦“新工科”,服务“新农科”,发力“新医科”,协同“新文科”,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特色发展,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农学和管理学为两翼,工、农、管、理、文、经、医、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现有常青和金银湖两个校区,设17个教学院(部),举办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00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7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4个,优势特色学科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交叉学科硕士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1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3个;被列为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55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有全国唯一“中国油脂博物馆”。
  • 学校简介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技能人才教育突出贡献单位全国职工教育优秀示范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于1955年,是教育部批准、交通部审核的公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家招商局集团举办的唯一一所高职类院校。学校入选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技能人才教育突出贡献单位、湖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学校坐落在九省通衢、美丽的江城武汉,北临徐东商圈和长江二桥,南靠漫时区商圈和武昌区人民政府,西面武昌长江绿地商圈,是武汉一环核心中的核心。学校牢牢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规划,顺应航海、船舶制造、物流、高端旅游等行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招商局集团的战略布局和产业设置调整设置专业。目前开设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设计与制造、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新媒体技术等17个专科专业,建有GPS实验室、航运物流实验室、雷达模拟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及测量实验室、汽车工程、信息工程等43个校内专业实验室,157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轮机工程技术、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工程技术等三个专业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是省级重点专业,《航海学》、《海上酒店基础》和《导游业务》等多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航海技术实验室、物流实验室、信息工程实验室、旅游实验室是高职高专重点建设实验室。学校充分依托“央企背景”的优势,大部分毕业生推荐至国家招商局集团内部就业。学校积极支持国家海军建设,依靠自身的专业优势,持续为海军输送优秀的士官生兵源。航海类毕业生遍及东海舰队、北海舰队。学校贯彻“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实际需要调整教学计划,目前在电子商务、新媒体技术、物流管理、国际邮轮乘务管理等专业,初步实现“入校即就业”、“半工半读”,初步达到学生教学、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的目标。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深造,与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有自学考试衔接班办学协议。新生进校时就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关专业就读,利用周末时间开设相应的本科课程,并根据学生选择的本科专业开展对应的实习实践,对有需要的学生可加设学位英语及计算机课程,力争学生毕业时能够取得相关本科毕业证书。60年的风雨,60年的磨砺,60年的薪火相传,航院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央企背景、立足湖北、面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力争建设为人民和社会满意的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学院概况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溯源于1950年中南兵工局创办的“中南兵工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首批军工学校。学院历经中南兵工学校、湖北工学院等7个时期,先后隶属于中南兵工局、六机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等,1998年成为教育部首批设置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校,1999年转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学院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南濒月湖,北临汉水。学院环湖而建,别具现代风格,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学院秉承“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初心使命,坚持“兴船报国育英才”的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院先后成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双高计划”)。学院是全国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首批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学院荣获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中国职教特色职业院校、全国十大创新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文明校园、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同时,学院也是全国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等。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的办学定位,“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的治校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目前,学院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建成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类为主干、现代制造与信息技术类为两翼,土木建筑类、财经商贸类、旅游类、艺术类为拓展的专业体系。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有多个专业的士官生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559人,副高级以上239人。拥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湖北教学名师3名、湖北师德先进个人1名,荆楚好老师2名,聘用楚天技能名师20名。拥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教工党支部(立项建设)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湖北名师(技能名师)工作室5个。目前,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士官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重点建设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国家优质校骨干专业等国家级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重点专业25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海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项目1个。学院建有机械制造技术中心、轮机中心、产品创意设计中心、机电一体化中心、汽车实训中心、焊接实训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商务中心等20个校内综合训练基地。拥有船舶建造、船舶机舱仿真、数控加工、机电生产线、计算机网络技术、冷暖空调、酒店管理等108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其中,国家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实训室6个。风雨兼程跨世纪,砥砺奋进70年,船院人筚路蓝缕,创业如歌。新时期船院人在这块寄托着洋务运动风云人物——张之洞“实业兴国”梦想,近代著名造船专家、兵器专家——徐建寅,新四军军工奠基人——朱毅,中国的保尔——兵工专家吴运铎战斗生活过的热土上,勤奋工作,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办学情况学院坚守“为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而奋斗”的初心使命,主动增强服务“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能力,助力湖北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以“军民融合”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主动融入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国家主干产业,形成了服务“海防安全、海河运输、海洋开发、新型工业化”国家战略的“三海一工”的特色专业群体系;学院坚持产教融合建专业,构建了“政军行企校”五方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形成了以“与船同行、融学于做”为典型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坚持以“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为导向持续强化内涵建设,大力实施“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战略,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院坚持军工特色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军工文化、企业文化、大学文化有机融合的校园文化。发展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根本统领,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根本动力,以服务“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为根本面向,以深化“军民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产教融合”为根本路径,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全面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树立全国海洋科技工业职业教育标杆,建成行业旗舰、国际领先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群、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群,深度融入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显著提升,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高职学校,为“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提供高水平系统化支持,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亮丽的“武汉船院新篇章”,为世界职业教育“中国标准”“中国模式”的全面形成、应用推广贡献智慧。
  • 学校简介 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始建于1978年,2010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备案组建高职学院。学院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地处“武汉·中国光谷”黄金地段,占地面积532亩,毗邻三环线和地铁11号线,交通便利,背靠荷叶山,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之地。  学院隶属湖北省体育局,是湖北体育系统唯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单位。学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教融合为特色,以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走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优质办学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省建设的春风,逐步发展成一所集体育高等职业教学、运动训练、社会培训、体育科研于一体的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现为全国职业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全国体校联合会理事单位、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先后培养输送了高崚、廖辉、田涛、王晓理、田源等多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为国家和湖北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17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23人。常年外聘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授课,并与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广阔空间。  学院对接体育产业,围绕体育行业,培养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管理的高素质人才。开设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健身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体育艺术表演、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安全防范技术、网络直播与运营等十一个专业,其中体育教育专业为教育类国控专业,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为国家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精准对接市场和企业需求,开设有幼儿体育教育、赛事运营、健身教练等新型专业方向。  学院另附设中职部——湖北省体育运动学校,学制三至六年,主要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宗旨,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湖北省少儿体育训练的最高层次。学院坚持读训并重,每天上午进行文化学习,下午从事运动训练。运动项目设有篮球、排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武术(含套路和散手)、举重、拳击、摔跤、射击、柔道、跆拳道等16个专业,建有女足、举重、射击三个单项学校,列为全国青少年足球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学院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思路,积极推进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体育技能实用型高职院校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