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东:2011年高考录取率不会低于去年
2011-05-1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新快报讯 记者陈红艳 通讯员粤考宣报道 高考临近,考生如何调整心态冲刺?昨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院长杨开乔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给全省65万余名考生备考支招。他还表示,今年报考人数虽增加4万多,但总录取率不会低于去年。

  回归课本注意查漏补缺

  新快报:最后的复习冲刺如何分配各科时间?

  杨开乔:建议“听从老师复习计划安排、着重于自身薄弱环节”,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备考。同时,考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比如对薄弱学科、薄弱环节,可适当倾斜。

  新快报: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需注意什么?

  杨开乔:一是回归课本,抓纲靠本。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梳理知识点,牢记基本的公式与定理。最后阶段切忌再啃难题偏题,也不要面面俱到地复习。可注重通过课本上的目录、标题以及自己平时勾画出的重点内容,逐科进行回忆,把课本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络。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考试时“该得的分”确保都能拿到。

  二是突出重点,查缺补漏。考生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可以看自己平时整理的提纲、图片、考卷、重温重要的公式,尤其要注意自己曾经做错的题,认真分析原因,避免再次出错。对自己已掌握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三是劳逸结合,提高效率。最后阶段,考生不要“开夜车”,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要注意饮食卫生,尤其不要暴饮暴食、大补急补,还要坚持锻炼。

  答题不规范易遗憾失分

  新快报:往年评卷中有哪些容易造成失分的问题,可供借鉴?

  杨开乔:这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一是在答题卡上错涂、漏涂A或B试卷类型。广东高考试卷分A、B卷,每位考生在填涂答题卡时,一定要认真看清所发试卷的类型,确保填涂准确无误,切忌错涂、漏涂。

  二是未在规定区域作答。凡不在指定答题题号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或擅自更改题号作答,其答案一律无效。

  三是未规范用笔。根据规定,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选择题答题区作答,非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在近几年的评卷过程中,发现部分考生使用非2B标准的铅笔填涂答题卡,影响了答卷扫描和考生考试成绩,因此,考生要购买正牌的2B铅笔,避免答卷中的选择题和选做题答案无法扫描。

  四是书写潦草、卷面凌乱。五是用语及书写不规范。在有些科目,特别是理科考试时,考生应使用规范的专业用语,避免因表达不规范而失分。如往年高考中,有考生在作答化学卷时把大写符号写成小写符号,在作答数学卷时误写坐标等,因为用语及书写不规范造成的扣分。

  六是审题有误。以去年语文试卷的作文为例,作文题“与你为邻”是典型的标题作文,虽然试题一出来时大家都觉得这个题目容易写,但是最终出来的作文平均成绩却比2009年略低。主要是考生对作文的审题不够准确所致。很多考生对“邻”的理解不准确、太泛:与父母为邻,与感情为邻,与信念为邻等,这都是审题不准造成的。

  总录取比例不低于去年

  新快报:今年高考是否竞争更加激烈?

  杨开乔:未来几年,广东高校招生人数仍将有所增加。今年,国家下达给广东省省属高校的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了2万人,同时,省外高校投放广东的招生计划会有所增加。今年报考人数虽然增加4万多人,但总录取比例不会低于去年,考生上大学的机会比往年有所提高。不过由于重点大学招生人数近年来保持相对稳定,重点大学、优质学位的竞争依然激烈。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叶剑英元帅在兼任华南垦殖局局长期间创办的华南垦殖干部学校,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农垦管理干部学院,开始举办大专学历教育,1989年经农业部批准挂牌“农业部华南农垦干部培训中心”,1993年易名为广东农工商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转制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立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坚持“依托农垦、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农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定位,围绕“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树立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稳规模、提质量,走出了一条具有农工商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 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2016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荣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国际影响力、教学资源”等三个全国50强。2021年,高职院校“创新强校”考核成绩位居全省第一名,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被教育部、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获“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2年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三大榜单。学校先后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创新型)示范基地”、“BTEC大中华区优秀示范中心”、“广东省高校十大校园文化品牌”等称号;先后成立“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广东农垦综合类职业农工培训基地”、“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等。 学校现有广州天河和增城两个校区,热带农林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以及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辅培训机构,设有热带作物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学校开设49个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8个,包括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食品智能加工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与会计、商务英语、现代通信技术、软件技术;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省级品牌专业16个,名列全省前列,其中一类品牌专业有作物生产技术、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二类品牌专业有会计、食品加工技术、商务英语、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酒店管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园林技术、国际金融、汽车营销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产品艺术设计;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4个,包括大数据与审计、旅游英语、现代文秘、动漫制作技术;并开设省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3个,1+X证书试点43个,与本科院校合作协同育人专业项目11个。 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6项;学校教学资源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国家级5门、省级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1门、省级1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职校课程思政典型案例10个,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设有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7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2个;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1个;产教融合创新平台3个。 师资业务水平高。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0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珠江学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巾帼女标兵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省级教学名师9名,“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名,“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南粤优秀教师16名,省级青年教师2名,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4名,省级高层次技能兼职教师43名。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成绩优异,历年获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102项,多次全省排名第一。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万多人,在校生规模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招生范围遍及广东、湖南、新疆、江西、广西、河南、海南、贵州、甘肃、山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考生报考踊跃,生源优势持续领跑。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薪酬稳居全省前列,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农垦精神薪火,创办校内各类学生刊物8种,成立各类学生社团48个,定期举办科技学术节、文化艺术节、创意比赛、运动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021年全校师生各类竞赛共取得省级以上奖励近300项;教师在省教学能力比赛、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和微课大赛中荣获奖项93项;一等奖数量及获奖总数均居全省第一;立项课题21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课题59项,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3位。 学校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服务工作,与英国、德国、美国、马来西亚和港澳台开展长期合作,引进中英合作项目,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BTEC教育中心;输出与东南亚国家“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为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的企业院校开发了多门课程;承担了国家农业农村部援外官员培训项目,为22个国家近千名官员提供了培训。 展望未来,学校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政校行企协同,积极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水平、凸显热带农业产业特色、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高职院校,成为中国及世界热带农业经济发展“智库”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示范者和“走出去”发展的引领者、展示中国职业教育品牌的重要窗口。(数据更新至2022年2月)
  • 学校简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工人运动发源地的广东,工会事业蓬勃发展,广东省各级工会急需培养大批有文化、有素质的工会干部,1952年秋,还处于筹建时期的广东省总工会成立了广东省工会干部学校,1960年广东省工会干部学校被撤销,1963年广东省委批准建立广东省工青妇干部学校,1971年广东省革委会下令撤销省工青妇干校。直到1980年,广东省工会干部学校正式恢复,借用广东省总工会招待所作为办学场地办班。1986年,广州市天河区天平架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占地32亩,改变了“边筹建、边办班”状态,成为广东全省工会干部培训中心基地。1993年7月19日,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在其基础上创办了广东省第一所民办高等学校——南华工商学院,走上了长达24年的公有民办新体制办学的探索之路。干校与南华长期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承担工会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两种功能。2016年8月23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办学性质由民办转为公办。2017年5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发文,公布通过2017年教育部备案的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名单,同意学校转为公办院校并更名为“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学校现有天河校区(广州市天河区沙太南路)、黄埔校区(黄埔区长洲岛)、清远校区(清远清城区职教基地)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99亩,规划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主校区坐落于清远广东省职业教育城,校园占地995亩。学校总资产13.36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共计132.88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8.58万余种、光盘2.03万张),订购现刊317种、报纸51份。自2009年始,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一直维持万人规模,截止2021年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达到12056人,学籍人数15734人,专任教师及外聘教师600余人,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广州地区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金教鞭奖”“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教师多名,“双师型”教师200余人。2009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1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项目68项,厅局级项目114项,学会课题42项,横向课题94项,公开出版著作、教材105部,发表论文1462篇。2016年专利实现零的突破,至今已取得各类专利40项。学校现有7个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艺部,共有15个系,在专业结构上以商科为主,兼含工科,涵盖经济学、工学、法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2个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二类品牌专业立项、1门省级精品开放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5个省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教学团队立项项目、64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24项省级1+x证书试点、7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1个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省第二批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成功立项成为“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清远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区招生,并开展中高职衔接、高本衔接、高职专业学院以及针对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开展多种类别招生模式。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统计,2021年我校普通历史组、物理组最低录取分均为421分,高出省专科线261分,比2020年分别高出文科18分,理科13分,美术类全部本科线上录取。至今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术技能人才6万余名,毕业生大多数已成为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根据《学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6.9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98%(89%)。学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与人才培养规律,围绕学生“专业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一线定位,博雅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取得了良好育人成果。2020年,学校获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以高职院校团体总分第五名获得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优胜杯”,并获“优秀组织奖”。在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中,学校共获一等奖9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共计43项奖项。学校现有招生专业总数50个,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100%,精准对接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岗位群,有效匹配广东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2021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5654.26元/生。学校先后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东教育出版社、航天信息(广东)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6个,先后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百事通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8家知名集团企业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办学关系。大参林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唯品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州公证处、广州从化碧水湾温泉度假村有限公司、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州市东方宾馆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伯顿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分别与我校合作,开设校企合作订单式专业培养,为报读该些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助学金。除国家奖助学金外,学生可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建档立卡专项资助、应征入伍学费资助、学校内部奖学金、学生年度人物评选奖励、勤工助学等多种途径获得奖励资助。学校大力加强社会服务。2018年,学校成立全国首家工匠学院“广东工匠学院”,广泛开展职工素质技能提升培训,2019年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周刊》栏目以广东工匠学院为主线拍摄时评节目《工与匠》,在五一期间播出,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重点打造广东省“校地共建实践育人基地”项目,全面服务平远县乡村产业振兴,开展消费扶贫、海外名师开展堆肥技术培训、设计创新工作室等项目。与揭阳市揭东区教育局签订基础教育帮扶协议,对揭东区开展基础教育帮扶。在教育厅组织下,积极参与龙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建设,结对帮扶黑龙江职业教育发展。成为“清远市第一批院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在“营销员、电子商务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保育师”五个类别,面向在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广州市天河区街道合作,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共建“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兴华街道老年大学退役军人事务站”。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合作办学。2007年以来,分别与釜山外国语大学、东明大学、东国大学、新罗大学等韩国大学合作,施行“2+2”专本连读模式,截止2017年,输送到韩国大学就读的人数达700多人,已成为广东省同类型院校韩语专业人才培养和韩国留学的重要基地。2014年,学校与泰国博仁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东盟国际贸易专业方向,是广东省第一家与泰国建立合作关系的专业方向。2015年,学校商务日语专业开始运行2+1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以半工半读形式在日本实习1年。学校还与我国台湾地区兰阳技术学院、铭传大学、亚洲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互派交换生。2018年与加拿大卡纳多应用文理学院合作,开展短期交流、学分互认、留学深造。2020年,学校获批招生港澳学生资格,从2021年起正式招录。2021年,学校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于2021年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招生。29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南华人践行“求真务实、勤恳好学、健康和谐、儒雅自尊”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的发展与繁荣。进入“十四五”时期,学校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强、特、亮、融”为十四五发展主线,做强商科,做特工科,擦亮工会底色,深化产教融合。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抓好“扩、提、强”核心工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打造“商科上水平、工科有特色、工会底蕴浓厚”的高水平高职名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商科人才。
  • 学校简介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于2012年,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惠州卫生学校。学校为惠州及周边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医疗卫生人才,被誉为东江流域“白衣天使”的摇篮。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足惠州,放眼全国,面向基层,依托医药行业,围绕健康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对接惠州市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的需求,努力为地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校以来,惠州卫职院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诸多丰硕的成果。在办学规模方面,学校占地441亩,建筑面积13.8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生活设施完善,教学、实训、科研设备齐全,设有附属医院一所。与企业合作,共建中医药百草校园,以草药成景,以景教学,集岭南特色、水土两生、药食同源等多个功能区块种植,是全国第一家开放式全景式中草药校园,全国第一家岭南本草“活体标本库”,全国第一家校企共建的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学校各类全日制学生13000多人。在师资队伍方面,在职在编教职工333人,高级职称62人,中级职称155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36人,占比41%。专任教师187人中,高级职称43人,占比22.3%;中级职称112人,占比59.9%;专业课专任教师148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07人,占比72.3%。此外,学校还有广东省专业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专业教学团队1支,“南粤优秀教师”及“省职教名师”等6人;国内访问学者18人。在专业建设方面,设有19个医药类专业,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为国控专业,药学专业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护理专业群和药学专业群获得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在育人方面,学校深入实施思政课程改革,完善“十大”育人体系,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多个技能竞赛中拿下了多项荣誉奖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06%。2018届毕业生刘家怡驰援湖北抗疫,获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广大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助力地方抗疫,学校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坚持“四个对接”暨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设置对接行业企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流程的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护理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平台、鲲鹏精密义齿研制协同创新中心、科方临床检验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雷诺视光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近年来,学校深化融入“双区”建设,紧紧围绕地方家政、养老、育婴和中医药等多个重点产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申报5个教育部“1+X”证书培训试点,并推动建设惠州市医疗和康养护理人才综合培训基地,以加强服务区域大健康产业发展的能力。(数据截至2021年10月29日)
  •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州市荔湾区
    学校简介一、基本情况广州华夏职业学院成立于2009年3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在广州市从化区,毗邻京中国港澳和大广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地铁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校园建筑吸取岭南建筑之精华和神韵,银墙绿瓦搭配和谐,亭台楼榭错落有致,湖光山色处处皆景,生活、教学设施完善,是一所环境一流的花园式大学。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全日制在册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800余人。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专业建设成绩斐然,现有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5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2022年开设65个热门专业,10个在建专业群,覆盖12个专业大类。建有华夏-百度百捷学院、华夏-德鑫医疗技术等2个产业学院,22个校内实训基地(170间实训室),213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1个中药科普种植基地。学校经过10余年的发展,目前综合排名在全国317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位居第9位。综合办学实力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民办高职学校前列。8个二级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车辆与自动化学院、卫生健康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群 1个省重点专业:工程造价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现代物流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 5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建筑室内设计、计算机网络、新能源汽车2个产业学院:华夏-百度百捷学院、华夏-德鑫医疗技术学院二、招生就业学校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充分就业”为基础,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构建了专业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就业创业工作做到了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学校报到率及招生人数连年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17-2021年,毕业生近五年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茅。学校每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参会企业达422家,提供15000多个工作岗位。三、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学校坚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宗旨,始终以“构建面向全体,融入专业,协同培养,结合实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双创教育体系”为方向,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需求,建设新型的创新教育、科研实践、创新交流和创业孵化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学校与省内外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和多个校企合作基地与人才市场供需网络;与企业共筑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平台。学校与国信蓝桥、吉利汽车及捷佳航空技术等企业共建了合作育人特色班;与广东美的、广百物流、白天鹅酒店集团等数个著名企业就相关专业签订了“订单班”用人协议;分别与百度百捷有限公司、广东德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华夏-百度百捷学院、华夏-德鑫医疗技术产业学院,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构筑了实习与就业的畅通平台,为莘莘学子铺设了通往职场的快速通道。四、交流合作学校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名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专升本”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港澳台地区等国(境)外高校合作,开展交流项目,为学子们拓宽视野、继续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校园生活学校坚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校园生活。学生生活条件舒适便利,学生公寓(6人/间)的空调、宽带、独立卫生间、冲凉房、衣柜、电脑台、写字台等设施配置齐全。教室、图书馆、饭堂等场所均配备空调。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学生活动中心等文体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2个,成员3000余人。其中文化艺术类14个,体育健身类11个,专业研习类27个。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品牌社团,如尚武堂(醒狮协会)、中华茶文化协会、子衿汉服社等,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培育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服务奉献意识。每年举办的社团文化节是展示社团文化的重要舞台,学生社团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涌现出尚武堂、街舞协会等一批特色社团、省级优秀社团。六、办学成绩短短十余年时间,学校办学规模取得跨越性发展,专业建设对接市场需求,多措并举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管理科学高效,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信任与赞誉。 专业建设成绩亮眼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重点专业,2个省二类品牌建设专业及5个省民办专项资金资助专业。 科研项目硕果累累近5年(2017-2021年)承担省级以上课题52项;获得专利授权证书138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公开发表论文732篇。“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中国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名”中我校位列第44位,是广东省入围全国50强的唯一一所民办院校。 在国家及省级各类竞赛项目中屡获殊荣我校学生在2020-2021年度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广东省高校艺术作品展演、“笔墨中国”——第十三届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等竞赛活动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8项、二等奖52项、三等奖179项。 党建工作捷报频传2018年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19年,学校管理学院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管理学院党总支被评为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学校党委被确立为广东省“两新”组织示范点,获评广东省高校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获评广东高校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建筑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工党支部、财政经济学院学生党支部分别获评“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6月,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被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七、所获荣誉学校采取“以党建为引领,半军事管理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三合一”的育人模式;遵“厚德、重能、敬业、善事”的校训、重“承华夏文明,育寰宇英才”的教育理念,循“诚信、勤奋和感恩”的树人标准,扬“一日华夏人、终身华夏情”的校园文化,在华夏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民办非企业5A级单位”“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模范职工之家”“广东省民办教育最具竞争力提升院校”“广东省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基地”“广东省民办教育四十周年‘突出贡献单位’”“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红十字标准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始终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是我校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 学校简介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位于祖国南海之滨、“好心之城”、中国魅力城市——茂名。茂名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的重要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经济圈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学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广东省第一所幼教师范高等院校。学校最早可溯源到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墨池书院。1905年,墨池书院改办为高郡师范学堂;1921年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学校更名为茂名县立乡村师范学校;1949年与广东省立高州女子师范学校合并为广东省立高州师范学校;1970年更名为湛江地区师范学校;1973年更名为广东省湛江地区高州师范学校;1980年复办中师,更名为广东高州师范学校,是全省18所重点中师之一;1991年,学校被定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合作加强师资培训项目单位”;1993年,学校试办“三二分段”大专班,成为全国36所试办大专的中师之一;2001年,作为二级学院并入茂名学院,更名为茂名学院高州师范分院,全面实行大专办学;2010年更名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2016年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高州师范学院为基础设立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同年4月,学校在教育部备案。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42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嘉在学校建立了第一个党支部,任支部书记;次年任茂名妇女工作组长;后参加烧酒起义和南路特委组织的武装起义,英勇就义,年仅28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学校师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与游击小组成员100多人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誉为“粤西革命熔炉”。学校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百余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一切为了两代师表的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孕育出“爱、实、严、勤”的优良校风,形成了“润物有声,化育无形”的教风和“博学、敏思、慎取、致新”的学风,被誉为“岭南育师摇篮”。学校办学特色鲜明。一是师范特色鲜明。百余年来,学校始终以师范教育作为立校之本。二是专业特色鲜明。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从1946年开办幼师班,经过70多年的积淀,已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成为学校最具优势的品牌专业;音乐、美术专业享誉粤西;其他专业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三是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行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劲的发展潜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学校实现了校园环境园林化、学生宿舍公寓化、校园网络数字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学校现有茂名和高州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000多万元,建有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拥有成熟的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有纸质图书50多万册。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0多人,教授、副教授80多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00多人。学校办学成绩显著。学校是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广东省‘书香岭南’全民阅读示范单位”“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单位”。近年来,师生在全省全国的比赛和活动中获奖1000多人次。如:“诵读中国”演讲比赛全国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跳绳比赛多次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书法绘画大赛书法类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荣获周亚军、“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广东省金奖、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一等奖、第十三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之舞蹈大赛金奖、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器乐大赛荣获一等奖、广东省第四届高校(高职)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团体一等奖、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运维挑战赛华南赛区第四名。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两届毕业生“专升本”考试上线人数分别达823和628人;获得自考本科文凭的学生每年均超过250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截至目前,学校培养了近20万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000多人。组建了若干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群,形成了以学前教育为龙头、艺术教育为特色、其他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发展格局。如今,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协同创新,锐意进取,向着“一流的高等师范院校”的远大目标奋力前行。(更新于2021年9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