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考试院提醒:谨慎选用高考复习资料
2009-04-0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近期,安徽省教辅材料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高考复习资料,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醒:谨慎选用高考复习资料。

  这些资料有的标榜为高考冲刺指南,有的自称为高考真题、母题,有的甚至号称由高考命题教师编写。所有这些诱人的包装,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吸引考生购买。这些复习资料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如果选用不当,就会对考生复习产生不良影响。在此,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高考来临之际,要谨慎选用高考复习资料。

  今年是我省首次实行高考全科目自主命题。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和我省制定的《考试说明》。考生要把《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吃准、吃透,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精神,合理安排复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热门院校

  •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合肥市肥东县
    学校简介安徽财贸职业学院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现有2个校区,主校区坐落在合肥市大学城,开设管、工、经、文、艺、农六大门类42个专业,目前各类在籍学生近2.1万人。专任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超过50%,“双师型”教师超过70%,其中教授28人,含二级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1名,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5名,省级教学名师14名,省级教坛新秀21名,省级教学团队16个。学院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化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参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6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7项。学院牵头组建安徽财贸职教集团,探索促进职业教育链与产业发展链的有效对接。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推进学历教育加职业培训的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学院师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喜人成绩,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梯队。2020年专升本报考录取率达82.38%(全省第一),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学院主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爱尔兰、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院校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获批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对外开放办学不断取得新突破。学院在稳步提升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强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首批全国供销合作社培训基地,学院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广泛开展了以面向“三农”为主的各级各类培训项目和社会扩招学历提升工程,为供销合作事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瞄准更高层次办学目标,全面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服务乡村振兴和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黄山学院黄山市
    学校简介黄山学院坐落在山水秀美、人文荟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黄山市,是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1978 年,学校开始创办高等教育,1980年成立徽州师范专科学校;1997年12月,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徽州大专班整体并入,更名为黄山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9月,原黄山林业学校整体并入;2002年2月,升格为黄山学院;2012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2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2021年,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批成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9年,获批安徽省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依托皖南及黄山市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坚定走“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在旅游、生态、徽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现有横江、率水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亩,校园建筑总面积为63.76万㎡,固定资产总值111268.5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1844.81万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58.55万册,电子图书201.72万册,电子期刊204.02万册,纸质期刊971种,特色馆藏徽州文书10万余份,徽州地方志、谱牒、地方古籍等1.4万余册(件)。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2个教辅机构,设有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有本科专业65个,目前招生专业56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农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形成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学校建成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  学校科研实力逐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省科学技术奖、省社会科学奖和市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项。拥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育部中国诗学研究中心黄山学院分中心、教育部徽学研究中心黄山学院分中心、安徽省仿真设计与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能微系统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市级工程研究(创新)中心和36个校级科研平台。建有7个校级重点学科。成立校级科技开发中心,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各类人员申报专利,为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2011年,学校进入安徽省高校发明专利十强,多次荣登年度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单,成功转让专利多项。2017年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传承徽文化,做好徽文章。学校学报获评“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其中“徽州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安徽省社科联命名32家单位为第四批“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我校徽州文化展示馆成功入选。  学校现有教职工1037人,其中专任教师935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96人,担任外校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71人。现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30余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后备人选4人,省战略性新兴技术产业领军人才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省级教坛新秀32人,省级教学团队2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4项。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599人。学校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坚持“立德为先、立学为基、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基础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效。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最终就业率分别稳定在91%和95%以上。5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5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依托黄山和徽文化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落实国际化办学定位,国际合作交流更具活力。五年来,新增境外友好院校12所、合作机构3所、实习实践项目4个,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派教师赴境外访学交流186人次,参加国际比赛18人次,短期培训110余人次;学生赴境外交流830余人次。稳步扩大留学生规模,中外合作办学成果丰硕。近年来,共接收26个国家和地区各类留学生400余人次;建立国际学生奖助制度,累计资助202人次,共268万元。中法合作酒店管理专业招生363人,已毕业的282名学生均获中法双方文凭。  学校秉承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确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训,倡导求真求实的办学精神,推进转型发展。持续推进专业结构优化调整。2009年起学校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10余年来,不断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从师范类教育为主向综合类教育转型,不断扩大应用型专业比例,其中工学类专业目前占37.5%;坚持推行应用型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深入推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的“以生为本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社会责任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教育培养体系;不断强化应用型办学师资保障。2010年成立安徽省内首个“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与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师应用能力发展工作站”,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3535”发展思路,对标新增硕士单位建设规划,聚焦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全力办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有特色、有内涵、有质量、有影响的一流本科教育,为加快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学院概况】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公办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育部“信息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教育厅、蚌埠市人民政府和中建材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四方共建”院校。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蚌埠市国家AAAA景区龙子湖畔大学城内,占地面积849亩,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学院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43000余人。学院目前在校生10365人,现有教职工398人,教授、副教授107人、“双师型”教师18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1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1个、教学名师4人、优秀教师3人、模范教师2人、专业带头人5人、教坛新秀14人。学院按照“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办出特色、形成品牌、服务企业”的办学目标,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和办学声誉的明显提升。“十三五”以来,我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狠抓提质培优和师德师风建设,先后荣获“全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双基’建设示范高校”“省级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专业特色】学院下设电子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软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商务等4个专升本本科专业和29个专科招生专业。专科专业包含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等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等16个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有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绿色能源、软件与信息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4个研究中心;夏克付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魏树峰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金敦水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查正卫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李苗苗技术技能型大师工作室和李曙光院级大师工作室等6个大(名)师工作室。学院现有14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和78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电子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和电子信息实验实训中心等10个省级实训中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1255万元。【技能竞赛】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各项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斐然,“十三五”期间,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782项,其中一等奖204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各一项。先后荣获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技能大赛标杆校”荣誉。近两年,学院学子获得国家一等奖9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3项。【实习就业】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科大讯飞公司、中国声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所、中国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蚌埠凯盛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协创物联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苏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联合办学,先后成立了“讯飞学院”“华苏学院”等校内实训基地。学院每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院荣获“安徽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文明校园】学院持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荣获省直机关文明单位、蚌埠市第十六届和第十七届“文明单位”、蚌埠市第三届“文明校园”、安徽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蚌埠市“双拥模范单位”“全省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节水型高校”等荣誉称号。学院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电院品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先后涌现了“珠城最美青年”“安徽向上向善好青年”杨蒙蒙同学、安徽省“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滑亚龙同学等一批先进典型。学院大学生记者团获评“全省十佳社团”荣誉称号。春风化雨催桃李,淮水悠悠育英才。“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风劲帆满、砥砺奋进,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奋力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学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000号招生咨询电话:0552-3172909,3172929网  址:http://www.ahdy.edu.cn
  • 学校简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3年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高校。学院秉承安徽医科大学90余年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错位争先、医教协同、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医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学院依托安徽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结合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先后建立了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基础医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程部与实验实训中心;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14个本科专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和实习内容,经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发放由教育部注册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授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拼搏铸就辉煌。近年来,学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学院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近年来,在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荣获多项奖励,并7次摘得优秀组织奖;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医学、数学、体育等各类竞赛活动,并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30%以上。学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评省级教坛新秀6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学院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引入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优质资源,为学院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为一家集教育、科技、金融、投资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从事教育30年以来,在举办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学治理管理团队。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为学院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安徽医科大学“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办学传统,弘扬“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坚持“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 安徽大学合肥市
    学校简介安徽大学(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江淮首郡、吴楚要冲”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是世界“双一流”和国家“211工程”建设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属重点综合型大学。1928年,安徽大学肇基于时为省会的安庆市,开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赓续襟江带淮崇教文化之菁华。几经易址,于1956年迁建合肥;数度更名,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安徽大学”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作为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安徽大学办学近百年来,勇担民族复兴大任,执着“文化丕成、民族是昌”的办学理想,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校训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累计培养了32万余名优秀毕业生,是安徽省内毕业生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高校,被誉为省属高校的“排头兵、领头雁”。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构建文理交融、理工互通、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富于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建有保障一流人才培养的办学条件体系,四区一园面积3200余亩、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81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380万余册;拥有本硕博完整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体系,28个学院,87个在招本科专业(其中38个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并列全国地方高校赛道第1位),1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以及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1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个国家级和2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实验教学(实训)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承建全国首个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成功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特色教育基地);现有本科生25303人、博硕士研究生10509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升学率平均保持在35%以上,本科生与研究生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2200余项,位列全国“双一流”高校第63位,毕业校友获得“国家杰青”数位居全国高校第29位。学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特色显著,覆盖理学、工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级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进入前5‰);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49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者1018人;实质双聘院士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23人次;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已形成了以两院“院士”、国家“杰青”“优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为引领,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科学研究聚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主攻方向,建设了“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等世界一流研究平台,产出了金属团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储材料等一批原创性成果,在高灵敏传感装备、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学校2021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项,资助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稳居省属高校首位;“双一流”建设以来,共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94项。学校自然指数排名位居全国第59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指数在一流学科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北京外国语大学发布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我校位列第54位;软科“双一流”高校教学实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学校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与安徽省16个市签订了多层次的校市合作协议,与合肥市共建绿色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三创学院,与5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600多家企业保持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大学智库指数排名进入前50名,已成为研究与解决安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主要基地之一;创新发展研究院连续入选“高校智库百强”,连续9年编撰《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产品;围绕三农问题、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人肯定性批示77次(国家领导人批示17次);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军民“四个融合”,广汇人才培养资源,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建“学术共同体”,合作开设“物质科学英才班”等5个英才班;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等共建校企互嵌式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和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互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新工科”改革发展,与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建互联网学院;与兵器工业集团214所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学校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彰显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势明显,近3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立项数连续位居全省首位,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共30项,立项总数位列全国第26位;建有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徽学研究中心,收藏徽州文书近7万件,牵头成立省高校创新联盟,协同省内高校成立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州文献等分中心,引领带动全省高校徽文化研究、保护和传承;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等5项;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建成战国竹简珍稀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安大简”首期成果成书目前最早《诗经》版本;《群舒文化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2家单位一同入选第一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建成方以智研究中心,整理出版《方以智全书》填补相关领域重大空白。学校入选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39所)。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影响。学校是国家公布的华文教育基地和接收政府奖学金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与美、英、德、日等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学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共建安徽省首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安徽大学纽约石溪学院”,由杨振宁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并亲题院名;与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阿塞拜疆巴库大学、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国立大学合作建立4所孔子学院,其中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先后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示范孔子学院”荣誉称号,习近平主席访智期间曾亲切接见学校派驻的中方院长及教师代表;与俄罗斯、法国、波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合作高校共建有9个“中国中心”;国际交流水平在省内高校领先、在全国高校居于先进地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校正精心组织好“十四五”规划实施,谋划好2028建校100周年和2035远景发展,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调结构、转功能、增体量、提质量”,以一流学科建设催生更多世界一流成果,以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原始创新能力、一流的人才队伍努力跻身一流大学方阵,为高等教育强国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