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高考填志愿细则出炉 今年仍实行分段填报
2017-05-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楚天金报讯 金报讯(记者 宋锐 通讯员 巩平)省招办昨日发布了2017年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必读,公布了考生网上填报志愿时间和网址。

今年,我省继续实行分段填报志愿。第一阶段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5日-28日,填报本科提前批(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技能高考)、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高职联办本科、技能高考)、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

第二阶段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8月8日-11日,填报高职高专批文理类(不包括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集中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为截止日下午5:00。

全省网上填报志愿网址为:http://tbzy.hubzs.com.cn。

此外,省招办还公布了考生查询本人录取信息途径:湖北招生信息网(http://zsxx.e21.cn);网上填报志愿系统(http://tbzy.hubzs.com.cn);市县区招办。查询内容:考生电子档案运行的6种状态和院校退档理由。

省招办提醒,每个批次的平行志愿在正式投档前都要经过反复模拟和与院校交互,正式投档后考生的录取状态才会发生变化。因此,考生录取信息查询开始时间,比录取进程中各批次录取开始时间会适当滞后,敬请考生耐心等候,按下列时间查询:

本科提前批文理类 7月13日

本科第一批 7月22日

本科第二批 7月30日

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 8月5日

高职高专文理类 8月18日

艺术本科(一)校考自发证 7月10日

艺术本科(一)统考 7月13日

艺术本科(二) 7月22日

艺术类高职高专 7月30日

体育类本科 7月13日

体育类高职高专 7月30日

技能高考本科 7月22日

技能高考高职高专 7月30日

省招办表示,在录取过程中,各批次生源不足院校的未完成计划、平行志愿投档后因少数考生不符合学校录取条件或考生本人申请退档后未完成的计划、平行志愿投档后高校新增计划等,全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考生志愿。省招办会于征集志愿的第一天下午3点之前,通过湖北招生信息网公布征集志愿院校和计划,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省招办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填报征集志愿。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如下:

本科提前批文理类 7月15日15:00—16日11:00

本科第一批 7月24日15:00—25日11:00

本科第二批 8月1日15:00—2日11:00

高职高专提前批文理类 8月5日14:00—17:00

高职高专文理类 8月20日15:00-8月21日11:00

艺术本科(一) 7月15日15:00—16日11:00

艺术本科(二) 7月24日15:00—25日11:00

艺术类高职高专 8月1日15:00—2日11:00

体育类本科 7月15日15:00—16日11:00

体育类高职高专 8月1日15:00—2日11:00

技能高考本科 7月24日15:00—25日11:00

技能高考高职高专 8月1日15:00—2日11:00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自2003年建校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和举办院校的人才与学科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笃志、创新、务实,践行教学、管理育人的理念,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注重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专业,形成以汽车、材料、电子、机械为主干,以管理、信息、人文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学院现有机械与材料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4个教学组织单位,设有22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湖北省一流专业,“车辆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湖北省重点培育专业,“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近5000人。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智力资源和工程环境优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形成了一支崇尚实践、乐于服务、勇于创新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构建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教科研成果转换能力突出,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2项、省哲学社科研究项目2项、市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项。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为契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推进“以赛促学、学研结合”,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文化与素质的交融。学院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 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物流设计大赛、"POCIB" 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117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五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84项,其中国家特等奖8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108项、三等奖167项,获奖学生达2174人次。德育硕果满枝头。学院在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推行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四自”教育模式,立德树人。学院以“科海扬帆”文化节为主线,打造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运动会、辩论赛、篮球赛、文艺汇演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寓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展“文明课堂”、“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评选等活动。学工部(团委)曾两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2019年,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其中袁威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挑战杯”比赛荣获省级奖项9项;社会实践荣获团中央“千校千项”优秀团队案例1项、全国社会实践“百篇优秀调研报告”1项;2名学生荣获市级“十佳志愿者”称号、4名学生荣获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桃李芬芳香满园。学院紧紧依托全国各大汽车企业就业资源,同时加强拓展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等行业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七千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显著、职业稳定性强深受社会欢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程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武汉市东西湖区
    学校简介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建校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0多万名政法类专门人才。学校是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湖北省司法行政系统招录人民警察定点院校、教育部“1+X”证书制度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首批合作院校、湖北省人民政府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试点院校、湖北省教育援疆对口培养院校。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学校占地面积408亩,建有安全防范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社区矫正省级实训基地、司法信息化ICT实训基地、刑事执行警察技术实训中心及文书司法鉴定、法医物证(DNA)鉴定、视频行为分析鉴定、光接入实训室、4G/5G通讯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基地4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9个;纸质图书40余万册;智能化教室109间。在司法信息化、安全防范技术、应急救援等领域走在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内设警察管理系、司法侦查系、司法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公共管理系、基础课部、警体部等教学科研单位。开设24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司法类国家控制专业7个(含已纳入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范围的司法行政警察类专业6个),湖北省特色专业5个。学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毕业生就业渠道通畅,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学校司法行政警察类提前批专业毕业生可按年度控制比例,通过便捷入警相关政策录用为司法行政系统人民警察;其他专业毕业生可以通过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形式实现高质量就业。学费标准为:普通专业5000元/年,住宿费1080元/年。学生享有生源地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国家奖助学金、大学生应征入伍、勤工助学等资助政策。按湖北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学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普通本科高校学习,毕业后获得普通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也可在校参加自考本科套读,修满相应学分后申请获得自考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
  • 学校简介◆ 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 全国最具实力民办高校◆ 品牌实力民办高校◆ 实力标杆民办高校◆ 国际化办学典范高校◆ 国际化特色典范高校◆ 湖北省首批应用型试点高校◆ 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 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湖北省科技厅“大学生校园科技孵化器”◆ 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单位◆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普通专升本”举办高校◆ 湖北省双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湖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创办于2004年2月,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4年5月,教育部批准学校转制并更名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14年9月,学校成为湖北省首批应用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学校坐落在武汉市江夏区风景怡人的青龙山麓,毗邻中国光谷,占地面积逾千亩,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是求学深造理想之地。学校按照服务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的思路进行学科专业布局,设有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开设有48个本科专业和12个专科专业,涵盖7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信息与工程类、经济与管理类、艺术与传媒类为主体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17000余名学生,拥有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聘请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以建设国内知名、湖北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多学科大学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走“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发展之路,形成了“四育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和“导师制”全员育人模式,通过本硕直通培养计划、海外课堂、联合国人口基金“一带一路”青年领导力项目、跨国公司实习、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培育国际化办学特色,打造“四化”志愿服务体系和“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工作,持续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获多项教育部、湖北省教学平台、一流专业建设立项,教科研成果丰硕,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新时代谱写新篇章。学校坚持“一训四风”建设,秉承“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精神,积极培育“团结、勤奋、求实、卓越”的优良校风;积极倡导“爱生、乐教、严谨、求真”的高尚教风;积极创建“尊师、勤学、立志、有为”的良好学风;积极营造“诚信、守纪、实干、奉献”的务实作风,为学校立心,为师生铸魂,共同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学校致力于融入行业、融入社会、融入国际,支持更多学生成人成才、牵手世界名校,努力将学校建设成绿色校园、宜居校园、智慧校园、创业乐园,让学生认可,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 学校简介湖北师范大学是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体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建设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高校。办学底蕴深: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黄石分院,2016年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较早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省属重点高校之一,是湖北省高等师范教育的骨干力量,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基地。学科实力强:覆盖九大学科门类,建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湖北省立项建设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学是湖北省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是湖北省“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优势专业多:开设72个本科专业,其中28个师范类专业(19个专业教资国考免试),建有26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综改试点专业,12个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和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专业。师资水平高:专任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52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00多人,省级重点联系专家56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7人,外聘外聘院士专家等兼职教授200多人,教师们立德树人,爱生如子,学术造诣深。学习氛围浓:校园文化艺术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精彩纷呈、活力十足,学生自主学习场所设施完备,涵养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健康为本、创新为魂”的优良校风学风,学风建设在全省高校匿名抽查评比中排名第二。国际交流广:与海外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美国著名高校开展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奥斯特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下设八所孔子课堂,获评为全球优秀孔子学院,学生出国机会多。培养质量好:坚持“以本为本”,实施本科教育“八大行动计划”,聚焦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持续推动培养模式改革和课堂革命,着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每年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项300多项、省级1000多项。就业前景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2%以上,年底就业率98%,教育行业就业占比60%以上,其中40%以上考取事业编制,多个专业考研录取率超过50%。建校以来培养毕业生11万余人,大多数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型、领导型人才。地理区位优:学校位于中三角城市集群和长江经济带枢纽城市黄石市中心城区,日常生活和交通极为便利,校园背靠省级森林公园,坐拥青山湖公园,襟江带湖、含山蓄水,是湖北省山水园林校园和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 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14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8%。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学校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是非“985”“211”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2001年、2006年、2016年,连续三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2017年8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9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建校70年来,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十大工程”,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44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与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大力开展“五个认同”教育,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湖北省、武汉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等称号。多次被湖北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中心组”“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9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十佳班主任”“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优秀师生代表。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四个服务”办学要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