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广西:关于我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分批及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9-11-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桂考院〔2019〕241号

各市、县级招生办(考试院),广西民族大学:

为做好我区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体育高考)工作,确保考试公平有序进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批次安排

为平衡每批各项目考试人数,根据今年各市、县体育高考报名情况,将本次考试分两批进行。

(一)第一批。

柳州市、梧州市、北海市、钦州市、贵港市、来宾市、崇左市的体育高考考生。

考试时间:12月5日为体育专项考试,12月6日至7日为身体素质考试。

(二)第二批。

南宁市、桂林市、防城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的体育高考考生。

考试时间:12月9日为体育专项考试,12月10日至11日为身体素质考试。

二、考生适应场地安排

为帮助考生顺利应考,充分发挥水平,今年体育高考期间,我院向考生定期开放广西民族大学考点的考试场馆,供考生适应场地,具体组织实施办法由考点制订并在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南宁市大学西路158号)体育馆公告栏公布。

考生适应场地时间:第一批为12月4日10:00—16:00;第二批为12月8日10:00—16:00。

三、领队会议安排

(一)时间。

第一批:2019年12月4日16:30

第二批:2019年12月8日16:30

(二)地点。

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明德楼101报告厅。

四、检录身份识别及考试抽查

我院已在普通高考报名阶段统一对考生进行了居民身份证和指纹信息的采集,为防范替考等考试违规行为的发生,体育高考期间将在检录、考试环节对考生进行有效居民身份证、指纹信息的验证和抽查。请各市、县级招生办(考试院)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并通知考生携带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考试。

五、其他

(一)今年起,不再由领队向考生发放《准考证》,考生须于12月1日至11日登录“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www.gxeea.cn)“系统导航—考试报名—2020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单面打印,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包括《准考证》背面)。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二)请各市、县、中学领队按上述时间、地点准时参加领队会议。各市领队凭单位介绍信于领队会议开始前30分钟到达会场,领取考试相关材料,同时将本市及所辖县(市、区)、中学带队老师的姓名、联系电话、带队人数、住宿地点等信息统一交到考点报到处。

(三)请各市、县级招生办(考试院)及时将本通知转发到各有关中学,指导做好应考工作。同时务必按规定的时间,结合《关于做好我区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育类专业全区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桂招考委办〔2019〕46号)要求,组织考生到广西民族大学考点参加考试。

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

2019年11月25日

热门院校

  • 北部湾大学钦州市钦南区
    学校简介北部湾大学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滨海城市——钦州市。具有岭南风格、滨海风光、东南亚风情特色的3A级景区校园,为师生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一、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1973年创办的钦州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10月国务院宣布恢复高考,1978年2月首批普通专科生入学;1982年7月,广西区政府批准同意设立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9月招收首批脱产成人大专进修班;1985年6月,广西区政府同意增设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分院;1988年6月,广西区政府批复,钦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钦州地区教育学院(保留广西师范学院钦州分院);1991年5月,国家教委批准设立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保留钦州地区教育学院);2004年6月,始建于1906年的钦州民族师范学校并入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钦州学院;2018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11月,教育部批准在钦州学院基础上设立北部湾大学。2021年9月,学校成为广西2021-2025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B类)。二、学校概况学校占地面积2070亩,有建筑面积65.2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4.86亿元,纸质图书181.79万册,电子图书85.1万册。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其中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766人,其中研究生293人,留学生439人。有教职工1299人,其中教师111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72人(含在读博士59人)、高级职称人员459人(含正高132人),有八桂学者、青年八桂学者、自治区特聘专家、广西教学名师、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海外百人计划人选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学校设有海洋学院、海运学院(船员培训中心)、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工程训练中心)、石油与化工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与外国语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教育学院、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示范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70多个。2007年,在广西高校中率先开设涉海专业,填补了广西有海洋而广西高校无海洋专业的历史空白;2011年成为广西唯一获得国家高级海船船员和国家一级渔业船员培养培训资质的本科高校。学校先后成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首批理事高校、广西新建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项目单位。2021年8月,学校建设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现代产业学院、北部湾陶瓷现代产业学院荣获“广西普通本科高校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称号。三、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北部湾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使命。学校立足北部湾、服务广西、面向南海和东盟,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走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道路,全力推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学校坚持“面向需求、错位发展、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升级改造,着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深入拓展国际视野,推进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海洋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四、学科专业特色学校着力突出海洋性办学特色,以服务海洋强国和海洋强区战略为使命,现开设有海洋科学、轮机工程、航海技术、水产养殖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一批涉海类专业,构建了海洋生物与技术、海洋交通运输与工程等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战略部署,扎实推进“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大海洋生物学、水产养殖、船舶与海洋工程、化学工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力度,70%以上省级重点学科获得了硕士点,正积极筹备建设和申报新的自治区一流学科。相关学科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了“自治区一流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三级学科体系,积极打造服务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机械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轮机工程),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学、物流管理、产品设计、小学教育、化学工程与工艺、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有省级特色专业(群)14个(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专业群、石油化工专业群、经济管理专业群、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航海技术、轮机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油气储运工程、地理信息科学);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17门。2021年10月,教育部批复我校小学教育专业通过师范类第二级专业认证,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工程等专业认证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现有“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部湾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广西绿色化工新材料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海洋学科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团队、平台作用,学校在白海豚、中华鲎、大蚝等海洋物种养护、海岛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洋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不断结出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取得新进展。五、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始终秉承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波兰、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招收有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年来,国内学生赴海外、深造就业200余人,先后培养来华外籍留学生1000多人。2016年,学校与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2021年,“北部湾大学东密歇根联合工程学院”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填补了广西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领域的空白。目前,建设有全英文授课专业6个、全英文课程200多门、双语教学课程120多门、国际素养通识课程12门,能开展全英文和双语教学的教师有200余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人文交流500多人次。通过推进全英文留学生教育的教改尝试,本土国际化课程建设得到加强,“课内外一体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有效推进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提升了国内学生的国际素养。近年来,学校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渠道,把握机遇、拓展资源,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突出成效,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 学校简介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国家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学院始建于1953年。建校以来,薪火相传,弦歌不断,几经变迁。学院前身为广西粮食干部训练班、广西粮食干部学校、广西粮食学校、广西贸易经济学校(1994年确定为国家重点中专)。学院另一建校基础为1978年成立的广西黎塘粮食技工学校、广西粮食技工学校、广西经济贸易技工学校(1988年确定为省部级重点技校)。2004年6月,在广西经济贸易技工学校并入广西贸易经济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设立广西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3月更为现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秉承“精工智商、明德修身”的校训,深耕粮食行业,对接现代服务业,专业群布局以财经商贸大类为优势主体,以粮食类和食品类为特色重点,以艺术设计类为发展创新,以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一所“粮•商”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有鹏飞、中尧、新村、武鸣4个校区,占地面积1500多亩。其中,鹏飞校区(校本部)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鹏飞路15号,中尧校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中尧路15号,新村校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新村路8号,武鸣校区位于南宁市武鸣区红岭大道588号。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13970人,现有在职教职工4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92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92名。学院共设内设机构26个,包括10个党政管理机构、2个纪检监察机构、3个教辅机构、2个群团组织和会计学院、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财金学院、信息与设计学院、粮油康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学院总体发展定位为“粮・商”同步推进,以粮立商、以商兴粮,把粮做精、把商做强,以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粮油食品、工商管理等两大核心专业群两翼齐飞,带动智慧会计、艺术设计、营销电商、金融财管、信息智能、康旅服务等6大新工科、新商科专业集群体系建设。目前开设的20个专业中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18个(其中10个作为广西区域牵头院校组织开展相关工作),获得广西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6个、广西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5个、广西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广西专业发展研究基地2个、广西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专业群1个、自治区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有工商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电子商务等校内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61个和校外实习基地100多个,设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考点、“会计职称考试”考点和国家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广西1+X证书制度试点建设秘书处单位、第二批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自治区级第八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院先后获得广西高水平粮油食品专业群建设单位、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单位、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12年荣获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突出单位)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学校坐落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北部湾经济区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前身是创办于2004年6月的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2011年4月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首家升本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是广西唯一独立建制的外语类普通本科高校。设有16个院系,开设有56个本、专科专业,其中语言类专业12个,全日制在校生30000多人(数据截止2021年9月)是广西外语类专业在校生数最多、语种最多的高校。现有南宁市五合校区和空港校区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占地面积2500多亩。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坚持“为民办学,大爱无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秉持“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弘扬“敢为人先,砥砺奋进”大学精神,形成了“大爱 致远”的良好校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学校“服务边疆、对接东盟、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办学特色初显,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第一资源,2013年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有一批行业专家、企业家、创业精英担任客座教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专家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初步形成。《美丽广西外国语学院:图书新视角》李昌隆 广西外国语学院 15级新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自治区级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民办高等院校重点专业5个。升本以来,学校承担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3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承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3项,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5项,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278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根据“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能力培养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强化实践教学,“二三三”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彰显。注重培养学生“双创”能力。2010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立中国-东盟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海外校友会的作用,在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建设海外创业就业基地。2016年11月获“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奖”,2016年12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认定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示范基地”。《服务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建设的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合作。2012年,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建桂台产学研用一体化研究基地,开展自治区级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项目建设,开设桂台商务与投资合作特色班;2016年,桂台交流合作协同育人中心获广西高等教育创优计划项目立项;与台湾文藻外语学院等14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承办产业升级与桂台合作论坛(2013)、桂台民办高校高峰论坛(2014)等两岸学术交流会议,为驻桂台资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撑,是广西较早开展桂台交流合作的高校之一。重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初步形成以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专业为主,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工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亚非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与泰国驻南宁总领馆共建中泰文化研究中心,建有东南亚研究院、桂台交流合作研究院、广西民办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提供多语种翻译、会务接待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深入广西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中越边境地区开展政策宣传等实践活动;服务国际文化交流,为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中国杯国际足球锦标赛、中国2016亚洲国际集邮展、中越青年大联欢等重大活动提供志愿服务。据统计,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师生30,000多人次。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与泰国、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70多所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招收1500多名国际生,派送近5000名学生赴合作高校接受学分互认的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逐步提升。据搜狐网“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学生国际化排名(留学生比例)”,我校位居广西高校前列、广西民办高校首位;京领新国际创业时代网“2018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300强”榜单中,我校排名第五,其中“出国留学生占学生总人数比例”“海外留学生占学校总人数比例”两个单项排全国民办高校第二名;在“2019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四、广西第一;在“2020年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300强”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一。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先后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高于91%,连续4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荣誉称号。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1.标志采用红、橙、蓝、黑色,以暖色为主要色调,邓小平字体的汉字校名与英文校名结合,体现了中西开放包容,国际性。2.在蓝色地球经纬汇聚的焦点处,屹立着学校英文缩写“GUFL”,表明学校立足广西,面向全球的开放精神。3.中心图案中飞跃的“广”字即代表了跨越发展的广西,也是“广”字和“外”字 的变体,寓意如同冉冉升起的太阳,活力四射。4.变体的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以及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精神的体现; 红色的绣球和壮锦代表了勤劳的广西人民如火的热情和友谊,如同龙珠、名片、纽带、桥梁一般,与融入校训的龙和“2004”建校时间完美结合,构成字母“W”汉语拼音“外”首字母。整个校徽融国际性、中国魂、广西情三种元素于两个同心圆(大圆代表世界、小圆代表中国)里,凸显了“留住中国魂 做好国际人”学校办学理念。邓小平手迹“广西外国语学院”伟人思想永远激励八桂儿女——邓小平手迹“广西外国语学院”诠释2011年4月学校升本后,董事会经多方征求意见,决定采用集邓小平手迹缀成校名。集字形式,古已有之。唐代怀仁集王羲之书之《圣教序》,一时成为千古妙品,至今仍为学习行书的极佳范本。我校采集邓小平手迹缀拼成校名,原因有二:一、广西是邓小平同志革命战斗过的地方解放前邓小平曾三次到过广西,早年到广西壮乡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非凡战斗历程,是他一生中几个重要、光辉时期中的第一个,是他独立领导一个省革命斗争的第一次,也是他后来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一个光辉起点。二、邓小平对广西有特别深厚的感情全国解放后,邓小平同志时刻关心广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曾三次到广西视察。广西北海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 “广西平果铝要搞!”都是邓小平关心指示的结果。邓小平对广西革命老区人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战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处处给予亲切的关怀。他曾十六次应邀为广西革命老区人民题词,多次捐钱捐物,帮助困难群众。伟人千秋功绩,世人万代敬仰。“广西外国语学院”集邓小平手迹而成校名,旨意在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主动服务广西边疆,对接东盟。以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精神和人格风范,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以“升本”为契机,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探索新机制,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展望广西外国语学院明天更加美好。七字组合,雄浑遒劲,笔力挺拔,俨然一气呵成,既体现艺术性,又具有权威性,充分展现了“广西外国语学院”这一“金字”招牌的神韵。“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释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国魂”的含义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在当代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维系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这就是校训“留住中国魂”的本质所在。“做好国际人”。所谓“国际人”,即指国际化人才,在广西外国语学院这个特殊语境里,指的是国际化特征人才,其内涵是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较高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国际化特征人才应具备以下八种素质: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国际惯例;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初步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经受各种利诱,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这叫“做好国际人”。基于上述,广西外语学院“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校训的内涵精神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致力为广西边疆培养既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较深的中华文化底蕴,又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较高的国际化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能初步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爱、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爱、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与我们党提倡的和谐文化建设是完全一致的,是和谐文化的精华所在,是学校教育的优良传统和最高境界,也是学校的价值导向。“爱”是教育的本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校积极倡导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彰显我校的大学文化精神。关于“爱”,有孔子说的“仁爱”,老子说的“慈爱”,墨子说的“兼爱”,佛家说的“慈悲”,基督说的“博爱”,穆罕默德说的“普爱”等等。而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当是孔子说的“仁爱”,其具有普世价值。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做人的根本。孔子是仁爱的宣传者,也是实践者。他把教育的任务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在教学态度上主张“诲人不倦”。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了。大学之大,在于之大爱,一流的大学更要有大爱。哈佛大学认为“大学”之魂在“大爱”。 “大爱”之“大”,不止于学校对教师。大学是一个应该充满大气和大爱的地方,只有处处洋溢着对老师的爱、对学生的爱,以及对校友的爱、对学生家长的爱,这样的学校,才可能值得大家珍惜,值得大家留念,才能留下诸多动人的瞬间。我校提倡的大爱、大爱精神和大爱文化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完全融合,与孔子仁爱一脉相承。广西外国语学院之“爱”,含义既深且广,首先师生员工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前途、荣誉;其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第三,爱岗敬业、爱集体爱学校;第四,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民族,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第五,热爱世界和平,这种境界是“大爱无疆”,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夫大学,文明之殿堂,思想之奥府,科学之渊薮,人类进步与真理追求之圣地。甲申秋色满园时,巍巍黉宫立绿城,青山东麓,邕江水畔,五合坡上,风光殊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筚路蓝缕,弦歌不辍,艰难曲折不忘发奋有为,扶摇而上更思任重道远。十四年白驹过隙,今迎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然校园气象为之一新,风物长宜放眼量。以“留住中国魂,做好国际人”为校训,纳贤才,凝理念,循规律,明内涵,育特色。三百米文化长廊,有文化教育,物产风情;有文明科技,思想巨匠;有秋月春花,冬阳夏雨,中外交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师生有感于此,或咏歌,或思想,或朗诵,或徜徉,日月丽乎天,万类形乎地,人文育乎中,而民族道义、祖国富强、人类福祉、世界和谐之雄心植根于此,发华于斯,其累累果硕亦可期待矣。
  • 学校简介梧州,东邻粤港澳,南接玉林,西连南宁,北邻桂林,素有“百年商埠”和“世界人造宝石之都”之美誉,是国务院全力打造的西江亿吨黄金水道中心城市、“泛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交汇节点区域性枢纽城市。座落于这个快速发展城市中的梧州职业学院,和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充满着朝气和希望。梧州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广西高校安全文明校园、广西卫生系统优秀学校、广西价格诚信单位、广西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合格单位。学院位于广西梧州市长洲区,毗邻玫瑰湖湿地生态公园,占地约600亩,规划用地12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院融山水园林为一体,环境幽雅,既具有现代气息,又具有岭南文化底蕴,是莘莘学子求索科学知识、锻造职业技能的理想之地。学院近年来先后投入7.1亿元完善校园基础设施,配备标准化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学术报告大厅、图书馆、学生公寓、食堂、风雨操场等,还有可容纳1.8万人的体育中心。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纸质图书藏量超过30万册,电子图书16多万册。学院现有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教育系、卫生职业教育部、公共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8个系部,设有医药卫生、机电、汽车、建筑、管理、经济、教育等专业门类共23个专业,打造了10个国家、自治区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拥有一支由著名专家学者、海外留学生、“双师型”教师组成、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及教师队伍。目前在校生18000多人。学院坚持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培养高级实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大胆开拓,锐意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秉持“把学校搬进园区,把课堂设在企业”的开门办学理念,牵头成立了梧州市机械职教集团、卫生职教集团、学前教育职教集团、电子信息职教集团,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汽车技术、机械加工、电工电子、建筑技术、文化艺术、商务贸易和医药卫生类等一大批专业实训基地,为学生们打造了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学院与区内和珠三角地区上百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及就业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教学、科研、就业等多方面的合作交流,既为学院开展产学结合和工学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切实可靠的就业保障。学院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注重培育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成立学生社团近50个,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近年来,学院多次参加广西区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和文艺展演,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院师生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为己任,出色承办第六届广西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2015年举办的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期间,学院师生不但担纲主演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的大部分节目,并全程提供热情周到、彬彬有礼的志愿服务,受到梧州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天,学院正以现代职业教育追梦人的豪迈姿态,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海中不懈搏击,朝着立足梧州、辐射两广、面向东盟,建设深度服务梧州东融战略和周边地区重点新兴产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职业院校而努力奋进。
  • 学校简介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空间充裕。学校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建校至今曾七迁校址,七更校名。学校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因时局动荡,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学校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2020年5月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建的广西目前唯一的一所医学院校。2021年成为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建设国内“双一流”大学的高校。学校现拥有南宁-校本部、南宁-武鸣校区、玉林校区、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在建)4个校区,其中南宁-校本部总用地面积571亩,位于南宁市青秀区双拥路22号;南宁-武鸣校区总用地面积1433亩,位于南宁市武鸣区武华大道武鸣段336号;玉林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938亩,位于玉林市玉东新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国际医药教育交流与研究中心(五象校区)规划用地总面积约352亩,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玉岭路以东、凤凰路以南、楞仙路以西、玉成路以北。4个校区共占地约3300亩。教学机构完善,实践基地齐全。学校设有1个研究生院和19个学院(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武鸣临床医学院)。学校现有183个实践教学基地(含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1个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11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22个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函授站(其中社会函授站7个、区外社会函授站2个),5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武鸣医院),15所教学医院: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第九附属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附属柳州市人民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其中,“三甲”医院15所、综合医院12所、专科医院3所,引领着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图书及信息化资源丰富。学校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总面积12000平方米,设备设施2500余台件,建设有院企合作创新实验室、全流程信息化OSCE中心、学生及住专培学员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区、专科技能及综合技能训练区、虚拟内窥镜训练区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实践技能考试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临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集教学、培训、考核、科研、产学研合作及社会服务多位一体的医学教育培训基地,是广西最大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06万多册,电子图书185.9万多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80个,学位论文775.99万册,音视频28624小时。学校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功能优良,“万兆核心、千兆主干、百兆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师资队伍素质高,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22人,其中正高职称737人,副高职称789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73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686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导师267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122人。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9人;广西院士后备人选2人,广西“八桂学者”9人,广西“特聘专家”10人,自治区优秀专家32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2人;“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师团队)以及一批选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近100人,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一批教师获国家级教学竞赛最高奖。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155人,其中本科生16384人、硕士研究生4468人、博士研究生1074人、高职高专生8516人、国际学生703人、港台学生10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港台地区及34个国家。培养体系完整,学科实力强劲。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7大学科门类,是国家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分别于2015年与2020年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广西院士工作站1个。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广西一流学科5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广西一流培育学科1个(生物医学工程)、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和广西临床重点专科37个(含建设项目)。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专业设置优化,建设成果丰硕。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0个,分别是:临床医学(含5年制、“5+3”一体化、五年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六年制全英班)、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儿科学、精神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英语、翻译(含四年制本科、第二学士学位)、运动康复、卫生检验与检疫、助产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医学信息工程、妇幼保健医学、医疗保险、养老服务管理。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8项等一批国家及自治区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线上一流课程《虫族入侵——人体寄生虫学》、线下一流课程《环境卫生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药用植物学》、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药学创新创业社会实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禽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虚拟仿真实验》),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儿科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语授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组织学与胚胎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学校设有高职高专专业(方向)6个,分别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老年服务与管理。优势特色鲜明,科技成效显著。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优势,在区域高发肿瘤防治、地中海贫血防治、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学校现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地中海贫血防治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三级(BSL-3)实验室1个、病原微生物二级(BSL-2)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2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1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4个(含3个培育);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含1个培育)、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工程研究中心7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8个、广西人才小高地5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20个;广西特色新型智库25个;广西生物样本库1个。截止“十三五”末,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技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416项及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等53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西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十三五”期间,发表英文高水平论文3372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原创性研究,体现我校科研人员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实力。学校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广西医科大学学报》《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和《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3种学术期刊。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国际影响力日增。近10年来,学校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国外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000余人次;与美国、英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泰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医院或医疗研究机构、学术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接待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1100多人次。组织学生出国(境)开展短期交流近300人次,接收国(境)外学生短期来校交流共200多人次。搭建研究平台,先后推进生物靶向诊治国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骨与软组织再生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地中海贫血防治国际研究和培训中心、中国(广西)-东盟新发传染病联合实验室等多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希腊等“一带一路”国家及东盟各国签署多方合作协议,开展“基于多学科团队学习和循证医学教育的牙科专业教育平台”中欧合作项目和教育部“‘丝路1+1’口腔医学教育援外”等项目,在大健康、海洋药物资源开发等多方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重点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东盟各国交流合作。定期举办面向“一带一路”和东盟相关国家的高端国际会议,如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地中海贫血防治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卫生青年论坛、中国—东盟医院管理合作论坛、全国再生医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中国东盟再生医学国际会议、中国-东盟卫生应急合作论坛、中国(广西)-东盟国际肿瘤精准医学大会、中国-东盟国际衰老与疾病学术论坛、中国(广西)-东盟生物医学工程论坛、中国-东盟护理论坛、国际妇科内镜协会会议等数十个学术论坛,与“一带一路”和东盟各国共享科技成果。积极筹建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项目和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院,推进与国家卫健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联合的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平台建设及“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建设,着力增进学校与东盟地区国家医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切实打造东盟医学留学生首选留学目的地学校。积极开拓东盟国家医疗合作平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国际合作远程会商协作网定点医院,2020年疫情期间与东盟各国、日本、尼泊尔等国家开展国际远程诊疗和国际远程学术讨论10余场。第二附属医院牵头成立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急诊专科跨境医联体、环南海-中国东盟海上医学救援联盟。立德树人成效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好。学校“十三五”以来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培育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1个(广西高校唯一入选党支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1人、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学校迄今培养了各层次医学人才20万余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学生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1次和二等奖2次、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全国护理专业本科临床技能大赛特等奖1次、全国首届护理操作技能大赛(高职)二等奖1次、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二等奖各1次,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预防医学专业赛道和护理学专业赛道3项银奖,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优异团队奖和最佳团队合作奖、获首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连续两届全国病案信息大赛团体奖单项等百余个全国各类赛事奖项。毕业生参加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长年保持较高水平,2008年至今连续14年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学校2008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09年获“全国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教育部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医学院校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2013年成为教育部、卫计委批准的全国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64所试点高校之一,是教育部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具有典范作用的20所高校之一;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分别获印度医学理事会和泰国医学理事会认证;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医学院校获得教育部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接受并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有效期延长至2021年12月;全科医学成为广西唯一入选国家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8年第一附属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2021年,入选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1个,入选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4个(即全科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入选全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位于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206名,在第三方评估公司(软科)中国最好医科大学中排第18名,位于国内各省属医学院前列。展望未来,砥砺奋进。站在“健康中国”建设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员工按照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要求和学校“十四五”规划,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积极创建“双一流”,全力打造区域样板医学院校,朝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区域国际知名度高的国内同类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