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艺术类第五批次3日开录
2012-08-0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艺术类第五批次录取工作8月3日开始,预计8月9日结束。

  根据计划,今年艺术类第五批次为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共有312所院校,计划招收14179人。该批次实行平行志愿,设A、B、C三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志愿设3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的计划,将面向未被录取的合格考生征集志愿。征集志愿也采用平行志愿方式,设A、B、C三个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不设专业志愿。该批次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为8月8日10:00~16:00。

  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负责人介绍,该批次采取综合分排序,根据平行志愿的投档原则,按照招生计划数1:1的比例投档。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将根据考生成绩,按照计划数1:1.5的比例划定该批次综合分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又讯 记者昨天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鉴于近期我省天气炎热,本着以考生为本的原则,经研究决定,三本及高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顺延至今日下午15:00。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学校现为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暨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60余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40人、副教授360人,硕士生导师909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55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62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聘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29名担任特聘教授。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多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4所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40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任务,服务范围辐射苏、鲁、豫、皖等区域。学校坚持“以医为本、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质为本”办学理念,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289名,硕士研究生2247名(含留学生);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特色专科,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合作单位”,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数106项,发表SCI、EI、Medline检索收录论文2800余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均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8%;2021年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连续7年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获全国首届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全国首届护理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和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理学、工学等学科人才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在数学建模、软件设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等大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国家级奖项160余个、省部级奖项190余个。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63年办学历程中,一代代蚌医人薪火相传、励精图治,铸就了“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凝练出“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培养出十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中既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等五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科学领军人物,也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救死扶伤、深受群众信赖的临床业务骨干和医药卫生管理干部,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7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在校党委带领下,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为实现“全国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正不懈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院校性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于安徽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历史沿革】学校创办于1958年,1960年曾升格为“安徽纺织工学院”;1999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部批准的安徽省首批高职院校之一。2003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与合肥学院联合举办“四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教育。2021年与安徽建筑大学合作举办专升本教育。【基础设施】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新站区高教基地,占地2011亩,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230万余册,是省级数字图书馆。学校是安徽省文明单位、合肥市花园单位,校园环境优美。【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在校生23970人,其中:联合培养本科生804人,高职专科生23166人。学校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财经商贸学院、管理学院、铁道学院、能源学院、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体育健康学院等15个教学院部。现有招生专业74个,学校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特色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8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9个,省级特色(改革试点、精品)专业28个,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校重点建设五大专业群: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专业群。【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02人,其中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1人,省级教坛新秀12人、省级大师工作室9个、教授46人。先后有多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二三等奖86项,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省级国家级大奖28个。【基地建设】学校拥有校内实训基地2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29亿元。其中有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6个、省级开放性公共实训基地2个、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拥有校外实训基地500多个,优质共享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建设】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15门、省级精品、MOOC和开放课程118门。【技能大赛】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共获特等奖1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52个、三等奖69个;在省级各类大赛中共获特等奖3个、一等奖160个、二等奖176个、三等奖155个;在连续14届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9次团体第一、2次团体第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排名第27位,毕业生以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校企合作】秉承“课堂小企业,理实交融;企业大课堂,德技兼修”的教学理念,先后与京东方、国轩高科、海螺集团、JAC集团、水安集团、安徽岸香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518家企业建立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创新创业】学校在省高校中率先引进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业培训项目——SIYB,开创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河。2011年建成全省首家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获得2012年合肥市示范创业孵化基地、2013年合肥市优秀创业培训机构称号,创建了安徽省首批“省级创业学院”。学院在实践教育方面,积极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取得专利300多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2项。为社会培养了各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招生就业】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及严格的管理深受社会和广大学生家长欢迎,招生就业形势两旺,就业率一直在97%以上,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奖助政策】学校积极实行“奖助贷补勤”措施,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校奖学金等,每学期按综合量化考核成绩评发奖助资金达1900多万,享受面达40%左右;对特困生按规定分类予以资助;学校积极协助贫困学生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院承诺不让任何一位被录取的考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对外交流】学校先后与韩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20多所国外院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广泛合作。2018年获得留学生培养资格,率先在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留学生教育。【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安徽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标兵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文明校园、安徽高职发展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体艺教改标杆校等多项荣誉。
  • 学校简介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 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煤矿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3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7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其中双聘院士28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15”产业创新团队4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获省部一等奖3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1400余件。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40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合肥)、南京智慧物联研究院。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的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电力高等职业院校。2008年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2010年列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且于2013年10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是安徽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单位。学院座落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占地面积199亩,校舍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生活体育设施。校园景观及环境优美,具有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悠久的办学历史 学院2003年由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合肥电力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始建于1979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合肥电力学校创办于1964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两校治学严谨,特色鲜明,为安徽省电力及相关行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技术骨干和基层管理干部,成为电力电气人才的摇篮。求实的办学理念 学院秉承“求真、崇善、守诚、躬行”的校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兴校、厚德重技、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技能教学为重点,面向电力行业及地方企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特色的专业设置 开设电网技术方向、电源技术方向、自动化技术方向等三个专业群,其中,“发电厂与电力系统”、“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是国家重点专业。省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精品特色或示范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优秀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124 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52 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48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 人,省级教学名师6名;省级专业带头人5 人,省级教坛新秀10 人,国家电网公司“十大”专业领军人才2 人,国家电网公司技术专家1 人,优秀省级教学团队10 支。为丰富教师结构组成,对接行业发展方向,学院还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特聘了百余名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最大程度上丰富教师资源,实现更高教学质量。先进的实训设施 学院通过校企共建,现有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 个,省级示范试验实训中心11 个,校内实验实训室57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5个。包括1000兆瓦超超临界、600兆瓦 超临界和300兆瓦亚临界火电仿真系统,循环流化床仿真系统、500 千伏和220 千伏变电仿真系统、220千伏区域电网调度运行仿真系统、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DCS 控制系统、继电保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训室等。丰硕的教科研成果 学院近年来出版课程教材35部,其中8部为“十二五”规划教材,15部为“项目导向”专业课程教材。编制校本实训教材53部。近三年,承担国家级、省级重大教学教研项目6项;获省级及行业协会优秀教学教研成果奖4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管理创新奖2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全省及全国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一、二、三等奖。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就业前景 学院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大中型企业紧密合作,建立校外专业实训基地50余个,开展“订单培养”,推行“工学结合”,强化“顶岗实习”,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 80%以上的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最终就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3%以上,被评为“安徽省教育厅就业先进集体”和“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院毕业生因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优,深受企业欢迎,被用人单位赞誉为“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潜力大”,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 学校简介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是2003年由安徽医科大学创建,经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2017年11月遵照教育部26号令要求,由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是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高校。学院秉承安徽医科大学90余年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宗旨,坚持“需求导向、错位争先、医教协同、特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医学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学院依托安徽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结合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需求,先后建立了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系、基础医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程部与实验实训中心;现设有临床医学、护理学、助产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事业管理、眼视光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预防医学、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14个本科专业。学生完成规定课程和实习内容,经考核合格准予毕业,发放由教育部注册的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按国家有关规定授予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拼搏铸就辉煌。近年来,学院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10年,学院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近年来,在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荣获多项奖励,并7次摘得优秀组织奖;在校学生积极参加医学、数学、体育等各类竞赛活动,并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部分专业考研率达到30%以上。学院教师承担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获评省级教坛新秀6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学院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引入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优质资源,为学院进一步发展提供保障。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为一家集教育、科技、金融、投资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从事教育30年以来,在举办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学治理管理团队。安徽医科大学与安徽新华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符合教育发展趋势,为学院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学院更好更快发展。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安徽医科大学“爱国爱民,献身人类健康”的办学传统,弘扬“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秉承“兴国、奉献、仁爱”的育人理念,坚持“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着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