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成绩6月24日前公布28日填志愿 一本线或涨
2015-06-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随着昨天下午5点铃声响起,为期两天的2015年夏季高考结束,下午6点,省招考院召开今年高考的首场发布会,全省545993人报名参加夏季高考,缺考最多的外语科目有12016人缺考,市招办发布的数字显示两天共有3名考生违纪作弊被抓现行。

填报志愿时间表

6月28日 艺术类本科提前批、艺术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填报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志愿,文理类本科提前批、专科提前批 (含直招士官)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提前批志愿。

7月5日 文理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第一次填报志愿,农村专项计划志愿,自主招生批志愿。

7月11日 文理类本科一批、农村专项计划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一次征集志愿,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一次填报志愿。

7月31日 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本科第一次征集志愿,艺术类本科一批、体育类本科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8月4日 文理类本科二批、春季高考第二次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文理类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第一次填报志愿。

8月13日 文理类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春季高考、艺术类、体育类专科(高职)批征集志愿(含是否服从调剂志愿)。

弃考人数一场比一场多

今年全省夏季高考编场人数545993人,比去年增加21632人。按科类分,文史类151702人,艺术文82709人,体育类12421人,理工类281394人,艺术理17767人。今年夏季高考考生人数超过5万的地市有潍坊和临沂。潍坊最多,达67090人。全省17个市共设142个考区, 345个考点,18559个考场。监考员37118人,流动监考员4640人,全省各部门直接参与高考的人员近10万人。

据省招考院统计,每科缺考人数不断增加,其中语文缺考9495人,数学缺考11103人,综合科目缺考11363人,外语缺考12016人。

岛城3名考生违纪作弊

昨天下午,市招办也通报了全市夏季高考情况,夏季高考共有37802名考生报名参加高考,两天下来语文缺考849人、数学缺考917人、综合缺考943人、外语缺考955人,缺考总人次数3664人次,占考试总人次数的2.4%,创下了缺考人数的新纪录。

今年全市共查处违纪作弊考生3人。尽管严打高考作弊已经宣传多年,每名考生也都要亲手签下高考诚信承诺书,但依然有考生抱有侥幸心理,高考第一天被查出作弊的考生不是携带手机或其他作弊工具,而是携带相关材料进入考场,被监考老师发现。

根据国家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处罚规定,被认定违纪的取消当科考试成绩,被认定作弊的取消本次考试全部科目成绩。据介绍,考生的违纪作弊情况的最终认定由省招考院做出,认定结果由省招考院书面通知考生本人。

高考成绩24日前公布

根据山东省招考院安排,全省高考试卷阅卷工作将于近日启动,今年所有科目均实行网上评阅的方式,评卷点设在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考生高考成绩在6月24日前公布,具体时间由省招考院发布。考生可通过网络或电话查询。

今年的高考成绩查询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网上查询,考生可登录“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查询网址为:http://wsbm.sdzk.gov.cn。另一种方式为168声讯台查询,考生拨打16866通过电话查询高考成绩,查询时需要输入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的后4位以作验证。另外,考生可于成绩公布之日起3日内,向考试地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申请复核,逾期不再受理。

今年志愿填报提前一天

高考结束了,考生和家长在稍微放松之后,就要转入志愿填报前的准备工作了。根据省招考院的安排,今年志愿填报时间比去年提前了一天,6月28日就开始第一次志愿填报。

去年第一次填报志愿时只有艺术类考生参与,但今年6月28日第一次填报志愿时,艺术类、高水平运动员、文理科本科提前批和春季高考的考生都需要参与,相当于把去年第一次、第二次志愿填报的批次类别合二为一了。另外,今年志愿填报时间节点跟去年相比也有调整,考生和家长需要仔细记住每次志愿填报的时间和参与批次。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均在填报志愿当天的9点至17点。6月17日至18日,省招考院将举行全省志愿填报模拟演练,考生可登录填报志愿网址(http://wsbm.sdzk.gov.cn)进行操作练习。

与高校招生老师面对面

青岛地区高考招生咨询会将于6月25日(综合场)和7月26日(专科场)在海尔路人才市场(海尔路178号)举办,届时将有百余所中外院校参展,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与高校招办主任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所有考生和家长均可以免票入场。咨询电话:66988249/66988605;

高考咨询QQ群:121079192。(记者 臧旭平)

考题难度降 一本线要涨?

不少送考老师猜测 或许今年一本分数线要水涨船高

早报讯 昨天,考生完成了综合和英语科目的考试,从考生现场的表现看今年高考试卷整体难度不大,首次启用的外语全国卷难度也不大,很多考生提前答完了卷子,不少送考老师猜测,或许一本分数线也要水涨船高。

文综:

山东特色越来越淡

昨天上午在青岛9中考点,几名女生满脸含笑地走到17中历史老师、教务处主任王世柱的身旁兴奋地说,“今年历史好像多了一道大题,以前咱们练的都是两道,今年变成了三道。”几名女生表示,文综试卷整体不是很难,但题目材料阅读量比较大,“有一道题目云山雾绕地说了半天又回到了原点,如果被它绕进去就完了。”一名女生说。王世柱告诉记者,从学生反映的情况看,今年文综试卷确实有些变化,“往年是两道大题多个小问号,但今年其中一个问号拿出来专门成了一道大题。”王世柱表示,这道题只有两个问号,但总分值高达14分,给的材料也很长,说的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一些做法,“人民公社”的牌子换成“人民政府”不敢跟别人说等等,“其实这道题答起来不难,难在题目、材料的理解上。”

青岛9中一名男生夸张地表示,地理题中竟然出了一道计算题,得用数学知识解,“惊了我一身的冷汗,还好我最后算出来了。”这名男生高兴地说。

以往,文科综合每年都是最能体现山东特色的试卷,不少材料内容都有着浓郁的山东风味,比如山东大学堂、山东经济数据等,不过随着山东卷向全国卷靠拢,山东特色越来越淡,今年考生们表示,整张文综卷几乎没有一点山东特色。王世柱表示,明年文综和理综卷就将启用全国卷了,这几年向全国卷过渡的趋势就非常明显,这种情况下山东特色肯定要淡化了。

理综:

难度不大 读题耗时间

昨日中午11时30分,理科综合考试结束了,在青岛2中考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考生,考生们普遍反映今年的理综考试题目并不难,但题量较大,且多数题目的题干较长,每做一道题耗费的时间较多,所以总体来说时间较为紧张。

“几乎每道题目都很长,读起来很耗时间,跟我们第一次模拟考有点类似,所以要想得高分比较难。”来自青岛2中的考生张宇泽对记者说。

“今天理综做起来挺顺手的,就是化学第二大题比较难理解,考完了还没弄懂题目。”考生王一帆告诉记者,今年的题目比较常规,难度适中,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很容易得分,但是大题做起来比较花费时间,答题时间有些紧,来不及检查。

58中的物理老师王洪娜表示,今年是理综题最后一年使用山东卷,明年将开始使用全国卷,因此跟往年相比在整体难度上比较平稳,“都是一些常规题,没有特别偏特别难的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牢固,能否灵活运用知识点解题。”王洪娜说。

英语:

一拿到题目就放心了

昨日下午5点,高考最后一门英语科目考试结束。在58中考点,来自3中的考生闫梦茹走出考场,“英语还可以,题目不难。”闫梦茹一脸轻松地说。她告诉记者,英语作文今年是“给笔友写信约稿”。材料的大致意思是:学校的校报开了一个“美国文化”的栏目,让学生给美国的笔友约稿,给栏目投稿,稿子的内容要求介绍美国传统节日及美国中学生生活。“平时练过这样的题型。”闫梦茹说,英语考试时间也够用,她提前15分钟做完了试题。

在青岛15中考点,66中的英语老师王老师表示,今年英语是首次用全国卷,尽管考前按照全国卷的大纲进行了充分练习但还是有些担心,但学生们出来都表示题量不大、难度也不大,很多学生都提前做完了。17中的考生小孙表示,一拿到题目就放心了,对于拿高分比较有信心。(记者 臧旭平 孙静芳 实习生 刘诗璐)

热门院校

  • 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市张店区
    学校简介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学校现有27个学院,24个校级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72个,拥有省一流学科3个,拥有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培育)等省高水平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学科已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9个门类,已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4000余人,在学研究生4900余人。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37万册,电子图书、期刊(含学位论文)815.5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9亿元。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分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1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拥有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类平台28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技类研究平台29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社科类研究平台14个。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设在我校。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坚持引育并举,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现有专任教师2300人,其中教授312人、副教授78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85人。拥有双聘院士、海外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次;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泰山系列人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人才86人次;特聘教授70人。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1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特色专业5个,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精品课程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双语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2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十二五”以来,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万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省属高校前列,第三方评估机构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满意度高,获评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53项,荣获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75篇,获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与地方共建112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委托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8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73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07项。新型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被认定为“革命性、颠覆性”成果,独占许可使用费达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荣获山东省专利特别奖。2017至2019年连续3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项。2018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数量位居当年省属高校首位。2019年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俄罗斯、韩国等32个国家的119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拥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正稳步形成以本、硕、博留学生为主,汉语言教学为辅的留学生培养体系。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生源渠道,建立了多个较为稳定的生源基地。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已建立了一批全英文授课专业,逐步形成吸引留学生的品牌专业群。“十三五”期间,来华来校留学生3810人。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和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1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面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正创新,深化改革,以先行意识抓机遇,以有解思维破难题,大力实施优势学科强化战略和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校地融合发展能力、文化引领社会能力,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教师发展体系、校院运行体系和条件保障体系,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新征程!
  • 学校简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隶属于山东省商务厅,是山东省最早也是唯一专门从事外经贸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的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和创建于1984年的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职工大学。1988年开始招收普通专科学生,是省内同类院校中最早举办普通专科教育的学校,同年山东大学设立国际贸易专业首届学生由我院培养,1992年至2001年青岛大学国际贸易、涉外会计、商务英语等专业共有十届专科学生由我院培养,1998年成为山东省首批高职试点学校,2002年成立山东外贸职业学院,2014年山东省商务技校、山东省服务外包泰安基地并入学院,2015年山东省商务厅培训中心、山东省服务外包青岛基地并入学院,2016年学院在美国设立华盛顿州分校。2019年,山东省商务发展研究院(青岛)、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科学技术研究所并入学院。目前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第一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青岛市首批品牌职业院校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全国外经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商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职研究会商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高职研究会商科分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东省外经贸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山东省外语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山东省国际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省德育教育优秀学校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青岛市文明校园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校园建设样板校山东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唯一国家援外培训项目综合性承办执行机构山东省重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山东省全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青岛口岸自贸区政策知识培训基地学院各专业紧密对接区域开放型经济和涉外高端服务业,已形成了外贸、外语、外运、外包为主的鲜明的“外”字办学特色。现开设24个专业,其中,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国际货运、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会计、国际金融、软件技术、保险、国际商务等为国家级骨干专业;物流管理为省级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群、商务外语专业群、财会金融专业群、国际运输与物流专业群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国际贸易实务、软件技术、物流管理三个专业分别与烟台大学、青岛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3+2”专本贯通学生,本科阶段部分学生实现带薪带职学习;国际贸易实务、会计为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1987年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联合举办的“外贸运输”订单班为全国首个,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品牌群、财会金融品牌群为省级品牌专业群;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动漫制作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旅游管理获批山东省和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民航运输、国际金融为青岛市高职重点专业;牵头建设国际贸易实务、软件与服务外包、会计、动漫设计与制作、空中乘务、商务日语、电子商务7个青岛市中高职专业办学联盟,与中国邮政集团青岛分公司共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邮政电商学院。学院还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余个国家的诸多同类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派留学或短期研修,与捷克布杰约维采技术与商务学院合作互派学生开展“海外业务代表”人才培养项目,已培养53名学生。学院拥有600余人的教职工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近200人,双语教师60余人,拥有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英语、软件技术、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6个省级教学团队;国际商务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专任教师中博士后、博士占7.8%,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85.5%,专业教师引进均为博士和有企业经验的高级人才。学院有英、日、韩、德、法、西班牙、阿拉伯语专任外语教师130余人,其中,英语教师超过110人,8名教师先后在欧盟接受同声传译培训并取得同传译员证书(青岛市共计10名),诸多外语教师常年为诸如奥帆赛、克利伯帆船赛、APEC贸易部长会议、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国家、省、市重大外事活动提供高端语言服务,2016年继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之后成功举办“第四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常年聘请20余名外籍教师,承担外语课程教学和部分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师生在全国和全省各类外语技能大赛中屡次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外语教育教学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处于龙头地位。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养,每年安排20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培训、40多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院拥有6万余平米的泰安实训基地、1.6万平方米的青岛西海岸实训基地和被列为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的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建成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公司、青岛山外国际语言翻译有限公司、滨海旅游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创业服务中心等19个“公司化”校内实训基地和青岛如隆集团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青岛华垦进出口公司实践教学基地等12个“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与新华锦集团、海丰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知名大型企业和校友企业合作建设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达到383个,其中,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公司、青岛山外国际语言翻译有限公司为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商务英语、日语、韩语、民航商务、航空服务专业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其中同声传译实训室为省内公办高职院校最早;建成有线户户通、无线全覆盖的校园网络环境,功能齐全、畅通校园的“一卡通”平台,先进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办公应用平台,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100%;建成国内领先的综合性语言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外语村”和世界文化微缩景观区、外贸文化景观带。学院注重社会服务,设有国际物流等8个研究中心和国际经贸研究所,跨境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批“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是全省跨境电商领域首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国际商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贸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院完成的青岛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重大招标课题《青岛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研究》,成为青岛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主体内容,对最终促成青岛市获批全国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受省市政府部门委托,承担了山东省商务厅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开放型经济发展规划等多个行业规划编制工作;编印的《山东对外贸易形势报告》、《商务研究》等行业报告是省市领导商务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由我院提出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并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是跨境电商领域仅有的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之一;开展西部地区对口援助,与青海省海北州签署了长期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李沧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的青岛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将引领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为青岛市跨境电商发展带来突破;牵头成立的1481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山东省跨境电商产教联盟,引领了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受省商务厅委托,学院自2016年开始承担山东省“跨境电商进万企”专项培训任务,建成公益性线上培训平台——山东外贸云学堂,多年来,为全省1.4万家企业、60多所高校培训2.7万人,帮助310多家企业孵化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宣传、推广了外贸新业态,带动了一大批企业拓展或转型跨境电商业务,促进了全省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2017-2020年,学院作为主办单位之一,连续承办了四届山东省跨境电商峰会,2019年,学院承办全国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发展论坛暨校企对接会。学院从2019年12月起实施经山东省商务厅批准的“山东省开放人才专项培训行动”,到2021年12月,设置了“127届线上广交会专题培训”、“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外贸政策”、“外贸业务实操”、“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式”、“跨境电商综合技能提升”等专题培训班50期,共计培训学员23296人。2021年承接“山东省对外开放基础人才专项培训”6期,培训学员562人。学院常年面向全省16市举办外贸业务、跨境电商业务、自贸区政策知识、航空运输销售业务、商务外语、会计金融等各类培训班,每年培训人员总数逾万人次。学院自2012年成为山东省唯一国家援外培训项目综合性承办执行机构以来,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山东省企业“走出去”,截止2021年12月,我院共承办援外培训项目250多期,共有来自1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73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其中,部长级官员研讨班13期,培训学员215名。境外班16期,培训学员1000多名。在苏丹、哥斯达黎加、古巴等12个国家建立了海外培训中心。培训中,学院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和专业师资特长,组织官员和技术人员参观考察相关企业,助力企业发展,为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促进我省与受援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9年学院成为全国高校中援外培训规模最大的学校,培训规模达到95期。学院牵头山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联盟暨“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论坛,与上合示范区管委会、青岛市教育局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产教联盟,着力打造国家开放性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经贸文化交流平台、科研平台、国际智库平台,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学院办学50多年来,培育毕业生6万多名,广大校友在海内外创建了进出口额1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贸企业3000多家,国际物流、报关货运企业600多家。其中有位居中国民营物流企业第1位、全球集装箱航运企业第18位的海丰国际控股集团公司,其领军人连续多年福布斯排名青岛首富;有曾连续5年进出口总额山东省排名第一的新华锦集团。学院毕业生供不应求,近五年每年学院首场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到校企业均超过1100家,提供岗位上万个。90%以上应届毕业生提前半年被预订,“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实现良性循环。青岛睫立美、高阳国际物流等众多校友企业在学院设立了奖学金,诸多校友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校外专家,诸多校友企业成为在校生重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院更是校友企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发展智库,学院与校友企业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生态系统。(数据更新至2021年12月)
  • 滨州职业学院滨州市滨城区
    学校简介滨州职业学院(BinZhou Polytechnic),简称“滨州职院”或“滨职”(BZPT),坐落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示范区——山东滨州,濒临浩瀚渤海,傍拥浩荡黄河,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黄河文化和齐文化在这里发祥交融,孕育了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政治家范仲淹等名人先贤。滨州职业学院于2001年7月合并原滨州农业学校、卫生学校、经济学校、工业学校、市农科所组建成立,已走过66年办学历程,历经“被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实现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从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转变”“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重大转变”“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骨干校验收,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入围全国200所优质高职院校行列,实现从科学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跨越”等重要发展阶段。从建国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新世纪初的克难奋进;从高职教育的战略转型,到走在前列的续写辉煌,一代代滨职人励志耕耘、薪火相继,砥砺出“崇德尚能”的校风,积淀出“知行垂范”的教风,培育出“博知敏行”的学风,凝炼出“责任”校训。滨州职业学院现占地面积3639.96亩,建筑面积84.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9.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3986.07万元;设15个二级学院、47个招生专业;在校生23516人,在职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80人,占比77.2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2人,占比30.9%,其中正高48人、副高304人;双师型教师733人,占比64.35%;兼职教师385人,占比33.8%。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万人计划”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4个。学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50余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多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2017年9月,以全省第4名的成绩跻身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行列。2019年6月,入围全国200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12月,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新征程。聚焦产业深化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坚持“服务、融入、引领”的办学理念和“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模式,成立理事会及各级校企合作组织,与省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识产权学院,与滨州各县区全面开展战略合作;牵头成立中国职教学会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委员会、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第三年龄大学联盟职业院校工作委员会,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校企共建高端铝产业学院、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滨州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黄河三角洲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科研机构和合作项目;被空军确立为“全国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涵盖海军、空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等3个军兵种的4个专业。对接产业布局专业,厚植内涵发展新优势。精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形成了智慧康养、医学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现代金融、商贸流通、土木建筑、海洋运输、教育等十大专业群。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9个、国家骨干专业1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6种。顺利通过2015—2018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22个,位列全国第七、全省第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获批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8个、省委托项目1个,重点项目数量占全省高职院校1/8,名列全省第一;是全国第一家连续两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护理大赛、全国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职业院校。围绕产业培养人才,锻造技术技能生力军。近年来,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正式就业率90%以上;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190余项。依托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8个培训资质,每年培训6万余人次,创收25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立足于“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一批学生”“两个学校”“多个区域”,培训新型农民和下岗工人4万余人次。服务产业协同创新,注入转型升级新动能。牵头成立全国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4个,建设产业学院5个。成立滨州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合作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博士研究中心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获批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综合试验站、省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主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各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7项,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蓝黄”两区重大理论课题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社科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87项;成功选育棉花新品种“滨职棉”1号,国审大豆“滨职豆”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1个项目获批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5个项目获批山东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每年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近百项,累计实施成果转化200余项,创经济社会效益近10亿元。“唱念做打”培根铸魂,实现立德树人有作为。坚持“唱念做打”工作理念,落实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百场讲堂”;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经常性深入一线,参加学生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开办“鲁彬之”文化沙龙和学术讲堂,并上升为滨州文化大讲堂,成为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与市政协在校内共建全国第一家地市级政协文史馆;校企共建校内企业文化馆,设立民俗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开展“四季一节一赛”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轴二山三区四湖五场六馆九园”的校园空间布局和景观格局。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称号。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构筑对外办学大格局。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国际工匠”的国际化办学愿景,累计与德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有护理、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有滨州“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人才专项基金滨州工作站、欧美亚教育联盟UWEE滨州校区等平台;建有滨台产学研交流中心和滨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叫响“鲁彬之”品牌,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成立以“鲁彬之”为集体笔名的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室。受托组织制定全国本科职业教育标准,主持或参与教育部、教育厅12个职教文件起草;受教育部委托,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Logo和宣传海报设计并被永久采用,承担全国人大职业教育法实施检查各省(市)省职业教育述评工作,策划“大国名匠”系列宣传报道,是全国首家图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高校、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的高职院校,是全国唯一一家自2015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以来连续承担网络宣传的高校。在创建“双高”和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新长征路上,学院将紧扣“特色、融合、创新、提升”发展主题,笃定“升本、创特、建高、强基”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率先建成新时代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原聊城广播电视大学、聊城卫生学校、聊城地区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聊城市畜牧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院校、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是聊城市政府建设聊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龙头单位。区位优势学校所在地山东省聊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江北水城 · 运河古都”。这方热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文明较早的发祥地之一。伏羲推演二十四节气、蚩尤葬首、仓颉造字、伊尹耕莘、孔孟传教、孙庞斗智、曹植闻梵等,都在这里留下传说和遗迹。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被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郑济高铁、京九高铁、鲁中高铁在这里搭建起“木”字型高速铁路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学校概况学校占地面积6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新校区建设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固定资产总值4.6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331.06万元。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室、图书馆、网络中心、学生公寓、餐厅、大学生文化广场、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生命与健康科学馆、网络安全科普中心等设施。校园环境优雅,人文氛围浓郁,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截至2021年3月)学校现设护理系、医学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农牧科技系等8个系,49个专科招生专业,全日制专科在校生1.6万余人,招生范围覆盖山东、山西、江苏、河南、贵州、安徽、宁夏、甘肃、内蒙古、吉林10个省和自治区。(截至2021年3月)学校按照市委“积极打造冀鲁豫地区职教先行区”要求,着力建设山东省西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红色文化挖掘与传承基地。教育教学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105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27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8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名师8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示范专业2个,“3+2”专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2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资源共享课53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截至2021年3月)技能培养学校按照“大赛常态化、专业全覆盖、师生齐参与”的原则,构建了“双方参与、两级管理、三个衔接、四次提升”的技能大赛长效机制和赛事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了课程竞赛、专业竞赛的常态化,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承办了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山东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和“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聊城市职业技能大赛等各类赛事,并在全国护理教学成果展示赛、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全国卫生职业院校“中医药社杯”检验技能竞赛、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项目竞赛、“中国软件杯”全国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全国BIM算量大赛等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上获奖100余项。近五年来,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2016年起,连续四年获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相继报道,学校也成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年工匠》栏目首期播出单位。科研与社会服务学校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建立了“多方位、立体化、开放式”的科研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校企共建14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为企业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持。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教科研课题809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3项,教育部思政专项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项,工业和信息化部课题2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12项,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13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8项,山东省人文社科研项目6项,各级教学改革项目89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37篇;出版学术论著和教材345部,其中,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17部;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奖励340项,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软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5项,山东省职业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聊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其他专利179项。旅游管理系连续六年服务全国“两会”、连续三年服务博鳌亚洲论坛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为山东职业教育一张闪亮的名片。(截至2021年3月)学校紧紧围绕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聊城九大优势产业集群,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退伍士兵、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学校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与美国布卢姆菲尔德学院举办护理、动漫制作技术和电子商务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签约双元制教育项目,就学生赴德国就业、学历提升、师资教材引进等开展务实合作;与菲律宾伊里密欧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新西兰北方理工学院、中国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等30余个国(境)外高等院校结为友好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产教融合学校着力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招生、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牵头组建了国家级职教集团——“聊城市第一职教集团”,不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相融互生”;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技能培养,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合作,打造高端护理人才培养基地;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基地;与新凤祥集团合作组建“新凤祥产业学院”、与东阿阿胶集团合作组建“东阿阿胶学院”;与中通客车合作组建“中通客车学院”;与清大东方合作组建“清大东方消防学院”;与北京诺亦腾公司合作,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团队,共建虚拟现实联合创新中心。依托行业、企业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85处,与中国重型汽车集团、上汽大众、思科公司、惠普公司、甲骨文公司、海尔集团等一流企业以“订单班”“校中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四史”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三全育人”。学校思政部党支部成为“全国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拟表彰对象,学校团委成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拟表彰对象;并荣获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国防特色教育学校”等荣誉称号,“英模文化”被教育部教职委评选为“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学校是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是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聊城作为冀鲁豫革命老区中心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切入点,成立了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把孔繁森精神和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完善了各项奖助贷政策,采取假期走访、党员干部联系班级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传授学生修身之道、培养学生终身爱好,发掘学生个性特长、练就学生职业专长”,实施三全育人和课堂、课外、宿舍三大空间全时段管理与服务,实现学生德业兼修、全面发展,打造聊职德育品牌。“东风吹来满眼春,潮起正是扬帆时。”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学校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努力成为大国工匠的摇篮,向着建成国内一流现代化高职院校的目标不断奋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始建于1973年,建有千佛山和长清两个校区,是目前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区艺术教育和高中美术教育等多层次办学格局。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服装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学院、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艺术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淄博陶瓷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15个教学单位。建有博物馆、美术馆,设有中国民艺研究所、设计策略研究中心、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等研究机构。编辑出版学报《设计艺术》、校报《山东工艺美院报》。建有学校网站及“设计•中国”等专业网站。学校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单位、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与智能制造设计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学科设置涉及艺术学、文学、工学、管理学4个学科门类、11个一级学科,构建了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相关学科为支撑、传统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设计学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其中设计艺术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艺术学为“泰山学者”岗位。艺术学理论、设计学、美术学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设计、美术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权学科领域。学校坚持“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建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艺术与科技6个专业被列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服装设计与工程等12个专业被列入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并不断优化设计教育“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学校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中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齐鲁文化英才等。同时聘有国内外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及“六艺学者”特聘教授。学校科研及创作成绩突出。建有“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传统手工艺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环境艺术设计综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参与或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手艺农村”等项目;师生在历届“全国美展”中获金奖、银奖、铜奖等多项奖励,在德国红点概念设计大赛、德国IF国际设计竞赛、美国弹力方程式国际设计锦标赛(简称“FE”)等国际设计大赛中成绩优异。学校服务社会成果丰硕。近年来,学校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完成北京奥运会官方海报设计、第十一届“全运会”视觉形象系统设计、韩国丽水世博会山东活动周、中国(深圳)文博会山东展区等设计施工运营工作,完成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主题展、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等系列重点设计项目;先后主持完成了上海世博会山东馆设计,上合青岛峰会艺术创意设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成果展览设计等一系列标志性重大设计任务,承办十三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区工作,为艺术设计事业和设计教育搭建交流平台,不断树立学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新标杆,铸就“设计服务社会”的大学品牌。学校与山东省十余地市人民政府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浪潮集团、海尔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全面开展工业设计、城市规划、文创产业等重点项目合作和智库服务,取得积极成果。学校设有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金种子”孵化器,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创意设计研发、区域经济与文化服务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机构)建立了广泛的教育合作和国际学术交流关系,与多所大学签订了交流与合作协议,依托丰富的国际合作资源拓展了一系列境外教育合作项目。学校于2005年加入国际设计艺术院校联盟(CUMULUS),2008年加入国际设计理事会(Ico-D),并作为成员举办联盟会议和教育交流活动等。近年来,举办了“中国(济南)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国际大学生设计双年展”、“国际艺术院(校)长高层论坛暨艺术学泰山学者论坛”、“泰山学术论坛—艺术学专题暨‘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工艺保护发展’国际论坛”、“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济南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深化学术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学校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秉承“天工开物,匠心独运”的校训精神,围绕设计艺术教育特色,切实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为“设计服务社会,设计引领生活”持续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