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艺考生将迎频繁校考 艺考能否走向大统考
2010-12-1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如今,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招生,今年开始走向‘集团化’,一次考试几所学校通用。但在艺考中,即使拿了全省美术统考合格证,考生还要不停地去‘赶场’?”昨日,黄石一名美术考生家长柳先生呼吁,希望艺术考试走向“大统考”。

省考试院统计,今年,我省共有约近3万人参加2011年我省美术统考,人数比上一年有所减少,含金量也有所提高了。虽然经历了全省统考,可考生们不敢放松,忙着打听“中意”高校的“校考”。“可以想象一下,没多久,艺考生们背着画板奔波于几个城市之间,忙碌于十几个学校校考的现象将屡见不鲜。”柳先生说。

“华师校考时间是1月22日,武大校考是3月7日,湖北大学校考是3月14日,中南财政大校考是3月17日。”在一名家长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他记满了各高校的校考时间。他告诉记者,孩子的赶考成本预计会达到一两万元。不少考生家长由此提出建议,为避免辛苦赶场,能否尝试实行类似于普通高考的模式,即统考成绩作为学校招生的最重要标准,其间可以通过提高全省统考标准,使统考成绩的“含金量”更高,让优秀的艺术生早日脱颖而出。

对此,有关招生专家表示,这个建议实施起来不大现实,因为各个艺术招生院校的招生原则、选拔标准、专业要求,看上去有些相似,具体到每个专业实际上却是差别极大。所以,艺考生奔波的场景短时间内是很难消失的。(楚天金报 记者郭会桥 实习生邱启航)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坐落于世界著名道教文化圣地武当山北麓、汉江秀水之滨、南水北调源头、中国商用车之都的湖北省十堰市。自2003年建校以来,紧紧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和举办院校的人才与学科基础,发展比较优势,笃志、创新、务实,践行教学、管理育人的理念,秉承“求是创新”校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严格管理,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区域经济建设和汽车产业发展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特色鲜明。学院注重围绕“汽车产业链”优化学科结构,发展特色专业,形成以汽车、材料、电子、机械为主干,以管理、信息、人文为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学院现有机械与材料工程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等4个教学组织单位,设有22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湖北省一流专业,“车辆工程”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湖北省重点培育专业,“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份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近5000人。办学理念先进。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东风汽车公司和地方企业的智力资源和工程环境优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不断强化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和行业背景,形成了一支崇尚实践、乐于服务、勇于创新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深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构建了“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监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建设和改革工作,教科研成果转换能力突出,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4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2项、省哲学社科研究项目2项、市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项。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学院以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为契机,以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为支点,推进“以赛促学、学研结合”,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类学科竞赛为载体,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文化与素质的交融。学院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汽车竞赛、“西门子杯” 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物流设计大赛、"POCIB" 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117项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近五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784项,其中国家特等奖8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108项、三等奖167项,获奖学生达2174人次。德育硕果满枝头。学院在内涵式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推行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核心的“四自”教育模式,立德树人。学院以“科海扬帆”文化节为主线,打造系列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了校园十佳歌手大赛、运动会、辩论赛、篮球赛、文艺汇演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寓德育教育于校园文化活动中;以学风建设为抓手,不断开展“文明课堂”、“文明寝室”、“优良学风班”评选等活动。学工部(团委)曾两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基层单位”。2019年,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其中袁威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挑战杯”比赛荣获省级奖项9项;社会实践荣获团中央“千校千项”优秀团队案例1项、全国社会实践“百篇优秀调研报告”1项;2名学生荣获市级“十佳志愿者”称号、4名学生荣获市级“优秀志愿者”称号。桃李芬芳香满园。学院紧紧依托全国各大汽车企业就业资源,同时加强拓展信息技术、金融、教育等行业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3%以上,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迄今已为汽车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万七千多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大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显著、职业稳定性强深受社会欢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是一所工程能力突出、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审核的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座落在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区环岛路1号,风景秀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学习生活园地。学院校区占地面积546亩,校舍面积超过2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3400余万元,拥有馆藏纸质图书35万余册,纸质期刊400多种。学院的举办方为武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系具有六十余年办学历史和博士授予权的多科性体育大学,优质的办学质量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为我院办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独立办学实体,我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武汉体育学院推荐派出院领导、中层干部参与办学和管理,学院的教育教学接受武汉体育学院的指导和监督,武汉体育学院的师资、图书、教学训练、场馆及教学实验设备等资源与学院实行共享。学院专业建设发展迅速。截至目前,我校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共设置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中,体育教育专业2013年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专业2020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年来,学院以“质量工程”为引领,以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课程考试改革为抓手,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修订,考试评价体系改革,教研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等改革措施,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数量和结构不断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广受社会好评,就业率逐年提升。目前学院本专科在校生共计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5500余人、专科生1500余人。学生在校期间按体育科技学院的学籍进行管理,毕业颁发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学士学位证书。在校学生享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及国家助学金评选资格,同时学院也设有各类奖学金及助学金,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学院学费及住宿费等费用按湖北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标准执行。学院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立足体育,面向社会,力争建成以体育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专业特色鲜明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水平大学。
  • 湖北商贸学院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湖北商贸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创办于1995年,2015年4月由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转设为湖北商贸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现为学校名誉校长。栉风沐雨26载,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错位发展、提质培优、开门办学、彰显特色”理念,努力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连续5年位居艾瑞深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30名,入围校友会网“中国一流民办大学”,获评“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平安高校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一体两翼,打造智慧化精致校园环境】学校现有武汉、咸宁两个校区,地理环境优越,莘莘学子拥有“出则尽享便利、入则潜心学习”的花园式生态校园。武汉校区位于武汉二环光谷核心区域,四周名校环绕,南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依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中农业大学隔湖相望,人文科技氛围浓郁。咸宁校区距离武汉市区1小时车程,地处有“中国魅力之城、温泉之城”美誉的湖北省咸宁市,依山傍水,占地千余亩,总投资近15亿元。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设备先进,建有高尔夫练习场、网球场、电影院以及集多功能篮球馆、健身房、恒温游泳馆、千人大礼堂等为一体的文体中心。智能酒店式的学生公寓里,空调、网络、热水器、洗衣机一应俱全。“学生之家”、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事务中心等为广大学子提供高效便利服务。【“三金”发力,夯实高水平教学“四梁八柱”】  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12000余人,下设10个教学单位,39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等6个学科门类。学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师600余名,其中84%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占45%以上,“双师型”教师占30%以上,50%以上教师有海外学习、访问、交流和培训经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金专、金课、金师”等质量工程建设成效凸显,设计学入选湖北省属高校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艺术设计类、信息类专业群入选湖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专业领域),艺术设计为湖北省重点培育本科专业,现有3个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金融学、环境设计、产品设计),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财务管理、视觉传达设计),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商务英语》《综合设计》《Python语言程序开发及应用》),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文化创意设计教研中心、计算机工程教研室),5个省级教学团队和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产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学校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专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提升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造能力,全力打造各学院“品牌”。经济学院“金融科技创新班”、管理学院“华为云学院鲲鹏班”、人工智能学院“中软国际订单班”、艺术学院“一专业一工作室”、外语外事学院“儿童英语校内双元定制班”等示范引领作用明显,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学生在“挑战杯”“中华会计网校杯”“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家级、省级学科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370余项,每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40余项。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武汉市创业学院”。学校强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华为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 与长江证券、易迅电子、财新数据、中软国际、京东、学而思、猿辅导等近百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建有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及近百个校级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依托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智能系统及软件研发中心、乡村振兴研究院3个科研服务平台和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教科研项目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学校与湖北大学合作开展英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深化国际合作,先后与美、英、德、澳、加、日、韩等国及港台地区20余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和里奇蒙大学、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等多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已有赴美国、新加坡带薪实习和赴韩、英、美、日等国校际奖学金访学交流项目。【文化养成,第二课堂精彩纷呈】学校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卓有成效,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英语文化节、商贸论坛、艺术大讲堂等校园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女子组)全国总决赛、中国排球联赛(湖北主场)比赛等重大赛事。校龙舟队、武术队在中华龙舟大赛、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等顶级赛事中屡创佳绩,在央视、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展现学子风采和湖商精神。  近年来,湖商学子海内外读研深造学生逐年增多,毕业生先后被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诺丁汉大学、纽卡斯尔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多名学生荣获“长江学子” “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称号。学校一次性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为社会输送了4.2万余名高质量复合应用型人才,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帆正风劲潮头立,砥砺奋进正当时。站在“十四五”新征程起点上,湖北商贸学院正以“建设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应用型财经类高等院校”为目标,铆足干劲、阔步前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019年入选十所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湖北省“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先进学校” ●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湖北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湖北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示范点 ●湖北省平安校园 ●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武汉东湖学院培养“一体两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武汉东湖学院前身是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四所独立学院之一。2011年经教育部审核批准转设并更名为武汉东湖学院。董事长周宝生同志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企业家,在学校创办初期就提出“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地理位置优越学校坐落于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江城——武汉,位于全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之滨,东临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近临武汉市繁华核心商业区,校园周边地铁公交密集,交通便捷通畅。 ☆ 基础设施完善校园由全国著名建筑学专家何镜堂院士领衔规划设计建造而成,校园绿树成荫,山水桥亭错落有致,环境幽静,四季如画,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校园占地面积1496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区、行政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教师宿舍区、生态绿化区,拥有公寓式学生宿舍、一次可容纳2.5万余人上课的教学楼群、可容纳4000人阅读藏书量纸质165万余册电子图书203万余册的图书馆、可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面积4.9万平方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占地5.1万平方米的设施齐全的科技大楼和多学科实验楼。学生食堂均被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药监局评为“湖北省学校食品安全放心食堂”。学生寝室全部安装了空调、24小时供应热水,省级文明寝室数量居于全省高校前列。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 综合实力强劲学校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院校、湖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湖北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发起单位。201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多次代表全省同类高校参加全省教育大会、省属高校调研座谈会、省政府办公厅召开的研究教育创新发展专题会等重要会议作典型发言。学校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学校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个中心,四个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教育报》以“‘一体两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武汉东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纪实”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在武书连2021年中国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中,武汉东湖学院连续三年稳居中国民办本科高校综合实力排行榜湖北省第1名。同时,学校被评为“2021中国一流民办大学”,在推荐报考(择校顺序)项目中名列全省第1名。 ☆ 办学定位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的公益属性永远不变。立足“地方性、应用型、重特色”的发展定位,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依法治校、内涵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培养以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为“一体”,以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两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党建工作被誉为湖北省高校一面旗帜。全省、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推进会相继在武汉东湖学院召开并现场推介学校经验,承办了中组部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试点)示范培训班。学校在湖北省第23次高校党建工作会、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湖北调研会、教育部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推进会、全国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等重要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或汇报。 ☆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8.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比86.5%。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教授100人、博士17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学校拥有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周勤荣获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英国物理学会中国高被引文章奖(2次)、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高伟丽荣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影响力人物提名奖,余华荣获首届“荆楚好老师”,张璇璇荣获“荆楚好老师”提名奖,王维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分析报告(2012-2019)”显示,武汉东湖学院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蝉联湖北省“民办及独立学院”本科高校第1位。 ☆ 教学质量优良 学校设有13个教学院(部)、49个本科专业、34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九大学科门类,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7万余人。拥有省级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楚天学者”设岗学科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优秀基层教学组织9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及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项目等12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4个。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成果孵化奖”“湖北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称号。学校教师多次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其中荣获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1项),位居全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 ☆ 合作交流密切 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校际联合办学、交换生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按照“四共”协同育人(以共建为基础,以共育为支撑,以共管为保障,以共赢为目标),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唐移动、东软集团、360企业安全集团、湖北广电、文思海辉、湖北三环、中铁轨道、用友新道、嘉禾装饰、仁人德赛、广发银行、咸宁广播电视台、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等企业、媒体、机关、银行、政府建立了校校、校企、校政等合作办学、联合办专业、共建实验室、学生实习和就业合作关系,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出国留学、考研、就业等提供便利条件。与多所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现有48位教师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11名博士生导师。   ☆ 科研服务坚实 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A类)、湖北省首批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建有农业电子商务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黄石市校企共建研发中心,8个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19项。近三年,教师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12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SCI、CSSCI收录349篇。获批专利910项,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涉农特色产业科技成果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面向全国进行推介。多份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荣获全国政策咨询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法学家论坛三等奖、中部崛起法治论坛三等奖等多项。 ☆ 奖助体系完整 学校构建以自强奖学金、单项奖学金、专项奖学金以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集体、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三好学生、文明寝室等各类先进集体及个人评选为正向激励,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等为主要渠道,以学生勤工助学及各类专项助学金等为重要途径的奖助体系。完善的“奖、评、助、贷、勤、补、免、减”学生资助和评优评先政策,使学生困有所助、优有所奖。学校对品学兼优学生发放自强奖学金,对在不同领域成绩突出的学生发放单项奖学金,对贫困生发放各类专项助学金,对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发放大额专项奖学金,对优秀大学生退役士兵给予学费减免,对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等。同时,学校与杰出校友、共建企业及社会各界联合设立各类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每年学校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获得各级各类奖励资助。 ☆ 文化氛围浓厚 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打造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校园文化“四节”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身心素质。强化实践育人,学校连续多年实践参与率达98%,获得国家级表彰17项、省部级表彰19项,多次荣获团中央“优秀单位”、团省委“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实践过程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中青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百余次。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获评多个省级文明寝室。组织开展体育、书法、摄影等各类比赛,获得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男子女子篮球队一级丙组双冠军、湖北省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甲组)比赛亚军、第八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啦啦操比赛团体第2名等各级各类荣誉700余项,学校荣获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湖北省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优异成绩。   ☆ 育人成果丰硕   办学20余年,学校已经向社会输送了5.3万余名毕业生,培养了以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后、现任德国普林斯宝公司董事长的陈炜、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著名主持人梁夏儒、“世界记忆大师”江金晏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人才。近三年,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230项、省部级奖1250项,申请专利并获受理188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5项,涌现出一批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长江学子”等称号的优秀学子。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同类高校前列。
  • 学校简介--全国第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全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医药卫生类普通专科学校--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数字校园实验校--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湖北省优质校--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及名医工作室--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开办医类专业教育近70年历史。学校实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卫生厅(卫计委)、荆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18年6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出台文件《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支持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成基层中医药人才和全科医生的培养基地”。2020年12月1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指出:“鼓励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面向基层培养中医药人员。”2021年1月15日,荆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支持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本科专业,晋升应用型本科学院”。2021年6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布《2021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我校在全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继2019年、2020年后再次排名第1。2021年3月“金平果”发布高职专业排行榜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专业全国排名第2,中医骨伤和中医养生保健专业全国排名第3。按省教育厅发布的第三方统计数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率、毕业一年以后(即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的薪酬位于全省高职高专前列。学校占地735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2所三级直属附院(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荆州市中医医院)、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1所省级标准化实验动物中心;校内装备有73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61.5万册(含电子图书20余万册);引进“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阅读服务平台”等数字资源;在全国10个省区市13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和60家医药卫生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专兼职教师1003人,其中专任教师42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专任教师191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44.52%,双师素质教师239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5.71%。学校 “中医学教师团队”获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1386家高职院校中仅有10家获此殊荣,我校是湖北省唯一入围的高职高专教师团队)。学校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于一体,突出中医药特色,中医药类、临床医学类、护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康复治疗类、药品与医疗器械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目前开设有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药学、中药制药、中医养生保健、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公共卫生管理、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智能医疗装备技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21个普通专科专业,面向30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1万余人;同时开办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成人专科和护理学自考本科(联办)专业。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湖北省中医师协会继续教育专业委员会设在学校,分别承担全省乡村医生培训和中医及相关专业的继续教育任务。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建设了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2个,教育部认定的国家骨干专业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1+X证书制度试点5项,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品牌专业2个、特色专业5个、实训基地1个、精品课程5门。教材建设成果丰硕,有2部教材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5部教材入选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优秀融合教材,是主编教材获评优秀教材最多的学校。学校牵头制定了“全国高职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10余人次,二、三等奖近550人次。自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服务企业输送了近10万余名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入选全国“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甘如意,“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黄振光,“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郑雄,“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全国优秀志愿者”黄贵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职教之星”范尉,“湖北大学生服务西部计划杰出志愿者”“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彭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付鑫,“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春丽,“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感动荆州”年度人物孟茂林,“感动荆州”年度人物、“荆州好人”“荆州楷模”魏春宇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在校期间经考核鉴定合格后可获取与医学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一批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多次荣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红旗团委”和“湖北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集体”,医疗系学生党支部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于创构特色、彰显优势、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