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湖北:高考实行AB卷考生需要注意什么?
2014-06-0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自2009年开始,我省普通高考所有科目全部实行AB卷,每一位考生的四周试卷模式都不相同。今年我省将继续在所有科目中实行AB卷。

评卷时考生的试卷类型信息将有三种方式来进行识别和校验,以确定考生填涂和监考员发放的AB卷型是否正确。一是通过红外线识别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AB卷信息,二是通过红外线识别答题卡上考生填涂的AB卷型信息,三是通过软件按既定的准考证号和考场座位模式进行逻辑校验,三者一致才能正常阅卷。

为便于考生和监考员核对,防止试卷发放错误,共有4处地方印有试卷类型,请考生认真核对:①考生准考证右下角,②试卷各页右上角和各页下端,③准考证号条形码左端,④考生座位标签。一个考生这4处地方所标识的试卷类型都是一致的,即均为A或均为B。若不一致,请当即向监考员反映。

按照考试实施程序,监考员会向考生先发答题卡后发试卷。考生领到答题卡后,请认真核对准考证、准考证号条形码和座位标签上标识的试卷类型,无误后,A卷的考生在答题卡的试卷类型填涂区域用2B铅笔将A后的方框涂黑,B卷的考生将B后的方框涂黑。当试卷发放后,考生应再次核对答题卡上填涂的试卷类型是否正确,并仔细核对试卷上标识的试卷类型与准考证、准考证号条形码、座位标签上标识的试卷类型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及时举手向监考员示意更换试卷。请考生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一定要正确填涂、仔细核对试卷类型,千万不可疏忽大意。

热门院校

  •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市江夏区
    学校简介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学校在新中国振兴民族轻工业的呼声中应运而生,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省对外贸易学校、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照《武汉纺织大学章程》,开展自主办学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学校秉承“崇真尚美”校训,弘扬“自强不息、经天纬地”的大学精神,以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为战略目标,坚持特色发展,实行开放办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已逐步建成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坚持“一元领先、多元并进、突出特色、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设有18个学院(部),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先进制造与纺织装备”“创意设计与精美制造”“大数据与智慧管理”3个学科群列入湖北省“十四五”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重点建设,纺织科学与工程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实施领军人才引育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博士8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长期在校工作的院士、外籍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省级各类人才200余人。学校是首批“湖北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一批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阳光学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人才培养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格局,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有6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完善学生指导和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成长环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近年来,学校获“挑战杯”全国二等奖4项,省级特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3项,学校连续获得“优胜杯”;5个项目入驻团省委湖北青创园(光谷)示范园。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中央优秀团队3个、团中央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个、团中央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1篇;获评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4个,荣获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4人。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毕业生已经和正在成为所在领域的骨干和中坚。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主动服务纺织行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拥有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等重点研究基地和一批新型校地校企研发机构。相继承担国家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0余项,一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在纺织、印染、服装和艺术设计等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学校注重成果转化,连续多年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技术服务合同登记额居全省高校前列,一批校地校企合作项目在10余个省份先后落地,产生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单位,是“欧洲纺织大学联盟”第一个中国大陆成员。学校建有教育部首个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拥有湖北省第一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文化学园大学开展本科层次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捷克等国有关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长期承办由商务部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研修班,连续多年主办和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面向未来,全体纺大人将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新征程,为把学校建设成学术实力强、培养质量高、育人环境美、文化氛围浓、办学声誉好的美好纺大而努力奋斗!
  • 武昌首义学院武汉市洪山区
    学校简介武昌首义学院是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学校初名华中科技大学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2015年5月更为现名。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校训,遵循“立德树人、质量为本”办学理念,弘扬“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发扬“诚信、进取、勤俭、严实”的校风,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罗清泉,原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等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原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原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受聘担任学校名誉理事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后任学校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著名教育家章开沅、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原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吴清基任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134.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25万平方米。武昌校区位于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湖北武昌南湖之滨,坐落在素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旧址;嘉鱼校区毗邻美丽富饶的蜜泉湖畔。园内水秀山青、林秀花香、四季怡人。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顶尖高配,建有74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3.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25万册、电子图书300.03万余种、电子期刊113.99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学校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经济管理、新闻与文法、艺术设计、马克思主义等8个学院和基础科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37个本科专业分布于6个学科门类中,形成了以工为主,工、文、法、经、管、艺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2019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计划项目3个。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484人,外聘教师32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2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1.5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7.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楚天学子1人;拥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和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瞄准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全面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并实施 OBE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项目等部省级教改项目10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近两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5项,建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169本,其中《融合新闻学导论》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凝练应用技术研究方向,组建团队,立项建设智能建造、智能传播、智慧测评等校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其中3个团队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纵向课题54项、横向课题69项;发表论文499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获批国家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10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各1项,新电源技术等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获武汉市科技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奖”。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学习交流渠道,培养师生国际视野,持续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开展夏令营互访交流活动,与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国大学签订交流合作协议。学校为全国台资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和湖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港澳台地区多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为推动两岸四地联动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办学成果广受社会赞誉,连续十七年蝉联全国民办高校排行榜首,多次被新华网、新浪网、央视网等主流权威媒体评为“中国品牌知名度民办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2020年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先后多次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共输送6万余名毕业生,毕业生质量广获社会和用人单位认可。坚守初心,担当使命。武昌首义学院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宗旨,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不懈奋进。
  • 学校简介湖北黄冈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设立,由黄冈市人民政府举办、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合作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国第一所专门的应急管理高职院校。  学院以服务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宗旨,现设安全工程系、应急救援系、信息安全系、防灾减灾系、智能制造系、交通与建筑工程系、数字媒体系、公共管理系等8个系部。开设有应急救援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安全智能监测技术、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消防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智能物流技术等专业。  学院占地面积700多亩,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培训楼、学生公寓、食堂、图书馆以及运动场等,主体建筑物30栋,总建筑面积20万平米。其中标准化多媒体教室206间,实习实训场所5栋,设施设备齐全。建有计算机、救援技术、网络布线、信息安全、化工安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3D打印、数控加工、建筑工程、机电一体化、无人机技术、电子商务、网红直播、汽车维修、汽车美容与装潢、船舶模拟驾驶、消防救援等实习实训中心。大别山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湖北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在学院挂牌。总投资8亿元的校外实训基地--鄂东南综合救援基地正在建设中。学院建有功能完备的校园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学院馆藏纸质图书16万册,配备电脑阅览机位256台,电子图书8.3万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正高、副高职称教师1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56人,“双师型”教师占60%。拥有一批湖北技术能手、楚天技能名师、鄂东技能名师。同时,聘请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和应急管理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学校活动丰富多彩,诗歌朗诵大赛、红歌大赛、校园马拉松,众多活动精彩纷呈。学校还设有新媒体社团、动漫社、无人机社、滑板社等各类社团组织。A级食堂,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超市、银行网点一应俱全,宿舍按照高校住宿标准四人间提供服务,确保每位学生在宿舍里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学院秉承“校政融通、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创新校政、校企合作新模式,积极实施“1+X”证书制度,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致力于培养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与湖北消防救援总队、黄冈消防救援支队、广东三向智能科技、易瓦特科技、京东物流、青江化工、索菲亚家居、科峰传动、稳健医疗等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优秀毕业生可推介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学生毕业时也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国内本科院校深造,还可通过学院推荐出国留学读本升硕。院校。
  • 学校简介武昌理工学院创办于1997年,是一所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法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武汉•中国光谷”,占地82.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30万平方米,坐落在美丽的梅南山麓,被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三面环抱,欧式风格建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风景如画,是全国十大美丽湖景校园之一。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智能建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健康与护理学院、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影视传媒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适素质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学院,开设56个本、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国际学生17000余人。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并已在多数学科领域中形成了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师956人,博士24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1%,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5.2%,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40.6%。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8人,外籍专家教授20余人。◆教学科研生活设施。每个学院拥有一座教学实验大楼。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教学用计算机台数等均超过教育部“部颁标准”。校园信息化位居全国同类高校领先水平。建有一流专业实验室180个,功能涉及各学科门类,拥有工业机器人实验室、VR技术实验室、3D打印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实验室、无人机低空遥感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生物信息实验室、摄影棚、空中乘务实训仓等一大批科技前沿实验室。图书馆建筑面积3.52万余平方米,环境优雅、设施先进,纸质藏书173万册,电子图书217.9万册,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125个。各类设施齐全,安全保障体系完备,实验教学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教师公寓和食堂、3D影院、标准化学生公寓、国家标准体育运动场、俱乐部、健身中心、金融服务网点、医院、超市等一应俱全。建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203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二、办学特色学校坚持特色发展战略,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把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创建并实施大学素质教育“三二一”人才培养体系,“三”即三维素质培养目标,“二”即二条基本路径,“一”即一套评价系统。三维素质培养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制订“通适素质教育为基础、专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创新素质教育为高阶”的三维一体、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通适素质过硬、专业素质扎实、创新素质突出”三维素质培养目标。二条基本路径,一是“全息场”德育,即德育主体通过德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环境、德育制度四要素耦合成“全息场”,作用于德育客体,实现德育目标。二是“开发·内化·创新”教学,即开发学生潜质潜能,促进学生将知识内化、创新,形成和发展素质,实现传授知识向培养素质转变,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套评价系统,即以素质分为计量单位,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通适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进行量化测评,构建“素质分制”评价系统。形成了“以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学科专业技能竞赛为路径,专业素质教育、通适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突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的三维人才培养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学校办学特色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原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亲笔题词:“坚持成功素质教育,培养更多成功人才”。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组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深度调研,形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经验及建议”调研报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央书记处书记杜青林批转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武昌理工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广。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题为《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专题简报,向全国高校推广武昌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2017年5月25日,全国政协、教育部、湖北省政府、省政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战略规划办领导和专家就落实刘延东副总理批示来校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大学素质教育“三二一”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5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导来校考察。10余所高校学习借鉴该校大学素质教育经验和做法。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杨叔子、杨福家、李培根、瞿振元、顾海良等来校指导,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国内动态清样》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该校大学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和成效。 三、办学成就 ◆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5%,毕业生签约率曾连续两年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名;历年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稳居同类高校前列;考研考公率位居同类高校前列,近30%毕业生就职于国家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涌现出一批年薪在20万以上的就业“高薪族”。培养出了华为“天才少年”张霁,著名企业家卢伟坚、解砾,大学教授张孜仪、李锴、管乐、张新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成功创业者近3000人,资产过千万的达千余人,不少校友创业的公司资产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有的校友公司资产达百亿。学校多次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国就业竞争力民办大学”等殊荣。学生创新素质。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奖项5600余项,其中德国IF设计奖5项、红点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工程算量软件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一等奖103项;学生发表论文近1000篇,获专利312项,发表小说、诗集30余部;编剧、拍摄电影5部,其中一部为院线电影,一部荣获中宣部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教学及科研标志性成果:· 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任务· 全国高校中唯一拥有“素质教育研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得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获得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主持制定ISO国际标准· 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主持获得三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全国同类高校中率先设有海外校区· 湖北省同类高校中率先拥有研究生工作站· 湖北省同类高校中率先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湖北省同类高校中率先拥有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省同类高校率先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15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拥有国际标准研究平台和省级科研平台5个;主持制定2项ISO国际标准(同类高校唯一);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7项。位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国际化竞争力。学校连续三年位居“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第二名。学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起步早、范围广、数量多、竞争力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同类高校中率先招收国际学生,现有在校国际学生300余名,并在日本大阪、法国巴黎、加拿大尼亚加拉开办有海外校区,与加拿大尼亚加拉学院合作成立“中加学院”,与韩国多所高水平大学合作成立了“中韩学院”,开班本硕连读项目;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顶尖名校开设本科预科班或硕士直通班,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国外带薪实习、海外游学和就业开通了直通车。近年来,学校先后为1000余名学生提供了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学习交流、读本升硕的机会。四、社会声誉学校的校训“追求卓越、走向成功”成为学校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形成了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是一所享有盛誉的文明校园、平安校园、魅力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双创校园、无疫情校园。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连续两届授予“湖北省级文明校园”,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荣获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最具公信力排行榜”位居全国本科高校第144位,全国仅两所民办高校上榜。学校包揽全国六大权威媒体2019年度教育总评榜全部“第一名”:获评新华网“中国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一名,央广网“中国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一名、腾讯网“品牌实力民办大学”第一名、新浪“最具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一名、网易“就业竞争力高校”第一名、搜狐网“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一名。多次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国十大品牌民办大学”、“中国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学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兴趣,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要求,高考录取过程中,经请示生源地招生主管部门同意,对已投档的学生按照第一专业志愿录取;新生进校后可依规转专业。学生修满学校规定的学分,颁发武昌理工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武昌理工学院学士学位。专科生经学校考试合格可以升入普通本科。 学校面向全国计划招生,按生源所在地的高考录取批次线择优录取。
  • 学校简介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78年,2002年由湖北城市建设学校、湖北城乡建设职工大学组建升格为高职专科院校,2005年湖北贸易科技学校整体并入,是湖北省唯一一所建筑类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隶属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是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院校、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南建设职教联盟牵头单位。学校先后组建了“一校多企”模式的校企合作董事会、“多校多企”湖北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多校多企多集团”中南建设职教集团化办学联盟,实现校企融合平台的逐渐升级。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校企系统化合作态势,成为国家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首批“1+X”证书试点学校。学校地处湖北武汉,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汤逊湖畔。学校致力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环境满园苍翠、樱白桃红。学校面向20个省市招生,目前在校生一万两千余名,设有建筑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市政工程学院、信息与设备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工作部等9个教学单位,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45个高职专业,形成了以建设类专业为主体,信息类、物流类等多专业交叉渗透,稳步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双师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含示范专业、骨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23个,湖北建筑工程职教品牌专业群5个,有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共享课程2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0余门,省级实训基地(含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生产型实训基地)7个。现有教职工508人,其中专任教师365人,副高以上职称112人,省级专业团队2个,省级(技能)名师21人,省级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劳模3人,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规范管理建机制,改革创新办特色,提升内涵铸品牌”的工作方针,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探索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积极推进学生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职教20条”精神,大力推行“三教改革”,着力注重“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培训,深入探索“1+X”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五年来,累计838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4名学生突出重围进入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学校就业率连续位居全省前列,近五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持续增长。2020年,学校就业工作做法被省就业中心作为内部交流材料在全省高校交流。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秉承“立德、尚能、笃学、创新”校训,立足建筑类行业办学实际,围绕“鲁班精神”“诚信文化”,着力营造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三校”文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友文化、社团文化六大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体系,努力做到贴近行业特点,素质教育职业化;贴近专业特色,校园文化多样化。2020年,学校被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授予首届“建设行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学校社会服务与培训成绩明显,广泛开展各种线上线下培训。2020年,学历继续教育在籍518人,组织非学历培训及考试42918人次,年培训到账额540.66万元。学校持续开展驻村扶贫、教育扶贫、支教等工作,不断推动扶贫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巾帼文明岗、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档案管理省特级、湖北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种荣誉称号。学校成立4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和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前,学校正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不断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三教”改革攻坚行动,聚力提升协同创新社会服务功能,全力做好“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不懈奋斗!注:其中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