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14所新建本科院校组建联盟 从单兵到抱团
2010-10-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近日,一本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量身定制的《高等数学》教材正式交付学生使用。这本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理论体系教材,又有别于高职院校工作体系教材的新书,在我国目前出版的1.8万种教材中无疑是个“另类”。

  鲜为人知的是,这本教材是由安徽省14所新建本科院校数学骨干教师历时一年、联合编写的。这也让成立一年有余的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又称“行知联盟”)开始浮出水面。

  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安徽行知联盟由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学院、宿州学院、铜陵学院、皖西学院、黄山学院、合肥师范学院、滁州学院、池州学院、蚌埠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新华学院等14所本科高校组成。这些高校都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都是近10年来由高专或高职“升格”,其中师专又占大多数。

  从建校历史上看,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专科学校与成人高校、中专学校合并重组的过程。随着学校的升格,各校普遍进行了专业布局调整,学科专业面得到进一步拓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但初期“物理性”合并,也造成有些专业定位不明确、特色不突出、条件较薄弱等问题。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大都在远离省会城市的地级市等原因,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理念比较封闭,甚至盲目推崇“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追求“大而全”的办学模式。

  此外,安徽省域内既有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安徽大学等“985”、“211”高校,又有一批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校长都有“在高水平人才培养上比不过‘985’、‘211’,在就业创业上比不过高职”的感慨。同时,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安徽省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资金支持也极为有限,14所新建本科院校之间实际上也存在着资金、师资和生源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混战”,几乎是新建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发展困境。

  “无论哪一类型的学校,要想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就必须实行开放办学。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不仅是行为方式上的开放,更是思想观念上的开放。方法就是进一步加大开放与合作。”安徽省教育厅厅长程艺说。曾任中国科大副校长的程艺认为,在资源相对不足的省份举办高等教育,必须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办学成本,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取暖”。

  2008年12月26日,在安徽省教育厅指导下,铜陵学院等13所新建本科院校宣布成立“行知联盟”(安徽科技学院随后加入),旨在促进省内同层次、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联盟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打造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战略联盟共同体,探索新建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

  以特色专业对口交流为突破口

  安徽行知联盟的成立,本意上就是要践行陶行知先生知行教育思想,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知行统一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无论是理念的建立,还是具体设计的实施,都面临着诸多困难。

  以合作计划中的“学生可以跨校攻读双学位、不同学校教师可以互聘、管理干部可以互派挂职”为例,由于14所院校分散在12个城市,实际上很难操作。不少校长和教务处长认为,一年多来,联盟高校的领导能力、顶层设计能力显著提高,但合作机制还不牢靠,资源的共享度仍没有较大突破。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热热闹闹,行知联盟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合作要取得实效,必须向下延伸到专业、课程、师生。”在今年1月20日召开的联盟第二届年会上,14所新建本科院校对合作计划进行了充分讨论,最后确定6所高校拿出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进行对口交流,建立专业合作平台。

  从4月9日合肥学院牵头召开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物流管理3个专业对口交流合作会议以来,宿州学院的应用化学专业,皖西学院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教师教育专业群,铜陵学院的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安徽科技学院的生物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黄山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等对口交流合作相继展开。合作关键在于建立开放的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搭建统一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共建实验室和实践实习基地,促进学科的深度融合和综合化、特色化发展。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目前联盟高校有11所都开设了此专业。合肥学院1983年建立该专业,在化工分离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特色,是国家特色专业、硕士点建设单位。近3年来,该专业共投入建设经费745万元,在23个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与企业共建嵌入式实验室、膜材料与膜过程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粉体及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等。确定对口交流关系后,联盟11所高校共同制定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安徽省及周边地区对化学工程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化工(现场)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利用合肥学院该专业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共建的有利条件,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在联盟内把该专业建设成为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专业。

  安徽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储常连告诉记者,联盟今年确定的10个对口交流特色专业,都制定了详细的专业对口交流计划,对核心课程的确认、学生互派、学分互认,教师支援,实验室相互开放,以及实验室建设及考察、实践教学观摩等系列活动内容都作了详细安排。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于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授权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致力培养面向社会、紧贴经济、聚焦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一、优越的地理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学院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环湖东路(董铺路)360号(西二环与北二环交口向北200米)。地处合肥市西郊风景区蜀山湖畔,周边一山(大蜀山)、二水(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三区(庐阳区、蜀山区、高新区)、四园(植物园、墨荷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环绕。校园建筑群为欧式风格设计,教学、生活休闲和体育运动功能分区科学。校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二、雄厚的师资力量学院从省内知名高校和企业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实训导师,为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60余名。三、先进的硬件设施学院建筑面积126000平方米,能容纳在校生10000余人。建有现代化教学大楼、实训实验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学术报告厅、图书馆、健身馆、公寓式学生宿舍、标准体育运动场、标准足球场,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四、科学的院系设置学院现有经济管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建筑工程系、电子信息系、传媒设计系共2个二级学院、3个系,开设计划内高等职业教育专业39个。目前在籍生达12000余人。五、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丰富广大学生的校园业余文化生活,经学院团委批准成立了20多个学生社团,涵盖了体育、文学、语言、艺术、营销、建筑、管理等七大类,适合不同爱好的同学参加;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秋季运动会,更是呈现丰富多彩的文艺、科技和体育活动。六、鲜明的办学特色1、实施“订单式”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教学中采用“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竞争力,使学生不仅能获得学历证书,还至少有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学院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大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广泛建立优质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2、雄厚的师资力量,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为真正体现“企业办校,专家治学”的原则,学院从中科大、合工大、安大、安理工等高校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担任专业带头人,为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系部科学化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学院专兼职教师4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60余名。学院还从企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以提高“在校所学与企业所用”的一致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3、为学生创造继续深造条件2014年学院经安徽省招生考试院批准,筹建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现已与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四所院校签订了本科自学考试合作协议,学生可在校读专科的同时攻读本科学历。2017年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服务中心顺利转正。4、广阔的就业渠道招生就业处单独设立就业指导教研组,拥有专门的就业指导师数名。已在上海、广州、深圳、江苏、浙江等地建立实习与就业基地。学院以“基础实、知识宽、实践强、素质高”为质量标准,致力于培养肯干、能干、实干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志气、创造能力的“三干加三创”人才,深受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欢迎。学院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5%以上。5、奖助制度学院为了激励广大学子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同时也为了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贷款等一系列奖项。贫困生助学金2000—4000元/年,奖学金最高达8000元/年,学生在校奖助比例达35%以上。
  • 民办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市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学校简介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合肥市核心区域——滨湖新区。毗邻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紧邻安徽省委省政府办公新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一所宜住、宜学的花园式学校。一、学院概况 学院占地面积562亩,校舍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0万册,电子图书32万册,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100多个,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达2600万元。经过十几年快速发展,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机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结构布局合理,适用于各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8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6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8.8%、副高职称以上7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27.5%,其中有多名教授、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三等奖8个,在校学生总数7000多人。 学院确立了“立足合肥,面向安徽,为现代服务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目标,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夯实内涵建设,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职业院校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近几年学院参加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好成绩,共获得各类奖项:二等奖10个,铜奖8个、三等奖22个。学院办学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 学院目前设置五个二级学院和两部一中心,即管理科学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商旅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教学部和实验实训中心。开设了34个应用型技能型专业,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学院发展规模适度,质量较高,应用特色鲜明,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等学校。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二、专业建设特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永恒主题,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近几年学院加大了专业建设水平上台阶的一系列举措,除了积极申报新专业外,还积极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和国有大企业中引进教授级的管理人才、教学人才、“双师型”人才,充实二级学院各专业教师队伍,确保了每个专业至少有1-2名学科带头人,引领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生来校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色专业模块。即:汽车电子类:拥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实验室投入500多万。2016年至2019年学院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取得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建筑设计类:拥有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监理、建筑设计等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共投入800多万元。2017年至2019年参加安徽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4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名列职业院校前茅。经济管理类:拥有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特色专业。各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260多万元。商旅烹饪类:拥有空中乘务、高速铁路客运乘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等特色专业。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300多万元。2015年至2019年在参加省级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得二、三等奖共18项。学前教育类:拥有学前教育、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现有形体房6个、音乐教室8个、钢琴50架、语音实训室2个、专用画室和美术室8个、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3个以及手工实训室、奥尔夫实训室、科学发现实训室、幼儿保健实训室、幼儿园仿真模拟教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室,共投入500多万元。并在校外与合肥市多家幼儿园和学前教育机构签订实习实训基地协议,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求。2019年,在芜湖市参加了安徽省高校首届国际标准舞(体育舞蹈)比赛,并在乙组摩登队列舞的比赛中荣获了三等奖。2019年,在参加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乙组啦啦操比赛中又荣获三等奖,同时获得大赛“体育道德风尚奖”。三、招生与就业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第一位,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对毕业生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招生就业处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每年举办两场以上招聘会。由于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十分欢迎。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被安徽省教育厅授予“安徽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先进集体”称号。四、校园建设与校园文化 学院坐落于美丽的合肥滨湖新区,是一所花园式的高等学校。学院内教学区与生活区被望月湖分隔成两大功能区域,全部有沥青道路贯通。学院塑胶跑道、篮球场、健身房等各类学生体育活动场所齐全。新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1500人左右的大型文艺活动。学院社团25个,社团组织的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各种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课外活动每学年安排井井有条,多方面、多渠道的校园文化发挥了育人功能,为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 学校简介淮南师范学院是安徽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前身为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办,1978年3月复校。1999年,淮南师范专科学校、淮南教育学院(1978年组建)、淮南师范学校(1952年组建)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淮南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教育部批准淮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淮南师范学院。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在安徽省新建本科高校中率先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英语、生物科学两个专业进入普通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现有2个校区,占地76.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8万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8亿元,馆藏各类图书226万册,电子期刊65.6万册。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与数学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55个本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现有在职教职工1081人,专任教师89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0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80人。学校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级模范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师14人,省级教学名师16人,省级教坛新秀28人。学校秉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实施本科教学工程,努力打造一流本科专业。现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专业;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1个省级教学团队,27门省级精品课程,6 门省级智慧课堂试点课程,40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学校现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智库;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0个校级直属研究机构,9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7项,教育部项目23项,获批省重大专项及重点研发项目5项。获批各类专利242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两次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单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政府部门各类奖项17项,其中安徽省科学技术奖4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2项。《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全国优秀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近年来,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全国金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总决赛全国季军等荣誉。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数十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展现才华、实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与国(境)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新加坡、菲律宾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高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内外高校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凝练出了“心系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主动服务国家扶贫战略,在艰苦环境中锻炼成长,践行立德树人大学宗旨”的精准扶贫顶岗支教“炎刘模式”,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等院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业务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学校连续四年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安徽省首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连续七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要求,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安徽省商业学校和安徽商业职工大学合并建立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安徽省教育厅。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是安徽省高职发展标杆校、技能大赛标杆校和省级线上教学示范高校,是省内唯一一所被列入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的高职院校。同时,学校还是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商业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财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安徽省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商科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教育联盟首轮轮值主席单位。学校坐落在具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前身是1903年创办于湖南长沙的安徽旅湘公学。1904年,安徽旅湘公学迁回芜湖,更名为安徽公学,李光炯与邓绳候先后担任监督,礼聘刘师培、陈仲甫(即陈独秀)、柏文蔚、陶成章、苏曼殊、谢无量、周震鳞、江彤侯等知名人士来校任教和讲学。至今已有118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厚德弘商 笃学砺能”校训,不断发扬“创新超越 诚信图强”的安徽商贸精神,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占地面积44.9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8.02万平方米,图书(含电子图书)达149.49万册,办学条件优良,基础设施完善,达到省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在职教职工572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30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90%以上,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3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4项;先后承担省部级教科研课题100余项,主持建设文秘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5门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共计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2项。教职工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56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730余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1本,国家规划教材40本,安徽省规划教材50本。《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两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和全国高职院校优秀学报,三次蝉联“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核心学术期刊”。学校目前设有电子商务学院、会计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金融科技学院(迪科金服学院)、文化与法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等2个二级教学单位,形成了学校—学院—专业教研室等3个层级的布局框架。学校共开设37个专业,其中,有国家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1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9个;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4个。近年来,学校面向现代服务业,着眼大流通,瞄准新商业,着力打造电子商务、会计、金融管理、移动应用开发与云计算等优势专业(群),重点服务安徽和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高素质人才需求,形成以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为主的商贸流通、以会计和金融管理为主的财经管理类专业群。拥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131项,其中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76项,省级精品线下开放课程1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学校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基础上,学校牵头组建了安徽省财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与成员单位和知名企业深化合作,形成了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教师“三层次双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合作企业有六家安徽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单位,催生了以“迪科金服学院”、“松鼠新商业学院”、“金陵酒店管理学院”、“账道会计班”、“顺丰班”、“蓝狮工坊”、“三站两室一坊”等为代表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优秀实例,成立了开元旅游产业学院、数智财税产业学院、物联网产业学院等6个现代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学校“新零售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被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评定为“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学校”。目前建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128个,其中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高职高专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实训中心、现代物流管理实训中心、会计实训中心、安徽商贸-上海晓庄校园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动画方向)为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立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等校企合作紧密的校外实训基地107个,形成了融教学、培训、教科研、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和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外实习实训体系。学校强化高素质技能培养,强调“非商融商”,培养具有我校特色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学生共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项、省赛一等奖109项,2017年国赛总得奖数量以及一等奖获得数量均进入全国前10名。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A类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其中2018年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Matlab创新奖”,为安徽省高校历史最好成绩。学校坚持完善德技并修的育人体制,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近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激励支持高校。学校注重多元开放,不断加强与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多所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开展中英合作项目,定期与泰国泰科技集团开展短期文化交流项目。近年来,我校参加马来西亚北方大学、英国博尔顿大学交流活动的学生共计30人。目前,学校在泰国曼谷和大城分别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化交流中心”,每年派遣2-3名教师赴当地进行汉语教学,首期参加在线汉语教学的学生约550余人。学校留学生招生工作稳步推进,已通过省教育厅留学生教育备案工作,留学生招生工作同步开启。为提高师资水平、开阔视野,学校先后接待境外来访人员130余人次,派遣130余人次赴国(境)外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建立两个海外师资培训基地。2019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国际论坛,学校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百年商校新使命。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新起点上,全体商贸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大力实施“职教本科、‘双高’建设、师资提升、协同育人、创新服务”五大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人文商贸、质量商贸、特色商贸、开放商贸、幸福商贸”五大美好商贸,努力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和新提升,为高教强省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做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隶属安徽省教育厅。前身是创立于1950年的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工商处干部轮训班,1959年成立安徽省合肥商业学校,1991年安徽省饮食服务技工学校并入安徽省合肥商业学校。2003年6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是教育部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安徽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学校连续被评为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是省级文明校园、省教育系统首届文明单位。学校坐落在安徽省会合肥,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约26万平米,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设有会计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应用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交流与继续教育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等10个教学机构,专业40余个,形成了以会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国际贸易实务、环境艺术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八大专业为龙头的品牌专业群。学校牢固树立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素能本位、理实一体、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教改革”对接“三大能力”,工匠培养特色鲜明,人才质量持续提升,主持安徽高职院校首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项目,建设了安徽高职唯一的徽派艺术研究中心、徽菜传承创新中心和专业展览馆。主持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和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累计建成各类专业实训室166个,实训工位数达7500个。在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高职)排行榜中,名列全国第五、安徽第一。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动服务对接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与科大讯飞、合肥百大集团、洲际集团、中海物流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与爱尔兰、英国、韩国、德国等国高校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左右,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就业先进单位和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首批进入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今天的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正以昂扬的姿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教书育人初心使命,大力弘扬三商文化精神,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3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