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关于做好2023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的通知
2023-06-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点击附件查看:《关于做好2023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政治考核的通知》

----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服务于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1960年设立南京大学气象学院(学校前身),隶属原中央(军委)气象局,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0年划转江苏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学校主校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占地2000余亩;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位于天长市金牛湖新区,毗邻南京市六合区;无锡校区位于无锡市锡东新城,建有滨江学院(现已转设为无锡学院)和南信大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无锡校区国教院;另在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雨花台区建有大学科技园及其文旅园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800人,其中普通本科生约28300人、硕博研究生约6200人、留学生(学历生)约1300人。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学科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教育部近两次一级学科评估中先后获评全国第一和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5个本科专业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9个学科领域。学校设有大气科学学院、应用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政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商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雷丁学院(中英合作)、长望学院(拔尖培养)、龙山书院(大类培养)、藕舫学院(创新创业)、应用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水平办学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0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超过85%,具有一年以上境外研修经历的超过67%。专任教师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8人、教育部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11人、国家特聘专家16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973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首席科学家2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海外引才计划青年学者、教育部特聘青年学者、国家优青、万人青拔等其他“四青”人才27人,以及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省教学名师等近700人次。现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创新团队、江苏双创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44个。学校坚持科教融合理念,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为全国首批唯一入选省属高校。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是首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建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实践教学平台。学校大气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环境科学概论》《气候变化与人类社会》等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天气学分析基础》《GIS气象应用》《高频电子线路》《社区服务创新实践》《统计学》《红色经典与信仰史话》等14门课程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一批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建有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数字取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科技创新智库基地、江苏省地理大数据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协同精密导航定位与智能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气象能源利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院、省重点培育智库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省军民融合创新平台等30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建有“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其中“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大气科学学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阅江学刊》三份学术期刊,其中《大气科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阅江学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243万余册,数据库总量近60种,中外电子图书199万余种,电子期刊226万余册,年订阅纸质中外期刊1013种,是国内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高校图书馆。学校秉承“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优良校风,恪守“明德格物、立己达人”的校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拔尖精英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国际化人才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获得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入选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及本科组唯一“高教社杯”、中国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大会算法竞赛冠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众多竞赛最高奖项。2016年大学生男排获得全国联赛总冠军。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率达50%。近三年,研究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98项,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共计361人次。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96%以上,升学率(含出国)达41.52%。建校以来,已培养各类毕业生20万余人,校友中涌现出一批两院院士、部委领导、央企高管、战略专家、国际组织官员等杰出人才,众多校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气象行业的业务骨干和科研精英,学校被社会誉为“气象人才的摇篮”。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引领。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4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含课题专项)173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4项、省部级项目277项,获授权专利3638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85项,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立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立项。“气候系统预测研究中心”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为落地江苏首个。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百余项,学校教师还获得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奖章、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奖等国际性奖项多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获批 “天气气候变化与预测技术”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外专项目10项,2名外籍专家荣获江苏省外专最高荣誉“江苏友谊奖”,5名外籍专家入选江苏“外专百人计划”名单。多项研究成果刊发于《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学校积极推动海内外合作共建,着力汇聚办学资源、拓展办学空间,与全国各省市区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遥感所、自动化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中船重工724所、716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社科院等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惠普企业服务集团(DXC)、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全面深化合作,与航天宏图、墨迹天气、象辑知源、中科三清、华风、中国电科院、太极计算机、旗云中天、富景天策、新华三、奇安信、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联合成立校企研究院。建有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和安徽天长等校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院。与江北新区签署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中国气象谷,30多家企业签约进驻,开启“环南信大知识经济圈”建设新征程。与天长市签署战略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金牛湖产教融合园区已正式启用,谱写学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莫纳什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100多所著名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创办雷丁学院,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高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国家汉办、江苏省政府奖学金、南京市政府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设在学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国际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已为158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3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成为全球培训规模最大、质量名列前茅的培训中心,受到世界气象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特别嘉奖。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展望“十四五”,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永恒主题,以服务支撑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导向,聚焦“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战略目标,坚持“开放、协同、特色”发展理念,秉承“笃行以生为本、厚植大学精神”办学宗旨,围绕“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国际”的服务面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办学实力,推动大气科学学科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作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是全国首家、江苏唯一的信息类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信部中国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教育部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基地、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牵头单位、中国软件产教联盟执行理事长单位、中国-南非职业教育合作联盟中方理事会执行秘书处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长三角地区软件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入选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和江苏省首批高职扩招试点院校。学校创办于1962年,初名常州市勤业机电学校,1980年更名为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200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无线电工业学校和常州市电子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成立。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充满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职园区,占地1,042亩,建筑总面积32.03万平方米,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334人、学历继续教育学生5394人、全日制留学生95人,教职工824人。设有软件与大数据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智能装备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产业工匠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大学外语部、体育部等4个教学部。学校秉承“立足信息产业,培育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注工业互联网,主攻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培养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要素网络化、企业管理智慧化的“工业四化”应用型人才,服务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长三角产业协同转型升级,服务国家工业互联网高素质人才需求。现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8个、骨干专业7个、实训基地8个、精品课程9门、资源共享课程3门、优秀教学团队4个(含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学名师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牵头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2个、全国性职教集团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并建有省品牌专业3个、省骨干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重点专业群4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省实训基地9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和培育基地2个,省教学名师3名,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校办学成果得到广泛认可,连续4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跻身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服务贡献50强。原国家领导人温家宝、贾庆林等先后来校视察,给学校以巨大鼓舞。
  • 学校简介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常州大学优质办学资源,由常州大学和靖江市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02年3月,学院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创立,办学性质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院转设为独立学院。2013年12月,经江苏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批准,学院设立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2014年4月,常州大学与靖江市人民政府就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正式签约。201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怀德学院迁址靖江办学。学院校园占地748亩,校舍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备,主要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均能满足办学需要。学院现设有7系2部和五大职能部门。现有专任教师600余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35.7%。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校生人数超1万,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现有24个招生专业,涵盖工、文、经、管、艺等五大学科门类,其中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会计学专业为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共享母体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办学机制的灵活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三年,毕业率均超过99%,学位授予率均超过96%,年终就业率均超过92%,考研录取率稳定在6%左右。学院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竞赛江苏省赛、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多项比赛中屡创佳绩,特别是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国赛铜奖一枚,取得历史性突破。自2017年11月骥江创客街区正式启动以来,已有41个项目成功孵化。学院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办学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学院双微粉丝近30000人,当前新媒体指数位居全国高校院系排名前20位。学院加强与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泰州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社会主流媒体的联系和合作。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干兴校。学院将秉承“责任”的院训,继续发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服务地方发展,努力为把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具影响”的应用型大学而奋斗。
  • 学校简介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成立于1999年,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由南京理工大学联合社会力量举办。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建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治学严谨,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理工大学负责指导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选派、推荐和审定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和教学质量监控。依托南京理工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紫金学院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学校占地613亩,目前已建成教学生活用房近30万平米,教学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畅通无阻的无线网络实现了校园全覆盖,智慧校园系统持续升级,为学生学习发展、健康成长提供优良的条件。学校坐落在南京城东紫金山麓仙林科教城,这里汇聚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12所高校,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氛围深厚,距离市中心十多公里;南京地铁二号线连接仙林大学城和南京理工大学直达市中心;学校每天有班车往返于本校和南京理工大学之间,单程仅需二十分钟。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出行让师生学习生活更加高效舒适。学校现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在校生万余人。聘请南京理工大学知名教授作为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培养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专职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专业导师,建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优质师资队伍。近年来学校自有教师中有11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入选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教师潜心育人工作,苦练教学技能,探索改革创新,在全国及省市级教学竞赛中屡获佳绩,自2018年以来,获得包括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长三角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等省级以上各类奖项15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之路。以“学”为中心进行专业建设改革,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契合人才需求侧为导向,倒推制定“应用能力+个性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以学习结果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统筹第一、二课堂、课内外、校内外资源,实现“通专并重+多样发展”;以保障学习条件为前提,“引智聚力+资源共享”,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专业发展平台;以学生发展为检验标准,循证分流全程追踪,优化专业结构,促进教师、学生成为专业建设共同体。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发展成绩突出,获批省级专业建设项目和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数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现有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公共事业管理);参评江苏省独立学院专业综合评估的专业通过合格率100%,获评星级专业4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累计获批省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32项等。深化产学研结合与校企合作,学校与行业企业通过经费资助、技术支持、共建研究机构和实践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等方式开展多渠道合作,先后与华为、微软、苹果、华三、HTC、德州仪器、飞思卡尔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立实训中心,获批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产教融合试点示范基地、江苏省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江苏省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等。近年来,学校整体科研实力与水平全面提升,在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中的排名从112名(2016年)跃升至32名,获评“近年来科研进步较快的独立学院”。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考研升学率均超过10%,部分专业达到30%,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屡次获得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具潜力项目”等殊荣,立项创新实践项目百余项;在各类国家、省级学科专业竞赛与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优异,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高层次奖项屡见不鲜,累计获国家级奖项563项,省级奖项2050项。毕业生人均获专业相关职业证书1个、学习类证书2个,年终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能力素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国际化的趋势,引入国(境)外优质办学资源,拓展国(境)外合作办学项目,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国(境)外合作网络,与美、英、澳、加、德、日、韩、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关系,签定了40余份校际合作交流协议,开展了30个合作交流项目;同时开拓创新思路,与知名国际大学联盟合作,引入国际标准化课程,开展国际硕士直通车项目、国际预科项目,成功输送数百名学子前往世界排名前百的名校继续深造。近年来,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当选江苏省社会组织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获得“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江苏省十佳独立学院” “新华网中国影响力独立学院”“腾讯网综合实力独立学院”“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等佳誉。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先后获评“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慈善先进单位” “南京市园林式单位”“南京市节水型学校” “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栖霞区文明单位”等。学校将秉承“励学笃行”的校训,发扬“诚信、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立德树人,致力教育创新,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同心戮力,为把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创办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优良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始建于2002年3月,2005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10年9月,学院移址泰州市办学,为首家进驻中国医药城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也是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独立学院之一。学院现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应用心理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制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中药资源与开发、药事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8个本科专业。具有相关专业独立的学士学位授予权、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权和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权。学院师资优良,多年来,建设了一支以母体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为龙头,自有专任教师为骨干,特聘教授、 兼职教授为支撑的专兼结合、高素质高水平优秀师资队伍,14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为学院的建设保驾护航。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积极探索和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狠抓内涵建设,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内部运行规范高效,形成了体现时代特征、医药特色,“校”“城”融合、注重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格局。学院秉承南京中医药大学“治学严谨,继承创新”的优良传统,依托母体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注重质量,稳步发展,具有优良的办学条件。母体大学一大批实习实践基地及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周边数百家企事业单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习、产学研结合的场所,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学院确立了“以人为本、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和谐校园建设为保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在武书连2019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入选“中国高水平独立学院” ,全国排名第13,省内排名第4。全院师生将凝心聚力,励精图治,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规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区域经济和泰州中国医药城产业发展的新型独立学院。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