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高考阅卷已近尾声语文全省均分90 数学87
2013-06-20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到今天,江苏高考阅卷已近尾声。今年高考作文题是一则“探险者与蝴蝶”的材料题,而材料中所谓的“蝴蝶”其实是蛾子还引发了一场争议。昨天记者采访得知,江苏还真有大胆的考生通篇都在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蝴蝶”应该是“蛾子”,而且写得非常精彩,阅卷老师也给这篇文章打了高分!据悉,今年语文和数学的全省均分已揭晓,语文均分90分左右,其中作文均分45分左右,和去年相仿,数学均分约87分,比去年高出7分。

  语文

  均分90左右作文均分45分左右

  满分作文只有去年的一半,7成考生在论述“小与大”

  一位阅卷组专家告诉记者,今年的作文材料是一则经命题者改编而来的生活故事。多义的内容提供了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多种可行性。但由于材料选择和命题规范的不足,给作文阅卷带来了许多困难。作文阅卷老师根据考生的作文设计,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从考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等角度全面评价,重点评判考生的文章写得好不好。不过从阅卷情况看,高分段作文明显比较少。满分作文只有去年的一半,63—70分之间的高分段人数也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

  “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是: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受这句话的‘启发’,差不多有七成的考生都在论述‘小与大’的关系,虽然也算切题,但写的人多了就成了大路货,而且大多考生写的枯燥乏味,很难得到好的分数。高分作文反而是避开这些,另辟蹊径,从材料中的故事引申开来,但又不局限于写人和自然,写‘小和大’的关系,比如从‘别破坏美’、“蜡烛”的角度等等。因为题材的关系,今年高分作文也以议论文为主,像往年那样写故事的记叙文很少。”一位阅卷老师说。

  今年语文科目刚结束,一场关于“蝴蝶还是蛾子”的争论就在热闹进行了:黑暗的山洞里会有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吗?蝴蝶研究专家分析认为,从材料原作者描述的情况看,所谓的“蝴蝶”应该是夜蛾的一种。而材料原文作者提供的图片更证明了这一点。让人意外的是,江苏还真有考生看了材料之后,没有按照常规思路去“立意”,而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论证、推断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其实应该是蛾子。“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彩,推理丝丝入扣,我们也给了这位考生打了高分。”作文阅卷老师表示。

  数学

  均分约87,比去年高7分

  试题贴近课本,竞赛味淡了

  今年的高考数学卷总的印象是平和中见新意、朴实中见灵动,很重视基本知识、通性通法的考查,入手易深入难,得高分不易;贴近课本,竞赛味淡了。有些考生以为今年全省平均分会比去年高出十分以上,但考虑到今年解答题中证明题较多,而证明题对推理严谨性要求较高,因此估计今年均分比去年多出七八分。今年试题区分度比去年好,填空题的最后几道以及解答题的19、20题等“压轴题”的总体得分都比去年高了。从阅卷老师反映的情况看,考生失分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解题规范不严格,二是复习时过分模式化套路化。

  要学好数学,首先要特别重视培养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思想。数学的核心思维是理性思维,倡导有理有据,有条有理,这就要求考生平时注意培养思维的严谨性,严格遵循解题规范。如立体几何第16题,其实不难,但每一问都要用到几个定理,有的学生定理的条件写不全,导致失分。比如要证明面和面平行,有的学生只证明了一个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第二个面,却没提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就会扣分。解答题第19题是数列题,第(2)问证明过程中,如果学生用到的是课本上没有的多项式恒等定理,也要被扣分。今年解答题中,对证明的要求提高了,证多于算,更强调了数学的理性思维。此外,数学理性思维还包括坚信、认识数和形的规律性、有序性,如理科加试最后一题,考生要有一个信念:数列的和一定遵循某种规律,由此才能发现普遍结论。

  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数学的基本思想,对解题可以起到方向引领的作用,也能赢得宝贵的答题时间。如第17题解析几何题,除了运用我们知道的数形结合思想,还需要用运动变化观点去考察图形,如果单纯依靠运算的话,也会走向死胡同或十分繁琐。又如最后一大题函数题,如果按照课本上研究函数的思路,在运用导数分析的同时,用图像草图研究函数的性质、零点,就会容易些。填空题的第13题,得分率很低,原因之一是不会运用转化和整体代换的思想简化问题,而这类问题和解法是在课本上出现过的;原因之二是有两解,很多考生只填写一解,如果先从图像上进行整体判断,就可以减少差错。

  要提出注意的第二点是,数学教学应改进教学观念,提高能力素养,如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这些年的命题也一直坚持能力立意,对数学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但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学习成效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很多数学教学仍在套题型,而不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比如今年江苏各地一模二模中大部分解析几何题都是椭圆问题尤其是椭圆背景中求定点定值的问题,这是因为前三年高考都是考的这类椭圆问题,可今年解答题却恰恰没有考椭圆,而是考了圆,而且是与阿波罗尼斯圆有关的问题。2008年和2009年高考解析几何解答题考的就是圆,2008年高考题中有一道填空题可以用阿波罗尼斯圆简捷地求解。又比如,今年解答题的第19、20题,不像前几年那样难,学生可以尝试做,也能取得一定分数,而不应按往年做法很快放弃。这说明,按照前三年套路去复习、押题,反而起了误导的作用。中学教学不需过分追逐高考风向,而应回归本源,从提高能力素养着手,真正掌握重要的思想方法。像应用题18题,第三问主要是不等式的问题,基本思路连小学生都懂,对知识要求不高,但对能力要求挺高。

  记者张琳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为苏州府官立农业学堂。学院现有西园路校本部、东山校区和相城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616亩。设有园艺科技学院、园林工程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智慧农业学院、环境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苏州农民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38个,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学院秉承“励志耕耘,树木树人”校训,坚持“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紧扣特色,争创一流”办学思路,致力于打造“江南农耕文化弘扬者、园艺职业教育开拓者、苏州园林技艺传承者、智慧农业建设领跑者、国际职业农民培育和输出探路者”等五张名片,取得了一批重大办学成果和荣誉: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五十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五十强、全国高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最高奖、2016土耳其安塔利亚世园会最高奖和组委会金奖等诸多荣誉,连续七次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
  • 学校简介“晚立龙门最高处,始知身世与天平”。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制四年,地处古城苏州的西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学院1999年筹建、2000年9月开始招生,2005年按照教育部〔2003〕第8号和江苏省教育厅〔2005〕第40号文件精神,改设为独立学院,是江苏省内成立较早的独立学院之一。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由原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目前,学院设有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总务处、团委、网络信息中心等行政机构;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管理学院、语言文化学院、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000余人,面向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设有风景园林、环境工程、土木工程、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环境设计、英语等28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酒店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7个专转本专业,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此外,我院积极实施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包括与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3+4)专业、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酒店管理(3+2)专业、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培养的风景园林(4+0)专业,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培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0)专业等。2019年,我院获批物流管理、日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个省一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幽雅,基础设施齐全。学院不仅在苏州市长江路55号(原长江路8号)拥有独立校园,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和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室、图书馆、标准的田径运动场和足球场等教育教学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还共享举办高校—苏州科技大学江枫校区和石湖校区先进的教学资源。学院图书馆藏中文图书达87.6万多册,生均图书89.7册;电子资源丰富,自有数据库12个,共享母体学校中外文数据库54个。学院依托母体学校苏州科技大学的优质师资资源,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自有专任教师中,10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获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人获得“苏州市青年五四奖章”。共享的母体学校教师队伍中,多位教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奖项或荣誉称号。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年来,我院教师在首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和最佳教态奖,在江苏省高等学校微课教学比赛(本科组)中,我院参赛教师共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8名。学院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研与教研工作。近年来,学院下拨专项经费深入开展专业(课程)建设、教研教改项目及科研项目立项工作,先后有17项专业建设项目、78项课程建设项目(其中思政课程专项建设20项)、4项教材建设项目、101项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获得校内立项支持。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省、市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果:获得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立项13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70项,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立项1项,苏州市社科规划课题(应用对策类)项目立项12项,苏州市科技局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前瞻性应用研究项目立项4项,苏州市软科学课题立项5项,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项,院科研基金项目立项35项。同时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1项,苏州市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学院以素质教育为主线,学生就业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强化日常管理,严把教学质量,突出实践应用,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教育管理“严”字当头,依规治校,狠抓学风考风,全面推行“低年级早晚自习”“无手机课堂”“提前十分钟进课堂”等制度,助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创新学生工作路径,建设“大学生护校队”“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与发展委员会”等品牌化育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预警防控体系,构建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学科竞赛方面,我院学生在国家及省市举行的比赛中成绩骄人。2019年至今获得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奖项共有288项,合计480人次,其中,国家赛获奖49项,华东赛区获奖2项,江苏省竞赛获奖237项。其中2019年第九届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中获得团队铜奖2项,2019年第六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1项,2019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获得一等奖2项;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1项,2020年全国供应链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级复赛一等奖1项;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2021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1项。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江苏赛区、江苏省大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创新竞赛(模型展示比赛)等省市级竞赛中多次获奖。学院积极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以学生会、社团管理部、艺术团、科协、创协、新媒体中心等学生组织为抓手,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原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基础上,重新打造“筑梦天平”校园文化博览汇,以文化筑魂为战略引领,重新形成了青马领航、美育汇梦、实践强能、创新培优四大篇章。同时承接省市公益项目,助力大型赛事服务,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第七届江苏书展,依托志愿服务基地,2018年第五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第三届亚太区大会、第四届苏州环太湖马拉松比赛、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等,合计志愿服务人数达600余人。分别与运河社区、明基医院、吴甸园幼儿园等十余家单位建立或保持志愿服务基地关系,为学生走出学校,参与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我院“关爱苏州漂族老人”公益项目入选了2018年9月举行的江苏省第三届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并现场展示、我院青年学子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博会的志愿服务工作并收到了上海团市委寄来的感谢信、同时荣获苏州市“e同禁毒”全民禁毒知识网络(微信)大赛优秀组织奖。在苏州市第二届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主持人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外艺术文化交流比赛活动,学生在各项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荣获2020苏州市青年歌手大赛“优秀组织奖”、2018年荣获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乐团新势力比赛二等奖、第十二届江苏省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国学知识竞赛总决赛三等奖、第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中获玉玺奖等。我院学子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国防军工文化创意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2021年第九届全国高校艺术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学院体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学院拥有跆拳道、羽毛球协会等体育类社团,并配备国家级裁判员资格的指导教师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指导。在竞技赛事中,学院连续十三年蝉联母体学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获得第二、五名的好成绩。学院围绕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工作。学院发挥地域优势,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多层次的基地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招聘会等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就业形势喜人。办学十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各界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基础能力扎实、创新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学院近三年平均年终就业率达94.5%,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协议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大量毕业生被中亿丰、金螳螂等大型企业录用。学院创造条件,服务学生考研。设置了考研专用教室,设立了考研奖学金。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悉尼大学、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另外,母体学校拥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方向),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覆盖我院绝大部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好的进一步深造的平台。学院学生国际交流依托母体学校开展,苏州科技大学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70余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所开展学生交流、教师互访和科研合作项目,都能够为我院师生所共享。特别是学院日语专业自创办以来,即与日本樱美林大学、奈良产业大学以及奈良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到这些高校进行短期留学、交流。学院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在学分认可和经费配套方面给予充足支持,近年来共有近百名学生参加境外文化交流学习等活动。学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多年来,学院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和“法治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学院党委获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统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坚持走规范发展、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探索独立学院办学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为学院早日成为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有较大影响、在省内独立学院中具有重要地位、苏南地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努力奋斗!
  • 苏州市职业大学苏州市吴中区
    学校简介苏州市职业大学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自1981年成立以来,秉承“勤、勇、忠、信”的校训,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声誉,成为区域品牌院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大力培养“高品德、高技能、高适应”的人才队伍,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积极建设全国一流品质院校。学校现有石湖、干将路、潭山和吏舍弄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262余亩。设有12个学院(部),现有涵盖理工、文史、艺术、师范、体育等科类共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12名,其中正高职称80名,副高以上职称395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2%。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8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3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4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6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7个。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省级优秀/精品课程8门次,省级优秀课程群1个,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9部,省重点教材20部,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7部,入选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教材7部,教师主参编各类教材400余部。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90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积极与地方政府和部门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3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一批著名企业和行业组织建有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3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141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学校致力技术技能的积累与服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学校建有国家级“3C产品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中心、6个省级研究所(基地)、1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平台)。近五年,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4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2项;获省市两级科研成果奖104项,其中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19项,实用新型专利626项。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具特色小镇创新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首批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3个办学案例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拉脱维亚里加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苏州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先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
  • 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中国药科大学坐落于古都南京,始建于193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药学高等学府。学校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一所以药学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其中以药学、中药学学科为龙头的药学学科群建设始终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素有“中国生物医药人才摇篮”的美誉。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占地210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18802人,其中研究生6894人、留学生504人;在职教职工1799人,其中专任教师1077人。学校荟萃了医药领域众多知名专家,走出了10位院士和一大批药学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3人次,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6人次。2000年以来,已4次获得我国教育领域政府类最高奖励——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四年一届)一等奖。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及江苏省高校前列。 学校致力于建设以“大药学+X”为牵引、“新药科”为特征、面向世界一流的现代药学学科体系。现有16个院部、31个本科专业(类)、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药学、中药学、生物学)、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药学、中药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药学学科获评A+。中药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生物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6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排名全球前1‰(万分之2.4),位列全球第26位、亚洲高校第1位。在2022 US New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全球第13位、亚洲第1位。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心(CWUR)学科排行中,药物化学学科位列全球第3位。在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药学、中药学学科分别排名国内第1位、第2位,均进入“中国顶尖学科”。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提升新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建有“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创新平台,实现了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大领域科研平台的全覆盖,为各类新药的研发提供全方位服务。与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学术合作关系。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数稳居全国高校之首。 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朝着建设药学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砥砺前行,为谱写全民健康新篇章不懈奋斗。
  • 学校简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连云港教育学院、海州师范学校与连云港师范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后连云港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于2002年并入。2011年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建办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原海州师范学校曾是“海赣沭灌”地区的最高学府、教师摇篮,也是这一地区早期党组织诞生地和革命活动基地,是受教育部表彰“办得好”的师范学校之一,以其治校严、校风正、师资强而享誉省内外。自1914年学校前身“省立第八师范”成立始,已逾百年办学历史,培养了近10万名致力于苏北乃至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的人民教师和各方面杰出人才,涌现出一大批教育专家和知名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著名教育家刘百川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口海岸专家陈吉余教授等;学校是海属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其创建者李超时在师生中发展了许多党员,如连云港市第一名女共产党员吕继英、原江苏省省长惠浴宇、原中纪委副书记陈伟达等都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学校占地近千亩,规划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1万人,其中本科生1400余人。图书馆藏纸质图书84万册,数据库17个。现有教职工527人,专任教师419人,其中正高职称52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7%;现有博士1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8.46%。先后有5人获曾宪梓教师奖,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5人,16人入选省“333”人才培养工程,1人获连云港市青年科技奖,24人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81人次入选连云港市“521”人才培养工程,4人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1人荣获“市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人入选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学校现有9个二级学院,共设43个专业,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本科生专业13个,初步形成了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主要特色,以文化艺术、旅游管理等为区域性优势专业群的专业格局。已建成“美术教育”省品牌专业,“语文教育”专业等6个省级特色专业;“儿童教育与发展”等3个专业群被确立为省重点专业群,“应用电子技术”等2个专业被确立为国家财政重点扶持专业;“色彩人物”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语文教学论”等5门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建有26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其中省级实验实训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1个,新建和调整了15个校内实训基地,优化重组了22个实训基地和144个实验实训室。另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1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1个。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17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296篇,被SCI、EI等收录4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与CSSCI收录85篇,出版专著23部,学术专著、教材40多部。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75项,市级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44项。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及省级研究课题60项,市级课题100余项。现已建成市级科研平台5个,校级科研平台8个。申报专利28件。连云港市文化创意发展研究所、连云港市《镜花缘》研究会研究基地落地我校。新建成连云港市心理学与教育学学会、连云港市哲学与社会学学会、连云港市艺术学会等四个市一级学会和校洁净能源与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地方文化研究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和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等四个校重点研究所,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学生在省师范生基本功比赛、省职业技能比赛、省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比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5年以来,先后有5名学生在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连续几年,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外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选派优秀学生前往国外进行学习交流和深造。2015年首批韩国留学生实现招生入学,大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优秀继续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和谐公寓、文化育人”项目荣获第九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一带一路民族情·先锋智贤西部行”公益项目荣获2017年省“博爱青春”十佳优秀项目奖。全体师生正以敬业乐群的工作热情,师表八荒的价值追求,努力打造活力师专、实力师专、魅力师专,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