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12年夏季高考试题专家评析(一)
2012-06-1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注重基础稳中有变贴近时代彰显文化

  ——2012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评析


  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语文科目的试题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理念,符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与往年试题相比,具有鲜明特色。

  一、注重基础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语文试题要考查考生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因此,今年语文试题十分注重对考生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在第一大题中,重点考查了常见字的字音、字形、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运用以及病句辨析等。这些考点所选用的试题材料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不陌生、不冷僻、不刁钻,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如字音的考查涉及“搭讪”“体恤”“沥青路”“撑门面”“殚精竭虑”“纷至沓来”等,字形的考查涉及“瑕疵”“鄙薄”“精萃(粹)”“休闲装”“元霄(宵)节”“赔理(礼)道歉”等,既有双音节词语,也包括三音节、四音节词语;词语的使用考查了“融化/溶化”“沟通/勾通”“喧哗/喧闹”三组词和“巧舌如簧”“瓜田李下”“久假不归”“奔走呼号”四个成语等等。这些词语都在考生平时学习的范围内,这样的题目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引导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第三大题文言文实词考查了“躬”“称”“固”“能”的词义,虚词考查了“而”“为”“以”“乎”的意义和用法,这些考点都在《考试说明》的要求范围之内,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部分,课内涉及《荀子•劝学》、李密《陈情表》、李白《蜀道难》、苏轼《赤壁赋》等,课外部分涉及《诗经》和《论语》中的名句,突出了名篇中名句的特点,可以引导考生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古代优秀诗文的阅读范围。在第五大题中,重点考查了考生仿写及运用修辞格的能力(补写出喻体)、概括信息的能力(概括有关京剧的内容)、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找出并修改不得体词语),这些都考查了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有利于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也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

  二、稳中有变

  “稳中有变”一直是山东卷语文试题的特色。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从结构和分值上看,与往年没有大的变化,第Ⅰ卷仍然为客观题,36分,第Ⅱ卷仍然为主观题,114分,总分150分。从考点和题型上看,也基本延续了2011年的试题模式,如第一大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和病句,没有涉及标点符号的考查,题目的设计也与2011年基本相同;文言文的考查依然是实词、虚词、信息筛选、翻译句子等;第六大题实用类文本仍然选取了科普类文章等等,这些都保证了试题的相对稳定。但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今年的试卷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亮点。在文言文选材上,一反多年没考史传文的做法,选取了《后汉书•阴兴传》中的材料,这一改变切合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难易程度也更适合考生。第五大题第16小题让考生“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既考查了考生仿写句式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设题新颖,令人耳目一新。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选取了张锐锋的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这篇散文语言优美、主旨明确、结构规范、文体鲜明。这篇散文是“新散文”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选择“新散文”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是对2010和2011年连续选择小说文体的一种突破,也与以往的散文素材有明显的区别,可以说是山东卷在阅读选材方面的又一次大胆开拓与创新。第七大题作文没有继续采用命题作文而是采取了材料作文的题型,等等。这些都让人有眼前一亮之感,体现了今年语文试题的鲜明变化,有利于进一步引导课程改革和中学语文教学。

  三、贴近时代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在贴近考生实际的同时,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第一大题第5小题的材料涉及到了山东省将要召开的“生态山东建设高层论坛”以及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前不久日本在野党指责财务大臣不负责任的言论等新闻事件,材料新颖,时代性极强。又如作文材料选取了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一段名言,“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请考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作文。这段材料所蕴含的内容与当今时代对年轻人提出的要求相契合,可以引导考生深入思考,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与社会、时代结合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关注现实,志存高远,为了实现理想而心无旁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试卷中体现出的时代特色,有助于引导考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不断关注社会,关注时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彰显文化

  展开今年的语文试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今年语文试题在材料的选取上除了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外,更加注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第一大题第4小题成语考查中“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材料的选用,第二大题阅读材料《围棋与国家》中对围棋的起源、发展及围棋与国家关系的阐释,第四大题第14小题鉴赏北宋著名诗人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这首优美的纪游写景抒情诗,第五大题第17小题对国粹京剧的来源、角色分类、表演程式化以及艺术表现力等知识的概括,第六大题文学类文本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中对中国古老乡村恬淡、宁静生活的唯美描述以及体现出的对乡村劳动生活的敬重与赞叹等等,无不散发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让考生在答题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有助于提升考生的审美能力,加强考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热爱,也使整个语文试卷显得厚重而大气,清新而富有文化底蕴。

  综观今年高考语文山东卷,试题保持相对稳定,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设题更加成熟、规范,极具山东特色。注重基础,稳中有变,贴近时代,彰显文化也成为其最突出的亮点。

  知识和能力并举,传统与创新齐飞

  ——浅析2012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数学试卷

  纵观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数学试题,在秉承山东近几年自行命题形成的独立风格的同时,出现了诸多创新和突破。试卷在全面考查中学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素养的考查,从基本结构、试题难度、区分度、试题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称得上是一份出色的试卷。

  一、突出能力,强化思想,敢于创新,重视应用

  试题突出能力立意,强调对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思想的考查,把考纲中要求的各种知识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统一处理,充分吸收了新课改的实践成果,大胆创新,形式新颖。

  1、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试题设计和试卷分值分配方面进行了调整

  首先,对试卷分值结构进行了调整。文理两科均把解答题第21题和第22题的分值调整为13分。这样的调整淡化了以往第22题压轴的概念,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考生对最后一题的恐惧心理,缓解考试中的紧张情绪,始终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考卷。另外,文理两科的最后三道试题的最后一问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思维量,梯度设计科学、合理,达到了高考试卷难度控制的理想状态。这次创新和调整也给中学数学教学和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有效地避免中学教育的某些环节出现公式化、模式化。

  其次,在题目的设计方面,也显示出诸多亮点和创新,仅举几例加以说明。

  (1)文理科第12题,以函数图象和性质为依托,巧妙结合了函数图象的公共点、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对考生的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体现了较高的区分度。文理科第16题,以实际生活中的旋轮线作为载体,加以合理的数学抽象,系统考查了向量的坐标和运算,试题形式新颖,生动活泼,同时作为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有着一定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选择、填空题的这两道收官题,为数学思维水平高的考生留足了思维驰骋的空间。

  (2)今年的文理两科的数列题目,以不同形式考查等差数列在特殊长度的区间中的项数形成的数列,进一步挖掘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内在联系,从本质上挖掘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试题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有利于考查考生对数列本质思想的深刻把握。

  (3)函数及其导数的应用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今年的数学试卷勇于创新,把函数的单调性、图象和性质、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导数的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试题设计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洞察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使得不同水平的考生在此各显身手,获得与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水平相对应的成绩。题目避免了常规题目的俗套设计和多参数化的繁琐讨论,入口宽,梯度大,降低了运算量,提高了思维量,提高了试卷的整体质量。

  2、 能力立意,强调思想,计算量和思维量设置恰当、相得益彰

  和往年的高考试卷相比,今年的数学试卷更加强调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考查。如理科第7题考查了排除法,理科第12题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文理科第16题、第21题对考生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在今年的试卷巧妙地把计算量和思维量做到了和谐统一。如文理科第12题,如果很好地利用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就可以巧妙避免利用导数进行相对复杂的计算;文科第21题,如果考虑到椭圆的对称性,可以减少一种情形的计算;文理科第21题,在计算中间如果及时换元,则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量;文理科第22题,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及时考虑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把第三问转化为两个函数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较,就能有效地避免重复运算,做到又好又快地答题。

  3、 重视应用背景,考查建模能力,全面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

  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程着力培养的数学基本意识和基本能力之一。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全国各地历年的高考题目中频频出现相关的考查点。在概率、排列组合的考查中都依附一定的应用背景,在向量考查中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旋轮线为依托,考查考生利用向量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的能力,同时对向量的坐标和运算等考点进行了考查;文科第21题圆锥曲线中的图形,在实际生活中也为广大考生所熟悉。这些有着实际背景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材料公平合理,同时也有着适当但不失真的数学抽象,避免了非数学思维因素而导致的试题偏离正常轨道。

  二、注重稳定,强调基础,秉承传统,回归自然

  试卷主体结构稳定,试题科学规范,表述简洁严谨,面向教学实际,回归教材,让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1、 考查全面,重点突出,巧妙地设计了知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

  2012年数学试卷巧妙地处理了试卷命制中广度和深度的矛盾,知识点覆盖全面且重点突出。全卷涵盖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大部分知识点,试卷针对性强,注重考查通性通法,有效检测了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全面考查的同时,对支撑高中数学学科体系的主干内容也做到了重点考查,对于考纲中要求较高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数列、函数和导数的应用、圆锥曲线等主干知识均以解答题形式出现,并都达到了一定的考查深度。

  2、 注重高考选拔功能,科学控制试卷难度和区分度

  各种题型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从源于教材的基础题目开始,强调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逐渐进入到区分度较高的题目,强调对思维水平的考查,基础题和难度较大的题的数量比例适当,使得考生的思维水平可以循序渐进,体现了命题者对试卷结构的科学控制和对广大考生的人文关怀。

  3、 重视知识网络的交汇,强化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

  试题强化了对考生所学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对各考点进行了综合设计,以考查考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为目的,知识点纵横交错,对知识和能力进行了网络式布题。例如理科第12题结合函数图象的性质、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考查,文理科的20题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进行综合考查,文科第21题对圆锥曲线、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都进行了考查,文理两科的第21题虽然都是以圆锥曲线为背景,但代数的方法和思想贯穿始终,定量地刻画了圆锥曲线的本质属性,在考查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性质”这一解析几何的核心思想.

  三、立足考纲,设计合理,注重差异,以人为本

  试卷全面遵循大纲和考试说明中的各项要求,考查形式灵活,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试卷对于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各认知层次要求的知识点,分别布局了恰当的题目进行考查,如文理科第1题至第7题,第13题至第15题,都是源于教材的基础试题,对于像集合、复数、充要条件、线性规划、系统抽样、程序框图等这些了解层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进行了考查;文理科的第12题、第15题和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各个题目则对理解和掌握层次的一些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查。

  今年的数学试卷,注重文理差异,六道解答题只有函数及导数的应用是姊妹题,并且对最后一问做了文理差异的恰当处理;选择题和填空题中虽有部分相同,但题序也做了合理地布局,充分考虑到文理考生的差异,体现出对文理科考生的人文关怀。

  2012年山东数学试卷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系统地考查了数学思想、方法和素养,试卷科学严谨,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信度,试卷在分值分配以及题目设计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将更加有利于我省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

  2012年高考英语试题(山东卷)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卷英语试题保持了往年试题的优点,选材有特色、设题独具匠心。试题的难度及命题风格适合山东省的考生,符合山东省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今年试题各题型的具体特点如下:

  一、“语法和词汇知识”重点突出,考查目标明确

  “语法和词汇知识”各小题的题干简洁明了,虽然句子不长,但是语境真实自然,语言地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各题的语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做题时不会有陌生感,很容易理解。该部分所有语法考点均出自我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语法项目表,突出了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今年的试题仍然注重对常见语法知识点的考查,分别涉及代词、定语从句、时态、名词性从句、虚拟语气、交际、非谓语动词、状语从句、冠词、名词、形容词等项目。试题没有刻意注重考点的覆盖面,而是加大了对一些重要的语法项目如时态、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等的考查力度。试题中第28、34题分别考查了一般过去时和过去进行时的用法;第27、32题考查了状语从句的相关知识;第26、35题考查了非谓语动词的用法;第22、31题考查了考生恰当运用常见交际用语的能力。

  “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在加大对重要语法知识考查力度的同时,弱化了对词汇知识的考查。15个小题中只有第24、33题分别考查了名词impression和形容词reasonable的用法。鉴于完形填空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语法和词汇知识”部分将重点放在考查语法知识和交际用语上,使得该题型考查重点更加突出,考查目标也更为明确。

  二、“完形填空”选材得当,考点分布合理

  该题选材为一篇记叙文,讲述一对德国夫妻十几年如一日对柏林街头的无家可归者提供无私帮助,为他们提供膳食、衣物,甚至将自己的房子对流浪者开放,并且不计回报,他们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和赞誉。选文主题明确,结构完整,用词准确,篇章条理清晰,叙事通畅明了,逻辑性较强,语言地道生动,内容颇具教育意义。

  完形填空题空格分布均匀,相邻空格之间间隔适当,避免了提示信息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考点分布合理,其中动词或动词短语9项,名词5项,形容词4项,副词2项。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结合词汇、语法、语篇知识、生活常识、文化背景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的能力,而非简单考查其词汇使用和单句语法及意义方面的知识。在干扰项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测试的信度与效度,避免了干扰项与正确选项相似度过低或过高而引起的干扰性过弱或过强的情况。

  三、“阅读理解”选材新颖,话题贴近考生

  “阅读理解”所选短文话题新颖,内容丰富,在考查考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使考生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四篇短文题材多样,涉及生态平衡、奇人轶事、动物保护、科技动态等方面,话题贴近考生,颇具现实意义。其中A篇短文主要讲述了太平洋岛国瑙鲁如何从一个环境优美的天堂岛变成一个生态失衡、满目疮痍的小岛,这对于当前很多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国家很有借鉴意义;D篇短文介绍了一种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洗衣机,但是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新科技会让人们越来越懒惰,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或许值得深思。

  阅读理解题的考查深度也是今年阅读理解试题在题目设置上的一大突出特色。在试题设计方面,题干及选项设置科学严谨、简洁精炼,没有使用课程标准以外的词汇。设题使用了一些新的题型,例如,根据短文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一些诸如“作者写作意图”、“人物特点分析”、“主旨大意归纳”等我省往年试题中较少出现的提问方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这说明命题者的思路有了新的突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而是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使得试题更为科学合理。

  另外,题目设置方面信息定位具体,考点分布均匀,语言表达简洁,准确。20个题目中有15个以完整问句的形式出现,这符合阅读理解题的命题原则,在这一点上相对于往年有了较大的改进。

  四、“阅读表达”话题意义积极,设题灵活多变

  “阅读表达”题的选文是一篇人物介绍。美国女孩Ashley16岁独自创办青少年社交网站GooseHead,大获成功。几年后,Ashley又出版TheGooseHeadGuidetoLife一书,畅谈人生感受,与读者分享少年得志的喜悦,倾诉成功带来的压力和烦恼,并为有意自主创业的青少年提出指导和建议。今年的选文摆脱了平淡的说明和严肃的说理,融新鲜的叙事编排和现实的教育意义为一体,体裁风格令人耳目一新,实现了选材的突破。

  题目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是今年阅读表达题的一大亮点。今年的试题舍弃了往年常用的同义语句替换、翻译句子以及细节信息列举等题型,保留了测试效果较好的回答问题、归纳主旨大意和信息补全等题型,这使得该题的测试目的更加明确,提高了试题的效度。题目的设计也更为巧妙,独具匠心,既考查了考生对段落主旨大意的概括能力(如77题),还考查了其利用上下文语境线索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如80题)以及准确把握篇章信息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如76、78、79题),将考查重点放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上,这更加符合阅读表达测试的要求。

  今年的阅读表达题各题皆需考生在理解消化原文的基础上,捕捉关键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并据此进行语法和语义调整,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尤其是考查考生把握篇章信息并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三道问答题中(76、78、79题),无一题可以照搬原文作答。例如76题,考生需要透过虚拟语气结构的表层意义,挖掘主人公创办GooseHead的意图,然后在理解该句的基础上重组信息,合理组织语言,归纳概括出结构和语义方面都恰当的答案。这种灵活的设题方式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试题的效度和区分度。这也说明,阅读表达题型经过短短几年的尝试探索,已经变得日趋成熟,有利于推进中学素质教育,为高校选拔人才。

  五、写作题启用新形式,注重体现新课改的理念

  写作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写一篇短文,介绍课外学习英语的经验。作文题没有采用四年来一直使用的书信形式,而是要求考生为校报英文版面写一篇稿件。形式上的变化给考生传递了一个信号:高考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

  虽然今年写作题的呈现形式与往年不同,但是其考查目标与往年却是一致的:即注重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因此,今年的写作题仍保持了往年写作试题的风格。首先,题目情景真实,话题源自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考生看到写作题目的时候,便会有一种亲切感,觉得是要对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其次,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该试题题材取自考生的学习生活实践,是英语学习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考生都熟悉的话题。不论考生来自乡村还是来自城市,不论考生的英语水平是高还是低,都有他们自己发挥的空间,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原则。再次,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是在我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潮流,同学们自己组织的各种社团、俱乐部在其学习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年的写作试题让考生对自己的课外英语学习进行总结,如参加英语角,写英语日记及浏览英语阅读网站等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让考生回顾自己自从学英语以来,尤其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所进行的课外英语语言实践活动,是一次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也是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

  总之,今年我省的高考英语试题,各个题型都保持了往年试题的一贯风格,既稳定又有一定的新意,既能满足考试选拔的需要,又会对我省高中英语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

  突出能力注重探究平稳创新科学选拔

  ——2012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评析

  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符合我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噬合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试题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试题对中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总体来说,2012年物理试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平稳创新引领课改

  试题紧密联系高中教学实际,以稳定为主,同时适度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试卷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优化。试题表述科学、规范,题型设计合理,各主题比例恰当,难易梯度设置得当,着重考查学科的主体知识和核心思维方法。

  1.试题注重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物理思想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引导高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生搬硬套上,更要关注是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探究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学科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成长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拓宽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第14题涉及物理史实、物理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选项中的“感应电流遵从楞次定律所描述的方向,这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考查了普遍规律与特定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将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的贡献、重要规律的探究发现过程等,这些生动鲜活的史实展现到课堂上,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增加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引导中学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的教学。

  2.试题设计充分考虑到我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际,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试题设计中,对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第21题第(1)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纸带数据为切入点,紧紧抓住了思想方法这一实验的灵魂。试题要求考生利用纸带记录的运动信息,探究多过程运动性质,对科学探究的某些重要环节进行考查,为考生展示实验探究能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试题将多个问题融合在一起,巧妙设问,串珠成链,浑然一体。

  第21题第(2)题从最基础的实验规范如仪器使用、仪表选择、电路设计等方面设置问题。该题有助于扭转电学实验片面求深、求难,忽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引导电学实验教学降低难度,回归到新课程所要求的目标上来。

  二、突出主干覆盖合理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五种能力,能力层级设置恰当,知识覆盖全面,各部分比例合理。全卷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12个主题中的8个。试题必考部分主要考查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考生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全面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考生的全面发展。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7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26个)考查了25个,Ⅰ级知识点(共33个)考查了22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80%。另外,试题的必考部分还涉及到了单位制和实验两个主题。选考内容中涉及到20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5个)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9个)考查了15个】,占44个选考知识点的45%。另外,试题的选考部分还涉及到了单位制主题。各部分比例为:力学41分,占46%;电学40分,占45%;选修3-3、3-4、3-5三个模块各占8分,这与《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中各部分的内容比例一致。这些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主干知识,是考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且与大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三、回归基础彰显公平

  1.试题内容涉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要方法和核心思想等。试卷注重基础性,无偏题、怪题。全卷在试题材料选择、情景设置、题目设问等方面,充分考虑到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考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例如,第15题以我国航天成就为背景,通过求不同运行轨道线速度大小比值来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16题给出了提升货物的运动图像,通过图像提供的运动信息探究物体的运动性质。第21题以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为情景,注重考查物理实验思想和方法,确保实验考查对于全体考生的公平性。这些都是考生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第23题采用常规模型,将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巧妙融合在电磁学综合题目中。该题在考查核心知识的同时,兼顾基础知识点的覆盖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题引导高中物理教学回归基础,避免过深、过难的题海训练模式,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

  2.试卷选考部分均采用“双题”模式,试题内容仅涉及各自选考模块的内容,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试题在阅读量、思维量、作答量等方面基本等值,彰显了公平性。

  第36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实验依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饱和蒸汽和饱和汽压,热力学第一定律,单位制等。

  第37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简谐运动的公式和图像,横波的图像,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全反射等。

  第38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玻尔原子模型,氢原子光谱,氢原子能级结构、能级公式,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等。

  四、注重能力体现探究

  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要求考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良好思维习惯,能发现问题并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试题在能力考查中,特别注重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21题以常见的重物牵引物块运动为情景,利用纸带记录的信息探究运动规律,将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等信息整合在一条纸带上。试题要求考生探究两种性质运动的衔接点,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进行考查。试题在考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将拐点附近速度的计算,滑动摩擦因数的测定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分析等问题融入其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赋予纸带问题以全新的面貌。试题充分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迁移能力。

  第22题以带有圆弧轨道的工件来构建模型。圆弧轨道在常规题目中,通常作为物体的运行轨道。在本题中,将圆弧轨道作为相对静止物块的支撑面,尤其在轨道停止运动后,物块将脱离轨道做平抛运动而不是沿圆弧轨道下滑。试题设计新颖巧妙,对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有助于减轻考生的备考负担,引导考生不能仅仅通过大量做题积累经验,忽视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应将物理学习切实转移到培养能力和提升科学素养的正确轨道上来。

  五、梯度适当区分合理

  试题设计从考生答题的思维规律出发,通过分层梯度式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考生在解题时能够比较容易切入,拾级而上,使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能充分发挥,提高了物理试题的区分度,实现了科学选拔人才。

  例如,第22题按物体运动发生的先后顺序设置了3个问题,3个问题的设置知识层级分明、难度梯度合理。第(1)题面对全体考生,设置较为基础的问题,既使考生能很快入题,也缓解了考生的紧张心理;第(2)题体现对不同层次考生能力的不同要求;最后一问适当留白、略显开放,为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既控制了题目难度,又使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较高的效度。

  第23题按照考生的思维特点,分别就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磁场中及无场区的运动进行阶梯式的设问,有助于平抑考生对于电磁学综合题的紧张心理,有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最后一问综合考查带电离子在交变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对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复杂物理过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3步设问由简单至复杂、由基础到综合,既尊重考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实现设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递进性,保证了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纵观整卷,试题排列充分考虑了知识序、思维序、能力序、难度序,统筹兼顾,多序合一,合理排列,有利于考生顺利进入最佳的答题状态,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六、贴近生活关注科技

  2012年物理试题还采用了一些从现代科技和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新颖情境,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引领考生在生活中体验物之理,逐渐形成自觉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很好地诠释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例如,第15题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成功交会对接为背景,展示了我国航天技术的辉煌成就,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给广大考生以极大的激励和熏陶。第17题分析了一个小型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考查考生利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8题以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燃气炉电子点火装置为背景,用1-2节干电池产生瞬间高压引发电火花,激发考生的兴趣,引发考生的进一步思考,题目凸显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立意新颖推陈出新

  试题选用背景材料贴近考生的实际,试题情景叙述简明扼要、清晰明确,问题设置独具匠心、巧妙平和,处处充盈着浓郁的物理气息。整套试卷具有噬合教学、立意新颖、推陈出新的特点。

  例如,第19题以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这一熟悉的情景展开设问,新颖之处在于题中给出的“一组间距相等的同心圆”,这些同心圆是等势线,但非等差等势线,这一点需要考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后得出。

  第20题以磁场中导体棒的运动这一考生熟悉的情景为基础,通过施加功率恒定的外力,对常规物理模型进行了创新,将运动分析、功能关系、电磁感应等问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高中教学在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重通过模块整合,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提高考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第23题以匀强磁场中的平行金属板为背景,将力学和电磁学等核心内容巧妙连接,展现了一幅力电交融、变化灵活的图景。试题既突出了对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和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洛伦兹力等核心知识的考查,又兼顾了基础知识点的覆盖。既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等典型运动形式的有机结合,也有基本技能和深度思维的有机结合,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2012年高考山东卷物理试题切合我省高中教学和考生实际、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涉及内容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相衔接,试题科学、公正、规范、严谨。试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合理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山东长城实业集团总公司投资创办,前身为创建于1999年的山东联合大学。学校坐落于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会——济南市,地处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的长清大学科技园区,是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居圣人之地,办翰林之学"为发展方向,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构建技能型社会贡献力量,通过技能让学生的人生更精彩"的办学理念,聚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完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师资力量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完备。学校占地560余亩,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5亿元,其中教学、实训仪器设备资产值6807.3万元,馆藏图书70余万册,拥有校内实训室32个,校外实习基地 301个;学校建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学生公寓、灯光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高标准篮球场,瑞幸咖啡、天猫校园超市、京东超市等知名休闲生活品牌入驻校园,宿舍公寓全部配备空调和自动洗衣设备、部分公寓和教学场所配备电梯设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职教特色鲜明。学校现设有财贸学院、艺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智能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健康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五年制高职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有高职专业50个、五年一贯制专业6个,涵盖了财经商贸、医药卫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文化艺术、旅游等10个专业大类。现有教职工500余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达35%、研究生比例达66.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在校生12000余人。拥有2个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1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近三年主持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60项,发明专利17项,发表学术论文累计200余篇。育人质量较高。建校以来,培训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其中包括一大批技术精英、知名工匠和职教良师,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3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一等奖30余项、二等奖40余项。2021年获得山东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学校构建了完善就业创业培养体系,先后与济南市人社局、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合作承办济南市SYB创业师资培训班,培训师生5726人次。2019年被认定为济南市首批创业培训机构,2021年被评为济南市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83%,雇主满意度达到99.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就业单位遍布中国重汽集团、浪潮集团、江苏省建集团、京东集团、海尔集团、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济南黄河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毕业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术技能深得企业青睐。社会声誉较好。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教育总评榜"社会满意度"十佳院校、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十佳院校、大众日报社"山东省就业前景十佳高校"、大众网"山东优势专业十佳高校"、山东省"花园式"学校、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济南市文明校园、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育项目单位等。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第一轮评估和第二轮评估。合作交流广泛。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本科高校开展自学考试本科教育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加自考本科学籍注册,实现专科毕业同时考取自考本科毕业证书,亦可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同时,学校努力为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搭建平台,大批在校大学生奉献国防,每年通过学校应征入伍近百人。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派出200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研修访学,邀请美国等国20余位职教专家来校讲学、培训,先后与加拿大哥伦比亚国际学院、韩国群山大学、日本名古屋丰田自动车大学校、德国ASC机构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百余名学生赴国外继续深造。目前,学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打造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较强的专业技能、高质量就业的职业教育品牌,为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山东省优质高等职院校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学校是农业农村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山东省首批五所应用基础型特色名校之一,是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是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深造率平均在38%以上,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学校现有在校生34262人,其中本科生2915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112人,继续教育类学生21532人。现有教职工2522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1259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全国专业技术杰出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其他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泰山人才工程专家60余人,其中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攀登专家5人、特聘专家21人、青年专家14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8人。学校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高峰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培育学科;1个省一流学科“高峰计划”建设学科,4个省一流及培育学科,农林学科连续5年入选QS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400强,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4个农业农村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2个农业农村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小麦改良分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1个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1个国家小麦育种栽培技术创新基地,1个黄淮海区域玉米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位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7个农业农村部、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培训基地;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新型智库,1个省级科教基地,5个省级培训基地,1个省级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协科普教育基地。学校有96个本科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40.13亩,建筑面积114.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5亿元,图书馆藏书289万册,电子图书177万册。学校设有齐鲁学堂、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林学院、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1个学院。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8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0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5项。建校以来,培养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印象初、朱兆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山仑、于振文、李玉、李培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唐克丽,欧洲科学院院士时玉舫,4位“长江学者”,12位国家杰青等为杰出代表的各类优秀人才26万余人。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不断传承和弘扬优良文化传统和崇高精神品质,提出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登高必自”的校训,凝练了以“树人、求真、包容、开放”为核心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为核心元素的农大精神。学校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肯塔基大学、佐治亚大学、爱达荷大学、普渡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技术大学,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多哥洛美大学,日本山口大学、广岛大学等70余所国(境)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 学校简介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城市——山东省德州市,承载着为党育人育才、职教报国兴市的使命。学校办学最早追溯到1958年,在新中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起始之年应运而生。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德州市人民政府整合五所学校组建而成,是德州市专科层次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一校两牌”,即“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德州市技师学院”。建校60多年以来,学校始终坚守职教报国兴市的初心,紧跟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节奏,与新中国共奋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30余万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技术精英、知名工匠、行业翘楚,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选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教育部评选的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面积119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54亿元。校内实训基地26个,校外实习基地271个。投资2.92亿元、建设7个实训中心的德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总部落户学校,学校实习实训条件跃居全省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学校现设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信息技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汽车工程系、 电子与新能源技术工程系、建筑园林工程系、粮食工程系、学前教育与社会服务系、健康管理学院(筹)、基础部(马克思主义学院)11个教学系部,开设高职专业45个、五年制大专专业12个、预备技师专业10个、高职与技师联合培养专业2个。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粮食工程技术2个专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2个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物流管理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2个专业为3+2专本贯通专业;机床切削加工专业群为省级示范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省部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注册生5000人。在职教职工882人,其中专任教师622人,教授40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419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4人,齐鲁首席技师3人,德州市首席技师15人,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兼职教师344人。学校实施“集团化办学工程”,形成“1239”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2010年学校牵头成立的德州职业教育集团,已发展为成员企业429家、学校39家、行业协会13个的大型职教集团,2017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骨干职业教育集团。2015年学校又牵头成立“山东省太阳能行业职教集团”,引领山东省太阳能行业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校技能大赛成绩优异。近三年,学校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643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5项。2018年、2019年在全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总成绩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学校与青岛理工大学、德州学院开通“3+2”专本对口贯通培养;设有“自学助考”直通本科,毕业生最快毕业当年可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校生可直接就读学校国家开放大学的业余本科;或参加全省“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院校深造。学校努力为毕业生应征入伍搭建平台,大批毕业生奉献国防。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连年达99%以上,一次性就业率95%以上,遍布中车集团、中船集团、中粮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深得企业青睐,被评选为2019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依托落户学校的“德州创新创业大学”,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纵横交织、多方联动、相互支撑、专创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荣获“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山东省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山东省省级众创空间”“2019年度山东高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1个,山东省名师工作室4个,山东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德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先后与德州市13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市各行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9万人、职业技能鉴定5万余人。学校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依托专业优势,组建了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中心、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27和个技术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00余项。学校近三年主持了省级以上教科研项目100余项。授权专利累计3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累计3000余篇。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先后派出100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研修访学,邀请澳大利亚、德国等国30余位职教专家来校讲学、培训,与法国昂热凡纳公立农艺学院、德国爱科特教育集团、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学院、韩国建阳大学等10余所国(境)外高校(教育集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被省台办评为“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抢抓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统培养这条主线,以内涵发展为核心,实施特色名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荣校“五大战略”,全力争创国家“双高校”,努力向特色鲜明、全省优质、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迈进。
  • 学校简介·人文、科技、梦幻、经典·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打造比肩国际的世界百年名校山东省招生代码:14709 学院性质:全日制统招航空类高职院校招生对象:三年制:参加当年全国普通高考的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五年制:参加中考的山东省应届初中毕业生(含中职三年、高职两年)单独招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山东省普通高考报名并取得考生号;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参加山东省普通高考报名或高职班对口招生考试报名并取得考生号。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由泛美教育集团在中国北方成立的首所航空类高职学院,是青岛莱西航空产业新城的核心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9亿元,规划总占地2045亩。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学院以“人文、科技、梦幻、经典”为核心规划理念,以英伦风格建筑为特色,校园内拥有超大的生态农场以及观赏景观,农场已经被评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学院整体建成后将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打造比肩国际的世界百年名校。学院实训中心设施先进、设备齐全,建立了飞行类、维修类、乘务类、地面安全与保障类22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包括B737-800飞机模拟舱(静态)、A320飞机模拟舱(静态)、机场安检设备、舱门模拟器、厨房设备训练、钳工与钣金、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实训设施设备,功能完善,可满足各专业实习实训需求。学院目前开设的专业有定翼机驾驶技术、直升机驾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民航运输服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通用航空器维修、通用航空航务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专业。以适应随着高科技发展民航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学院高薪聘请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民航行业专家、航空院校专家教授、学术技术带头人,组建了包括飞行、空乘、空保、飞机维修、民航安检等专家团队,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隶属于四川泛美教育集团,与国内外数百家民航及非民航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与几十家单位建立的定向人才培养基地。集团就业中心为毕业生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渠道,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国际国内航空公司和民航机场以及世界500强企业,涵盖飞行、乘务、空保、无人机驾驶、飞机维修、安检、航空物流、贵宾服务、值机等各类民航岗位以及高端服务、行政管理等岗位。学院坚持以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秉承“以人为本,突破文本主义思想,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跨岗作业能力,培养现代绅士与淑女”的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实行标准化军事化管理。实行“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质、融合发展”的校企融合新模式,把培养符合航空服务类企业岗位素质能力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航空服务产业日益增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倾力打造质量优良、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民航品牌职业院校,为青岛建设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和区域经济升级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力求实现毕业生就业与民航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把学校打造成有影响的高素质航空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促进我国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 德州学院德州市
    学校简介德州学院是山东省政府直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是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坐落于中国太阳城——山东省德州市,德州地理位置优越,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是首都一小时生活圈和省会半小时生活圈城市。 学校始建于1971年,前身是德州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德州学院。2006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首批、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获批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秉承“崇德启智,励志博学”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德院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20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占地2021亩,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4亿元,馆藏图书238万册。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5000余人,成人教育在校生17000余人,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160余人。 学校坚持以文理为基础,工科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打造师范教育和“健康+”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现设有22个学院,3个研究院。拥有省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其中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1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大数据发展创新平台2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发展智库1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培养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现有69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4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获得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项。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1项,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获批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公益性创业平台“七点创业谷”获批德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共获得国家级奖励4000余项。 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天衢英才”工程,引育并举不断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0余人,教授126人,副教授498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8名。拥有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5人;“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25人。德州市突出贡献专家、市现代产业首席专家、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市文化名家等46人。 学校坚持应用为本,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项目380余项。在生物物理、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纺织服装、可再生能源、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等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建有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3个。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在单晶石墨烯生物传感技术、“给-受体”光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2020年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学校坚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坚持根植德州,面向山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和德州市十大现代产业体系,先后出台《服务德州行动计划》《“对接京津冀,服务示范区”工作意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行动方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医养健康研究院”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地域文化研究传承创新,编辑出版《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丛书》,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与德州市各县市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共建校企产业学院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3个、博士工作站8个。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已与俄罗斯、波兰等18个国家的70所高校开展合作。举办中波、中俄合作本科层次教育项目2个,中俄合作专科层次教育项目1个。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研究团队共建“中俄生物物理前沿交叉联合实验室”、成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山东东盟研究中心”被教育部列为“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试点建设单位。招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学历生和语言生300余人。获批“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和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特色发展、国际化发展战略,实施专业提升、学科筑峰、英才汇聚、校城融合、对外开放、文化引领行动计划,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开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新局面!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