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今年高招三大变化 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设AB两志愿
2013-05-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距离2013年高考不到1个月的时间了,那么,今年我省又有什么新的招生政策?今日下午,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今年我省高招政策有三大变化,包括改革本科提前批投档录取模式、新增一所高校和两所高校的部分专业进入本一批招生等内容。此外,专科仍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征求志愿生源不足时最多可降80分。这两项政策与去年一样,保持不变。

  三大变化――

  变化一

  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设AB两志愿

  解读:今年我省将改革本科提前批投档录取模式。以往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其它志愿实行按院校志愿平行投档模式。

  今年,我省对本科提前批投档模式进行适当调整。本科提前批第一志愿实行梯度志愿投档模式,设置A、B两个志愿,各填报一所院校;本科提前批其它志愿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此举有利于更大限度满足本科提前批高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也可提高考生专业满足率。

  变化二

  闽南师范大学“本一批”招生

  解读:今年我省将有更多高校和专业进入本一批招生。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本科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招生。其中,闽台合作人才培养项目招生专业仍安排在本二批招生。该校也成为五年来继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和集美大学之后,进入本一批招生的高校。

  此外,福建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城乡规划等8个专业安排在本一批招生。

  厦门理工学院的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等6个专业也安排在本一批招生。

  上述院校和专业纳入“本一批”招生,取决于高校近年来的办学实力,需要综合考虑院校是否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等硬指标,也需要考虑学校近三年的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线等。

  变化三

  “高职单招”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

  解读:这几年,我省“高职单招”实行“一档多投”录取模式,实施效果与“平行志愿”投档模式基本相同,但由于一档多投程序比较复杂、学校在录取过程经常出现一些失误,考生难于理解,实施效果不理想。

  今年我省“高职单招”改为实行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这将有利于提高考生专业满足率,提高录取工作效率。

  两大继续――

  继续一

  专科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

  解读:去年,我省高职专科批次首次实行按专业志愿平行投档模式,是续北京之后最大规模实行按专业志愿投档改革的省份,考生专业满足率较前一年提高了10%,考生入学报到率提高了7%;同时,也有力推动了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

  今年,我省将继续实行该政策。据了解,按专业志愿投档,共设置40个专业志愿让考生填报,考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专业分门别类地按顺序填报。实行这种投档录取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专科考生对专业的要求。

  继续二

  政策性降分最多可降80分

  解读:今年我省继续实行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生源不足时扩大政策性降分幅度政策。去年,我省高职(专科)批次征求志愿录取时,除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公办高职院校外,其他院校生源不足时允许最多降80分录取。

  今年,我省继续实行该政策,此举可让更多考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问题,得到院校的普遍欢迎。

  相关链接:

  今年考生增加近8000人

  2013年全省高考共报名26.63万人,比去年增加近8000人,为近5年来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增加。其中普通高考报名24.74万人、增加4200多人,高职单考报名1.89万人、增加近3700人。普通高考报名中,文史类8.08万人,理工类14.03万人,艺术类2.03万人,体育类0.6万人。高职单考报名中,外省随迁子女报考人数共1019人,比2012年的196人增加了823人。

  今年4月份,“中职推免”和“高职自主招生”共录取新生1.1万人。扣除已录取的考生数,今年六月份参加高考的考生(参加准考证号码随机编排)有25.5万人,其中普通高考24.3万人、高职单考1.2万人。

  为确保高考顺利进行,省招委会要求高考工作要以考试安全为核心,以前期预防为关键,以内部治理为重点,以净化外部环境为基础,以强化责任为抓手,努力实现“平安高考”的工作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考试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完善应急预案,增强处置能力,确保高考平安顺利。

  据了解,今年我省高考将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并实行全程监控。(记者谢添实)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是2006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地处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福建省福州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闽江与乌龙江之间,占地面积720亩,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校园内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环境优雅,设施完备。学院2012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学校,2016年入选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项目;曾连续两年获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先后荣获“福建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工小家”“福建省教科文卫系统模范教工小家”“福建省阳光价费公示示范单位”等称号;院党委被评为“福建省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院团委两次荣获“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学院无缝对接福建农林大学校本部,充分共享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优美校园环境,共沐其80多年办学历史积淀的丰富校园文化。现设置经济与管理系、人文社会科学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文学艺术系、工程技术系、农业与食品科学系6个系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涵盖工、经、管、文、艺、农6大学科,共29个专业;拥有教育部正式批准的福建省独立学院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院面向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3年,普通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6%,居全省独立学院前列,现有在校生近1万人。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现有专兼职专任教师545人,其中副教授以上占38.06%,博、硕士占92.29%;8人入选省高校人才资助计划,18人获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认定,4个团队获省团队科技特派员选认,8人获市级科技特派员认定。学院实施校企合作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整体转型建设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现有省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483个,其中,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省级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43个(含国家级项目8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立项建设项目2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建设项目3个、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8个(其中重大教改项目7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9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9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案例2个;另有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省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高校教师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积极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签订各类实践教学基地共计230余家。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65项,承建省级科学研究基地1个。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地处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区位优势,着力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学院与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合作举办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6年正式开始招生,202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格性评估并获得继续办学资格。目前,该项目作为学院人才培养“特区”的辐射效应逐年凸显。学院与剑桥大学露西卡文迪什学院和CL Global国际教育公司签订三方协议,联合举办剑桥大学暑期学术课程项目;与英国切斯特大学密切联系,持续推动双方在人才联合培养、访学及暑期游学等学历项目和非学历项目上的合作;与台湾中原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北市立大学等高校建立良好的校际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联合办展(赛)、教学研讨、共建课程等,师生跨境、跨文化交流逐渐成为新常态。2019年以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有40名学生赴加拿大圣文森山大学留学;4名学生考取国外名校攻读硕士研究生。近几年来,共有120多名学生先后赴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学习。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方针,坚持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秉持“厚德博学 笃行致远”的院训,坚持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创办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共输送毕业生2.6万多人,近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0.27%;共有19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970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涌现出了“践行福建精神十大人物”提名奖(全省高校唯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国大学生气排球联赛、省大学生戏剧节等各类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共获得190多个团体奖项,3070多人次荣获1180多个奖项,总体成绩名列省内独立学院前茅。十六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院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持续快速提升。奋楫扬帆“十四五”,乘风破浪开新局,学院正朝着创建办学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大踏步前进,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学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闽江学院福州市
    学校简介闽江学院坐落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学校现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拥有光荣的历史传统。前身是1958年创办的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1984年创办的闽江职业大学(含2001年并入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2010年,爱国华侨蔡继琨先生创办的福建音乐学院并入闽江学院。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6年(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亲自为学校改革发展把方向、谋规划、做决策、解难题、办实事,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倡导“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30多年来,他始终关心关怀学校发展,2008年学校50周年校庆、2018年学校60周年校庆,他都在百忙之中发来贺信;2021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学校考察调研,与师生亲切交流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新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设有16个二级学院,拥有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点,开设本科专业61个,涵盖经、法、文、史、理、工、管、艺等八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一流学科(高原学科)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6万人,专任教师100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0.5%(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39.6%)。拥有省级教学、科研及高端外专团队12个,国家级、省部级人才138人(含柔聘)。现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44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现有校园总面积2294.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54.2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4.30亿元。各类纸质图书204.9万册,电子图书166万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福州市各县(市)区开展科技开发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开展办学合作;与逢甲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实践大学等台湾地区高校进行闽台高校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境)外30多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合作举办本科层次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闽江学院国际数字经济学院;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全省第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学校的办学和发展得到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有力支持。省市专门出台支持闽江学院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和意见。社会慈善机构、著名侨领、企业家、海内外校友纷纷慷慨解囊,支持学校办学,特别是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向学校累计无偿捐资人民币10亿元。“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动摇,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优”的办学追求不动摇,坚持“应用技术型”的办学定位不动摇,坚持“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特色不动摇,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全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应用型大学,努力以优异的办学成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和期望。
  • 集美大学厦门市集美区
    学校简介集美大学地处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与福建省、自然资源部与福建省、福建省与厦门市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硕士推免生资格单位,大陆唯一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准具有开展台湾船员适任培训资格的院校。学校办学始于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1994年,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美航海学院、集美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合并组建集美大学。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学校于1996年成立校董会,习近平、贺国强、陈明义、卢展工、黄小晶等担任过校董会主席,现任校董会主席为汪毅夫,现任校董会顾问为贾庆林、陈永栽。1999年至200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担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先后7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并提出系列重要指示,为集美大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为未来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设有20个学院,在校生285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 26000多人,研究生2300多人,国际学生近200人。现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其中10名院士(全职2名)在内的国家级人才29人次、省部级人才177人次。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18个。拥有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其中特色重点学科2个),水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水产与食品工程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峰学科,航运与港口物流学科群、区域经济与管理学科群、闽台体育文化学科群、数理学科群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4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11个、省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6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形成了航海、水产等面向海洋的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航海教育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是我国培养高级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的教学实习船“育德”轮总载重达6.4万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21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9个。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9项。学校长期注重发挥特色学科优势,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贡献力量,与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推进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毗邻台港澳等区位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与全球100余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国际航标协会(IALA)等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获批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迄今已培养近5000名毕业生;创新性开展校企“一带一路”国际人才联合培养,已完成首届非洲(安哥拉)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单位,是经教育部批准较早具有招收台港澳、华侨学生和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之一,是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和福建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招生单位、福建省及集美区台湾青少年研学旅游基地、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内地双向交流计划”资助单位,是福建省首批“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占地面积2344亩,校舍面积约10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特色鲜明,有8栋嘉庚建筑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新校区建筑群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学校建有万兆高速校园网,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32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650余种,电子图书1000万多册,电子期刊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60个,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州市闽侯县
    学校简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1958年,学校前身“福建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杰地灵的三坊七巷诞生,1960年调整为“福建艺术学院”,2005年5月组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08年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评估,2016年通过第二轮评估。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寄语学校“八闽艺苑春常在,丰碑应树育花人”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六十余年来,为省内外文化艺术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峰,原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李未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何弦,著名钢琴教育家杨鸣、周铿,著名舞蹈编导范东凯、曾焕兴,著名影视编导夏蒙、著名歌唱家阮余群,戏曲表演“梅花奖”得主曾静萍、李敏、陈洪翔、周虹、陈琼等。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艺术表演、艺术创作”树品牌,以“非遗传承、产教融合”显特色,以优异的展演竞赛成绩展优势,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立形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艺术院校,服务新时代新福建文旅强省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2013年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授予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学校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2021年成为福建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1年4月被授予“第十四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11月被文旅部评选为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学校多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福迎八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素质高颜值新福建”彩车游行表演等国家重大演出,受到文旅部、福建省委表扬。学校设有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社会文化系、服装设计系、公共教学部、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艺系(筹)、艺术教育系(筹)等二级教学单位。开设音乐表演、作曲技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古琴艺术方向)、戏剧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时尚表演与传播、艺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艺术培训与管理方向)、茶艺与茶文化、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文物修复与保护、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艺术设计、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书画艺术(绘画与策展方向)、书画艺术(书法与汉字艺术设计方向)、室内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漆艺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等25个高职专业(方向),以及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个中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800余人,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近年来,在校生参加重大赛事屡获佳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桃李杯、华东六省专业舞蹈比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荣获奖项超过170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143项。
  • 三明学院三明市三元区
    学校简介学校位于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中央苏区、中国绿都、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三明市。校园占地面积1421.43亩,各类建筑面积约40.40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3.5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49万平方米。藏书593.95万册(含电子图书423.95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5554.08万元。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应用基本满足办学需要。现有专任教师867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占85.58%,高级职称占44.41%,双师型教师占63.78%。全日制在校生14702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4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等8个学科门类,构建了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省级应用型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个,省级一流专业10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4个,省级一流课程51门。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专业群、产业学院、项目驱动创新班、应用型教学团队和课程“五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组建省级专业群5个和校级专业群3个,成立产业学院10个,其中,三明学院-中兴通讯ICT产业学院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产业学院。科研促进教学作用得以强化。建成40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与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研究分院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5个、省级研究院(研究所)2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文化基地2个、省级6·18协同创新院产业分院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创新中心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技术转移机构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科基地1个、省级科技经济融合服务平台1个。近三年,获省级科研成果奖24项,其中,社科成果奖2项;国家级项目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0项,授权专利数达468件。《三明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是省教育厅闽台合作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合作项目学校和接收外国留学生学校。先后与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澳门科技大学等17所台港澳地区高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近40所高校与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累计选派143名学生赴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学习。自2012年开展来华留学教育以来,共吸引超过来自世界各地40余个国家的163名国际学生到校学习。秉承“明德、明理、明志”校训,营造“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受疫情影响2020年就业率为90.41%,获评“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较高。近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福建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系列荣誉称号。学校致力创应用强校、育致用大才,坚持育人强校工作总目标,强化立德树人、服务发展超越,坚定走高质量地方应用型办学新路,朝着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大学的宏伟目标努力奋进。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