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省招办提醒:考生规定时间内同时填报本二本三批志愿
2010-07-1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招办提醒,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同时填报本二批和本三批学校。

  从13日起到23日18时是文史类、理工类本二批和本三批志愿填报时间。以往的经验表明,考生犯的错误是,只填报本二批志愿,认为只有等到本二批录取结果公布后,再填报本三志愿。

  据介绍,本二批和本三批志愿是一起填报的,一旦超过规定的23日18时,是无法再进行本二和本三批次志愿填报。

  高考录取是按批次进行,即先进行本二批次常规志愿录取,接着是本二批次征求志愿,再来是本三批次常规志愿,之后,再进行本三批次征求志愿,换句话说,填报了本三批次,是不会影响本二批次的录取。

  本三批次都是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这段时间,不断有人在问这两者的区别。通俗地说,虽然两者都是民办性质,但是,独立学院是由公办大学举办的,民办大学是由私人举办的。

  另特别提醒:每个批次都有征求志愿 考生切勿错过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证书资格的职业高等院校,以涉海专业为特色,以打造“本地离不开,业内认同度高,国际能交流”的本科层次海洋职业大学为愿景,开设海洋工程类、交通运输类、智能制造类、现代服务类、经济管理类、家政服务类、艺术体育类等36个高职专业,具备经国家海事局批准的含无限航区的船长、轮机长等在内的各类普通、高级船员、特种船船员等23项教育培训资质,现有学籍生10190人(截止2021年9月),年培训生超5万人次,船员教育培训规模位居全国前三。学校由祖籍福建石狮旅居新加坡爱国华侨蔡天真先生创办。2009年启动第一届招生。学校总占地面积1105亩,其中海边训练基地94亩,另有排他性海域面积280亩(不计入学校占地面积),达到了“千亩万人”的办学规模。现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四期建设正在建设面积达9万平方米,校园扩建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学校是国内同类院校中唯一拥有独立码头、港湾、沙滩、岛屿,并具备开展滩涂登船紧急出航、登岛、荒岛求生、反海盗、海上救生、水下智能装备、海洋工程等优越训练条件的高校。拥有国内最先进的360°视景航海船舶操纵模拟器;校园内湖水域宽广,校内水上训练中心配置国内高校唯一的千吨级可实际开航的特种船舶。学校以传承海洋文化为使命,结合泉州世界遗产城市的海丝文化要素,创建了突出海洋文化教育特色的校园建筑与布局,建设了国内首屈一指、长达2公里的海丝文化石雕景观围墙,还建有世界特种船展示厅和海洋文化展示厅,打造全国高校唯一“国家海权”主题党建思政成果馆,致力打造全国高校海权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校内35亩自然山体,正在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园教育基地”。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和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拥有专任教师456人,生师比17.77: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为50.2%。具有高级职称占比为35.1%,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数为3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8%,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兼职教师占比26.7%。开设航海交通学院、海洋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体育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防教育基地等二级学院,以及职业证照培训学院、国际船员专修学院、特种船国际船员培训学院、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学院等多个产业教学与培训单位;2017年4月,国务院扶贫办批准学校设立“全国扶贫就业创业培训基地”。亲近大海,宛如仙境学校坐落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泉州湾南岸,依山面海,风景秀丽,毗邻全国五大中心渔港之一——祥芝港,距离海岸仅200米。在校园附近有宽广、优美的沙滩,是击水搏浪的好去处,顺着平缓的沙滩走进大海,可以感受海水从脚面不断上升带来的愉悦,体会炎热天气中海洋的清凉。你更多看到的是台湾海峡,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浪花轻柔,充满无穷变幻的大海。在校园里可以登望海岭、思贤山,可以访七星湖、古龙井,可以观钟鼓楼、迎客瀑,可以更上层楼望尽无边的大海,流连小径遍寻四季之花。校园社团近百,学校书院共济,同侪互助最优,这里是学生的舞台,可以演绎最美青春,可以铸魂造梦。文化品味,和谐校园学院依托泉州千年古港的海洋文化底蕴,建设了国内首屈一指、长达2公里的海丝文化石雕景观围墙、世界特种船展示厅、海洋文化展示厅、海洋科技影视展览馆,并建有国内高校唯一的海权主题党建思政馆,依托校内35亩自然山体,建设“闽南海洋文化园教育基地”,学校先后获评为泉州市社科普及基地、石狮市社科普及基地、石狮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石狮市科普基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石狮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荣誉,学校结合海洋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提升,构建了具有鲜明学院特色和优质文化品味的人文校园、和谐校园。认养校树,永志责任学校全体师生人人都认养一棵树,挂上铭牌,永志责任。在我们有生之年,可以眼看手植之树成合抱之木,松鼠下到草地上捡拾树果,繁花开满连廊,虫萤点缀藤萝。等到校园植满大树,师生还可以走出校门,让合抱之树遍植海岸。人之儿女,己之儿女学校十分注重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感恩怀天下,励志铸英才”的校训已经成为全体泉海人的集体共识。矢志不渝地坚持“人之儿女,己之儿女”教育理念,真心诚意地呵护“校友皆兄弟姊妹”校风,竭尽所能地帮助学生铸魂造梦,不断拓展成功成才成人的空间和可能。职教名校,最好X学院学校是一所属于包括校友在内的全体泉海人共同的大学,是一个全天候开放的校友合作基地,是全体校友的经纪人和品牌管理者。学校将发展成为一所真正的“本地离不开,业内认同度高,国际能交流”的职业高等教育名校,能够办成人人拥有四张以上证书的“最好X学院”,让每位学生勇于追求X所代表的无限与附加职能。就业导向,遍植桃李学校坚持“以赛促学”“课证融合”的教学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学生不仅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喜获铜奖;在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和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也频频获得一二三等奖。学校被海事局授予“船员适任评估示范点”称号,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连续多年被福建海事局评定为A级。学校与国内外158家知名企业签订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就业渠道广阔,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89%,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7%,在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排列中,学校位居百强行列。在福建省教育厅公布的毕业生平均起薪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名。教育培训已累计为社会输送了超过100000名人才,校友遍布全球。办学卓越,闪亮名片学校是第一批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福建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福建省首批“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单位、福建省首批产业学院试点单位、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定点培训基地、福建省级终身学习教育基地、福建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地、泉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泉州市军分区直招士官后备班试点院校。“四轮驱动”素质教育模式荣获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中国教育报》专题报导学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恩教育;2017年、2018年和2020年连续三年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5年至今连续六年直招士官和参军入伍人数均超过泉州市高校总数的50%,两获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民办高校。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进入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全国高职高专排行榜民办院校前100名,2021年获得2020年度全国民办百强校荣誉称号。2021年10月20日,我校以“优良”的成绩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航海教育培训质量评估,是十所接受质量评估的院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完全认可我校组织开展的全日制航海专业高职学生三副(含GMDSS通用操作员)、三管轮部分科目理论考试成绩和基本安全培训、专业技能适任培训考试成绩。其中,三副免考科目为《船舶管理》、《船舶结构与货运》、《GMDSS》及6门专业培训合格证;三管轮免考科目为《船舶管理》、《轮机英语》及6门专业培训合格证,不仅是对我校航海教育培训质量的认可,也将鼓励更多学生报考我校航海类专业。
  • 学校简介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东亚文化之都、著名侨乡、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洛阳江畔,是一所全日制公办的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在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炼了“精诚惠世”的校训精神,确立了“志诚业精、尚德崇医、技以载道、济世惠民”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多名大、中专实用型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才。学校创建于1934年,初名惠世高级护校。几经更名于1986年改为泉州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2009年被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4年通过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验收,成为全国第三所、福建省唯一一所国家示范性(骨干)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2015年顺利通过高等职业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0年成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获批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A类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有洛江、惠安、北门街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138亩,建筑面积243355.44平方米。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82903.68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62.25万元,馆藏图书总量57.63万册。拥有7所附属医院(含直属1家)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教学实习医院、实习药企共279家。现有教职员工743人,专任教师521人,副高以上职称18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名,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84.04%。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社科公共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健康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图书馆、科技中心和信息中心等12个教学教辅院部、中心、馆。专业设置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药品生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质量与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预防医学、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健康管理等20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文理兼收,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校生9485人。成人教育设置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医药营销、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等10个专业,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中药学、康复治疗学9个专升本专业,在学函授学生1587人。学校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目前拥有1个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4个福建省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二元制办学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3个国家骨干专业(群),9个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个省级产业融合示范专业点A类培育项目 ,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6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9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3门省级高职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个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育部认证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个省财政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院校专业群实训基地A类培育项目。1个国家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项目,1个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建设项目,1个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1个泉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目前,学校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医学院校,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目标而奋斗。
  • 学校简介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是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联盟发起单位、副主席单位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前身为始创于2004年的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中,学校2017年办学发展潜力位居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其中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综合声誉等指标均位列民办本科高校第一。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21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学校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综合指标跃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五位,蝉联福建省第一位。学校地处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的福建省省会福州门户长乐区,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园建筑面积48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000余万元,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300余万册,各类教学实验室14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300余个。学校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学校秉承举办者吴钦明先生“教育是一种大爱”的情怀,积极倡导“善心、善言、善行”的教育理念,经全体师生共同实践和不懈努力,砥砺出“融会中外,经世致用”的校训精神,孕育了“崇德、勤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不断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学校积极构建文、经、管、艺、工、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2个省级重点学科及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现设立外国语学院、财金学院、经管学院、大数据学院、智能建造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以及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平台。拥有英语、日语、翻译、法语、西班牙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经济统计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学、资产评估、金融工程、金融学、投资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土木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智能建造、动画、广播电视编导、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美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等37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85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发展战略,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3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拥有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类)9门,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省级优秀特色教材4本,省级创新创业校本教材1本;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项,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1项;获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项目4个;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坚持“培、引、聘”并举,通过实施“双百人才工程”“引智工程”等一系列举措广纳贤才。目前,学校拥有一支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为引领的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兼任教师1000余人,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福建省引进ABC类高层次人才、福建省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人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和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才。同时还聘任了50余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中国台湾等境外教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科学研究、经验交流、职业成长、信息化提升搭建重要平台。重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作为师德建设目标,落实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良好的师德风尚在学校蔚然成风。学校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建立福建致公经济研究院、郑振铎与闽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大数据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银行与金融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近年来,获批各级各类课题878项,其中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98项,获授权专利848项,主编出版学术著作数十部,在SCI、SSCI、CSSCI、CSCD、EI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3400余篇。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最新发布,我校2021年院竞争力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24名,福建省第一名;根据艾瑞深2021校友会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最新发布,我校在2021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中位列第5名,并多年蝉联福建省民办本科高校第一名。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积极面向产业化新发展、国际化新进程、信息化新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推进协同创新。坚持以“新文科”、“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坚持“跨界融合(Cross-border integration)、产出导向(Output-oriented)、多元培养(Multi-cultivation)”的“C-O-M”人才培养理念,充分融合“信息技术+”、“外+”特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文工交叉,组建数字商务菁英班、智慧金融班、数字创意设计班、现代信息技术班等实验班,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复合培养,带动文科相关专业的转型升级和质量优化。积极彰显“外”字特色,率先建成省内首家外语诊断辅导中心,推进全员精准诊辅,为全体专业学生量身定制自适应诊断辅导流程,追踪学习路径,帮扶学习缺漏,打造个性化、跟进式、交互式外语自主学习品牌。组建“国际化视野精英班”、“对日/对法贸易创新班”、中外学生同堂的“全英授课国际班”,深入开展“专业+外语”外向型复合人才培养,推进外语、外贸融合融通。毕业生以“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道德优良,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特点,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打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建有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现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20个,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福建省众创空间、福建省“互联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标准园、福建省巾帼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退役军人创新创业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示范基地,连续五年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佳绩,已取得国赛3银5铜,省赛9金7银22铜的佳绩,先后获得“教育部2017年度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综合奖(全国仅16所民办高校获此殊荣)”等荣誉。学校大力推动国际化开放办学,并多措并举强化闽台教育交流和融合。是福建省第一所取得招收来华留学生资质的民办本科高校、第一所具备港澳台地区本科招生资质的民办高校,全国首批与台湾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试点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称号高校,福州市聘请外国文教专家优秀单位。学校先后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英国德蒙福特大学、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美国阿兰特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法国高等商业与艺术学校联盟、意大利锡拉库萨“罗萨里奥·嘉里亚迪”美术学院、葡萄牙布朗库堡理工学院、比利时列日省立高等专业学院等20多所国外高水平院校开展本硕联合培养、交流生、寒暑期研学、教师互访、访学进修等多方面的合作。与我国台湾地区亚洲大学、义守大学、铭传大学、中原大学、逢甲大学、树德科技大学等近20所高校建立密切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现有来自摩洛哥、利比里亚、几内亚、越南、尼泊尔、老挝、蒙古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美国等在校留学生70余名。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办学获得较好的社会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民办高校教育优秀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福建省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文明学校”“福建省第一、二届文明校园”“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先进教工之家”、首届全国青运会“突出贡献奖”“平安校园”等殊荣。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国台办网站、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经济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建教育电视台、福州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校办学作了多角度报道。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动应用型转变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持续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闽南师范大学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成立于1958年春。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和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福建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我校本科教育之扉。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复办福建第二师范学院,并更名为漳州师范学院。199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首批师范院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7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4月,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9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全票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2020年成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北江滨、圆山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000亩。现有本科专业68个,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3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65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7人,历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闽江学者3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另有省级以上优秀专家、教学名师等130多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拥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4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8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9项。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光学工程)、1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应用心理、电子信息、应用统计、翻译、资源与环境、汉语国际教育、旅游管理、风景园林、艺术),跨及11个学科门类。4个学科(群)(中国语言文学与闽南文化学科群、数学、化学与环境学科群、教育学)入选福建省高原学科,5个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心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经济学)入选福建省应用型学科。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不断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学校现有27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十三五”以来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3项。学校积极开展服务社会工作,与2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牵头组建了区域农村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菌物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设立了闽南师范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目前已与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众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2+X国际本科课程、国际职业教育自考本科、国际硕士预科、4+2留日及奥克兰大学海外学习中心等项目,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充分发挥对台地域优势,与台湾地区高校长期保持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积极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开展闽台联合培养人才。学校具备联合招收港澳台侨本科、硕博士生资格以及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生资格。学校秉承“博学 明理 砺志 笃行”校训,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门人才。建校以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9万余名,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勇于拼搏,建功立业,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彭冲、彭佩云以及教育部和福建省领导,曾先后为学校题词或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的发展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学校的未来前景寄予厚望。漳州市历届党政主要领导都亲临学校现场办公,全力支持学校的发展。当前,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重要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新闽南师大建设”为主线,主动服务“国家统一、中国东盟民心相通、海外闽南人统一战线构建”等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构筑新阶段发展新优势,加快“东南亚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全方位推动新时代福建高等教育质量发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市,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5月的福建医药学校,是一所隶属福建省教育厅,以培养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康复养护、医学技术、健康管理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现有洪山桥和铜盘2个校区。学校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技术传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食药行指委技能竞赛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学校,是“金陵康复医学教育联盟”成员,是全国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培养学校下设7个教学系(院、部),设有23个高职专业,涉及生物与化工、食品药品与粮食、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四个大类,其中教育部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专业2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群1个,省级示范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校主持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4个、职业工种标准5个,参与16门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药学类食品药品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编制工作,承担教育部中药学、药剂、药品经营与管理技术、中小企业创业经营等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近三年来,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银奖1项,省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4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9次、三等奖5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其中,“化学实验室技术”获得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国赛区第二名,为福建省历史最好成绩。各类在校生5000多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8%以上。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58人,其中专任教师158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88人,客座教授、研究员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8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63%。“双师型”教师72人,占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任教师总数的71%。高级职称48人,占职称结构的30.38%;中级68人,占43.04%;初级职称42人,占26.58%。45岁以下专任青年教师128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100人,占78.13%。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5人、全国食药行指委委员2人、省医药行业行指委委员1人、省食品安全专家6人、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专家12人、省GSP认证检查员9人,获得“优秀教师”等省级以上荣誉29人次。科技研发福建生物医药产品中试与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设在我校。学校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福建健康养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健康食品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协同创新中心,中草药研究所、康复技术研究所、健康食品研究所、健康养老研究中心、福建健康适宜技术中心、健康产品研究检测中心、福建生物医药研究中心、福建民间医药技术传承中心等8个技术研究平台。近年来,主持国家级、省级和地(厅)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取得了科研成果30多项,为行业企业完成横向技术服务20多项;申报专利31项,授权7项,以中医药养生、艺术养生、膳食养生等为重点研发37项健康适宜技术;承担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建宁县、德化县普查工作任务。交流合作学校与中国台湾中州科技大学、中国台湾嘉南药理大学、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学校、日本株式会社山本介护服务等6所境外高校或机构开展合作办学。校企共建的食品药品联合检测中心通过CMA评审,取得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资质,可开展7大类77个检测项目和109项农残项目的检验检测服务。校企共建的南武夷药博园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学校与永泰、长汀、柘荣等地人民政府、100多家企业开展政校企合作办学,与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本科高校联办成人本科教育和自考专本衔接班,与福建工贸学校、福建建筑学校、福建商贸学校等7所中职学校联办“3+2”五年制高职教育。社会服务学校发挥特色和优势,助力精准扶贫,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16年以来,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329人次,被评为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项目培养学校(高等学校)。学校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向全省6个地级市选派科技特派员23人次。创新“1+N”健康服务模式,开办“社区健康大讲堂”,建设社区健康教育课程 30 多门,开展文化素养、心理辅导、音乐书法、盆栽养生、中药保健、康复理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健康知识培训,被评为福建省终身教育优秀品牌和福建省终身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面向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开展医药购销员、中药调剂员、食品内审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作为福建省首家红十字现场救护中心教学点,开展急救员技能培训。近年来,学校开展社会各类培训15万余人次,被福建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社会服务工作入选《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典型案例。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