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考本科批录取结束 194926名考生读本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8月5日,河北省本科最后一个批次本科三批顺利结束,截至记者发稿时,本科已录取194926人,比计划增加近1.6万人。
据了解,本三批次一志愿录取结束后,176所院校共公布征集计划3474个,其中文史类56所院校公布986个,艺术文25所院校公布279个,体育文2所院校公布9个;理工类75所院校公布2134个,艺术理18所院校公布66个。本科三批共有30112人填报征集志愿,其中文史类11495人,理工类13766人,艺术类4600人,体育类251人。
从本三批次征集志愿发档情况看,文史类56所院校中,有31所提高了投档线,提高最大分值为47分;3所院校与一志愿持平;22所院校有所下降,最大降幅为33分。理工类75所院校中,有36所提高了投档线,提高最大分值为93分;1所院校与一志愿持平;38所院校有所下降,5所美术理(联考)院校线上生源不足,通过降分录取,完成了招生计划。
据介绍,8月6日开始,对口专科批和专科提前批将同期进行录取。对口专科共226所院校,计划招生21493人;专科提前批共701所院校,计划招生20661人。对口专科批和专科提前批设一志愿和二志愿,二志愿实行征集方式,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公布缺额计划进行征集。(记者马利)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防灾科技学院隶属于中国地震局,是全国仅有的以防灾减灾救灾高等教育为主、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立足防灾减灾行业,面向应急管理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学历教育、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类型并存的现代办学体系。学校现有本科专业32个, 包括防灾减灾核心类专业11个(地球物理学、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应急技术与管理)、防灾减灾支撑类专业13个(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地理科学、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防灾减灾拓展类专业8个(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英语),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和经济学等五大学科门类。32个本科专业中,获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各1个、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1个省级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涵盖自然灾害成因机理、发生发展、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救援处置、灾后恢复重建等全过程,凝练整合12个支撑学科及34个科研平台,构建了“全过程、一体化”学科体系和支撑科研平台体系,包括2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及90余个各类实验室,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仪器设备总值2.98亿元,生均3.30万元。建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先后成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工程结构减震隔震、防灾减灾技术与装备等24个校属科研机构。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立足防震减灾行业,面向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培养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设地震动力学与地球探测技术、地质资源与灾害地质、防灾减灾工程、地下水工程与地震流体动力学、灾害监测技术与工程安全、灾害信息处理技术、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规划等培养方向。学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单位和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1个;承担省级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高地、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省部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国际合作实验室等项目。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63”计划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等680多项,科研经费累计近1.02亿元,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近20项。学校着力开辟凝练了地震前兆背景场、岩土工程抗震、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城市震害预测、地震地质灾害、地震观测信息处理、地震前兆观测仪器、灾害风险与应急管理等8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灾减灾科研体系。学校承担了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项目等行业技术服务、社会服务项目2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公共效益。学院深度参与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重大灾害的现场救援、科学考察、灾害损失评估以及中小学房屋破坏情况考察工作。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学校向中央提出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议”被教育部等有关部委采纳,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校安工程”在全国铺开,极大提高了全国校舍地震安全保障。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室内体育馆、游泳馆、高标准运动场等设施。图书馆纸介藏书近100万余册,并拥有“中国知网”“维普”等30多个电子资源数据库。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3.7万元,建有地震科学、工程地震、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等多个实验中心,有各类实验室86个,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最齐全的地震监测类仪器;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多个,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学校作为我国防震减灾基础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已为地震系统和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勇于担当、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多人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及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称号,地震系统70%的地震监测一线人员,80%的地震台(站)长毕业于此,学校因此被誉为“地震系统的黄埔军校”。学校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坚定不移朝着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辐射中心、信息交流中心目标迈进,为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办学二十余年来,学院先后多次被各级教育部门评为管理示范院校、高职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单位,新华社、《人民日报》均对学院进行过专题采访,《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也多次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报道。一、注重基础建设,打造现代校园学院建有南北两个校区,(学府路校区和行唐校区),总占地面积1083亩,校舍面积18.87万平方米。现已建成教学楼、工程教育实践中心、科研楼、图书馆、行政楼、航空航天馆、大学生创业孵化实践基地、学生公寓及体育馆、游泳馆、篮球场、运动场等完备的标准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一卡通、免费WIFI、无盲点电子监控、公寓门禁数字化系统及热泵热水系统等应用提高了校园的现代化水平。二、找准市场定位,明确专业特色学院始终遵循“强基础、创特色、求质量、谋发展”的办学方针,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紧跟市场需求调整、发展和优化专业体系,现有航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艺术设计系和医学系6个系,开设了58个热门专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经、管、医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依据河北省高校专业的布局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设了飞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发动机维修技术、飞行器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定翼机驾驶技术等服务于航空产业的专业群,错位发展、补充短板,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工程专业特色。三、突出技能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学院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适应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制定了以综合工作任务体系为标志的教学大纲,注重技能培养,真正建立起实训随课堂,实战随任务,实习随就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毕业生真正具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学实力学院拥有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学院除大力引进“高、精、尖”人才外,还积极开展“双师型”教师自培计划,培养出一批“教练型”、“工匠型”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并吸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中,从而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职称与学历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五、开辟实践基地,推动科研创新为加强实践教学,学院与127家企业开展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合作,与17家企业或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建有校外实训基地50多家,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0余个。自建通用航空机场一座,在运营飞机7架,其中4架运5B、2架塞斯纳172、1架罗宾逊R44。近五年来,我院积极承担地方科研任务,依托于“河北蓝天航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河北吉远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石家庄亚光速科技有限公司”、“河北育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的工业级无人直升机以及无人机在各种情境下的应用等科技项目进入转化阶段,“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系统”、“汽车防亏电保护器”、“智能电瓶隔离器”等专利实施了产业化。我院还开展了军民融合的科研项目,直升机飞行员头盔、战斗机战时应急降落灯光系统等的创新研发进入实质性阶段。近五年来,教师承担省教育厅教改课题项目3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部,建设校级精品课程6门。六、加强交流合作,践行服务社会学院秉承“以国际视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格局,应时顺势,开门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格鲁吉亚、波黑、印度、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高层互访、教学教研、教师进修、专业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广泛合作,借力发展提升学院竞争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方面发力,与国家图书馆的握手、与中国民航大学的联姻、与首都机场首航未来、北京安控科技、北京欣天鹅航空装备科技、天津博翰等的深度交流,均促进了双方的共赢、共享、协调发展。建校20年来,我院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培训、继续教育、智力支持等方面积极为社会贡献力量,培养了1.6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繁荣校园文化,搭建育人平台学院着力打造“重责任、敢创新”的文化精神,营造“以人为本,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迎新晚会、运动会、红歌赛、辩论赛及篮球赛等活动持续开展。学生社团异彩纷呈,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创业协会、无人机俱乐部、电子竞技协会、动漫社等30多个社团,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为广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平台。我院学子也是各级各类赛事的常客,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河北省高校制图与构型能力大赛、三维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体育影像摄影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学院还依托“育卓众创空间”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业大讲堂、双创大赛、项目路演和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讲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就业创业能力,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新载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院怀抱教育报国、航空报国的梦想,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承载着新的希望,驾驭着新的机遇,勇攀高峰,努力迈向新的彼岸,创造新的辉煌。
-
学校简介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渤海之滨、古运河畔、扁鹊之乡,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公办高等医学院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院校,河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单位。 【历史沿革】 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为“天津专区医学院”。1963年改建为河北沧州卫生学校。1994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卫生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办学60年来,学校面向基层、立足沧州、服务河北、辐射周边,艰苦创业、奋发图强,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医药卫生技术人才68000余名,他们当中一大批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 【基础设施】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024亩,建筑面积26万余平方米,绿化面积46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300余万元。多媒体教室117个,网上教学资源丰富。馆藏纸质图书65万册,中文纸质专业期刊349种,电子专业期刊27067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和综合数据库,实现了书刊文献资源的自动化检索与管理。建有标准塑胶运动场、体育馆和篮排球场。有单元式学生公寓楼14栋,大型餐厅、生活馆、浴池、校医院等生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新筹建的图书馆2万平方米,综合教学实训楼2万平米,健康养老教育实训中心6万平米。 【实践条件】 学校有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39所,省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00余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5个、实验实训室206个、科技实验中心1个,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内附属市人民医院集医疗、预防、康复、教学、科研于一体,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床位1100张、示教室40个。 【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449名,兼职教师313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9名、副高职称126名,博硕士223名,双师型教师256名,专业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3名。学校聘任多名省内外知名医学院校教授、专家、博士为兼职教授,定期来校进行学术交流,指导教学科研工作。 【专业教育】 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涵盖了本、专科成人教育和短期培训。设有医学系、口腔系、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技术系、健康管理与服务系和基础医学部、公共课部、思政理论教研部等六系三部。开设有护理、护理(老年护理)、助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医学营养、预防医学、药学、中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药品经营与管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20个专业及方向。学校是现代学徒制全国试点校,拥有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3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骨干建设专业1个、校级骨干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1门、医学类教指委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主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4个。主持制定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1个,参与制、修订3个。与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科研强校】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提升科研质量。2012年以来,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课题210项,其中省部级课题59项,获得上级资助98.80万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24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主、参编著作257部,其中专著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38部。发表论文1168篇,其中SCI收录7篇、SCIE收录1篇、EI收录1篇。申报专利12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学校创办校刊《沧州医教研究》,已编发47期,收录教师学术论文1400余篇。 【人才培养】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名。文理科招生录取分数线平均高出全省高职院校录取控制线120分以上,名列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当年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态势。近年来护理、助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美容技术、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累计100余人次。学校每年举办人才招聘会,就业单位遍及京津冀等十几个省市,毕业生以良好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社会赞誉。 【订单培养】 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建有定向实习基地63个。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分别确定我校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解放军301医院、304医院、307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华润新龙医药有限公司、北京朝阳三环肿瘤医院、河北狮城百姓集团、上海誉兴商贸有限公司等单位与我校密切合作开展了“订单”培养,现有订单班级23个、学员800余人,形成了“入学、培养、就业”直通车。 【示范引领】 学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河北省卫生职教集团牵头单位、高职高专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中国职业技术学会卫生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卫生教育专业委员会护理类教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全国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办学声誉】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绩。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成为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好和社会公信力高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在省内乃至全国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发展愿景】 六秩华诞,继往开来。我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办学定位、目标,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为区域医学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民健康保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河北工程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高校,河北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河北省文明单位,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办学条件优良,校园环境优美。学校新校区总占地面积4098亩,建筑面积76.32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425人,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河北省高端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61人。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3089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104人,留学生133人。拥有装备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室,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63.9万册。学校建有万兆光纤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以及无线覆盖网络。学校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附属学校为独立设置和编制经费单列单位。学科门类齐全,工程特色鲜明。现有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教育学、历史学11个学科门类。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与工程相关的专业70个,占比达80%。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水资源水环境调控及综合管理,拥有河北省唯一的水利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商管理(MBA)、土木水利、电子信息、农业、法律等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水利工程学科为河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优先支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为河北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重点培育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较高,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建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5个省级一流本科建设点、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4个双学士学位教育试点专业、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建校近70年来,培养了20余万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高管、政界精英。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是河北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获评河北省创业大学。青蓝众创空间为河北省省级众创空间、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以及河北省众创空间联盟成员。“十三五”以来,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600余项,其中,第七届中国 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铜奖3项;第六届、第七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连续两届获特等奖,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2018至2021年连续四届获一等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C)“凌云车队”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十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高速避障项目第一名。文化传承与创新成绩斐然。以大工程文化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繁荣发展,“大工程文化育工程人”项目获评教育部思政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创新案例、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全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第一个八路军129师精神研究会,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练形成了以校训“崇德尚善、精工铸新”,校风“敦本务实、知微知彰”为核心的校训校风文化。深入发掘各学科文化要素和办学传统,形成了既相互融合、又独具特色的节水文化、善建者文化、博知文化、地质文化、饮食文化、管商文化、耕读文化、甘丹书院特色文化等特色学科文化。积极筹建古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已拥有古建筑构件1700余件(套),其中有10余件(套)藏品被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认定为达到国宝级水平,学术价值巨大。全力打造自强文化,2006年以来共有17名大学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彰显“文化战疫”力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歌曲《爱在黎明的天》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滚动播出并在“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展播。师生原创文艺作品获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体育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在全国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健美操锦标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冠军39项,田径队多次蝉联河北省大运会团体冠军,3名学生分别打破河北省大学生女子10000米竞走、男子链球和三级跳远纪录。1名学生作为国家田径队队员参加多哈世界田径锦标赛,入选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并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投掷团体冠军和女子铅球铜牌。1名学生获全国射击锦标赛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冠军,并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上获男子步枪三姿第四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家级媒体多次报道学校文化建设情况。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成果丰硕。“十二五”以来,承担17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项;118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2605篇SCI、EI收录期刊论文,获393项职务发明专利。获16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其中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河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第二单位1项)。获2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1项成果获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学校主办有《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建设有3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1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以及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学校先后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与20余所高校开展了双学位和交换生项目,与爱尔兰唐道克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建有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河北省外国院士(诺奖)工作站以及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招收来自巴基斯坦、赞比亚、贝宁等国家的留学生。作为第一主编单位,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英国朗堡大学、乌克兰国立建筑技术大学联合创办Scopus数据库和ESCI收录期刊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
学校简介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以旅游命名的综合性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旅游、现代农业、新商科和设计与信息技术等特色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学校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荣膺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先进校、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文明校园、河北省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桂冠。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学校坐落于著名旅游胜地——河北省承德市,毗邻避暑山庄等著名景区,学习、生活条件优越。承德拥有五千年红山文化和三百年山庄文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群,拥有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文化深厚,环境优美,区位优越,气候宜人。承德市高速公路、空中航线和京沈高铁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学校是全国唯一一家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定点培训单位,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旅游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北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万人,教授48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近300人,“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6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职业教育名师3人,全国行指委、教指委委员5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省教师教学创新培育团队1个;管理期内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三层次人选2人;44名教师被省、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聘为技术专家。学校现设有文化旅游、酒店管理、现代商务、现代畜牧、现代农林、艺术设计、信息与智能7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体育3个教学部。2021年学校面向全国20余个省、市招生,招生专业40个。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旅游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河北省“双高计划”旅游管理高水平专业群1个;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建设专业4个;河北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旅游类建设项目5个;拥有满足教学需要的156个校内实训室,和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洲际酒店集团、竹园国际旅行社、京东集团、北大青鸟、以岭药业等知名企业建有15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旅游管理专业被教育部、原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学校成功入选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有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高职高专教指委精品课程。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4部。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连续多年就业率达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与国(境)外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招收国(境)外留学生近百人,先后两次荣登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在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上,2021年排名第237位,进入全国高职高专综合竞争力前20%。学校创造性提出“双立双成”的育人理念,恪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坚持“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和“立德在前、立志在先” “立德立志、成人成才”的思路,打造“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旅游思政+思政旅游”的品牌,全面落实 “三全”育人和“三进”工作。学校坚持以质量和特色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为主旋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将学校建设成“本科高职·百年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