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面试温馨提醒
2024-01-04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含音乐教育类、音乐表演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面试将于2024年1月7日起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为确保考生安全顺利参加考试,共同营造公平、和谐、有序的考试环境。现将有关事项提醒如下:

1.考试时间:2024年1月7日上午开始

2.考场地点: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音乐学院教学楼

3.考试内容和要求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闽教考〔2023〕10号)执行。考场设声乐场(考试科目:视唱、声乐)和器乐场(考试科目:器乐),考生根据本人报考类别对应考试科目参加考试,所有科目考试完成后方可离开。兼报音乐表演类和音乐教育类的考生,相同考试科目只考一次。考试期间,考生不得透露姓名等个人信息,但须报告抽取到的作品名称。

4.考生应于2024年1月6日下午14:00后登录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eeafj.cn)数字服务大厅--高考高招--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考试信息查询模块中查询本人考试场次信息。

5.请考生提前熟悉和了解掌握考点位置,充分考虑交通、天气等因素,提前安排好出行线路,考试当天提早出行,避开高峰,留足赴考时间,避免耽误或错过考试。

6.考点原则上只允许考生本人进入,如携带有不便步行搬运的大型乐器(如双排键、马林巴、架子鼓、大鼓、排鼓、箜篌、古筝、电子管风琴、扬琴、大提琴、竖琴等)的考生允许至多2名随行保障人员(含运输车辆司机)进入考点,其他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考点。非当日考试场次考生不得进入考点。考点仅开放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南门(学府南路与仓山大道交叉口)作为考生入校唯一入口,其他校门均不对考生开放。考生进入考点时,须持本人《艺术类专业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经考点工作人员核验后,按考点要求,通过考试专用通道步行进入考试区域。考生应按考试的场次时间安排于考试当天上午7:00-9:30、下午12:30-15:00或晚上17:20-20:00开始进入考点候考区(音乐学院教学楼前广场);考试结束须尽快离开考点、不得逗留。

7.考生凭本人《艺术类专业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按公布的考试场次安排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候考室集中,抽取考试顺序号和考试曲目后,根据考务人员的安排,有序进入考场。考生应按考点安排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延误、错过考试时间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8.考生应自觉接受智能安检门、金属探测仪和人脸识别检查,考生严禁携带手机、手表、电子手环、无线耳机及其他电子通讯设备进入考点和考场。

9.考试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录像,请考生遵守考场纪律,诚信应考,切莫心存侥幸,以身试法,以免贻误终身。考生如不遵守考场规则,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管理,有违纪作弊行为的,将依法依规处理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涉嫌违法犯罪的,将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10.福州地区早晚温差较大,请考生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同时请注意饮食卫生和人身安全。

祝各位考生考试平安、顺利,取得理想成绩!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福建省教育厅,1920年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为我国最早培养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入选“福建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以“诚毅”为校训,弘扬嘉庚精神,为国家和福建海洋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优秀校友遍及全国各地和世界五洲,在海内外享有广泛声誉。2000年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题词“春风化雨,桃李满园”,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寄予厚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等国家、部、省领导先后来校考察调研,充分肯定学校建设成效。学校现有思明和翔安两个校区,占地710亩,总规划占地面积1000余亩,现有航海学院、海洋生物学院、海洋机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国际商贸学院、海洋文化与旅游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二级学院,筹建海洋工程学院,在校学生1.3万人,非学历教育学生每年2万多人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团队”,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省优秀教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3名,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名。建有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等校内实训室及各种仿真实训室17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5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2个。学校始终秉承行业办学传统,坚持服务海洋、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全面对接福建省海洋产业链构建“大海洋”特色专业体系。开设38个专业,布局有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港口物流、海洋信息技术、国际商贸、轮机工程技术和滨海旅游专业群等七大重点特色专业群。近年来,主持建设水产养殖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等2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新增教育部认定的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荣获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2021年金平果高职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学校渔业类专业位列全国第一;在专业排行榜上,水产养殖技术、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位列全国第一,港口与航运管理、船舶检验、集装箱运输管理、港口物流管理、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商检技术位列全国第五。在2022年校友会艾瑞深全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全国第三类(行业类)高职院校第14位,为我省排名位次最高的高职院校。学校始终坚持“海纳百川、崇德尚匠、产教融合、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进“亲近产业、融入企业”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牵头组建福建海洋职业教育集团、福建省海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翔安区校企合作联盟。与厦门市翔安区、福州市罗源县、漳州市云霄县、华安县、厦门港口管理局等福建沿海县市开展校地战略合作;与福建省远洋渔业促进会、福建水产学会、福建航海学会等省级行业组织开展校行企纵深合作;与厦门理工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搭建校校合作平台。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考安全综合技能培训基地”和“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共建“渔业船舶验船师培训基地”,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共同建设职业技能提升中心,与弘信创业工场联合创办柔性电子产业学院,与吉林工艺美术馆共建世界船模文化展览馆等。学校紧紧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积极开展人才“供给侧”改革,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现代学徒制”“二元制”“A+雏鹰计划”“协同创新班”等多种培养方式。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竞赛双轮驱动,与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共建南方海洋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占地7500平方米,是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厦门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学校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铜奖4项和最具人气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装配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金工工艺项目全国第二名、撇缆操作项目全国第五名、航海院校组团体三等奖;全国职业院校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学校注重技术技能积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是交通部海事局许可、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的海船船员培训机构,农业农村部第一批海洋渔业船员一级培训机构,农业农村部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对台渔工基本技能培训机构,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承办院校。2017年新农学员陈志仁、李吉明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工程,实施对接国际海事公约组织标准的国际船员体系专业认证和IEET悉尼协议专业认证,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聘请加拿大EdwardMcBean院士、肖惠宁院士等4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或特聘教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华侨华人后裔留学生。获批“厦门金砖新工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智慧渔业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项目获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教育援外项目,与宏东渔业共建中国水产技术非洲教育培训中心,与台湾海洋大学、高雄科技大学、台北海洋科技大学等台湾地区涉海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师生互访等教育与学术交流。学校重视大学精神与专业教育的互通互融。突出嘉庚精神、“诚毅”校训和海洋文化,构建学校精神体系,有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建设有校主校史纪念馆、世界船模文化展览馆等,龙舟运动和帆船运动已经成为学校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育人成果,获评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龙舟运动示范基地。龙舟和帆船运动曾获中国龙舟拔河公开赛季军,中华龙舟大赛青少年男子组第四名、中国杯帆船赛亚军、“海峡杯”帆船赛长航赛和总成绩双冠军、环海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Fareast28R组冠军、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比赛大学组团体J80级别银牌等。新百年,新使命,新征程。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的殷切嘱托,弘扬嘉庚精神,秉承“诚毅”校训,深化改革创新,突出开放融合,着力为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技能人才和社会培训、应用技术研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样化社会服务,为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海洋职业大学,实现校主陈嘉庚先生“开拓海洋、挽回海权、培育专才”的建校初心而努力奋斗。
  • 学校简介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全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福建省最佳形象企业”、“福建省标兵企业”——福建省黎明企业集团公司投资兴办,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制3年,2004年开始面向省内外招生。2017年通过了福建省高职院校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凝炼并践行教书育人“黎明模式”:一手抓爱的教育,启迪与塑造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做人”;一手抓实践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做事”。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对此作了宣传报道,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趋提升。招生工作逆势而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学院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学院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创新思政工作,践行“爱的教育”,其成果获得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高职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爱的教育”于2016年5月列入首批福建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项目,2020年11月又被列入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院把提高学生能力作为办学目标,坚持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强化实践教学,师生技能提高,在全国、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上屡获金牌,近年获奖超300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夺得2金4银7铜的佳绩,有2为学生国赛获金奖,进入教育部人才库。有6位教师教科研成果获国奖,其中2位教师科研论文获国级一等奖;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 6道热菜作品获省级金奖并被授予“福建名菜”。有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28项,省级教改项目13项;有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1个,省级职业院校产业学院试点项目2个。依托烹饪实训基地先后承办了全国、省市烹饪技能大赛6场。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中国特色教育建设先进院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单位,全国餐饮职业教育优秀院校等称号。被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学院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现拥有福屿和地球村两个校区,福屿校区地处福建省会福州市中心,交通便利,校园优美;地球村校区是主校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大樟溪龙泉半岛风景区(距福州市中心30分钟车程),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光旖旎,是一个生态园林校园,是学子读书成才的好场所。校园占地面积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实训基地10多个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数近2000台套,图书馆藏书30万册,各类教学、体育场馆、生活设施齐全。学院设有烹饪、药学等6系2部,23个专业。在校生近5000人,教师200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15%,双师素质教师占60%,师资结构与水平不断改善与提升。学院除学历教育外,还开展非学历培训教育,设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是国家英语四六级、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福建省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等级、全国信息化工程师NCIE认证等多项考试的考点。学院秉承“明德至善、博学多能”的校训,倡导“创业办学、光而不耀、校企相长、服务海西”的理念,坚持“黎明模式”办学,践行“爱的教育”,强化实践教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工匠精神,又有技术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懈努力,扬帆前行。
  • 学校简介2009年4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正式创立。学校位于著名侨乡、中国品牌之都——泉州晋江市,由晋江市人民政府主导,澳门金龙、福建恒安、安踏、浔兴、艾派等五大知名企业集团共同创办。十三年来,我们怀揣为国担当的初心,砥砺求索,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董事会的领导下,学校尊重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秉承“明道、励学、笃行”校训,发挥企业办学特色,传承晋江经验,坚持“践行被需值教育、产教融合创新育人”和群教育的办学理念,创新创造,培育“三动”(动手、动脑、动口)“四会”(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的高素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福建省职业教育和全国民办职业教育品牌。十三年来,五大企业公益办学闯出职业教育新路,企业学院产教融合创出新特色,被需值文化和群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国际化办学敢为人先,办学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十三年来,学校从初建校时的仅369名学生、6个专业,发展到现在校园占地600亩,29个专业面向全国20个省市招生,在校生近万人。目前设有商学院、智慧制造学院、健康生活学院、建筑学院、文创学院等5个企业学院及教育学院、素养培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泉州产业发展,契合晋江产业布局,以建筑工程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工业机器人、电子商务、动漫制作技术等5个品牌专业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为引领,建设数字建造、休闲食品、智能制造、新电商、文化创意、运动产业鞋服等6个特色专业群,其中重点建设新电商、运动产业鞋服等2个跨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实现了从小变大、从鲜为人知到声名鹊起至而形成品牌的历史巨变。通过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门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产业学院、6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参与主持国家《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及福建省《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2021年,学校入选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进入省级“双高”行列的民办院校。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福建省示范校(唯一入选民办高职校),在2020年“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终期评估验收中,我校位列全省50所高职院校第9名,再次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民办高职院校。学校发展潜力综合排名连续三年(2018-2020)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荣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满意度”TOP100强(福建省第2名),在2020年、2021年全国“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榜单中,我校蝉联全省民办高职院校第一名,分别位列全国第十三名、全国第十名!177D3我校还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人社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创新发展案例校、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试运行直属基地、中国饭店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建省众创空间、福建省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项目培养学校、福建省社区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福建省“模范教工之家”、省级园林单位、福建省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泉州市众创空间、泉州市产业实训基地、泉州市快递人才培养基地、泉州市食品职教集团和泉州市鞋业职教集团牵头及理事长单位,晋江市文明学校、晋江市职工培训基地、晋江市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企业学院、产教融合、被需值文化和国际化办学等办学特色与优势日益彰显,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迈进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秉承“明道、励学、笃行”校训,践行群教育被需值教育理念,传承晋江经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改革创新,凝心聚力,为打造福建省职业教育和全国民办职业教育品牌、推进学校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而努力奋斗。
  • 华侨大学泉州市丰泽区
    学校简介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直属,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960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学校创办于福建泉州,廖承志为首任校长。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83年被党中央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植大学”。1996年由国务院侨办、福建省人民政府进行共建。1997年原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成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6年厦门校区启用。2003年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于1980年成立董事会,庄希泉、胡平、黄长溪、贾庆林、陈明义、宋德福、王刚先后担任董事长。现任董事长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名誉董事长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特别行政区原行政长官何厚铧。现有教职工2800多人。在1700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者占56%、博士学位者占67%、海外留学经历者占38%,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66%。有双聘院士、国家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名,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支高水平团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多万名,其中6万多名分布在港澳台及海外各地,成为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友好使者。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7101人、研究生5486人,有来自港澳台地区和90多个国家的学生7070人,是全国境外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设有26个学院、90个学系(部、中心)。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7个专业通过国际及国内专业认证。有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80余个。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形成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覆盖11个学科门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41个,福建省高峰高原学科17个。工程学进入ESI世界排名前5‰,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居ESI前1%。学校重视学术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能力。每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在福建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科研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有关学术论文分别在《自然》(Nature)、《中国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连续四年进入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全国百强。2位教授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推动产教融合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贡献。扎根八闽大地,助力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持《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委托立法项目,参与厦门、泉州有关申遗工作,与地方政府携手推动泉州“一带一路”侨泽园建设,打造“华大讲堂”“集美讲堂”高端学习平台。与重庆市和福建省的8个设区市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帮扶贵州黔西南试验区、甘肃积石山县脱贫攻坚。学校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已与五大洲4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签署合作协议。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设立了130个办事或招生机构。学校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秉承“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贯彻“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服务国家侨务与公共外交工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连续十一年出版《华侨华人蓝皮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连续三年入选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最具影响力高校智库,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特色智库。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来西亚研究中心入选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华侨华人研究院、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院入选福建省重点智库。促进民心相通,连续16年举办“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一大批致力于促进中外友好的优秀人才。大力推广华文教育,为全球55个国家570多所华校培养师资、编写教材、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学校注重文化育人,建设“一元主导、多元融合、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连续两年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形成“承志·传统文化大观园”和“精彩亚洲·对话文明”等文化品牌。学生男篮九度问鼎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冠军,代表中国首次夺得世界大学生三对三篮球联赛总决赛男篮总冠军。学校在泉州、厦门两地分别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14.7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04万平方米,拥有各类图书资料502万册。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声誉良好的大学,为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泉州市丰泽区
    学校简介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前身是1986年创办于晋江市金井镇的“晋江摩托培训学校”,1994年发展成为“福建省摩托汽车培训学校”,2002年“泉州中营职业学院”正式建校,2007年,经教育部备案更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2018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升格本科,暂定校名为“泉州理工职业学院(本科)”,2019年5月,教育部正式函告福建省人民政府,更名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系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学校目前拥有一校三区,主校区位于中国品牌之都——晋江市,接壤沈海高速公路,毗邻高铁晋江站。学校基于学科综合优势,开设14个本科、14个专科专业。2020年有在校生9000多人,教职工近600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000多万元,校内教学实践、实习基地109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16个,图书馆藏资源丰富,馆藏文献达百万册。拥有福建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等13个省市科研平台,在福建省民办高校规范办学评估中获得第一名。学校在福建高校中最早实施“双院制”管理模式,学院抓专业学习,书院抓素质教育。目前有中营汽车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国科数字产业学院、能源学院、人居环境学院、商学院、文化旅游与体育学院、艺术传媒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大学院,有一善、双馨、三创、四实、八方、丰泽六大书院,双院协作深入推进“三全育人”体系,实现“健康长寿心灵美、就业创业能力强、造福社会贡献大”的育人目标。学校以“忠诚、勤奋、创新、奉献”为训导。以“产业伙伴型大学”为办学定位,与产业(企业)结伙成伴,服务产业之所需,解决产业之所急,通过共建专业、共培师资、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育人、改革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等举措,课堂与生产实践充分融合,课内与课外互为融通,切实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机制。以“创业者的摇篮”为育人定位,把创新创业教育扎根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具备创业者素质和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探索实践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爱拼敢赢的晋江精神为学校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连续两届获“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年一届),所培养的具有晋江模式基因的创业者深受社会欢迎。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