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省2015年高考网上报名将于本月26日至29日进行
2014-12-15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记者从四川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四川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网上报名工作将于本月26日至29日进行。为做好报名阶段工作,日前省教育考试院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2015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明年1月6日至16日要对报名信息现场确认,1月23日前通过网上缴纳普通高考报名考试费。其他报名相关信息,要及时关注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的官方信息。

报考办法:明年1月6日至16日对报名信息现场确认

根据《通知》,2015年高考报名按2014年的规定条件审查办理。若教育部正式文件下发后对报名条件有调整,则对调整所涉及的相关考生重新进行资格审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且身体健康的人员可申请报名。

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包括普通高考统考生,职教师资和高职班对口招生单独考试考生等)均在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招生办公室(以下简称招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报名分为网上填报基本信息、现场确认和网上缴费三个阶段,具体报名安排由各市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通知考生。所有考生报名时必须使用二代身份证,并作为审查考生的姓名、出生日期、族别、户籍等信息的依据。

考生基本信息由考生本人在网上按要求输入,考生评语等其他信息由报名点负责输入。考生须在2015年1月6日至16日在县(市、区)招办或县(市、区)招办指定的地点对报名信息进行现场确认,同时采集考生二代身份证信息,核对并校准考生网上报名信息,然后采集考生的面颊特征及指纹特征信息。考生须认真核对《报名登记表》上照片、姓名、民族、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并签名确认。一经确认,考生基础信息不再更改。因输入、确认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未经确认,考生的报名无效。在县(市、区)招办进行现场信息确认时,所有考生须签订《考生报名考试诚信承诺书》。

普通高考报名考试费由考生在报名现场确认后,1月23日前通过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每生130元。

特殊考生:随迁子女应在本月25日前向所在县级招办提出申请

记者从《通知》中还了解到,凡父母在我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含租赁),在父母就业和居住地具有高中阶段学籍和3年完整学习经历且符合普通高考其他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申请参加普通高考的随迁子女,应在2014年12月25日前,向就读中学所在的县级招办申请,提供县级公安机关出具的父母暂(居)住证明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父母合法稳定职业证明,提供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在当地就读年限和取得学籍的证明。经审查,符合条件者准予报名。

在四川省定居并具备报名资格的外国侨民,持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在所居住的县(市、区)招办报名。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百年名校——西南交通大学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创办、以轨道交通特色立校的一所全日制工科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院设有轨道交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外语系、基础部、思政部等教学单位,开办本专科专业50个,面向全国13个省市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5000余人。学院弘扬“明德励志、务实创新、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战略,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全面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进“宽基础、多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特征的“现场工程师”应用型人才培养。学院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打造国内一流的独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坚持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学科,土木工程为支撑学科,以商科类专业为延伸学科的发展观,充分利用西南交通大学的师资优势、专业优势和行业背景,依托西南交通大学国家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完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成涵盖轨道交通、土木工程以及商学相关专业的现代化理实一体化实验实训中心。坚持凝聚特色、彰显亮点、兼顾发展,强化与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中铁八局、希望集团、京东商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切实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为报读我院学生提供便捷的出国留学途径,并已纳入英国、马来西亚、泰国、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国际联合培养体系,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学院积极拓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培养、“3+1”、“2+1”等模式,先后与成都现代有轨电车、成都铁路局、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京东商贸等多家企业合作,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自2013年起,连续七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茅,学院办学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2015年以来,希望学院按照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立足“转型改革、创新发展”,积极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四川省首批三所整体转型本科院校之一,现已步入国家教育改革的行列。未来,希望学院将乘着“转型改革”之东风,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乘风远航。我们相信,在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学院必将焕发勃勃生机,必将赢得更大发展。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Hope College ( hereinafter abbreviated as “Hope College”) is a full-time undergraduat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pprov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foun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the first batch of “Double-First Class” initiativ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 standards. We have six teaching units in total such as School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chool of Business,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Foundamental Cour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Department, etc., and we offer 50 specialties for students from 13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China. Currently, our full-time students number more than 20,000.Our guiding principles are the “Four Mottos”, namely, cultivating the virtue and aspiration, pursuing pragmatic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nation, and striving to be stronger. In addition, we are passionate in our belief that we harness the humanity-centric strategy for talents nurturing. We remain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talent-intensive college upon high-quality and uniqueness. Our aim is to persistently nurture the inter-disciplinary applied personnel with high quality, multiple career options and strong capability. In doing so, we further advocate double-professionally-titled faculties and constant improvement of our teaching proficiency.Our commitment for developing is to be “a national top-tier independent college of applied technology that builds upon the demand of markets by standing on the western China with a nationwide vision”. In doing so and to realize the modern integrated experimental training center covering the disciplines of rail transit, civil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we will unremittingly optimize our teaching plans,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contexts, consolidating our practical teaching section. With rail transit as the core discipline, civil engineering as the supporting and business disciplines as extension, our developing philosophy has given the priority to multi-discipline development. As an independent institute built on the glorious legacy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nd employing her education resources, we adhere to make innovative joint endeavor for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with her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featured disciplines,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enters, together with off-campus bases for training and interning. We stay focused on the path of uniqu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Chengdu Metro, JD.com. Inc., and Hope Group, enhanc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erefore, the solid cultivation on applied personnel is central to our purpose. In the meantime, we have made proactive cooperation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Up till now, Vistula University, Poland, and us are working in partnership to provide our students with the convenient approach of overseas studying. We will maintain our long-standing commitment to foster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Proactively, we work closely with industries in all round. We have built partnerships with several enterprises like Chengdu Metro Co., LTD., Chengdu Modern Tram Co., LT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Bureau of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Group, etc., achieving the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graduates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multiple talent nurturing plans. Since 2013 we have ranked top among the same type of institutes, scoring 96 percentage and above of the first employment rates for the last five years, which makes us reputed among students, parents and society.Since 2015, Hope College has proactively carried out the new education policy of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based on the advoc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as one of the first three overall transforming undergraduate institutes in Sichuan province, we have stepped into the ranks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reform.Going forward, we will harness the benefits from the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 and facilitate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Amidst national strategies such as “Made in China 2025”, “Internet Plu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etc. and with the joint efforts of our stuff and students, we believe that we will only be able to reach our potential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therefore, have genuine vitality and greater prospect, if we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principles.
  • 学校简介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龙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师资,如著名武术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医骨伤郑氏学派的创始人郑怀贤教授,著名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周西宽教授等。学校现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高级职称近28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人选”等各类专家112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附属体育医院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共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22个本科专业,跨教育学、医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8大学科门类。学校具有体育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体育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新闻传播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同时还拥有体育、中医、新闻与传播、艺术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和运动医学为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一专多能、通专结合、全面发展”的育人思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2006年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办学77年来,已培养了以我军军事体能训练奠基人孙学川少将和奥运帆板冠军殷剑等为代表的6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为国家体育及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本科专业中有4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为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专业。学校现有特色专业、规划教材、“大创”项目等“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国家级项目88项、省级项目255项。其中,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乒乓球》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在2009-2017年,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举重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武术套路青少年培训基地和全国田径短跑、跨栏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和优秀后备人才的任务。按照“亦读亦训,科学训练”的办学方针,紧扣“体教结合、不断探索、培养人才、为国争光”主题,现已在举重、艺术体操、武术、田径、水球等竞技项目上形成优势与特色。2009年以来,我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亚洲锦标赛、全运会、全国锦标赛、全国冠军赛及全国体育院校比赛中共获得金牌640余枚、银牌480余枚、铜牌450余枚。科研工作稳步提升。2009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2项(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300余项,形成了以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为代表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包括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5项省部级科研奖励。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天府国际体育赛事研究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四川省运动健康社科普及基地。建有“运动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及2个四川省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编辑出版学术刊物《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教育研究》,其中《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学校还建有集收藏、展示、科普研究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国内高校中唯一的以中华体育史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凸显。学校充分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智囊作用,在国家运动项目协会改革的新契机下,主导成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排球联盟、四川省运动舞蹈协会、四川省校园足球协会、四川省大学生网球协会、四川省搏击协会和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等一系列行业协会,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平台,切实提高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学校行业话语权和影响力。长期以来,学校积极发挥运动医学专业优势,为国家及四川省运动队提供科技攻关及医疗服务,助力国家短道速滑队、国家女子网球队、国家射击射箭队在奥运会、亚运会夺得金牌,为国家和地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对外交流合作广泛。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不断加强和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英国、爱尔兰、丹麦、澳大利亚、泰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并与多所世界知名大学构建了“2+2”“3+1”和“3+1+1”学士、硕士学位学生联合培养体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的高等院校。
  • 学校简介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是经教育部(教发函〔2006〕81号)批准,将西南财经大学的涪江校区进行整体置换,并完整继承了原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全部师资和管理队伍、办学理念、图书资料、教学设备、校园建筑及生活设施等而设立的独立学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办学特色独立学院”、“亚太区最具发展潜力品牌院校”、“中国设计教育成果奖”、“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学校”、“十大民办独立学院”、“亚太十大教育创新示范基地”、“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本科院校”、“中国服务外包教育机构最佳实践十强”、腾讯教育“2020年度综合实力独立学院”、四川省川西北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17年2月,学校通过了ISO9001:2008认证审核,成为获得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高等院校。在中国校友会最新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独立学院第15名,中国财经类独立学院第2名。学校现有成都、德阳、绵阳三地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909亩。成都校区分为成都东区和成都西区,均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路二段龙潭总部经济城内;德阳校区位于德阳市罗江区高速公路出口附近;绵阳校区坐落在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市。高铁40分钟串联成德绵四校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体育运动和后勤生活设施,教学场地充足,设施先进齐全,学生住宿条件优良。学校建有各类现代化多媒体教室500余间;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0万册,电子图书119余万册,计算机5767台,实验大楼教学仪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可满足28000余名学生的上机实习和实验教学要求;主干千兆的校园网络延伸到了每个教室、每间学生宿舍和实验室的每个桌面,网上教学、科研资源丰富;各类体育设施、设备完善,有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塑胶跑道田径场、标准塑胶篮球场、标准塑胶排球场、标准塑胶网球场以及标准游泳池等运动设施。学校充分依托西南财经大学90余年的优良教育品牌,秉承高规格、高起点的办学理念,以“崇文尚武、敏思践行”为校训,以“一个头脑(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两个工具(财经管理和信息技术),三个习惯(自信、自律、自学),四项品质(忠孝、廉耻、诚信、勤奋)”为培养目标,坚持国际化、信息化和产教融合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一个头脑、两个工具”“狩猎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综合能力提升为主线,知识学习为载体”为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学校立足于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专业,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大力发展新工科专业,积极开设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急需专业,不断推动专业的交叉、集成与创新,形成了相互支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格局。学校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大力推进课程及课程体系国际化进程,培养政治思想坚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拥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思维头脑,适合现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一流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8000余名,教职工1244人。本科40个专业、专科30个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法学、医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下设会计、智能金融、智能科技、艺术设计、康养护理、建筑与工程、现代服务管理、文化与教育、国际教育9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数学、体育三个公共课教学单位。会计学、环境设计、社会工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专业被列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环境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造价、社会工作5个专业为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会计学、艺术设计(老年设计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4个专业被纳入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会计学专业被列为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艺术设计类课程组群教学团队被列为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建有会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康养专业集群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务共享与智能财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学校有四川现代流通经济研究中心、四川天府老龄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传统文化研究中心3个绵阳市社科研究基地,设立了西财天府康养产业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西财天府文献保障与知识服务研究中心、西财天府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西财天府珠绣唐卡文化创意研究中心、西财天府数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四川全域旅游研究中心、天府质量品牌研究院、西部人才开发研究中心、天府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天府互联网课程资源建设与研究中心10个校级研究机构。为更好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打造各类精品示范课程,现建有《财务报表分析》《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包装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实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英语阅读II》6门省级一流课程,《财务报表分析》《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包装设计》《形势与政策III》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投资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实践》《财务报表分析》、《住宅小区规划》《安装工程造价》《生死学》等11门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并已立项209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将逐步实现三年内“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全覆盖的目标。学校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的考文垂大学、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德蒙福德大学、奇切斯特大学、西英格兰大学、朴茨茅斯大学;澳大利亚的迪肯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西悉尼大学等美国、欧洲、澳洲的著名学府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国外名校研究生,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国外大学本科等。学校建立的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国际交流项目中心被评为国内首个A级中心,独立设计开发的“3+1、2+2、1+1”课程体系得到近60所海外院校的认可。学校还参加了由全国12所大学组成的未来大学联盟,开展了学生交流与学分互认活动。学校大力推行以云教学、案例式、体验式、项目驱动式等为典型代表的雅典式课堂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加强与美国甲骨文(Oracle)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马士基物流等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建立了Oracle电子商务应用系统、IBM电子商务系统、金蝶K3系统,以及设立了由中国物流条码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授予的条码实验室等电子商务应用实验室,并将这些应用系统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校园内就能直接使用国际水准的电子商务平台。学校还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普华永道、杭州娃哈哈集团、四川维奥集团、四川长虹、绵阳九洲集团、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优势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学校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成为全国高校首批“因为有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此外,学校还建立了电子商务模拟环境、电子政务模拟环境、商业银行模拟环境、电子税务模拟环境、情景管理模拟环境等,现建有会计、现代企业管理、康养专业集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优良的育人条件。学校在校园内大力营造“小社会、大课堂”的育人环境,提倡赏识教育和“关爱心灵,砺炼心志”的积极人生心态,广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一系列综合素质拓展活动。通过职业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测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特长,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通过个人发展咨询中的一对一咨询、团体咨询、同辈咨询以及心理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开发自身潜能,为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实施双导师制和学长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及同辈沟通关系,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环境,提升综合素质,落实职业规划,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淀,学校的《管理学/ Foundations of Management》双语课程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12年,学校学生荣获“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赛”银奖。2013年,学校学生荣获第六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总决赛川渝地区团队一等奖。2011年—2013年,学校学生荣获教育部主办、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014年,学校学生荣获“2014永远跟党走”第九届中国青年艺术节比赛全国银奖,“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四川省一等奖等。2015年,学校学生荣获“第六届BIM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综合一等奖、项目策划单项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金奖等。2016年,学校学生荣获“第三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软件创业团队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等。2017年,学校学生荣获“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四川省赛一等奖,“PPT四高校联赛”一等奖等。2018年,学校学生荣获“第七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一等奖,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大赛南部赛区特等奖等。2019年,学校学生荣获“全国新零售买手创业实战”技能赛特等奖,第四届“精创教育杯”全国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大赛第三大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七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第二届“龙腾杯”全国大学生创意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五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6项,“一带一路”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速卖通运营”决赛全国团体一等奖等。2020年,学校学生荣获第四届金蝶云管理创新杯全国总决赛团队一等奖,第五届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团队二等奖,第九届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团体二等奖和个人一等奖,“新道杯”四川高校数智化人才大赛系列赛事省一等奖等。2021年,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师陈实荣获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学校会计学院教师张琴等荣获首届四川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和教学活动创新奖。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努力将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有特色和影响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绵阳市。我校最早的前身机构是始建于1958年的绵阳地区卫生学校和1960年的绵阳中医学校;2000年两校合并组建成为国家级重点中专绵阳医科学校;2006年2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4月原绵阳水利电力学校整体并入。我校现占地面积800余亩,有附属医院13家、教学医院30家、省内外实习基地156个。有专任教师46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49人,硕、博士教师187人,高级职称158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四川省卫健委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和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教育名师1人、四川省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专家库专家2人。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承担市厅级以上各类科研课题200余项,编写规划教材320余种。我校现有在校学生达1.3万余人,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涵盖医、护、药、康复等9个专业大类30个专业,其中护理专业、针灸推拿专业为四川省省级重点专业和“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7个绵阳市优势特色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以上,为四川省内外培养出10余万名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彭丽媛教授在联合国第73届大会上推荐的“中国最美防痨人”孙仕丽、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成翼娟、英国中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袁炳胜等校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校被列为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第二批“1+X证书制度”、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中医类)、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四川省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基地、四川省“三全”育人试点单位、中国医学职教整合联盟理事长单位、四川省中医药职业教育协会(集团)理事长单位、成渝双城经济圈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专升本”本科教学点。现已与市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起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加拿大、英国、巴西、泰国、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友好学术交流等合作,立足教学科研手段助推绵阳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面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的新机遇,校党委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了“跳出校园抓教育、围绕民生办教育”的办校模式和“教学生成才,为发展服务,让群众满意”的服务理念;坚持中西医并重和“德馨、博学、创新、奉献”的校训;走“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特色办校、文化立校”的发展之路,加快培养技能型、应用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专业化医药人才,努力为参与西部教育强省和中国科技城建设、服务城乡群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创建于1963年,隶属四川省财政厅,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四川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财经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四川财经职业教育联盟牵头单位,四川省国家公务员培训施教机构、四川省财政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四川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地处交通便捷、生态优美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校园占地面积524亩,校舍建筑面积154219.48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学用房面积53501.52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8086人,纸质图书56万册,电子图书33万册。现有现代化实训室51个,多媒体及智慧教室21间,多功能报告厅3个,实践实训、教育教学条件在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居于领先水平。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秉承“理财至诚 精业致能”的校训精神,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财经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为使命,坚持扎根财经沃土,坚持服务行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追求进取、社会满意”的办学理念,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数字化、品牌化融合发展,先后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7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财经人才。目前,学校建有大数据与会计、金融科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4大专业群,设有大数据技术、财税大数据应用、政府采购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金融科技应用、财富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审计、会计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专业。学校现有教职工47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28.16%,具有博士、硕士学历占87.6%,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占60.41%。学校师资队伍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二级教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高校名辅导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多名专业带头人。近年来,学校科研团队参加中央统战部、财政部、教育部、亚行技术援助项目、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省人大、省哲学社会科学、省财政厅等20余项省部级项目,完成130余项市厅级和120余项校级项目课题立项申报与结题工作,平均每年课题立项近30项。教职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公开编写出版教材350余部。学校多次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曾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名,并于2017、2018年成功举办了两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建设发展迎来了第三次跨越。被省教育厅确定为财经商贸类技能考试全省统考组考院校、西部会计职称考试阅卷基地。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首批法制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先进职工之家”“四川省工会财务工作竞赛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曾连续两次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为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财经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学校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启动党建引领下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人才鼎兴计划,不断完善诚信培育、实践培育、合作培育的“三维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成长为要素,学生方、教师方、第三方共同参与的“三纵三横”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积极争取全省职教本科试点,“三全育人”院系建设以及国家会计学院成都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学校以平台建设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财经专业跨界新兴专业群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融入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努力建成“院校推崇的一流财经教育、行业认可的一流产教融合、社会信赖的一流财经培训、教工舒心的一流事业平台、学生满意的一流财经文化”的“五个一流”发展愿景的全国一流财经职业院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