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黑龙江: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类招生术科考试结束
2013-05-1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黑龙江省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类招生术科考试于5月3日开始,历时八天,10日全部结束。

  此次考试共有4686名考生报考。考试项目为体能测试(100米、二级蛙跳、原地掷铅球,每项20分)和专项考试(40分),总分共计100分。

  为确保考试顺利实施,省招考办组织抽调省内高校体育专家、招生工作人员等180多人参加各专项评判及管理服务工作,纪检监察人员实施了全过程、全方位、全项目考试的现场监督。各项考试全部实行当场为考生打分,现场播报考试成绩,每个考生的考试成绩不但在考后及时得知,而且其所得成绩还得到了其他考生的监督。全部考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各项及综合考试成绩将在“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考试期间,考试现场还设置了咨询信访组,随时接受考生咨询,确保考试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体育类术科考试成绩是体育类考生高考录取重要依据,其录取原则有三种:在划定的文化课和术科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按术科统考成绩录取;在划定的文化课和术科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按文化课成绩录取;在划定的文化课和术科全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按术科和文化课综合成绩录取。

  5月11日将对报考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持有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的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证书,并申报高考照顾政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全省统一专项测试,经测试合格并公示的考生可享受照顾政策。今年报名参加测试考生为 135人,测试成绩也将在现场公布。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始建于1991年,经历了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机电学院、黑龙江东亚大学(自考助学)、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等发展阶段。2011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成为齐齐哈尔市第一所市属大学。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了影响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两个案例(“混合所有制办学”和“院校委托管理”,后者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索出了“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办学模式,凸显了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工学为主,管理学、医学、文学、艺术学、农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院校。学校总占地面积8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4万余平方米,生活用房9万余平方米;校内建有本科实验场所11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23.0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87.73万册,电子图书37.4万册;室内、外运动场地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学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专业布局,设有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健康与护理系、思政教学部、基础部、学生发展中心、继续教育部共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20个本科专业和2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695人,其中本科生6605人。学校自有专任教师243人,外聘教师17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67人。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秉持“中而至庸,和而不同”校训,努力培养志存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以“大国工匠”——“华龙一号”主机手王刚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强化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获批省级制造服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批准以学校为主体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再制造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和“文化型养老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中心”。2015年10月,学校作为“基层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入选首个“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是唯一参展的地方高校。学校坚持需求导向的课程观和适应学情的教学观,创新实施“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建设(四真即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三化即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并已形成特色和品牌,不断提高学校的贡献力、影响力和知名度。2015年1月,学校发起成立全国性的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2016年4月与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共同成立课程建设研究院(现更名为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组织大课堂、师说课改、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等活动,为推进全国应用型高校课程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共十余所国外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国访学,聘请国外教授为学校学生授课。学校已组织5批“应用型课程海外交流考察团”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有关高校交流研讨。
  • 学校简介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江北大学城中心地带,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学院现有资产总值4.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36万元,馆藏图书73 1268C.6万册,电子图书28万册,数字资源量11000GB。教学楼、实训楼、北大荒现代农业实训示范园区、图书馆、学生公寓、饮食中心、培训中心、体育馆等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篮球馆、标准塑胶运动场等室内外体育设施齐全,校园网络系统完善。建有校内实训室143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6个,充分满足教学、实训需要。学院设有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经济管理、护理、师范教育、计算机与艺术传媒六个分院,开设绿色食品生产技术、食品智能加工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技术、护理、大数据与会计、现代物流管理、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7个专业,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专业13个、卓越农业人才培养专业2个。在校生9300余人,专任教师391人,兼职教师351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2人,双师素质教师288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14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新秀和能手10人,国内访问学者4人,境外培训经历教师53人。拥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 59B1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学校、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黑龙江省骨干高职建设优秀院校、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项目建设单位、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黑龙江省首批“共享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黑龙江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职教“二十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质量和内涵建设,传承北大荒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全面推行“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是企业、学生、家长、社会“四满意”学院。学院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垦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医护人才培训考试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以及省和国家KAB、SIY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每年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和职业培训达15000人次以上。学院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与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外 10B55相关高校结成姊妹校,采用“3+2”专本连读等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师生互访、毕业生留学深造等交流合作,引进先进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搭建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六十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培训了20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被誉为垦区经济管理人才的基地、小幼教师和白衣天使的摇篮。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教育战线“三育人”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普通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学校等多项荣誉。
  •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市松北区
    学校简介哈尔滨商业大学始建于1952年,为新中国第一所多科性商业大学,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学校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2006年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院校,2013年成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2014年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18年工商管理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应用经济学学科进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项目建设名单,2020年被评为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学校占地总面积116.55万平方米,校舍总面积66.18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372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432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员工1540人。其中专任教师1180人,教授253人、副教授575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46人、536人;研究生导师98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5人。拥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省(部)级中青年专家1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42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学校拥有涵盖经、管、工、法、文、理、医学、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68个;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可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第三产业发展与创新);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专业评为B类,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评为B-类。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规划教材28部;拥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1个、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重点专业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集群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精品(一流)课程49门、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现拥有抗肿瘤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教育部抗肿瘤药物天然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联合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拥有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中小企业研究中心1个,省社会组织和社会建设培训基地1个。学校一直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建校69年来,学校总计为社会培养了15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其中许多人已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干部,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有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1959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食品机械——601型饺子机;利用小球藻解决了替代食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问题,效果显著。1960年,首创我国三大会计记账法之一“财产收付复式记账法”。同年,“读、看、论、讲、做、研、写七字一条龙”教学法研究在全国文教群英会上受到表彰并予推广,光明日报于1960年5月29日对我校的这一教学经验进行了报道。1981年,最早提出了东北亚经济圈协作开发的学术理论。1988年研制出国内首台电脑自动加油机。1996年,建成了高校第一所金融货币博物馆,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1999年,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2000年后,学校在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药学、食品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近5年,学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教育部项目等纵向项目900余项,各类横向项目3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00余件,授权180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出版著作300余部,发表论文5000余篇。学校公开编辑出版《商业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3种学术期刊,其中《商业研究》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学校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哈萨克斯坦、荷兰、挪威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院校建立了教育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是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国留学培训基地,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基地,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专项计划”项目合作院校,商务部对外援助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近十年来,已培养了来自韩国、俄罗斯、日本、波兰、法国、乌克兰等50多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3000余名。已培训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太平洋地区和独联体共9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学校教师2000余名。
  • 学校简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是黑龙江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建于1958年7月,首任校长由原国家副主席、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担任。学校原隶属农垦部,1973年划归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经过64年的发展建设,现已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现代化大农业特色、以农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农业大学。学校诞生于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大潮中,原校址位于密山市裴德镇北的山野乡间。边疆农村办学45年,学校师生发扬解放军优良传统和“抗大校风”,传承北大荒精神,走出了一条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发展之路。2003年学校整体迁入大庆市,进入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办学精神,并因优良校风和办学实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现址位于大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120.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36亿元,图书211.21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1435人,其中专任教师927人,教授191人、副教授2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5人,占比40.5%;海外经历累计1年以上教师129人,占比13.9%。学校拥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龙江学者”青年学者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王震讲座教授”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农业杰出科研人才1人,农业农村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9人;建有1个黑龙江省杂粮绿色生产及食品深加工技术研发“头雁”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4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建有12个本科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学科专业涉及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5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19个。学校面向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2000人。建校以来,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毕业生13余万人,培训各类人员50余万人次。学校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现有获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涵盖7个专业),1个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国家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省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个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3门、省级线上线下精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242项,省级571项。2019年获批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校;2020年获批黑龙江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黑龙江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2015年度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学校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建有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育部粮食副产物加工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庆)、农业农村部东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大豆机械化生产重点实验室等27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7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学校与垦区及地方政府合作共建了“建三江水稻产业创新研究院”、“九三大豆产业创新研究院”、“大庆设施农业研究院”、“牡丹江食品与生物技术创新研究院”、“老校区科研所”、“大庆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安达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等八大校垦校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省部项目共计361项,各级部门科研经费共计3.47亿元。建校以来,学校共取得科研成果175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省部级奖励180项,以“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农作物种衣剂”“大豆、水稻生产加工全程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牛重要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狮白鹅’选育及‘玉鹅’生态种养模式”“黑龙江水稻大面积均衡高产优质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现代化农机关键技术及装备”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转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3次获得“黑龙江省省长特别奖”,2次获得“黑龙江省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振兴经济奖”,10次获得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韩国、日本、印度、乌克兰、波兰、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近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交流与合作。目前,学校与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国立经济服务大学实施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国立江陵原州大学、济州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波兰波兹南生命科学大学、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无线电电子大学、哈尔科夫国立城市规划大学、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等国外高校实施交换生、留学生等项目,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实施“中加合作食品研究发展中心”项目,与印度UAS大学实施中印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学校始终把北大荒精神作为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自觉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学校现建有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黑龙江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北大荒精神展示馆,充分发挥地缘、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产出了《黑土上的中国》、《淬荒集》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文化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困知勉行,积厚成器。学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崇尚学术、特色发展”的核心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服务国家农业现代化为办学使命,以产教融合发展为导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着力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和办学综合实力,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农业大学目标不断迈进。
  • 学校简介 黑龙江工商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立于2002年,前身为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2015年5月,转设更名为黑龙江工商学院。学校的举办者是哈尔滨祥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刘来祥教授出任学校理事会理事长、校长。刘来祥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他用教育家的勇气与担当,汇聚教育资金创办学校,同时以经济学家的智慧和审慎,在2019年组建了立德教育集团,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为学校持续优化办学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提供保障。学校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形成“两省三地 南北呼应”的新办学空间格局,在哈尔滨市拥有松北校区(松北区学院路群英街33号)和哈南校区(哈南工业新城崇文路9号),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建有产教融合园区暨黑龙江省大学生“长三角”就业创业基地。学校占地总面积62.8万m²,建筑面积30.86万m²,建有2座图书馆,3座现代化体育场馆和一个高尔夫训练场,建成万兆校园网。学校总资产25.8亿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8000万元;纸质图书82.8万册,电子图书161.355万册,数据库20个。学校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高素质人才。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共设有2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填补了省内轨道交通类本科专业的空白。学校是黑龙江省软件学会主办单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理事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15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35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92,其中博士39人。近三年来,教师承担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诚建设”基金项目2项,省级以上课题116项,获得专利182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78部。以“商务+联合教学团队”为代表的多名教师指导百余名学生连续五年在“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中获一等奖、特等奖,包揽“学创杯”省赛共16个一等奖;教师指导学生在“挑战者杯”、“蓝桥杯”等国家级专业学科竞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130余项。学校秉承“求知原本 崇德尚用”校训和“问学正知、探究正理、践行正道、习练正用”校风,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办学宗旨,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学企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着力培养思想品德高尚,有服务奉献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专业理论知识牢固,实践能力强,胜任素质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坚定不移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出一套主流价值深入人心、文化传统根基深厚、学术创新氛围浓郁、校园环境优雅宜人、文化服务影响深远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哈南校区建有中国铁路历史文博馆,回顾中国铁路奋斗历程,科普铁路装备技术知识,品味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核心的铁路精神谱系的历史意义和深刻内涵,打造独具魅力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学校着力打造的文化育人品牌——“读、写、讲、用”四维一体文化育人工作项目,被教育部评为 2020 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学校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先后与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美国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常年选送教师开展进修、访学等学术交流活动。依托合作办学项目,学习国外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借鉴专业课程、教材等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办学成就得到各级领导的赞誉和社会的肯定,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副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时任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郭春鸣,黑龙江省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赵敏,省人大原副主任董浩,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赵国刚,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院士等领导、专家来校视察时,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了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各项设施完善、师资人才充沛、管理科学规范、社会声誉良好的应用型大学。2005年学校被评定为全国百所一类较好层次独立学院,同时被选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2007年被评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金牌服务院校;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服务金奖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获评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单位;2013年获评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2017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称号,2019年获评黑龙江省高校系统“文明校园标兵”称号;2019年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20年获评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1年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首批“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2022年获评“黑龙江省文明校园”。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