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江苏: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填报志愿工作的通知
2019-06-2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设区市、县(市、区)招办(考试院、招考中心):

为切实做好我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工作,确保普通高考安全、平稳、顺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管理

志愿填报工作由省、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报名点)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各地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本地区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宣传、组织和指导等工作。

1.省教育考试院负责全省志愿填报工作〔含征求(平行)院校志愿,下同〕的组织与协调,保障网络与数据安全,负责全省密码和动态口令系统的管理以及《江苏招生考试》(2019年招生计划专刊)(以下简称“计划专刊”)的发放工作,并负责计划库的更新与维护。

2.各设区市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所辖县(市、区)考生志愿填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负责本市范围的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管理、计划专刊发放以及考生志愿填报指导等工作,在网上监控所辖县(市、区)考生志愿填报的进度,检查督促所辖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做好网上填报志愿的组织工作。

3.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本县(市、区)范围内各中学(报名点)考生志愿填报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负责本地范围的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管理、计划专刊发放以及考生志愿填报指导等工作,在网上监控各中学(报名点)考生志愿填报的进度,检查督促中学(报名点)做好网上填报志愿的组织工作。

4.各中学(报名点)负责组织、指导考生网上填报志愿,在网上监控考生志愿填报的进度,并为不具备上网条件的考生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考生解决在志愿填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时间安排

1.今年我省将在通知考生高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公布符合各阶段填报志愿要求的逐分段考生人数、各批次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和填报志愿资格线后,分两个阶段组织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专设的网站(www.jseea.cn或gkzy.jseea.cn)填报高考志愿。

第一阶段:6月27日至7月2日(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填报本科院校志愿。具体包括:文科类、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含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计划、其他院校),体育类、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文科类、理科类第一、二批本科院校志愿。其中,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第1小批院校志愿须在6月29日17:00前完成填报。

此外,我省还专门设立了“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志愿填报栏。

第二阶段:7月27日至28日(截止时间为7月28日17:00),填报高职(专科)院校志愿。凡第一阶段未被录取且符合第二阶段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具体包括: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

具体时间安排详见附件1。

2.在每批次平行院校志愿(艺术类含传统志愿,下同)录取结束后,未被录取且符合相应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条件的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具体时间安排详见附件2)。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网上填报平行院校志愿和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并对自己所填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负责,不需要现场签字确认志愿信息。

三、填报流程

1.填报前的准备工作

考生填报志愿前,须查阅我省招生政策、省教育考试院编制的计划专刊相关内容等,认真阅读计划专刊中《关于招生计划中有关问题的说明》《考生填报志愿须知》《平行院校志愿投档说明》等重要材料及有关高校的招生章程,根据院校及专业对选测科目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以及考生本人的文化成绩、体检结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情况,慎重选择,认真填报。

艺术类专业考试类型分“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考试”(简称“省统考”)、“招生院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简称“校考”)两大类,其中部分校考专业还要求考生参加省统考且成绩合格(简称“双合格”专业),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务必分批次、分专业考试类型查阅艺术类院校(专业)的招生计划,并详细阅读志愿表的重要提示。

2.模拟填报

考生凭本人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初始密码为准考证号)和动态口令卡,于6月12日—16日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在估分、估等级的基础上,进行高考志愿的模拟填报,熟悉、了解志愿填报系统。考生首次登录系统后必须重新设置自己的密码,正式填报志愿时的初始密码仍为准考证号。

供模拟填报志愿使用的招生计划,考生可通过填报志愿网站查询。模拟填报使用的招生计划并非最终向社会公布的院校招生计划,仅供模拟填报志愿之用,实际招生计划以2019年招生计划专刊公布的内容为准。

3.填写志愿草表

考生在认真阅读相关材料及网上模拟填报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情况,慎重选择自己所要填报的相应批次的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并填写《江苏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志愿草表》。该表由省教育考试院提供,考生也可在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www.jseea.cn)下载。

考生须认真校核表上所填志愿是否符合我省填报志愿的有关规定以及高校提出的选测科目要求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要求,并确认无误。

4.网上填报

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初始密码为准考证号)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首次登录系统后必须重新设置自己的密码。登录后,考生将志愿草表上的内容依次填录到相应批次院校的志愿栏内,并立即进行网上提交,逾期不得填报。

考生网上提交填报志愿信息时,志愿填报系统将对考生志愿信息进行数据逻辑校验。如出现红色警告信息,说明限制该考生填报该志愿或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必测和选测)成绩不符合所填院校(专业)的要求,考生必须根据警告信息仔细检查所填报的院校与专业,并进行修改,直至正确为止;如出现绿色提示信息,说明考生所报考的院校(专业)有相关要求,考生须查阅有关院校(专业)报考说明或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

5.志愿修改

考生志愿信息网上提交成功后,志愿即有效。在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修改自己的志愿信息。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任何人不得更改志愿信息。

6志愿打印

7月3日至4日,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登录网上志愿填报系统打印所填志愿信息。

7.密码和动态口令卡管理

考生在查询成绩、填报志愿、查询录取结果时,均须使用密码和动态口令卡。如考生忘记密码,可在填报志愿系统登录界面进行密码重置,也可到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办申请密码重置;如动态口令卡遗失,考生须凭准考证、身份证和本人书面申请到报名所在地县(市、区)招办申请补发动态口令卡。因密码或动态口令卡遗失造成的不利影响,由考生本人负责。

四、关于填报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等院校志愿

我省专门设立了“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志愿填报栏,供获得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等12所B类试点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填报资格的考生填报相关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7日至7月2日(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考生若获得同一院校多个招生类型或不同招生院校同一招生类型填报资格,只能选择其一填报。对填报以上招生类型志愿且达到投档规定的考生,在本科第一批批量投档前,省教育考试院将先行向有关高校投档,由高校决定录取与否及所录取专业。未被录取的考生被有关高校退档后,按其高考成绩和所填平行院校志愿参加本一及随后各批次院校志愿的投档。

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综合评价录取试点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9所A类试点高校,由高校根据测试结果,与入选考生确认是否填报本校综合评价录取的院校志愿,并将确定的拟录取名单报省教育考试院,具体填报时间和方式由高校确定。省教育考试院将根据学校确定并公示无异议的考生名单,在提前录取本科院校投档之前,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直接投档录取。

五、关于填报定向培养士官志愿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2019年我省继续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校招收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部分外省院校在我省招收士官,学制3年,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前2.5学年的全部课程由高校负责,招收部队根据需要对接指导教学;后0.5学年为入伍实习期,由部队负责,实习完成后由高校办理毕业手续。经身体复检和政治复审符合入伍条件的定向培养士官对象,由兵役机关办理招收士官入伍手续。

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志愿在7月27日至28日填报,面试、体格检查工作将安排在高职(专科)批次录取前进行,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对于体格检查、政治考核、面试合格且有志报考的考生,须在“定向培养士官”栏填报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和专业志愿,报考定向培养士官院校的考生不得兼报体育类、艺术类高职(专科)院校志愿。定向培养士官的录取工作安排在文科类、理科类本科第二批院校录取结束后、高职(专科)院校录取前进行。

定向培养士官招生计划将另行公布。

六、关于填报地方专项计划志愿

根据《关于做好江苏省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苏教考〔2019〕10号)要求,我省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简称“地方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实施区域为39个县(市、区)。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我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本人须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和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经审核、公示无异议的考生,可在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填报地方专项计划院校志愿。

七、关于全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等四部门《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19〕5号)精神,2019年,我省继续在“提前录取本科院校”批次中设置“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乡村教师计划”);对于户籍在有乡村教师计划的县(市、区)的考生,可填报本县(市、区)乡村教师计划院校志愿。

根据省卫健委、省教育厅等五部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苏卫科教〔2019〕7号)精神,2019年,我省继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招生工作,分别安排在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和高职(专科)批次招生。对于户籍在有定向医学生招生计划的县(市、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在相应批次填报本县(市、区)所对应的有关定向培养院校和专业志愿。

八、部分院校(专业)填报要求

1.军事院校有不同体检要求的专业不得填报在同一院校志愿下;如拟同时填报同一院校的不同体检要求的专业,须分为多个院校志愿,分开填报。

2.公布在提前录取本科批次院校计划中,按照本一线录取的专业和按照本二线录取的专业不得填报在同一院校志愿下;如拟同时填报同一院校按照本一线录取的专业和按照本二线录取的专业,须分为两个院校志愿,分开填报。

3.省外部分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计划单独分类,考生须按照招生计划专刊中院校注明的有关要求填报。

4.使用省统考成绩(美术、声乐、器乐、编导)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均实行平行院校志愿设置,考生填报时,每批次只能在美术、声乐、器乐、编导中选择一类院校志愿填报。

填报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征求院校志愿、艺术类高职(专科)征求院校志愿的考生,只能在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或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中选择一类填报。

填报艺术类高职(专科)批次院校的考生,只能在使用省统考成绩录取或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院校中选择一类填报。

5.考生报考省外院校须测试合格方可填报的空乘类专业时,不得将该校空乘类专业与非空乘类专业填报在同一院校志愿下;如拟同时填报该校空乘类专业和非空乘类专业,须分为两个院校志愿,分开填报。

九、关于军事、公安、司法等院校面试、体检或体能测试等

1.有意报考军事院校、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的考生,须参加政治考核、心理检测、面试和体格检查。6月22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会同县级招生办公室、考生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所在中学(报名点)对拟报考军事院校的考生进行政治考核,6月25日至6月26日各军分区(警备区)集中组织考生进行心理检测。6月26日下午至6月29日上午,成绩达到规定要求的考生需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高考成绩单和1张1寸近期彩色免冠照片到东部战区总医院原81医院(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参加由省军区组织的面试和体格检查。

2.凡成绩达到规定要求、且有意报考公安部属院校及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类专业且符合相关公安院校体检标准的考生,于6月26日至6月30日持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准考证和高考成绩单到江苏警官学院浦口校区(地址: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三宫48号),参加由江苏省公安厅与有关院校共同组织的考察、面试、体能测试和体检。

报考南京森林警察学院“面向民航公安机关就业”专业的考生除须满足公安院校招生体检标准外,还应符合相关专业的体检标准,具体标准及有关说明请登录该校网站查询。

3.有意报考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且符合其体检标准的考生,于6月27日至28日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高考成绩单、1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到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地址:镇江市京口区桃花坞路一区14号),参加由江苏省司法厅和院校共同组织的面试、体检、体能测试。

4.有意报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的考生,须参加心理测试、面试、体格检查、政治考核。考生须于6月25日17:00前,前往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南京市雨花台区振兴路88号)报到,报到时需携带高考准考证、身份证、高考成绩单、户口簿、1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心理测试和面试安排在6月26日至27日,地点为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南京市雨花台区振兴路88号)。6月27、28日上午7:00,考生须在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培训基地集合,统一前往省消防员招录办公室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面试、体检或体能(心理)测试等具体日程安排详见附件3。

十、有关工作要求

1.各级招生考试机构和有关中学(报名点)要高度重视考生志愿填报工作,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做到组织管理到位、人员配备到位、设备保障到位。要切实加强本地区网上填报志愿的组织领导和填报指导。要制定网上填报志愿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确保网上填报志愿工作的顺利实施。

2.在填报志愿前,要切实做好网络、设备、电力供应等相关准备工作,提前与电信、电力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网上填报志愿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代理服务器上网的机构要提前设置好代理服务器的有关参数,做好病毒防范等工作。

3.填报志愿期间,要实时监控本地区中学(报名点)考生志愿填报的情况。各级管理端的用户名和密码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下发,各地要妥善保管。

4.为确保填报志愿工作的公平、公正,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一到,系统将自动关闭,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志愿。各级招考机构和中学(报名点)要合理统筹安排时间,提醒考生尽早上网填报并提交,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特别是网络条件较差的地区,要避免在高峰期上网填报,防止在填报结束前因网络拥堵不能登录填报网站。

附件:1.江苏省2019年考生平行院校志愿(含艺术类传统志愿)填报时间安排表

2.江苏省2019年考生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填报时间安排表

3.江苏省2019年军事、公安、司法等院校面试、体检或体能(心理)测试安排表

省教育考试院

2019年6月18日

----
  

热门院校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镇江市丹徒区
    学校简介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招生代码1845)是1999年成立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为由江苏大学和江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学院依托具有百年办学底蕴的母体江苏大学创新办学,秉承江苏大学优良办学传统,在学科专业建设、授课师资、实验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方面,共享江苏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院现有40个专业及方向,涵盖理、工、文、经、管、医、艺等7大学科门类,在校生11000余人,全部为四年制本科层次。2018年下半年建成投入使用的新校区,位于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高校园区,占地850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新校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以人性化、现代化、生态化为指导思想,以传承文脉、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依山傍湖、山水相映,建筑错落有致,景观典雅协调,为一所环境、设施一流,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现代绿色低碳校园。学院建有3.5万平方米的图文信息中心和4.8万平方米的各类实验室,具有远程视讯、全自动录播、投屏互动等功能的先进多媒体教室124间、11658座。学院牢固确立“依托母体、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经济、高起点、创特色、争一流”的办学思想,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优化组合“公有”优势和“民办”活力,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培养造就了大批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结构优化、实践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心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以来,学院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每年均有300左右人次获一、二、三等奖。我院学子在第十三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团体三等奖,在第六届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国际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在2020年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比赛中获得银奖和铜奖,在2020年“卓越质量人”江苏省大学生质量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2020年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学生每年在省级以上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几年,学院毕业生CET-4通过率稳定在80%以上。近年来毕业生考研升学人数每年均在200人以上,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境外名校深造。学院与十多个国家的高校建有长期合作关系,互相选派国际交流生。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0%以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新形势,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将紧紧依托江苏大学雄厚的办学资源,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兴院,实行主辅修制,并开设第二(辅修)专业,实行自主选择专业,完善学分制,构建科学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充满生机活力的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立足社会、走向未来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学院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模式,努力建设成为以工科为主,文、管、经、医多学科协调发展,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市玄武区
    学校简介南京理工大学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由创建于1953年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同年,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高校。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机械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格莱特研究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等20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方联合创办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2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信息与控制、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物理学6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2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具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招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权。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专任教师22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5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5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5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9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34个。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江苏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社会中坚”的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培养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能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30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国防就业率达35%,其中15人当选两院院士。“十三五”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3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 学校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防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3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并以此为依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7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实现五大奖种全覆盖。由我校担任总师单位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被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活跃,影响日益提升。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英国牛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等15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现有国家级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入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建有江苏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合作建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院,与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共建中法工程师学院,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设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戈梅利国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建有欧亚研究院,包括沙特研究中心、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中东欧研究中心。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社会各界通过基金会设立了100余项奖教金和奖助学金,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 学校办学环境宜人,基础设施一流。近年来,学校立足南京、面向江苏,不断延伸和扩展办学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发展布局。南京校区占地3200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1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2.3亿元,各类基础设施齐全,后勤服务系统完善,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1.7亿元,图书馆收藏280余万件印刷型文献、1100余万册各类电子型及数字型文献信息资源,主要聚焦核心办学功能提升,是学校传承办学文化、筑牢发展根基、扩大办学影响的主阵地,是支撑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事业的核心校区。江阴校区占地11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32万平方米,主要聚焦国家战略实施和国际化办学,依托地方区域和产业优势,是建设服务“两个强国”先行区、前沿交叉学科先试区、国际化办学示范区。盱眙军民融合科研试验基地、水下科学试验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正在筹建中,主要聚焦国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是以陆海空天信深度融合的科研试验基地为主的功能校区。 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核心任务,开拓进取、接续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是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坐落于美丽富饶、人文荟萃的陶都宜兴。前身系创建于1958年的陶都工业大学,1959年调整为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宜兴陶瓷科职业学校。1985年更名为江苏省宜兴轻工业学校,2004年升格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内涵提升的发展道路,办学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2014年以优异成绩成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015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江苏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21年入选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培育单位。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以紫砂陶为特色,以艺术设计为重点,覆盖电线电缆、眼视光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等艺工文商相融合的综合性高职院校。现设有陶瓷学院、传媒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时尚艺术与设计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部、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4个公共教学单位,开设38个专业,其中陶瓷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电线电缆制造技术、室内艺术设计、动漫设计、市场营销等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陶瓷材料、眼视光技术等是省属高职院校中独具特色的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着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在校生9000余人。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施“双元双创双融”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拥有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4个,省特色专业2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3个。近五年荣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0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国家级6项,省级374项,市级283项。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打造师德高、数量足、结构优、业务精、特色明,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548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43%,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为80%。现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对象、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等30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江苏省十佳服装设计师等23人;各级各类教学名师18人,特聘江苏省产业教授10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江苏大工匠工作室1个,江苏工匠工作室1个,无锡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6个。学校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整个校园依山而建,红瓦白墙,错落有致,是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现代江南校园。教学设施先进,配套齐全,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以及各类实训室312个。馆藏纸质图书69.8万余册。数字资源26152GB,其中含电子图书资源23.06万册。目前学校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宜兴紫砂陶)、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中国陶瓷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点、江苏省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创建学校,与宜兴市政府共建宜兴创意设计人才培训中心和宜兴陶瓷艺术研究中心,并挂牌成立了宜兴徐悲鸿艺术学院。同时学校也是全国轻工行指委陶瓷玻璃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全国纺织服装职业教育教指委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指委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江苏省眼镜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基地、无锡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拥有多项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资质。学校是江苏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单位,先后与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太湖学院等合作开展专科与本科“3+2”“4+0”分段培养项目,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8所本科院校进行专本对接合作。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境外教学支援、国内外校际合作、艺术文化交流等活动,选派师生赴境外研习,资助优秀学生赴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参加游学项目,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称号。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秉承“乐善至诚,强学力行”的校训精神,本着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全力推动学院发展成为手工技艺保护与传承的助推者、民间艺术与文化创新发展的引领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弘扬者,努力建成行业特色型一流高等职业院校!
  • 学校简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获得“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坐落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教园区,学校占地总面积1027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属普通高职院校综合考核中,均位列第一等次,在2020年度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与扬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支持学校向更高水平发展。学校设有化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学院(部),开设有47个专业,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5000余人,其中与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生558人,外国留学生370余人。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工业分析技术专业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主持单位、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学校现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央财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平台)5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4个、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点1个;有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品牌(骨干)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1门。学校先后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教育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学校”“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学校与南京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常州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4+0”和“3+2”)。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3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达88.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6人(含在读);拥有一批省“六大人才高峰”、省“333工程”、省高校“青蓝工程”等高层次人才,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7个。学校始终聚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秉持“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的育人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航”育人模式。近五年来,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99项。2018—2021年,学校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6项、最佳带动就业奖1项(金奖数量位列全国高职院校首位),是全国唯一蝉联四届大赛金奖的高职院校。学校坚持服务发展合作共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中石化、中核建、上海大众等大型国有企业,华为、腾讯、阿里巴巴、三菱等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陵经济开发区等诸多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保持着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建有500余家优质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江苏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3,自身发展满意度位列第2,其中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位列第3,母校推荐度位列第6。学校多次获评“江苏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聚力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留学生教育,是江苏省首批“留学江苏培育学校”;建有省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项目2个、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1个,是“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单位、教育部金砖国家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牵头单位和教育部“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计划”院校。诚以求真、行以致远。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强能、笃学创新”的校训,以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全力推进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新扬工建设,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更大的贡献。
  • 学校简介江苏警官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南京市公安学校,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公安学校,1982年成为全国第一所公安专科学校,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被省学位委员会列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省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起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警务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校7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姓党”第一属性、“姓警”第一特征,紧跟时代发展,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江苏公安机关专门人才输送“主渠道”、警察训练“主阵地”、警务研究“主力军”、警务实战“机动队”作用,为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学院先后被公安部两次荣记集体一等功,被省有关部门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学院主校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石佛三宫48号,另有安德门、龙潭两个校区。校园占地6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管理系、治安管理系、侦查系、刑事科学技术系、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警察体育教研部(警务指挥与战术系)、基础课教研部、法律系、研究生教育部等教学院系。现有教职工695人,专任教师373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19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34人,公安部津贴专家、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各类高层次人才81人次,省部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7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6000人,联合培养在校研究生近100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3000多人。学院坚持政治建警、政治建校方针,秉持“无私奉献”校训和“政治坚定、学习勤奋、作风踏实、警纪严明”校风,着力培养忠诚可靠、纪律严明、基础扎实、文武兼备的高素质政法公安专门人才。1978年复校以来,学院累计为全省政法公安机关培养输送6万多名专门人才,其中80%已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和领导干部,近十年来毕业生占全省总警力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0%左右。毕业生中有2000多人次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近百人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或省劳模称号。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建立了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公安学”一级学科被列入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拥有公安技术、法学、公共管理、诉讼法学等4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1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学、治安学、公安管理学、刑事科学技术、经济犯罪侦查、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等8个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建有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6个。建有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近代警察史博物馆、枪械发展史博物馆。学院坚持科研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公安实战、服务领导决策的鲜明导向,建有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江苏省反爆炸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电子数据取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三年,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0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7项以及专利59项、软件著作权129项。围绕推进高水平公安智库建设目标,全面加强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江苏省公共安全研究院部省“双智库”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决策咨询能力,取得了一大批具有推广价值的重要成果,省智库在江苏重点智库三年建设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省部智库PAI值评分位列CTTI法律与公共安全领域智库前十名。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各级公安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境内外警察教育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常年开展全省市县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培训和外国警察培训。近年来,先后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代表团来访,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院被公安部确定为引进国外人才项目执行单位、中欧警务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建有3个公安部训练基地。进入新时代,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公安工作会议部署,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围绕立德树人、育警铸魂根本任务,统筹推进“一个目标追求”“三个发展阶段”和“五条办学方略”新时代学院发展布局,扎实推进“七个聚焦、七个提升”重点任务,创新推进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公安本科院校,积极创建重点公安院校,努力建设世界一流警察院校、打造国际一流警察学科,更好服务公安事业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努力为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