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四川:关于国家专项计划录取院校未完成计划征集志愿的通知
2018-07-12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各位考生:

我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录取院校平行志愿投档后,尚有部分院校招生计划未能完成。根据教育部和我省有关规定,按照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决定对未完成计划实行公开征集志愿。现将征集志愿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征集志愿时间

本次征集志愿时间为2018年7月12日15:00~20:00。拟选报征集志愿的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及时查阅相关信息,符合条件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征集志愿网址http://zj.sceea.cn,填报征集志愿学校及专业志愿。对准备填报的学校及专业,考生应查询《招生考试报》2018年招生计划合订本了解各学校的地址、办学性质、各专业收费标准等,并查询学校招生章程,了解学校录取规则和相关要求,避免误填。

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本次征集志愿时间内,考生若未填报征集志愿,则视为自动放弃。

二、征集志愿的院校、专业及名额

本次征集志愿的院校、专业为国家专项计划录取未完成的部分,有关院校、专业及名额见附件。

三、征集志愿对象和办法

1.征集志愿对象

本次征集志愿对象为2018年国家专项计划实施范围的68县中成绩达到拟报院校相应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未录取考生。

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未录取考生库,为“自由可投”状态的考生;征集志愿投档时对不是“自由可投”状态的考生即使填报了征集志愿也不再投档。

绵阳考生查询是否为“自由可投”,可通过绵阳招生自考网www.zszk.net快速导航栏下的“2018年高考征集志愿资格查询”或者通过微信添加公众号“mykszs”,选择“信息查询”栏目下的“征集志愿资格查询”,输入报名号即可查询。

2.征集办法

考生最多可填报6个平行的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志愿内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配。

征集志愿按“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在本科提前批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后在市州配额内投档,供学校审录。

若国家专项计划经本次征集仍未完成,则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期间(7月20日左右)再次面向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未录取考生征集志愿。

附件:2018年普通高校在川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未完成计划院校、专业及名额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2018年7月12日



  

热门院校

  •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内江市东兴区
    学校简介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内江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综合类高职院校。自举办高职教育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德立人,以职立教,以特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自强博爱,严谨勤勉,合作共进”的办学精神;遵循“厚德、精业、行健、致远”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逐步发展成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地方性专科高等院校。学校地理位置优越。学校位于人文荟萃、底蕴深厚、风景如画、素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的内江。学校地处内江中心城区汉安大道东段、高新技术开发区境内。距高铁站仅4公里,5分钟车程,40分钟可直达成都、重庆。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2人,专兼职教师46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14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233人,“双师素质”教师232人,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内江市学科带头人”4人,“内江市拔尖人才”2人,“内江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2人。学校教学设施完备。总占地面积864亩,规划建筑面积26.7万㎡。固定资产总额8.38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8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2939元。拥有实训场地总面积13749.58平米,总投资近10亿元。现有校内实训室105个,生产性实训基地9个,校外实训基地126个。建有公共教学大楼、实训大楼、教学工厂、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完备的教育教学场地。学校教学体系完善。现有8个二级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现代农业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智慧财经与管理学院、智能建造学院、文化艺术与旅游学院、通识教育与公共服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一部:中专部。设有图书信息中心、实训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与督导办公室3个教辅部门。现有专业38个,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1+X”试点证书考核站点16个。学校育人成果丰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立德树人根本,坚持“双核并重、贯通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600余项。2021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92项,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4位。2021年106人获评四川省优秀毕业生,88人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位居全省高职高专第一名。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月平均待遇达到4000元以上。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7人,其中高职10324人,中职595人,技工128人。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骨干、优秀企业家和重要岗位领导。学校教学满意度、学生就业率、毕业生薪资水平、企业满意度、校友推荐度、社会认同度等主要育人指标均保持逐年稳步上升态势。学校办学成效显著。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围绕内江市“5+5+5”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坚持不懈推进“六方合作”,办学成效显著。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是省“双高”建设培育学校、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省教育厅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单位、全省首批“党员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大学生思政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面向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围绕“双高”培育建设目标,对标竞进、开放合作、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优质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运行的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作为四川省唯一专业外语院校,学校继承和发扬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以塑造学生的美好未来为使命,用无私的灵魂点燃青春的灵魂,践行用心血筑就学生的成长之路为宗旨,崇尚学生的成才是我们最高的价值标准,以培养市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优秀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建设中国顶尖民办应用型特色大学。学校创建于2000年,建有成都和宜宾二个校区,学校成都校区坐落于著名的世界风景文化名胜区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校内园林景点纷呈,湖光水色相映。宜宾校区位于宜宾市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宜宾市“大学城”核心区域,地理位置优越,2020年正式投入使用。学校设有12个二级学院,形成了以外语学科为主,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以应用型和国际化为主要特色,主动服务、无缝对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提质增效,对外拓展,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优化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学校先后与23个国家的近80所高校建立了国际交流合作关系,开设了适应各语种、不同层次的国际班、本升硕、双学位、双文凭、交流生、专升本、专升硕等留学项目近百项,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深造发展空间。学校还先后招有来自俄罗斯、韩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尼泊尔、法国、新加坡、日本、墨西哥、德国等国家的学生前来留学和交流。学校开设有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朝鲜语(韩语)、俄语、越南语、泰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马来语等16个外语专业和翻译、商务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会展经济与管理、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电子商务、体育运营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酒店管理、商务日语、休闲体育、播音与主持艺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等与外语相关的本专科专业48个,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学校拥有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普通高校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和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英语、法语、商务英语、日语)、四川省民办高校特色重点专业4个(俄语、翻译、法语、朝鲜语),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四川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等16门、省级大学生文科实践基地2个,建有外语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等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构建了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教学优异的专任教师队伍,并常年聘有16个外语语种的外籍教师。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专业化、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多媒体覆盖所有教室,建有四个新文科实验室组群——多语种同声传译实验室组群、综合语言实验室组群、新闻录播实验室组群、计算机云教室等86间实验室。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成就斐然,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已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根据《艾瑞深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登榜“中国一流独立学院”,连续多年名列全国语言类独立学院第一;在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上,学校位列文学类独立学院全国第一,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位列全国第二,本科毕业生升学率位列全国第二;在上海软科发布的“全国独立学院本科生深造率排名百强”中,学校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二;在国际第三方调查公司麦可思发布的高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学校位列四川省普通高校第三。近五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十四五”期间,学校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客观分析校情、深挖比较优势,创新发展路径,将重点工作分为四个模块:党建工作、日常运行、提质增效、对外拓展,发展模式定为“抓引领、强根基、展两翼”的守正创新发展模式。坚持以新文科引领特色专业建设,以新成效完善四大教育体系,以新动能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新机遇拓展国际合作交流,以新赛道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坚定不移沿着建设中国顶尖民办应用型特色大学之路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
  • 四川工商学院成都市郫都区
    学校简介四川工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始建于2001年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 年设置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建有成都和眉山 2 个校区,分别坐落在成都市郫都区和眉山市东坡区。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守“三心三实”的办学初心,践行“崇工重商、理实兼优”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坚持“根植地方、应用为径、开放融合、学以致用”的办学思路,确立“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立足地方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076.15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1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8196元;各类实验实训室239个;馆藏纸质图书231.83万册,图书馆内建有“三苏”文化馆;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83个。网络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网覆盖全校。师资队伍 学校在编教职工1170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33.61%;硕士、博士学位占比69.43%。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师德标兵、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30余人;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3个。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二级学院11个,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6大学科门类。近三年建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7个;10余次在全国全省专业建设会上作经验交流,30余所兄弟院校来校考察学习;学校承担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450余项,获得各类教学科研经费600余万,获得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4项。转型改革 学校于2016年被列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高校,实施转型发展“一二三行动计划”,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机制保障”四大工程,实现办学思路“四个转向”。转型改革经验2次被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专题报送省委省政府等四大班子,并转发至全省各地(市、州)和各高校学习推广,先后8次在全国全省作经验交流;典型案例10余次被媒体报道。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改革优秀单位和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建设“以文育人、德才兼修”“开放融合、服务地方”“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三大办学特色。立足“东坡故里,千载诗书城”,建设以“三苏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五位一体”文化育人工程,打造“三苏文化”校园。推行“四个融入”,实施“两个转化”,近三年完成服务地方项目50余个;搭建思政实践育人平台,在凉山州盐源县实施“四百科教帮扶工程”,推广作物新品种及新技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学校成为全省唯一一所连续3年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定点扶贫民办高校。践行“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模式,2016年起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8项、双创竞赛获奖111项、学科竞赛获奖60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获省级众创空间等荣誉。人才培养 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稳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围绕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应用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路,重点面向“新工科”“新商科”,探索以“产教融合、实训贯通”为主要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开放式办学,通过校地、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中兴通信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近三年,本科新生报到率均超过95%,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为96.28%,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超过9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6万余人。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践行“强化三大建设、凸显四大功能”的党建工作模式,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依法治校,健全基层党组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成效显著。图书馆党支部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通过验收,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个学生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单位;1个教师党支部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建工作创新案例在全省作交流。民办高校“党建改革”获省级体制机制改革重点支持建设项目。学校声誉 近三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高校整体转型改革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图书馆”“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杰出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中国教育在线2019年中学信赖的四川省十大本科高校。2019年“中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省域科研综合竞争指数”位列四川省同类院校第一。在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2017-2021年)跻身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行列,其中2017年、2018年、2020年三年综合实力排行四川同类民办大学第一。面向未来,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内涵建设、转型改革、特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准施策,认真整改,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 学校简介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是2018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非营利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四川川航教育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得到解放军空军、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等大力支持,是中国第一所通用航空高校。学校坐落于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区位环境优美,设施设备一流。校园由清华大学设计,占地110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教育设计容纳量1万余人,拥有业内独有40平方公里训练空域。学校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现设有24个专业,形成了以通用航空类专业为引领,运输航空类专业为主干,电子信息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支撑的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发展势头良好。学校管理团队和师资力量厚实,现任领导都是长期在普通高校担任领导工作,熟悉高等教育管理与规律的教授、博士和资深的教育专家,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学校引进了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等国内外知名航空院校的教授、博士和硕士,同时聘请航空企业的一线工程师和优秀工匠作为双师型教师。学校形成了“一个目标、两个路径、三个环节、四个课堂、五个支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1+X”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学校实行分类培养制度,因材施教,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开设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组织和鼓励参加全国的各种竞赛、比赛,培养卓越工程师和优秀工匠;设立女生健康成长专项计划,为女生提供成长和发展服务,培养优秀和杰出女性;设立贫困生培养专项计划,专设民生银行、朗基集团等多项奖助学金,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实行专业与企业共建,专家与企业家共管的办学机制,与美国安博瑞航空大学、美国陈纳德飞行学院、加拿大航空学院、天津迅腾、华飞通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合作达成高度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关系,并携手国内多家航空公司,开设特色专属定制班,校企协同育人,能充分保证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以“办百年名校,育通航英才”为愿景,航空报国,服务民生。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要、就业为重”的办学理念,坚持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着力培养德技并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立足高等职业教育,扎根天府新区,服务成渝经济圈,辐射西南,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有质量、有特色、有品牌、有良好社会影响的高职院校。
  • 学校简介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是2006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和四川旭峰实业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校园占地1000亩,现设14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艺六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21500余人,教师1000余人。百年川大底蕴,千年东坡文脉。学校以“创全国一流本科大学,建中国式的小常青藤”为办学目标,践行“学生为本、通专并重、知行合一、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恪守“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校训,弘扬“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锦江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行“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注重素质教育,创造性实施“五大素质养成计划”,率先在全国实行俱乐部式的体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身心健康、品格优良、专业扎实、能力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立足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新兴产业,优先设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形成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现代管理、国际经贸与金融投资、土木工程及管理、白酒与绿色食品七个专业集群。学校注重教学建设和改革,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四川省地方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提升计划项目3个、四川省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1项;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5门、应用型示范课程2门、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6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获批四川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6项;省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2 项;获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项。学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科大讯飞、用友新道、京东等知名企业合作,组建了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项目班;牵头成立了泸州老窖、水井坊、四川食品研究院、四川酿酒研究所等30余家酒企、科研单位参与的“酿酒工程人才与技术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22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3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标准建成建筑信息与仿真、电子技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实验中心,以及商科、融媒体、文化创意等实训中心,共59个实验(实训)室;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商科实训中心被列为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学校与京东、科大讯飞、泸州老窖、宁江机床集团、华西建筑集团、中国电信、华西都市报、四川电视台、工商银行、育碧娱乐软件、黑蚁设计等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270余个。学校开设“锦江大讲堂”名家讲坛,邀请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营造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锡祥、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外交部原副部长周文重、中国加入WTO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著名哲学家陈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杰出院士伊恩•普尔教授、德国总统科技顾问马克斯•多曼教授等百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做客“锦江大讲堂”。学校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近三年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300余项,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学生在全国及省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3078个奖项。近五年来,学校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奥林匹克"盛会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成绩突出,名列四川省参赛高校前10位。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2+2”、“3+1” 本科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3+1+1”、“3+2”、 “4+2”等本硕联合培养项目,以及“3+1”、“3+1+1”专升本、专本硕连读项目。开展了赴境外交换生、冬夏令营、汉语国际教育志愿者、暑期海外带薪实习等项目。搭建“锦江东方论坛”国际交流平台,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先后成立了南丝路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白酒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院、东坡文化普及教育中心;学校获批成为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高校团体会员。学校“东坡文化普及基地”获批“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彭祖养生文化’科普作品开发”获批四川省“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和人才计划”立项。近三年获四川省社科项目9项、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项目4项、眉山市科研项目10余项。建校十六年来,学校办学成效显著。生源质量稳步提升,近5年在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二批次录取中,调档线位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8%。学生深造率居同类院校前列,共有2409人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学生被美国马里兰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书香校园”“四川省园林式校园”“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四川省十佳心育学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7年位居中国校友会网全国独立学院百强排行榜前3名。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