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15高考美术统考11日开考 济南市1754人报名
2015-01-09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1月11日开考。

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将于1月11日进行,6日下午,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获悉,济南市共有1754名考生报名,比去年减少121人。济南市设济南第11中学和济南艺术学校2个考点,考场59个。目前,考生正在加紧练习,为考试做最后冲刺。

济南1754名考生报名美术统考比去年减少121人

1月6日下午,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获悉,济南市共有1754名考生报名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比去年减少121人。济南市设考点2个,分别为济南第11中学和济南艺术学校,考场59个。考试将于1月11日进行,上午8:30—11:30考造型基础,下午2:00—5:00考色彩基础。

据了解,考生可以在1月10日下午4:30后持准考证到所在考点熟悉环境。开考15分钟后考生将禁止进入考场,考生在考试90分钟后方可交卷离开考点。济南市教育局提醒考生,考生必须凭二代身份证和《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准考证》参加考试。考生一律不允许将手机带入考场,一旦发现考生携带手机入场考试,无论是否使用,也无论手机中是否有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一律按照“作弊”判定。

考生画画到深夜11点为考试做最后冲刺

距离山东省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还有5天,考生还在争分夺秒的练习,为取得好成绩做最后冲刺。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张子暄在文化东路的一家画室学习画画,因为家住阳光舜城附近距离画室有些远,她特意在画室附近租房住。张子暄说:“一开始租房妈妈还不愿意,但每天从画室到家两头跑实在不方便。昨晚我在画室练习到晚上11点多,今天早上起床后就直接来画室了。现在大家都在紧张备考。”

为了能在艺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家住菏泽的葛宪钊特意来济南参加艺考前的培训。葛宪钊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就是为国画爱好者,受爷爷的影响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去年艺考成绩他能上一个综合类大学,但他放弃了,因为他一心要考上一所艺术类高校。“在我们画室有70多名学生,其中外地学生占一半以上。我们都是想考个好大学才来济南参加培训的,父母为了我参加艺考已经投入了10万多元,今年我一定要好好考。”葛宪钊坚定地说。(朱夏雅南)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的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建校73年来,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始终与新中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凝练了“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校风,培育了“自加压、共奋进、重实效、争一流”的山青精神。“青年政治”办学特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和办学施教、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是省级文明校园,获评2019、2020年度山东省省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2个二级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2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舞蹈学院党委获评2019年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2021年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现设有13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8591人,其中本科生13218人、专科生5373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71.1%。现有教职工865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36人,硕士学位教师605人,其中教授7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39.5%。拥有“双师型”教师29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培养“青年政治人才”是学校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一强化两拓展”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凝练“青年政治”办学特色。构建了以坚定信念跟党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岗位思政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青年领导力学位班的“4+1”青年政治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服务业,致力于培养具有青年政治特质的管理者和专业人才。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普通本科专业38个,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职业教育本科专业9个,分别是法律、党务工作、大数据工程技术、市场营销、金融科技应用、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旅游管理、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社会工作、舞蹈编导、广播电视学三个专业群9个专业是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本科专业获评山东省一流本科建设点,26门本科课程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课程(《基于业财融合的共享流程设计》《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影视配音艺术》)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个专业(社会工作、广播电视学、舞蹈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志愿服务研究基地)。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构建了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和自我教育体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出并实施了“立足专业、教师先行、学生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学校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类招生分流培养、联合培养、主辅修制等多种模式,实施了学分制管理,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一等奖5项。学校建筑面积28.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5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8.26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851.19元。建有先进开放的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4.3万册,电子图书135万册。坚持以生为本、能力为重,建设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实践(实验)教学中心10个,实验室面积4万余平方米,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五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19项,承担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30余项。学校在社会工作、地域文化、养老产业、物业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等多个领域设有研究机构和服务平台30余所,接受委托或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联合开展科研项目350余项,社会工作服务平台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工服务机构和示范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舞蹈学院先后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国家重大政治、文化文艺演出,以及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等重大活动,赢得好评。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广泛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举办合作专业、共建课程、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育人项目和研究平台100多个。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境)外的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师生交流和学术科研合作,现有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重视留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累计招收来自23个国家的100名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是一代代山青人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全体师生拼搏奋斗的成长史。当前,学校正处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将申报硕士点作为战略目标,并借此过程开创学校办学新局面。全体山青人将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加快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朝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不断迈进!地址:济南市经十东路31699号(主校区) 邮编:250103学院办公室电话:(0531)58997000(0531)58997313招生咨询电话:(0531)58997707就业指导中心:(0531)58997266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市槐荫区
    学校简介为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改革,整合原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经教育部批准,2019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正式成立,同时挂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牌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医学科学研究机构,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冲一流”高校。校(院)在济南、泰安设有校区,主校区位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济南市青岛路6699号),在济南、青岛、济宁等地建有研究机构,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校(院)有在职职工19198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5人)、海外院士1人,国家海外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国家优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64人,国家卫生健康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238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4338人,博士学位人员2727人。校(院)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本科招生专业47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对接产业专业群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专业3个。27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入选省思政课“金课”。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2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2333人、研究生2670人、留学生457人。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化学、免疫学等7个学科居ESI全球排名前1%,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名居全国独立设置的医科大学第10位。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6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学科。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创新平台50余个;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项,山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9项。拥有附属医院多家,并形成山一大医疗体系,年均直接服务群众就诊1000余万人次。其中附属省立医院、附属肿瘤医院居全国百强之列。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6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7个。曾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夺得新中国灭病史上“四连冠”,目前指导全省开展职业病、皮肤病、寄生虫病、肿瘤早诊早治、辐射防护、防盲治盲、罕少见疾病等防治工作;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校(院)是首批颁发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院校,自2004年起招收来自美国、韩国、印度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国际办学声誉良好。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等3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院)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校(院)第一次党代会擘画的发展蓝图,大力实施“三步走”战略和“135工程”。“135工程”即坚持加强校(院)党的建设这一核心,夯实“人才、学科、文化三大建设”,实施“教育、科研、医疗、国际化、校(院)治理五项提升计划”,以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为目标,全面推动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为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科学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原济南纺织工业学校、济南市建筑工程学校、济南市财经学校、济南市公用事业学校、济南交通技师学院五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已走过57年的办学历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做有灵魂的工程教育”的办学定位,“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定位,“山东示范、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职学院”的发展定位,面向“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黄河国家战略中心城市”的服务定位,励志耕耘,砥砺精进,不断开创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学院是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荣获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产教融合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校园等30余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学院占地面积12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38亿元。下设土木工程学院、工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外合作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面向全国8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146574”党建工作体系,打造五大特色党建阵地,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创新架构“四课堂、五联动、多平台、四协同”大思政教育体系,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教育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品牌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示范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多项荣誉称号,辅导员获教育部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入围奖1人,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北赛区一等奖3项,省一等奖4项。聚焦产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紧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及济南市重点产业,着力打造智慧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管理、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现代商贸服务、数字创意、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8个专业群,开设40个招生专业,其中2个“3+2”本科专业。现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精品课程2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教学资源库1个,“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25个,牵头开发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9本、编写国家职业标准9项、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5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内培外引,师资队伍建设量质双优。学院现有教职工675人,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占75%,高级职称教师占50.7%,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山东省教学团队7个、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立项建设团队1个、名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教学名师3人、青年技能名师4人;济南市拔尖人才2人、领军人才3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高级人才61人;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5人。建有以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主的兼职教师库,常年特聘100余位行业企业专家为学院顾问、产业教授。同频共振,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发展。学院与十余家行业协会、二百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华为、京东、天元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SAP公司、浪潮集团、中建公司等大型企业校企共建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教学实训基地、山东省建筑施工安全和装配式建筑施工体验式教育试点基地、通力电梯北方培训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19个,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183个。牵头成立全国工业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职教集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是国家5G综合应用示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校、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全域联动,创新创业教育全国典型。学院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完善治理架构,构建了深度融合的专创培养体系,形成了内融外协、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立山东创谷孵化基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驻创业实体总数91个,创业有效带动就业。荣获教育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11项,第十三届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等40余项省级以上奖项。中央电视台《纪录东方》、中国教育电视台分别报道我院双创教育事迹,学院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山东省众创空间、济南市创业孵化基地、泉城众创空间。学生荣获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1人、第五届“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2人。对标接轨,国际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院发挥重点建设专业优势,构建了多国别、多专业、多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开办中澳、中德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泰国建设海外分校--海右国际学院,“中泰‘海右国际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入选“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18-2020年)。与马来西亚6所高校开展“专升硕”联合培养,与国(境)外30余所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中资企业联合建立海外人才培养基地,累计20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来校学习,学院连续三年蝉联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面向区域,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院现有国家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1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省级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及省市级建筑、交通、机电等岗位培训点,积极承担全国建筑门窗安装项目经理、二级建造师、出租车从业资格培训、驾驶员培训、社区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同时承担山东省春季高考服装专业技能考试、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师资培训、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任务。学院是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济南市职成教研究所、济南市就业指导中心挂靠我校。学院《对口帮扶莱芜区大王庄镇助推乡村振兴案例》写入教育部《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对口帮扶的黄鹿泉村被文旅部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能并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突出,69名同学入选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名单,入选人数全省前三。近三年学生获大赛国家级奖项508项、省级奖项514项。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水平、工作态度、政治素养满意度均在95%以上。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点赢得社会高度认可,很多毕业生被中铁十四局、中建八局、山东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浪潮、中国重汽集团、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录用。学院获评山东最具行业影响力高职院校、山东最具网民口碑的高职院校、山东家长最喜爱的十大学院。十四五期间,学院将会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范”、区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地方应用技术积累与转化的“中心”、引领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高地”。
  • 学校简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开展“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并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还是教育部和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是石油石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被誉为“石油科技、管理人才的摇篮”,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石化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2017年、2022年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追溯学校历史,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石油资源,石油工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在这种形势下,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基础,汇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相关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组建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隶属燃料工业部,是当时北京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胜利油田所在地——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1981年6月在北京石油学院原校址内成立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逐步形成山东、北京两地办学格局。1997年,石油大学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石油大学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成立研究生院。2003年10月,教育部与国家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协议。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立项建设青岛校区。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2005年8月,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议。2006年10月,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61所试点高校之一和承担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32家部属高校之一。2014年4月,教育部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大能源企业集团公司签署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协议。2018年12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共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东营校区调整为东营科教园区,办学主校区调整到青岛。学校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发展形成了“两校区一园区”(青岛唐岛湾校区、古镇口校区以及东营科教园区)的办学格局。青岛两校区地处迷人的帆船之都、海滨之城,享有极高美誉的青岛,东营科教园区地处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生态之城、石油之城——山东东营,“两校区一园区”均位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重点区域,同时青岛两校区还处于2014年新设立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学校建有研究生院,有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等16个教学学院(部),以及荟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科专业覆盖石油石化工业的各个领域,石油主干学科总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学位授权自主设置二级学科,9个博士授权自主设置交叉学科,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1个本科招生专业,11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艺、油气储运工程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以及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进入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全国前十名。学校教育体系完备,各类教育层次结构合理,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近18900人、研究生9400余人,留学生97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着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品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从广大校友中涌现出大批杰出人才,走出了30位两院院士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技术骨干。自国家实行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政策以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7年保持在90%以上,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入选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9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7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博士生导师329人。有两院院士8人(含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长江学者青年学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5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5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1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山东省教学团队11个。学校是石油石化行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在10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现有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物探及勘探开发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加工新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石油石化新型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3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60多家地方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实质合作交流关系。聘请了百余名著名专家、知名人士为我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逐步增加,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建校近70年来,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正向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
  • 学校简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5年。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全国1+X证书试点高职院校”“山东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单位,“山东省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培训集团”牵头组建单位,山东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学院位于美丽的泉城济南,现有槐荫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50亩,建筑面积49.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校内实习实训场地面积95000多平方米,实践基地、实训室168个,实习实训工位61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84亿元,新建智能制造产线五轴数控、工业机器人、3D打印、CAD机械设计、货运代理、虚拟现实技术、电气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等20多个高端实训室(中心)。学院服务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设有智能制造系、电气及自动化系、汽车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现代城市系、工商管理系、劳动经济系、职业教育系、基础(体育)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技师部等11个教学系部。形成了“以智能制造专业为主体,电子信息类和现代服务类专业为两翼”的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信息技术、自动化、汽车维保、现代商贸流通、城市艺术设计和智慧财经7个专业群,有41个高职招生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是全国率先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高职高专院校,大专毕业生经考试合格,能同时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推出“卓越技师”培养计划,10%的优秀学生组建卓越技师班,形成“专科学历+技师资格”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经验。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6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27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84.5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领军人才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1人;省技术能手30人,获得省级荣誉称号教师40余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1个。学院聘请包括山东省首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赵峰、姜和信、王钦峰在内的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拔尖人才等,建立了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实现技能大师的绝活传承,发挥带徒传技和高端引领作用。学院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师资、科研建设,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参加4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主持或参与省级教学资源库8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36门。院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院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00余门。国家创新行动发展计划骨干专业3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特色(品牌)专业群6个,牵头或参与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7项,实行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专业7个。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市级及以上教科研立项142项,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9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9项,公开发表论文990篇,取得国家专利300余项。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是第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山东技能大赛研究中心。近三年来,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300多个奖项。其中,国赛一等奖25项、二等奖25项,省赛一等奖76项。学院60余名师生因竞赛成绩突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和“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获得省级以上技术能手称号的师生数量居于全省职业院校前列。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在32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先后与联想集团、瑞典斯凯孚、豪迈集团、开泰集团、日立电梯等国际化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现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定向就业。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网商教育科技集团分别共建智能制造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学院凭借扎实的专业人才培养、良好的社会影响、优秀的毕业生质量形成了就业领域广、专业对口程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就业格局,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示范校”,荣获“改革开放30年山东教育总评榜——最具就业推动力高职院校”称号、被中国教育在线评为“2019年度高职院校品牌影响力50强”、齐鲁晚报“综合实力前十强国办高职”“2019年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认可高校”称号,新浪山东“最受网民欢迎高职院校”称号。职业教育实践和创新赋予学院深厚的底蕴和内涵。站在新起点上,学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高端引领、特色立校、内涵发展、多元办学”的办学方针,大力倡导“卓越技能,出彩人生”人才成长理念,为每一名学子铺就技能成才报国之路。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