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福建:文化课分数将成艺考重头戏
2012-12-06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下周六起,福建省艺考生将陆续参加省级统考。此前,为了“曲线上本”,厦门有许多艺考生都是“半路出家”。但近日,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丰却放出风声:“明年将加大文化课分数在艺考录取中的比重。”这让不少艺考生人心惶惶。

  对此,厦门艺考界老师表示,目前尚未听闻福建省在明年艺考就要提高文化分比重的消息,但提高艺考文化分“门槛”是大势所趋,文化课的成绩将成为艺考是否成功的关键。

  培训班里七成学生属“半路出家”

  在厦门的许多艺考培训学校或培训班里,不少考生都把艺考当成高考[微博]外的一条捷径,而这也成了许多人对艺考生的印象:他们因为考不上本科,想以此“曲线上本”;考得上本科的,则想“冲”本一。

  在集美一家有近300名学生的美术培训学校里,大概七成的学生之前都没有绘画基础。

  厦门康桥中学的艺考班一直是学校的特色,该校美术部高考冲刺班负责人聂云峰表示,“在我们学校,一些学生甚至到了高三才临时决定要参加艺考。”

  近日,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王丰放出风声:“明年教育部将调整艺术类考试结构,并加大文化课分数在艺考录取中的比重。”这对因文化课薄弱才备战艺考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对此,导报记者联系厦门多位经验丰富的艺考培训老师,得到的回复均是:“目前并没有听说省内艺考明年就要提高文化分比重,考生不必太过焦虑。”

  专家表示文化分比重增加是趋势

  聂云峰表示,在福建省,艺考按综合分录取,其中专业分占60%,文化分占40%。但如果考生报考省外艺术院校,则还需参加各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所以省外院校艺考的录取也比较复杂。

  有专家预测,教育部相关改革文件会在年前出台,而“在全国艺考改革的背景下,福建势必会受到影响”。

  一名在厦已从事高考美术培训十余年的林校长认为,未来的艺考,提高文化分门槛是大势所趋,文化课的成绩将成为艺考是否成功的关键。

  厦门二中美术老师石清泉此前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不会读书就去考艺考的观念有误区,突击艺考的举动很冒险。

  导报记者 梁静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区,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通过教育部评估,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大专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漳州市政府支持升本的高职院校。学院占地面积2000多亩;学院师资队伍雄厚,现有教师600多名,高级职称100多人,在校生13000多人。学院设有印刷传媒与艺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护理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44个专业。学院建有完善的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外的100多个实训基地涵盖电子、机械、计算机、建筑工程、汽车、会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印刷包装等专业,功能设备齐全,并能真实体现生产过程。多年来学院秉承以“教育家的理念治学,以企业家的理念治校”的思想,以“立德、践行、精技、拓新”为校训,以“八大创新”为核心,思而进取,创新自强,走出了一条以印刷为特色,以工科为重点,以全日制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多模式办学发展之路。学院近年来捷报频传,先后荣获 “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十大知名品牌院校”、“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先进单位”、“全国校企合作优秀学校”、“中国职业教育产学研示范基地”、“ 产学研协同创新先进单位”、“中国印刷业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5A级平安校园”与“学校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学校、第45届和第46世界技能大赛(印刷媒体技术)中国集训基地、福建省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院校、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福建省印刷包装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单位、福建省包装印刷职教集团、福建省生产性实训基地、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福建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荣获获省级示范专业,福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比赛成果等,在教育教学、名师工程、优秀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获得诸多荣誉。学院以全日制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并输送优秀学生到本科院校就读,兼办各种形式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的非学历教育。学院严格以教育部办学标准教学,实施校企一体,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核心,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培养优秀人才。自2017年起,学院一直在寻求适合办学发展的土地,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现已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项目协议书》。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高新区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栋教学楼(其中有3栋是实验楼),1栋科研楼,1栋艺术楼,1栋图书馆和行政楼,12栋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可以容纳3万人进行上课。自2017年起,学院一直在寻求适合办学发展的土地,通过多方探讨和论证,现已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签订《新校区项目协议书》。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新校区项目位于靖城高新区迎宾西路,是漳州理工教育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教育城计划总投资50亿元(含配套项目),规划占地面积2800亩,其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9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10栋教学楼(其中有3栋是实验楼),1栋科研楼,1栋艺术楼,1栋图书馆和行政楼,12栋宿舍楼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等,同时可以容纳3万人进行上课。
  •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州市闽侯县
    学校简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专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公立全日制高等艺术职业院校,是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单位。1958年,学校前身“福建艺术高等专科学校”在人杰地灵的三坊七巷诞生,1960年调整为“福建艺术学院”,2005年5月组建“福建艺术职业学院”。2008年通过教育部首轮人才培养评估,2016年通过第二轮评估。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寄语学校“八闽艺苑春常在,丰碑应树育花人”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学六十余年来,为省内外文化艺术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奋武,原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峰,原全国政协委员、音乐教育家李未明,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何弦,著名钢琴教育家杨鸣、周铿,著名舞蹈编导范东凯、曾焕兴,著名影视编导夏蒙、著名歌唱家阮余群,戏曲表演“梅花奖”得主曾静萍、李敏、陈洪翔、周虹、陈琼等。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艺术表演、艺术创作”树品牌,以“非遗传承、产教融合”显特色,以优异的展演竞赛成绩展优势,以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立形象,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艺术院校,服务新时代新福建文旅强省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力量。2013年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授予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学校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首批试点高校之一。2019年学校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成员单位。2021年成为福建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1年4月被授予“第十四届福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称号,11月被文旅部评选为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学校多次代表福建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福迎八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素质高颜值新福建”彩车游行表演等国家重大演出,受到文旅部、福建省委表扬。学校设有音乐系、美术系、舞蹈系、社会文化系、服装设计系、公共教学部、思政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艺系(筹)、艺术教育系(筹)等二级教学单位。开设音乐表演、作曲技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艺术(古琴艺术方向)、戏剧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时尚表演与传播、艺术教育、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艺术培训与管理方向)、茶艺与茶文化、播音与主持、影视编导、文物修复与保护、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时装版型设计方向)、艺术设计、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书画艺术(绘画与策展方向)、书画艺术(书法与汉字艺术设计方向)、室内艺术设计、包装艺术设计、陶瓷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品设计(漆艺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等25个高职专业(方向),以及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2个中职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800余人,连续五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7%以上。近年来,在校生参加重大赛事屡获佳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桃李杯、华东六省专业舞蹈比赛等各类重大赛事中荣获奖项超过170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143项。
  • 福州大学福州市鼓楼区
    学校简介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 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9万余人。 552D5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8427人,其中,至诚学院学生13185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4358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学科再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6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居全球第396名,内地高校56名;在USNews2022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19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801-1000名,内地高校第57名;在2021QS亚洲大学排名位居第261-270名,内地高校并列66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29人,其中专任教师2186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34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112人次(71人)、省级人才522人次(353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5人(含特聘讲席教授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0人(含青年项目3人),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人(含青年项目20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4人(含青年项目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获得者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2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全国思政课程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入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级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246项国际奖,2112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9金18银25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31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4757项,科研经费超过18.2亿元。签订横向合作合同3294项,校地企合作到校经费15.4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43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5320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12618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篇。9位学者入选2021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生出国(境)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5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9.8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2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62万册,电子图书585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学校简介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招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特区之一、“国际花园城市”— 厦门,校址位于厦门市最大的行政区、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千年文化古城同安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与生活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在校学生5000余人,教职员工277人。学校目前设有信息工程学院、商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航空旅游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健康产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10个二级院部。在专业建设方面,共设有31个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职招生专业,其中省级“二元制”试点专业1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全校设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示范专业1个,市级重点专业3个,校级特色专业9个,校级精品课程22门;获得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33项,省市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6项。在技能竞赛方面,2016年学校在全国金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中荣获2个团体一等奖,1个个人一等奖。在第九届、第十届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福建赛区)、外研社杯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均荣获省级特等奖和国家级三等奖。2019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中,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在中国零售新星大赛华东二区区域赛、中国零售新星大赛总决赛均荣获团体赛一等奖,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企业沙盘模拟经营赛项中荣获团体赛一等奖。2020年在厦门市职业技能竞赛市场营销赛项、建筑CAD赛项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2021年荣获国家级行业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行业赛中银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始终坚持走“育人为本,素质为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与厦门航空有限公司、泉舜集团、厦门公交集团、用友新道、厦门好慷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豪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天鹅国际大酒店、大唐移动、宗城(厦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泉州酒店、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市伍心养老院(连锁)等知名企业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关系,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实行校企“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模式,将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第一指标,为社会输送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实现毕业生高就业率和高质量就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工作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校园建设方面,学校已在数字化校园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系统、青果教务管理系统、学院网上办公系统、学院网站群系统、校园消防监控中心系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等主要信息化平台投入使用;教学资源库有厦门东海学院 VR 课程资源库和厦门东海学院校本资源库。学校办公及教学骨干网络带宽达万兆,出口带宽800M(电信600M、移动200M),共计1600 余个信息点。教学楼及宿舍楼的每个房间都有无线AP接入,校园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全校WIFI全覆盖。建设云平台,资源池包含CPU核心数356个,内存总量952GB,总存储容量约为32TB,云桌面用户110个,虚拟主机42个。学校构建了优质课程资源库,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供师生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630万册电子图书,500 万篇论文,全文总量13亿余页,超16万集的学术视频等,数据总量达100万GB。办学二十年来,学校连续荣获“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和“市民最喜爱的教育培训机构”两项荣誉,并在厦门市综治考评中获“5A级平安校园”的称号。作为福建省首批“二元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学校在积累办学经验,巩固办学成果的基础上,以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心,坚持“致知力行,崇真至善”的校训,倡导“为师生谋幸福、为社会担责任”的办学理念,做有担当的教育,扎扎实实办学,为厦门经济特区,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初步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是莘莘学子深造成才的理想学府。
  • 学校简介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创办于2003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和厦门嘉庚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2003年10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揭牌,掀开了嘉庚学院向优质大学奋进的历史。历经19年的跨越发展,嘉庚学院目前已设有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的13个学院、1个独立系、2个教学部、2个教学中心、1个实践教学训练中心和1个科研中心,54个本科专业,82个专业方向,拥有在校本科生约18000人、硕士研究生91人(与厦门大学联合培养)。嘉庚学院自办学之日起在福建省即在本二批次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近六年嘉庚学院在全国招收本一线上考生1040人,全国本二线上考生数占比近100%。嘉庚学院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是福建省省属院校中省外生源比例最高的院校,省外学生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58%。2018年12月,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阳光高考”发布了各省20所考生最满意高校名单,嘉庚学院在福建省高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位于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校区占地2726亩。校园依山面海而建,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隔海相望。校园建筑以嘉庚风格建筑为主,中西合璧,恢弘大气,错落于湖光山色之间,给学子们营造了沐浴书香、畅游学海、静学深思的修读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是嘉庚学院的核心办学理念。嘉庚学院坚持运用这一理念指导办学实践,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学生工作模式,全力营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教育环境。嘉庚学院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了一流的软硬件设施。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图书馆,提供190多万册藏书和优雅宁静的学习环境。完善的实验室配套、投资5200万建成的工业实训基地,提供强化动手能力的优越平台。与407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的实习基地,构筑实习预就业的畅通渠道。富有嘉庚学院特色的转专业制度和教师答疑制度,使学子在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环境和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快乐成材。嘉庚学院遵循“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大力发展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和生长点之一。一方面,学校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博采众长,大胆创新,既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规范办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又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力度,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如今,学校已拥有一支由900余名训练有素、教研并长的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695项“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级176项、省级519项),8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含1项特等奖)。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推动下,科研工作也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拥有省级科研创新平台3个、校企合作创新平台9个、各类科研项目612项(省部级以上重要项目107项)。开门办学,强力推进国际合作,是嘉庚学院一直遵循的办学宗旨。在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活跃着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各国的外籍教师的身影。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开展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并与25所海外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学校也积极与香港、台湾地区高校展开交流活动,与7所台湾地区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在校主陈嘉庚先生“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指引下,嘉庚学院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适用的人才。嘉庚学院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生在国际性赛事获奖176项,全国性赛事获奖1265项,区域性赛事获奖229项,全省性赛事获奖2141项,日益树立起“综合素质高,创新精神强,实践能力突出”的品牌形象,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18年11月,在福建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月薪调查报告》《福建省本科高校毕业生竞争力之晋升调查报告》中,嘉庚学院毕业生平均月薪位列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四,毕业生晋升总监级高管人员占比高居福建省综合性大学第二。2014年开始,嘉庚学院迈入新一轮跨越发展,提出“教学与科研并举,以有效教学见长”的发展思路,以制度建设与队伍建设为立足点,以实践教学、开放办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研究生教育为生长点,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努力实现成为国内同类高校中一流的、获得国际广泛认可的、以有效教学见长的一所新型优质高等学府的高远愿景。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