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粤港澳高校联盟组建10个新专业联盟
2020-07-2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作为湾区高校联盟,我们应该主动拥抱世界、走向世界,和世界高校实现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在教科领域助力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在粤港澳高校联盟(简称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看来,在后疫情时期,联盟工作需要突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重视联盟成员院校间以及不同联盟间合作方式的创新性,加强联盟发展的开放性。

近日,2020粤港澳高校联盟(简称“联盟”) 线上年会暨校长论坛举办。论坛以“迎难而上,迈步前行——后疫情时期联盟如何继续推进大湾区协同创新与教育发展”为主题,探讨联盟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团结一起,化“危”为“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创中心和国际教育示范区。联盟同期召开本年度理事会,审议通过组建10个新专业联盟,新增3所入盟院校。据介绍,新增的3所入盟院校分别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10个新专业联盟包括粤港澳大湾区物联网显示联盟、粤港澳高校生物电子学联盟、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联盟等。

“联盟成员高校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在教育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教育对外开放高地。”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永吉提出,成员高校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间、高校与科研机构间的人才、科技、信息的融合,不断提升各类学科专业能力,把人才联合培养落到实处,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人才培养高地、协同创新高地。

“粤港澳高校联盟自成立以来,自觉承担起推动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的责任,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表示,广东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支持联盟工作并提供经费资助。他深信,在粤港澳三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粤港澳高校联盟定能充分发挥优势,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大支撑。

据悉,联盟在2016年底成立,由中山大学发起并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作为副理事长单位。目前已有三地共计40所成员院校入盟。联盟旨在为三地院校搭建高端交流合作平台,深化三地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在教育领域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热门院校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于2007年在原广州大学城建学院基础上独立设置的全日制理工类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于广州市从化区,占地面积1300多亩,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万人。2012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是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A类规划建设的唯一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深化高校办学自主权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东省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省级试点院校、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广东省开展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的民办高职院校、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党建示范校、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东民办教育40周年突出贡献机构。学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高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校现有建筑工程、经济与管理、机电工程、信息工程、外语外贸、艺术与设计、人文、马克思主义、体育健康、创业教育和继续教育11个二级学院,近50个招生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23个教育部“1+X”证书试点、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省品牌(重点)专业。学校有专兼职教师1000余人,博硕占比57.46%、高级职称占比33.99%、双师型教师占比76.65%。教师队伍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学校是广东省首个“珠江学者”设岗并聘请讲座教授的民办高校;设立了“凤凰学者”岗位,聘请了一批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担任教学与科研学术带头人。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现代建筑技术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是第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养了2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学校获批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推动的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与曙光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曙光大数据产业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共建“GE大学计划-GE自动化&控制工业互联网控制系统实验室”;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华为ICT学院)”,与海尔智家华南园区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财务产业学院,与合生珠江基建集团共建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共同培养酒店管理高级人才。学校以广州天马集团和广州市建筑集团为主导、行业协会为依托、名优企业为基础,联合300余家合作企业,组建的广东城建职业教育集团是广东省第二批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单位。学校有获央财、省财支持的高职实训基地(公共实训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科研创新团队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粤港澳大湾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有校内实验实训室372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60家。其中,教学公司5家,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室25个,大师、双师、名师、教师“四师”工作室30个,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基地1个,设有职业技能鉴定站(所)11个,鉴定工种(证书名称)44个。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学生在国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2项、银奖2项、铜奖4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金奖1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冠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金奖3项、银奖14项,“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3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比赛一等奖38项、二等奖84项,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获金牌1项、银牌1项、铜牌2项。教师获得德国红点奖、中国红星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平面设计大赛全国决赛二等奖等诸多奖项,获国家授权专利400余项。学校连续多年年招生人数超过7000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位列全省民办高职院校前茅,新生报到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就业满意度高,毕业生平均起薪排名全省高职院校前列。“金平果”2021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800强,学校排名全国第315位、民办第2位;武书连2021中国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排行榜,学校排名全国第119位、民办第2位;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1)”,学校排名全国第122位、民办第1位。“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秉承“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依据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省域“双高校”建设目标,进一步夯实升本发展基础,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稳步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数据更新时间:2022年3月4日)
  • 学校简介广州松田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9月,是经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全球领先的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一中教集团(港股代码00839)的成员学校,办学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规范。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尤其是与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两所集团内本科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人才培养平台,目前开设有三二分段专本协同培养专业,学生也可通过普通专升本考试进入到集团内两所本科院校及其他本科院校就读本科,符合条件可授予学士学位。升本途径便利,我校普通专升本升学率近三年来连续居 广东省民办高职院校前列。学校坐落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中国最美的荔枝之乡一一广州市增城区,毗连广汕公路(324国道)、广州北三环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和广州地铁21号线,交通便利。学校设有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机电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管理与法务学院、电子商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教学单位。现有30多个专科专业,其中包括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与本科院校协同育人试点专业,11个中高职贯通 “三二分段”试点专业,13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9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校级高水平建设专业群,4个校级重点专业等。学校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设置专业和课程,强化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将职业技能大赛融入到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全过程,先后获得过第九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广东赛区省级一等奖,第12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级一等奖,广东省第十四届健球锦标赛成年女子三人赛季军等。近三年来,学校 师生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共获奖项目200多个,其中国家级项目获奖7个,省级项目获奖160个。
  • 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市从化区
    学校简介广州软件学院(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6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前身为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2020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转设为广州软件学院,简称“广软”。学院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广州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内,毗邻广州地铁14号线太平站,交通便利。学院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国家科学技术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广东省和广州市“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和广州市两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广州市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信息技术专业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民政厅首批5A级社会组织。学院设有软件工程系、网络技术系、电子系、计算机系、数码媒体系、游戏系、管理系、财经系、外语系等9个系,开设包括广东省特色专业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在内的3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院定位科学、理念先进、治学严谨、管理规范,自创办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累计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毕业生对工作整体满意度为95%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总评价满意度稳定在92%左右。学院注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以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为立足点,重点发展包含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与新媒体等IT类专业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培养适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院专任教师68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1%。兼职教师170人。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人才,教师有来自公办高校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海外的留学归国人员,还有来自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学院携手国外大学联盟,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近百所知名大学联合实施“本硕连读”留学计划和交流计划。学院的教学紧贴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沿,同国内国际顶尖的IT企业合作及课程嵌入,同微软合作校园IT计划,IBM合作课程嵌入,软件测试巨头Parasoft合建软件测试实验室,苹果公司共建iOS开发实训基地,华为合办“华为创新实验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经过18年的发展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在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和“民办高校质量工程”引领下,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大力提升内涵建设和育人质量。学院现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创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协同育人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协同育人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5个省级特色专业, 73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文化大赛,获奖数量与层次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校园景色秀美、书香浓郁,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达120余万册;拥有高水平教学实验室近百间;建设有高标准学生公寓,所有宿舍均装配空调、热水器,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体育设施完备,后勤保障有力,是师生治学读书的理想之所。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和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秉承“明德日新、知行合一”的校训,广州软件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坚持自身办学特色,加快推进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学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把广州软件学院建成一所在同类院校中具有比较优势和品牌特色的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2021年1月更新)
  • 学校简介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始建于1925年,前身是廉江县立师范学校(后更名为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2016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90多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与具有30多年大专办学历史的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整合设立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作为广东省第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与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实行一校两牌办学。学校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以培养、培训优秀的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同时大力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学校是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核试点院校,涵盖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电子商务数据分析、母婴护理、幼儿照护等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学校是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湛江分中心筹建单位,广东省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省级培训基地,广东省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共建单位,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广东省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湛江市幼教协会发起单位,湛江市“南粤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学校曾荣获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集体、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单位、湛江市文明单位标兵、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者钻石合作单位等荣誉和称号。 学校现有湖光校区(主校区)、赤坎校区、遂溪校区及廉江校区四个校区。其中湖光校区(主校区)位于文化氛围浓郁、各类院校云集的湛江教育基地,建成区占地面积835.34亩,另有预留土地近50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多万元,固定资产总值近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78万册,建有专业实训、实验室290间。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38名,其中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数90多名,具有硕博士学历学位教师254名,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进站博士4名。 学校秉承深厚的历史积淀,强化优势专业,做精师范专业,做强特色专业,发展新兴专业。现开设有: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年制)、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商务英语、应用电子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烹调工艺与营养、应用英语、文秘、社会体育、社会工作、家政服务与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38个大专层次专业,面向全国17个省区招生;同时招收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及普通三年制中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另有学前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商务英语等四个成人函授大专专业。2019年以来,学校全面参与高职扩招计划,20个校外合作办学点。2021年3月,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成立湛江乡村振兴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助推湛江乡村振兴。学校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与应用型专业建设并举的理念,加强与幼儿园、中小学的合作互动关系。拥有2所附属幼儿园,湛江市第一幼儿园、廉江市第一幼儿园、湛江市第八小学、湛江市麻章二中、广东省公安厅幼儿院、深圳市博才半岛教育、香港华南教育集团等100多个教育实习基地,拥有广东龙力电器、沃尔玛、湛江御唐府、湛江民大喜来登酒店等一批应用型专业实习基地。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学生连续8年受邀到博鳌论坛“为元首做菜”。 2020年学校在“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从C类院校跻身B类院校考核,取得全省第26名的好成绩。近几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为70%。2020届毕业生“插本”升学率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排名第一,毕业生就业率近几年都在95%以上。近三年来,依托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全省学前教育,举办幼儿园园长培训,共培训幼儿园园长10000多人。 学校教书育人成果显著,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师、曾宪梓基金奖、市级“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180多人次。其中1人被聘为湛江市人才驿站高层次专家。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 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广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东大中专学生舞蹈大赛、歌手大赛及“岭南杯”英语写作大赛等各级各类比赛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学生获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项目11项,获资助总经费达35.5万元。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近三年先后承担了170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其中省级以上课题40多项,市级课题近30项,校级培育课题90项,横向课题3项。其中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立项数量居全省8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第6名,2020年首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专项项目及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乡村振兴)项目,学校教师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多篇,主编出版著作、教材近40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9项。年平均科研经费近200万元。此外,学校近年来主办或承办了“2018湛江动力系统会议”“2019年广东省数学会高职高专分会年会”“广东省(广州)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粤港澳应用数学中心湛江工作会议暨航路规划专题研讨会”等多场重量级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叶向东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江松院士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或指导,大大提升了学校乃至湛江在国内学术界的知名度。作为广东省唯一受邀高校参与国家卫健委主办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李晓培书记、校长受聘为婴幼儿照护服务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专家小组成员。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先后有澳大利亚杰尔顿市政府代表团、英国朴茨茅斯市政府代表团、英国朴茨茅斯大学、加拿大列治文景朗蒙特梭利学校代表团、泰国格乐大学、泰国南邦皇家大学、泰国兰塔纳功欣皇家理工大学、菲律宾圣堡罗大学、韩国中部大学、澳洲MCIE等10多个外国团队与我校进行交流互访,并就教育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师资培养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目前有30多名教师在国(境)外攻读硕、博士学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秉承“笃学、笃行、致真、致远”的校训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教融合战略等机遇,立足湛江,面向广东,服务全国,努力建成全省领先、环北部湾地区一流、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
  • 深圳大学深圳市
    学校简介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深圳大学198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建校39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20多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实现了从本科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的转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现有粤海、丽湖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7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97.1万平方米。学校教学资源丰富,科研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亿元。图书馆馆舍90512㎡,全校纸本资源442万余册,全文电子图书299万余册,全文电子期刊13.21万种。现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深圳大学现有在校生41164人,其中本科生28425人、硕士研究生11887人、博士研究生561人、留学生291人;现有成人教育学生24714人。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涵盖哲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27个学院,101个本科专业,2所直属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有省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27个。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环境科学/生态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1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世界排名前1%,在中国高校扩展版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位列第32位;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是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ESI进入全球前1‰的学科。学校发起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加盟高校达136所,上线课程761门,选课学校累计765所,累计选课人次突破155万。2020-2021学年本科生获各级各类竞赛奖928项,其中国际级94项、国家级297项、省部级537项。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教职工4001人,其中专任教师2568人(教授602人、副教授751人)、技术人员601人、管理人员832人。有博士后1426人,专职研究人员756人,访问教授99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3人(含短聘9人),外国院士22人(含短聘9人)。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项目与经费增长显著。2021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7亿元;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5项,立项数连续五年居广东省第2位。2021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处于广东省高校前列。SCI收录论文6304篇,SSCI收录论文764篇。获专利授权100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08项。《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在2018年、2020年连续获评“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每两年评一次);《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280所高校签署了协议,开展学生交换、教师研修和科技交流、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本页更新于2022年05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