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2025年夏季高考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联系方式
2024-10-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2025年夏季高考各市、县(市、区)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联系方式

热门院校

  • 青岛城市学院青岛市城阳区
    学校简介青岛城市学院创立于2004年,前身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021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青岛城市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合国际优质资源,提供立足城市、面向全球的教育和公共服务,以独特的国际化视野,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现已加入AACSB全球商科教育联盟成员,成为大陆地区第102位成员高校;在2022软科中国民办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40,青岛第一。学校占地1058亩,设有本科招生专业32个、专科招生专业13个,并建有89个实验室、12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5亿元。学校融合国际优质资源,成立了“国际学术咨询委员会”,由11名国际会员和9名中国会员组成,负责对学生开展授课、讲座等内容,为学校的卓越师资团队保驾护航!同时我们以国内一流大学标准选聘师资,现有专任教师880余人,其中9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87%具有知名企业工作或实践经历,40余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150余人具有海外知名高校背景。在保障学术与教学水平的同时,我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活动的参与感,拥有120多个优质社团,并配备专业老师指导,参考国外高校的社团管理模式和活动形式,每年举办200多场校园活动,在这里,你将经历不一样的大学生活。在就业方面,综合就业率历年来达98%,毕业生就职于字节跳动、爱奇艺、华为、中建、青啤等中国名企及世界500强企业;在深造方面,毕业生遍布爱丁堡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或世界顶尖名校。
  • 学校简介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由交通部于1975年建校,现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在校学生13000余人。设立有港口学院、海事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等五个二级学院,开设了港口机电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群、现代航运专业群、数字商贸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智能网联汽车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应急救援专业群等八大专业群、39个专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处青岛海洋城市的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山东建设海洋强省发展战略,深耕港航物流领域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形成了“以港航物流专业为基础,以服务区域经济为支撑”的专业建设格局,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实力,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高职示范院校、山东省优质院校和青岛市品牌院校。深度融合,发挥校港一体优势随着2019年山东港口集团成立,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进一步放大“校港一体”的体制机制优势,“把学校办到港区,把课堂搬到码头”,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了“学习工作化、实训实境化、学生职业化”。学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山东港航职业教育集团,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立足港航,强化特色专业建设学院依据港航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全面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强化专业建设,全力打造特色专业。现有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群)21个。港机、港电、港管和港工等涉港专业的办学实力在高职教育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港口类专业在校学生比例均位居全国前列。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中唯一的交通运输行业职业建设联系点,是全国仅有的两个港口类考评鉴定站,牵头编制了起重装卸机械1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国家标准、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国家标准和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员职业技能标准等多个社会紧缺的国家标准,获批成为山东省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在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学院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大连海事大学、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创新以“校企互动”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课程改革标准,实现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基于真实案例与项目,选取教学内容,建成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9门。学院与山东港口集团实现深度的人才流通和双向任职,组织教师深入港口一线,跟班实践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结构合理、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并聘请以许振超、张连钢为代表的港口技术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学院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平台优势,建成“山东港口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和“山东省危险货物水路运输从业人员考试中心”。发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技术、物流管理、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的作用,建成全国首个港口码头远景实训室,拥有全国唯一的集门机、集装箱、轮胎吊等为一体化的校内大型港机设备实训基地,投资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流体装卸工实训基地,建成全国263家港航企业实习基地。多元融合,突出社会服务功能学院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员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先后为山东港口集团、中国外理总公司、新加坡海员工会等国内外港航及区域企业培训员工超10万人次,培养社会船员超60000人次。学院建有连钢智慧港口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山东省高等学校港口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高校智慧港口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企业科技攻关,完成了万吨粮仓储量优化改造等130多个技改项目,获得了集装箱轮胎吊供电装置、矿石输送带防撕裂装置等24项国家专利。开拓创新,打造港航人才摇篮学院深度融入山东港口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发展战略,建立了以山东港口集团为龙头,包括国内沿海、沿江各大港口、航运、现代物流等知名企业在内毕生就业网络,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港航物流企业,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学院坚持职业教育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 学校简介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汽车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是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占地1130亩,建筑面积30.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5亿元。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300余人,建有3.5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室124间,实习实训工位65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260处。建有设施先进的捷豹路虎卓越培训中心、戴姆勒铸星教育项目实训中心、保时捷品质实习生项目培训基地、ABB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等高端实训中心,是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培养实训中心、教育部校企合作项目“奔腾ARS汽车维修实训中心”和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74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173人。拥有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服务先进制造专业领军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山东省“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创新团队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省级教学名师和青年技能名师6人、“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3人 ,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省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9人,烟台市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14人。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区域发展的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大力实施“新工科”优先发展计划,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建立了与产业联动发展的专业体系,全面加强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技术、汽车智能控制等专业建设,全力推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制造服务等领域的新兴交叉专业建设。开设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36个专业,其中直接面向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海洋经济、现代物流、健康管理服务、电子商务、新金融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20个。拥有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群)6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专本贯通分段培养专业1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参与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6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6门,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4门。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重要途径,与上汽通用、戴姆勒、捷豹路虎、保时捷、一汽集团、一汽解放重卡、中车集团、北汽集团,万华集团、阿里巴巴、平安保险、青岛海尔、北京现代、博世、大众金岭、巴斯夫、比亚迪等世界五百强”、“大型央企国企”、“高成长性上市公司”等建立了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形成了“订单培养”主导,“准员工”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其中“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占学生数的60%以上,为就业搭建双选平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100%,专业对口率、优质就业率连年攀升,东岳汽车、博世华域等一大批烟台域内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学院。培养了10万余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过硬技能水平和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就是“政行企校,多元互动”的集团化办学特色;“聚焦汽车,紧扣产业链”的专业布局特色;“能力本位,任务引领”的项目化课程特色和“唯实惟新,平而不凡”的校园文化特色。学子们在各级各类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达200余项。“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连续两年获全国一等奖,九年获省赛一等奖,电子赛项、汽车营销赛项等多次在国家及省级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学院已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半岛制造业人才基地、省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学院是教育部等六部委确定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半岛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烟台市工匠孵化基地,教育部国际智能协作机器人培训基地,省市两级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的牵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企校合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学校简介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重内涵强创新补短板上一流”工作思路,立足IT办学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治理体系建设、产教融合、三教改革、三全育人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特别是经过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建设、优质校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提质培优行动,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示范与辐射作用持续增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列。学校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全省首家“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全省“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综合实训基地”,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学校是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中国软件产教联盟、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学生资助管理分会、山东电子学会电子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互联网+“工匠工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山东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学校办有《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报》《山东电子教育》。现有章丘、和平两个校区,占地935亩,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97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9.6万册,电子图书152137GB,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229个;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9908人,校内专任教师45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2%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31%“双师素质”教师占92.25%;建有5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生师比15.12:1。建设有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先进集体7个,省级三八红旗集体1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培养省级教学名师、青年技能名师、优秀教师15人,省技术能手4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学校响应“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国家战略,对接山东“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坚持IT办学定位,贯彻“一体两翼”专业建设思路,对接校外产业园,建设校内科技创业园,形成了以“双园融合、双境互补”为主导,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牵头组建了山东电子职业教育集团、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牵头成立了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山东省计算机学会职业教育发展委员会;主持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项,牵头开发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个,主持开发省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7个、课程标准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有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省行指委、专指委专家委员15人;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三等奖1项,获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青教赛等教学比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学校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财经金融系、数字媒体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开办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80%;开办中职高职“三二连读”专业13个、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3个。现有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2个、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3个、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优质校专业群覆盖专业16个,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专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学校始终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积极打造“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新格局,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新模式,学生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获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4项;获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挑战杯”省赛特等奖2项;是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职院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1项,省赛赛项9项。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健全,出台有《国际化办学指导意见》《国际合作工作指导意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20余项。与德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机构、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30余份。开设“软件技术”“电子商务”专业专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参与中国-蒙古海外职业学院(乌兰巴托校区)建设;与中国“走出去”企业合作建设俄速通和vivo(埃及)海外实训基地2个;签订“校企合作-中德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协议,建设“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德国慕尼黑)师资培训基地”1个,促进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本土化创新。培养“双语双师”教师20人;具有澳大利亚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师4人、评估师4人;德国AHK“双元制”培训师 25人,30%以上专任教师有出国访学、公派留学、研修交流经历。学校已累计培养毕业生53000余人,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秉承“求真达善、致知力行”的校训,“和谐、自强、严谨、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勤练动脑动手”的学风,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连续18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信息技术到山东电院”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波澜壮阔卌三载,继往开来谱新篇。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创造了令人振奋的建设成就。电院人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深耕电子信息教育,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创高职办学新格局,为全面建成“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不懈奋斗。
  •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东营市东营区
    学校简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追溯学院历史,1979年6月,胜利油田师范学校成立;1981年4月,在胜利油田师范学校基础上,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成立。1983年5月,胜利油田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胜利油田教育学院;1985年8月,经教育部备案,石油工业部批准,成立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7月,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胜利油田师范学校、胜利油田教育学院联合办学;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原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合作举办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13年11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市人民政府、胜利石油管理局三方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2021年1月,教育部同意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2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正式设立。学院坐落在山东省东营市,占地面积1174亩,校舍建筑面积37.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96万册、电子图书477万余种。建有石油装备、能源科学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室182个,工程训练中心1个,油气开发工艺与装备、深层致密油气、智能信息处理、化工本质安全与控制等市级重点实验室4个,市级绿色制造与智能控制工程实验室1个。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依托学院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学院现有教职工603人。专任教师505人,其中高级职称19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8%;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37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45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黄河三角洲产业领军人才”1人、“黄河三角洲学者”2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学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生8900余人。学院设有油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文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护理学院等7个教学院,开设石油工程等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法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等工科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现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优秀共享课程2门,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上线课程9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推荐至国家级一流专业评审。“十三五”以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各级教科研项目580余项。获市厅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43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CSSCI论文140余篇;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国家级竞赛中获奖8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84项。在山东省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级竞赛中获奖1150余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29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92项。近三届毕业生中有719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234人考取中国科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研究生。近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2%以上,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围绕“立足东营,融入山东,面向全国,对接石油石化、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化工等行业需求,引领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成一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特色鲜明、省内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坚持“高端”“特色”“开放”的办学思路,牢记使命、培根铸魂,担当尽责、主动作为,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一流学科建设,聚焦产教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培养石油石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致力于成为解决石油石化和新能源领域工艺设计、应用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中心,致力于成为东营市、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