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安徽:高考报名明日启动 除艺考生外其他考生应在5天内报名
2014-12-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除学艺术的学生外,其他高三学生可要注意了。明天起,最大规模的高考报名开始了,除了艺考生外,所有2015年参加高考的考生都要在5天时间里完成报名。

普通文理科考生的报名时间为2014年12月2日至6日,包括少年班、保送生、高校自主选拔录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以及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招生、残疾考生单独招生、职教师资班等。其中,2日至4日为应届毕业生报名时间,5日至6日为非应届考生报名时间。报名时,应届高中毕业生较为简单,由所在中学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花名册统一办理集体报名手续;非应届高中毕业生即复读生和社会考生,则要到户籍所在市、县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普通文理科高考报名结束后,从12月7日开始,中职类招生报名也将启动,为期两天。中职毕业生报名后可以参加三类考试,分别为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毕业生招生考试(即原对口高考中的本科部分);省属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考试(即原对口高考中的高职<专科>部分);未被以上两类招生录取的考生,还可选择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史类或理工类统一考试,包括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单招等。(记者张晓嵘)

相关链接: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庆市唯一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职业高等院校,是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校、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安徽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是第十一届、十二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获评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744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现有实习实训基地200余个,其中生产型实训基地15个,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7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校企合作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个。 学校坚持围绕地方产业优化专业结构,现有机械制造、汽车工程、电子信息、建筑工程、文化旅游、纺织服装、财经物流、农林园艺等服务安庆支柱产业发展的8大专业群38个在招专业,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递进的重点专业建设体系,专业群全面覆盖安庆市首位产业和支柱产业。 学校现有专兼职教师700余人,其中在职在岗教师有正、副教授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硕士200余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省级教坛新秀23人。聘请行业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30余人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200余人兼职兼课。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160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2项、实用型和外观设计专利70项,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40余项,建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学校坚持合作办学、创新发展。作为安庆职教集团龙头单位,学校与安庆市各县区政府开展全面合作,与安庆经开区等12家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展深度合作办学;与安庆环新集团、安徽盈创、安庆新能源汽车、申洲针织安徽有限公司等知名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办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中厂”“厂中校”30余个。学校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加大实验实训条件投入,大力提高实践教学比例,着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学校坚持“人文导航,技术扬帆”的人才培养特色,全面融合安庆近代工业文化、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行业企业文化和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涵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人文素养。 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同步提升,多次斩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荣获安徽省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就业率连续5年高达98%以上。 下一步,学校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地方性、特色化、技能型、高水平”四个核心,坚定不移地按照立足地方、依靠地方、面向地方、融入地方、彰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思路,持续深化内涵建设、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本科专业和本科院校的创建工作,努力建设“区域一流、国内知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 学校简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由阜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办于1956年,1984年教育部首批教育学院,1998年始办高等职业教育,2001年改制更名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对接地方特色产业,确定了“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以教育、医学为两翼,适应地方社会需求,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学校目前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育部“十四五”高校职业本科培育单位,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安徽省首批示范校、高职教育发展标杆校、校企合作典型示范校、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唯一一所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定向培养士官院校。学校坐落于美丽的七渔河畔,临近阜阳高铁站、飞机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有占地面积1115亩,校舍面积38万㎡;设有工程科技学院、医学护理学院、人文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系、生化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等8个教学单位;教职工476人,专任教师40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6人,副高级职称114人,高职“双师型”教师209人;在校学生19000余人。学校常年招生专业45个,覆盖电子信息、医药卫生、文化教育等专业大类,建设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建筑、财经贸易、医药卫生、农业食品5个专业群;现有国家级重点专业、骨干专业8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2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显著提升。“十三五”以来,学校教师共发表各类论文约1092篇,出版及参与出版教材、论著215部,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44项,省级科研项目93项,校级科研项目57项,规划教材建设项目11项,获批发明9项,实用新型专利等107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学生先后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8个,省级一等奖31个、二等奖97个、三等奖204个。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合作,建立了园艺技术服务中心、数控机床服务中心、机电技术服务中心、建筑行业培训中心、阜阳市酿酒工业研究会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平台;主动为行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十四五”时期,学校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职教大会精神,按照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定位,主动适应我省“三地一区”建设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双基”建设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抓手,对标“双高”建设和职教本科设置标准,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职业学校,实现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新突破。
  • 学校简介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首届招生,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按两个代码,面向全国一本线以上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同一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同一学士学位证书。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区南部,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宣城校区规划占地面积3135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宣城校区建筑设计融合徽派建筑元素,通过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目前校区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初步达到比较优越的办学条件,教学楼、实验楼群、计算中心、工程素质教育中心、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区医院及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完备。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宣城校区实行一体化管理。宣城校区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宣城校区专业建设,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以建设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起点,逐渐形成与合肥两个校区互为依托的专业布局。学校负责规划筹建、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培养质量。学校组织精干、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落地宣城,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中坚力量。宣城校区目前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共有23个本科专业,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实现与合肥校区差异化发展。目前,宣城校区有在校本科生9797名。宣城校区办学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已任,坚持标准、坚持质量、坚持特色,已取得显著成效。宣城校区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努力为大学生的“勤奋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宣城校区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创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宣城校区积极组织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近3年来,宣城校区学子在50多个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及以上证书280余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78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37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16项。此外,还获得600多个省级学科竞赛奖项,硕果累累、成绩喜人。办学近十年来,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宣城校区办学平稳有序,学生质量可靠,社会影响扩大,2019届、2020届、2021届三届毕业生就业和攻读研究生继续深造情况良好,2019届和202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95%,2020届毕业生就业虽受疫情影响,毕业去向落实率仍保持在90%以上,其中继续深造率超过32%。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党委、管委会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在宣城市政府与宣城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教学管理、用人机制、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在合肥工业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环境优美、办学模式创新的宣城校区已经崭露头角,正朝着特色、和谐、文明、美丽的一流大学校区奋进,必将为学校建设国际知名的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增添新动力,为国家、区域及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解放军装甲兵学院蚌埠市蚌山区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学院原名蚌埠坦克学院,1978年在安徽省宿县建校,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1982年迁址至安徽省蚌埠市,1986年9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是一所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院校。 她坐落在淮河之滨的安徽省蚌埠市燕山脚下。   学院共设4年制大学本科班、3年制大学专科班、2年制中专班3个培训层次。学院拥有微机监控的教学指挥中心、教学实验楼、电化教学楼、模拟楼和图书馆,给配套教学提供了条件。学院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合理。26个实验室可完成物理、化学、电子、机械、计算机等课程的60多种实验。大型训练场,为每年的学员训练和毕业综合战术演习提供了理想场所。图书馆藏书10多万册。
  • 学校简介淮南联合大学成立于1984年9月,是淮南市政府举办的一所老牌、综合性高等专科学校,是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学校现有教职工43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等副高级职称111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0%,校内专任课教师中各级别“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学校占地面积803亩,共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与制药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医学院等7个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公共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专部等教学机构。截止到2021年10月底,共有各类在校生合计17118人,其中,普通高职类学生10728人,五年一贯制中职学生1894人,电大和成人教育学生4496人。学校共有43个常设专业,涉及12个专业大类,24个专业科类,其中,省级特色专业有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应用英语、大数据与会计、建筑工程技术、口腔医学技术、法律事务、护理、工程造价、机械设计与制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16个,专业设置与淮南市及周边地方产业匹配度达98%,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形式,先后牵头成立了“淮南市职业教育联盟”、“淮南市退役军人职业教育培训联盟”、“淮南乡村振兴培训基地”、“淮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为淮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三五”以来,学校办学条件和功能日益完善,共建有医学、财会、物流、电商、机械电子、化学化工、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语音、酒店管理、学前教育等设备先进的校内实验实训室131个。与省内外100多家知名企业建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共建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300余个。其中,建有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字化工业园生产性实训基地、全国邮政行业培训基地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学前教育等7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1个中德“双元制”培训中心。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质量为重点,紧密对接淮南市智能制造、康养医药、大数据等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积极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先进单位”、“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淮南市文明校园”等3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以上数据截止2021年11月)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