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浙江: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考生必读
2024-07-01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浙江省高考首轮志愿填报将于6月29日-30日进行。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纸质版系列图书(分普通类、艺体类和单独考试招生)已寄发至各地,电子版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查阅或下载,并提供按选考科目、院校地域等条件的筛选功能。

招生计划是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依据,具体应如何查看和使用?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依据报考类别查阅对应计划

报考普通类的考生查看普通类计划。图书公布的是普通类统一招生计划,不包括强基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计划,以及其他不参加统一招生志愿填报的单独录取计划。

报考艺术类或体育类的考生查看艺体类计划。艺术类校考批中,只有事先已取得相应院校相应专业合格成绩的考生方可填报。戏曲类省际联考本科专业安排在校考批招生。省统考批按专业省统考类型(美术与设计类等6类,其中音乐类分4个方向,表<导>演类分3个方向)分类公布,只有参加相应科类或方向的专业省统考且成绩合格的考生方可填报。需注意的是,艺术类(或体育类)兼报普通类的考生,除艺术类(体育类)计划外,还需查看普通类计划。

报考单独考试招生的考生查看单独考试招生计划。单独考试招生计划按报考类别(艺术类、其他类按专业考试类别)公布。考生跨报考类别填报的志愿无效;单独考试招生艺术类、其他类的考生跨专业考试类别填报的志愿也无效。

特别提醒:第二段志愿填报时,纸质图书上的招生计划已经发生变化,考生届时需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浙江省高校招生考试信息管理系统”在线查阅或下载各高校专业剩余计划。

了解计划编排变化备注要点

院校名称左侧四位数字为院校代码,其中前两位为省(区、市)代码。为便于考生快速查阅,普通类、艺术类校考批、体育类提前批和体育类计划根据院校所在省份分省编排,艺术类统考批先按专业省统考类型分类,再根据院校所在省份分省编排。

同一省份内按办学层次(本科、专科)、院校举办类型 (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集中编排。院校同时有本科、专科专业招生的,分开编排本、专科计划。普通类提前录取院校还对综合评价、公安、国家公费师范生、省内定向、三位一体、军校、军士生等计划作集中编排。

考生报考须注意学历层次。学制4年及以上的专业层次为本科,学制2年或3年的专业层次为高职(专科)。“双一流”建设高校、民办学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均已在院校名称后注出。民办学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学校等收费较高,请考生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对照招生章程看清报考条件

对照招生章程看清报考条件

计划图书中选考科目范围要求均以简称公布,如物理-物、化学-化;“&”代表“均须选考方可报考”。考生的选考科目须符合报考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要求方有资格报考。建议考生尽量填足志愿,增加录取机会。

一些院校对考生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有特别要求,并载明于招生章程,其中,部分院校的单科成绩要求已根据院校报送信息在计划图书中简注。请考生务必仔细对照招生章程要求后再填报志愿。

注明“师范”的专业为师范类专业。除部分院校外,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须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明“需面试”的专业,请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先向院校了解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报考。招生中有户籍要求的专业,已在备注中注明户籍要求及相应名额。考生填报志愿时须认真检查本人是否符合要求。非英语语种考生和未参加口试或口试不合格的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须先向院校咨询确认。

考生除查阅各校招生计划外,还必须仔细查阅拟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准确了解院校的办学层次、类型、专业说明、录取条件(如选考科目、外语语种、英语口试、体检、单科成绩、学考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要求)、录取规则、学费、就学地点、颁发学历证书的院校名称及证书类型等详细情况,并向院校咨询确认本人所关心的其他事项后,再决定是否填报该专业志愿,以免因不符合条件而造成退档等问题。招生章程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或各院校招生网站查阅,也可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信息资讯”-“院校章程”栏目查阅。

关注特殊类型招生政策规定

普通类提前录取中的军队院校只招年龄不低于16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至报考当年8月31日)的未婚普通高中毕业考生。填报志愿后,符合条件的考生须根据通知参加相应的体检、面试和政审。军队院校生源不足时,在已军检政审合格且未被录取考生中征求志愿。

空军、海军、民航招收飞行学员已单独提前进行报名和检测,视同已经填报相关招飞志愿,不再公布具体计划,相关考生也无需再填报招飞志愿。

报考普通类提前录取中的公安(警察)类院校(专业)、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的考生,均须已参加公安警察院校招生综合测试且成绩合格方可报考。

报考省内定向招生专业的考生,须仔细查阅并对照计划书简注中的户籍等要求进行志愿填报,特别要注意选择正确的专业代号,避免误报;同时要关注录取工作进程安排,确保在定向招生专业录取期间,根据有关通知要求及时参加面试和体检。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学费的本研衔接师范专业均已标明。公费师范生须与院校、省教育厅签订协议,一般回我省定向地中小学任教(不含杭州市、宁波市的主城区),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公费师范生在研究生一年级课程学习结束后,按学校综合考核成绩排序,在录取当年公布的相关专业履约任教地范围内选择任教地。

特别提醒:提前录取含本科、专科专业。填报普通类提前录取志愿(含专科)的考生,一经被提前录取(包括被专科专业录取),即不再参加后续各类、各段的投档录取(包括专项计划及第一段平行录取等)。


热门院校

  • 嘉兴学院嘉兴市
    学校简介嘉兴学院是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和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本科高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原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此后百年间数易校址,相继在宁波鄞县、杭州建德办学,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学校办学所在地——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学校下设17个教学机构,全日制在校生15900余人,成教本专科生15000余人,拥有附属医院8所、附属幼儿园1所。校园面积166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22万余册,电子藏书230万余册。学校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入选全国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浙江省平安校园、浙江省高校文明校园。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为学校校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朱经武教授为学校名誉校长。学校现有教职工1660余人,全职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9人,有国家级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人才入选者、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有省级重点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专家1人,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学校设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重点(优势、特色)专业16个,省级师范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入选专业1个。拥有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实验教学平台11个。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与美、英、澳、德、日、韩等22个国家(地区)的80多所高校开展联培博士、本硕连读、双学位攻读、交换生培养等合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材料与化工硕士、会计硕士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省级一流学科6个,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15个。《嘉兴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学报,“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工程”。近五年学校教师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5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0余项;获省部级(含一级协会)科研奖励80余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学校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高校的政治担当,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守牢红色根脉,建有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研究中心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全省教育系统党员教育基地、浙江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浙江省高校二级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试点单位、浙江省高校文化校园建设首批试点单位、浙江省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研学基地(嘉兴市)依托高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学校“红船先锋营”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省身文化”品牌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红船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浙江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原创红色话剧《初心》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报道。学校学子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质奖章”、2008—2010年连续三届“浙江骄傲”、浙江省十佳大学生、浙江省杰出志愿者、浙江省第一届感动校园人物、浙江省首届美德学子等荣誉。学校充分发挥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核心区优势、与有色行业联系紧密优势,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产业、企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学校拥有中澳先进材料与制造研究院、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嘉兴市大学科技园、G60科创走廊产业与创新研究院、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信息网络与智能研究院、三江·嘉化未来技术学院等一批科研创新载体。学校被认定为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一批合作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成果获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88个校企合作项目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校创业学院入选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园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学子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高校,2018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连续五年在浙江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中列同类院校第1位。当前,学校正牢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大学”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秉承“方正为人 勤慎治学”校训,践行“求是求真求正”校风,勇猛精进、追求卓越,大力实施“1358”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全力以赴创建嘉兴大学,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一流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 学校简介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属全日制公办高等院校,主办单位为浙江冶金集团(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9年。学校坚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秉承“人本、特色、服务”的办学理念,明确“融入绍兴、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的办学定位,弘扬“明德敬业、知行合一”的校训,践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匠心精神、人文情怀、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浙江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浙江省优质高职院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学校还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省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单位。学校现有梅山、镜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912亩,拥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现设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商贸学院、交通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腾讯云国际互联网学院)、鉴湖学院(纺织学院、黄酒学院、健康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等二级学院(部)。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造价等48个专业,其中有浙江省A类高水平专业群2个、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6个、省级优势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拥有国家级生产型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主持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参与1+X证书试点专业26个,累计获批1+X证书试点项目27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众创空间(省科技厅立项)2个。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97人,博士、博士后(含在读)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国家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负责人2人次,省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能手1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8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带头人1人,省重点实验室带头人1人,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领头人1人,省级劳动模范2人,新时代浙江工匠2名,省级技能大师1人,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首席技师3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专业带头人20人,省青年教师资助人选15人,省金锤奖2人,省首批职业技能带头人1人,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省会计领军人才1人,绍兴市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5人,绍兴市拔尖人才5人,绍兴市教育功臣1人等,拥有一批全国性和省内行业协会(学会)主要负责人。专任教师中硕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9.78%,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85%。2020年,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浙江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鉴于在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学校获浙江省人民政府行政嘉奖1次,教师个人嘉奖1次。学校重视打造“技术技能文化”特色品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大奖。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奖项787项2403人次,其中获省一等奖以上186项572人次。我校毕业生以“好学、肯干、顶用”而深受大型企业和中小型欢迎,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值达98%以上。学校注重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近年来,学校教师累计共立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厅局级项目318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87篇,外文核心期刊论文128篇;授权专利1260项,其中发明专利89项、实用新型专利1159项,其中学生实用新型专利425项;出版专著33部,获得各类科研奖项87项,参与技术标准5项。学校在2020中国高职高专学校排行榜上(武书连发布),其中科学研究得分位列浙江省第三,全国第10名。在“2021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改革活力指数排行榜”中“科技创新活力榜”(分榜),位列全国第18,浙江省第4。2020中国一流高职高专名单(90所)中,学校“创新能力”得分(以人均科研分为依据)位居全国第4,浙江省第3。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政、校、行、企、研与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菲迪大学、腾讯云、慧科集团共建腾讯云国际互联网学院;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绍兴市总工会联合建立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长三角学院;与绍兴市退役军人局共建绍兴市退役军人学院与绍兴市退役军人创业园;与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建立绍兴市知识产权学院等。与绍兴市人社局共建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与绍兴市经信局共建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其中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为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国家级示范性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绍兴市工业设计基地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经信厅)、省级众创空间(省科技厅)。拥有绍兴市重点实验室2个,绍兴市哲社科研究基地2个。与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高校合作,成立了浙江省农业生物资源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省2011计划)绍兴黄酒与营养健康研究中心、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功能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是浙江设计智能与数字创意重点实验室、数字创意智能技术与装备浙江工程研究中心创新网络成员单位。当前,学校全体教职工正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雄心壮志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全面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创新发展。学校正朝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目标而努力迈进。
  • 浙江大学杭州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抗战期间,浙大举校西迁,在贵州遵义、湄潭等地办学七年,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留在杭州的主体部分被分为多所单科性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浙江大学,迈上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亲自联系浙江大学,18次莅临指导,对学校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描绘了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蓝图。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   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7个学部、37个专业学院(系)、1个工程师学院、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家直属附属医院。学校现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等7个校区,占地面积6223440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787万册。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全日制学生60739人、国际学生5596人、教职工9674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2人、文科资深教授1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0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4人。在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中,学校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18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居全国高校第三。   浙江大学紧紧围绕“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核心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涌现出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4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位“八一勋章”获得者、1位全军挂像英模、5位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位“最美奋斗者”和210余位两院院士等杰出典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浙江大学注重精研学术和科技创新,建设了一批开放性、国际化的高端学术平台,汇聚了各学科的学者大师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十二五”以来,学校多项科研创新指标保持全国高校前列,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6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华礼藏》、敦煌学等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今天的浙江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传播与创造知识,弘扬与引领文化,服务与奉献社会,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的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加快走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 丽水学院丽水市
    学校简介丽水学院是丽水唯一的本科高校,是一所省管、市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经学大师孙诒让先生指导创办的处州师范学堂,历经九次更名、六校合并、四易校址。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调研丽水时指示要“抓紧筹建丽水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丽水学院。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列为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2021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教育、农业、护理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单位和“5A”级平安校园。学校现有民族学院(华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生态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商学院、中国青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教学机构,4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3000多人,教职工1100多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7人。学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引才计划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3人,省级重点引才计划专家、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部级人才4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17人。建有院士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各1个。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8个、优势专业2个、特色专业7个,护理学、小学教育、音乐学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十三五”省一流学科(生态学、民族学、机械工程、口腔医学)4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9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省优秀教材4部;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7门。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0多项,横向项目600多项,先后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学校立足地方需求和学校实际,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化地方特色为学科特色,化区域资源为办学资源,在服务和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特色。坚持“两山”铸魂,建设中国(丽水)两山学院,拥有省级智库2个,发布全国首个指南类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牵头组建丽水市农村电子商务学院,建成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中心,全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与实践。坚持“两基”立根,参与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承担“绿谷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全力服务基础教育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坚持“两特”赋能,建有华东地区唯一的民族学院,现有浙江省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少数民族专业技能实验实训基地和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基地,与龙泉市政府共建中国青瓷学院,与泰国东方大学孔子学院共建全球首家“中国青瓷学堂”,全力引领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和青瓷非遗产业发展。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韩国、西班牙、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开展合作交流。与瑞典耶夫勒大学学院合作举办护理学本科专业,成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为数不多的获准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开办国际学生教育,现有来自亚洲、非洲、大洋洲等37个国家的国际学生170多人。与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七所高校建立帮扶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280多人。学校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艺术团荣获中国合唱节金奖、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奖项,清远剧社荣获全国高校“最佳学生社团”称号。少数民族体育特色鲜明,学生多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队获得第五届世界大学生龙舟比赛两个项目第一名。在全国“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评比中荣获“行星级”优秀作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成果丰硕,荣获全国优秀团队、风采大赛冠军等多项荣誉。志愿服务水平更上新台阶,校团委获全国首批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内涵建设,内部治理”的主题主线,作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提出了“特色发展、重点建设、人才强校、文化铸魂”的战略方针,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努力办一所“让丽院师生更自豪、让丽水人民更满意”的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明德笃行”的校训,弘扬“爱国爱校、唯实唯先、自立自强”的丽院精神,勇担使命,攻坚克难,坚持高质量内涵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服务绿色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 浙江树人学院杭州市西湖区
    学校简介浙江树人学院创办于1984年,是一所由浙江省政协创立、省教育厅主管的社会力量办学本科高校。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视察学校,高度肯定了学校的办学道路并提出了殷切希望。办学38年来,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已培养出9万余名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人文素质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学校现有杭州拱宸桥与绍兴杨汛桥两个校区,占地123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设有院士领衔的树兰国际医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在校生1.7万余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2.2亿元,图书馆藏书184万余册,电子图书约96万余种。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应用型试点示范建设学校,在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连续多年荣获第一。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学科涵盖医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工学、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基础扎实、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4个省一流学科,教育部高校思政创新发展中心、教育部白俄罗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和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省行业平台,1个省创新团队,25个校级研究机构及平台。开设50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其中1个国家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优势专业,1个省优势建设专业,4个省新兴特色建设专业,3个省特色建设专业。“浙江省污染暴露与健康干预重点实验室”为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战略需要,学校正加快建设交叉科学研究院、“医工信”研究及现代服务业基地等平台。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2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800人,博士200余人,博士占比26.5%,正高职称教师近100人。近年来,学校引进与培养了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共70余人。目前,学校聘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杰青、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0余人,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学校致力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建有院士领衔的“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树兰国际护理学院”“绍兴黄酒学院”“万科随园养老学院”“绿城智慧物业学院”“钢结构绿筑行业学院”等12个行业学院,智慧康养产业学院成为浙江省首批21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之一。通过校政企协同,产科教融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61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个,教育部高教司“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9项。学校注重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有机融合,建有“一园三区两空间一中心”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空间,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夺取一等奖,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等各类大奖。近三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奖8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创业率保持在全省本科院校前十位。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有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入选全国民办学校党建特色项目建设基地、省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培育创建单位,获批2个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近几年,连续获得浙江省高校新媒体综合竞争力十强、浙江省教育新媒体创新奖。通过构建两校区一体化育人格局,以“新思想导航”工程、“四季树人”校园文化建设、班团成才堡垒建设、“易班”平台建设等为载体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与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泰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70多所院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重视卓越人才培养,鼓励有志继续学习深造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学校始终不忘“为国植贤”的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校训,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举措,力争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社会力量办学的“重要窗口”。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