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吉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10-06-23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根据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和考生高考成绩的实际情况,经省招生委员会研究确定,吉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第一段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确定如下:

吉林省2010年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科类/批次
重点本科
普通本科
独立学院、民办本科
文史类
517分
425分
346分
理工类
530分
427分
366分
文科体育类
 
300分
280分
理科体育类
 
260分
240分
文科艺术类
 
276分
224分
理科艺术类
 
277分
238分

  吉林省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已确定 。

  根据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安排和考生高考成绩的实际情况,经省招生委员会研究确定,我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下:

  (一)文史类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重点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17分

  普通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25分

  本科第三批(民办、独立学院)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46分

  (二)理工类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重点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530分

  普通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427分

  本科第三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66分

  (三)体育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文科体育类普通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300分

  本科第三批(民办、独立学院)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80分

  理科体育类普通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60分

  本科第三批(民办、独立学院)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40分

  (四)艺术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经教育部批准的31+8所本科艺术类院校,由学校自行确定录取分数线及录取名单。其他艺术类院校及专业最低控制分数线为:

  文科艺术类普通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76分

  文科艺术类民办和独立学院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24分

  理科艺术类普通本科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77分

  理科艺术类民办和独立学院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238分

  (五)军事院校及国防定向生、公安、司法院校(专业)体检线

  提前批录取的重点军事院校和重点普通高校(国防定向生)执行重点控制分数线;提前批录取的普通本科院校的国防定向生执行普通本科控制分数线;军事院校指挥专业生源不足时,在同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下降20分参加军检。

  公安、司法院校专科体检、面试和体能测试最低控制分数线理科为286分;文科为256分。

  (六)专科录取分数线

  今年继续实行分两次填报志愿、两段录取。专科批次和民办专科批次在8月4日至8月6日填报志愿。参加第二次填报志愿和第二段录取的考生为第一段没有被录取的考生。因此,普通专科、民办和独立学院以及体育类专科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待考生填报志愿后确定。

分数线:

·

 ·



  

热门院校

  •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长春市朝阳区
    学校简介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光电为特色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大学。学校始建于2001年,原名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光电信息学院,2002年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2004年4月,经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层次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并更名为长春电子科技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光电为特色的应用型理工类院校,是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一所电子科技类大学,在全国光电电子通讯类民办大学中排名第一。依托于“中国光学英才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专业优势,长春电子科技学院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瞄准国家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立足吉林省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学科专业布局,凸显光机电算等优势专业,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重点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光学之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中科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会林先后担任学校名誉院长。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吉林省文明校园”“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2年学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排行榜全国民办大学(Ⅰ类)第16位,被评为“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学校迄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考研率和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吉林省同类院校前列。长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一大批毕业校友成为工程师、设计师和中高层管理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先后有2100余名毕业生考取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学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学校以工科为主,工、理、文、经、管、艺术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下设9个教学单位, 37个专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以“四新”为驱动,紧扣国家、省政府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改造传统专业,面向新技术、新业态设置智能感知工程、数字经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兴专业,构建了光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八大专业群,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工、理、经、文、管、艺术多科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一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专业、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转型发展示范专业、省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校践行“筑理想、强身体、重能力”的三维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推行“一专多能”,构建技能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实现专业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创设了“至诚职业教育产业园” 中光科技园”“易仔原创网络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采取“探究式学习” “参与研发项目,带研究任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高质量的实践平台+优质的服务平台+个性化的活动平台”四大育人平台,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历年来,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区、社团组织等特色鲜明的教育实践平台得到充分锻炼,在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学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产教融合,着力打造集产、学、研、于一体,互补、互利、互动、多赢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立项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金课”2门。先后与千余家企业合作形成校企合作生态圈,建设136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9个现代产业学院、16个定制、订单班,其中“AI+智慧学习”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为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产业学院。与长春长光精密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共建光电智能制造学院,开设长光工程师定制班,合作建设长光智能广电综合实训基地,与长春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越疆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与长春富晟汽车技术研发有限公司、长春赛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春市施耐利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建达光智能产业学院,与三河市蓝思泰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光电产业学院。此外我校与企业共建定制、订单班,向企业定向输送专业人才,目前设有长光工程师定制班、产品数字化CATIA高级设计、达光智能制造班、达光智能订单班、系统运维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师班、新能源工程定单班、达内实验特色班、光学设计、检测、装调订单班,切实做到了教学与生产结合,专业与产业结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博士引进”“双师培养”、组建学科团队等措施,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已形成了一支以姚建铨院士、姜会林院士为引领、学校自有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教师占比5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比75%。拥有一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人才、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优秀团队。学校立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平台建设,重视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先后成立了“四大产业学院”,努力搭建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6个。近 5 年,学校获批各类科研立项项目334项,发表论文1399篇,出版学术著作41部;获得授权专利414项;启动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428项,授权专利居吉林省民办本科院校前列。学校坐落在吉林省新兴支柱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所在的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与中国中车生产基地毗邻,校园绿树成荫、百花争艳,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是一所现代化的“绿色校园” “智慧校园”。学校建有现代化图书馆、标准田径场、智能化公寓、五星级食堂等,采用节能创新科技,实行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太阳能路灯照明、无线网络全校园覆盖。完善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为师生学习生 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乘势而上,继往开来,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和吉林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恪守“厚德、守正、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在建设具有光电特色的高水平现代产业大学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 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市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学校简介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2021年1月15日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专科层次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是一所具有通用航空产业特色,以培养航空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以培养智能制造、交通运输、现代服务与教育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辅,服务省内乃至全国航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吉林市职业教育园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48万平方米,园区内现有12个公共实训基地,门类齐全,可以辐射通用航空领域大部分产业方向,另有文体活动区和生活区11万平方米左右为中高职共享。学院目前开设空中乘务、民航运输服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飞机电子设备维修、飞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地面设备维修、民航通信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无人机测绘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焊接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航空物流管理、学前教育、大数据与会计、护理等17个专业。2021年首年招生实现开门红,学生规模1600余人,创省内新建院校首年招生人数之最。结合职教园区现有专业优质资源,学院计划5年内逐步调整与增设航空运输类、航空装备类、航空服务类等30余个相关专业,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以上,形成航空类办学特色。 吉航职院将通过“稳步运行、规模拓展、提质创优”三个阶段实现快速发展,努力将学院建成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同步、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的省内知名高职院校。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借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有利契机,积极推进中高职合作、专本合作、职普沟通、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学校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探索吉林市职教园区与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双区一体化”发展模式,使专业服务行业、学科服务产业、学校服务区域,形成高职引领、中职为基、中高职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逐步将通航职院打造成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型学院、同区域航空产业相融合的产教融合型学院、人才培养灵活高效的创新型学院,引领全市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市南关区
    学校简介巍巍东师,根溯延安。1945年10月25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延安大学校院主要领导干部,指示学校向东北迁移,创办“新型的东北大学”。1946年2月东北大学在本溪建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7月定址于长春。1950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96年9月成为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选国家教师教育“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两区办学,专业合理。学校现有自由校区和净月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26997人,专任教师1671人,其中教授511人,副教授645人。学校设有22个学院(部),81个本科专业,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以及2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   特色鲜明,成效斐然。学校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建校70余年来,形成了“为基础教育服务”的鲜明办学特色,被誉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校长成仿吾提出了为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办学思想,学校首开中国高师函授教育之先河;80年代,学校主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走出了一条享誉基础教育界的“长白山之路”;90年代,实施“优师工程”,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教师;进入新世纪,启动实施“教育家培养工程”,探索“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优师工程”和“U-G-S教师教育新模式”先后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科研强校,成果丰硕。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近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7年9月公布的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6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19位、211院校之首。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A类学科6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获评A+),B类学科15个。34个学科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学校现有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4个部级重点研究基地,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所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四项,其中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两项、统计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成果获此殊荣;获得第七、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四项,其中历史学研究领域的三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一项成果获此殊荣。   开放办学,助力发展。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9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5年,与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了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纽瓦克学院。学校在韩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蒙古建立了孔子学院。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及外交部分别在我校设立了“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华文教育基地”“教育援外基地”“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设在我校。   群星璀璨,人才辈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词作者公木(张松如),作家萧军、吴伯箫,文学史家杨公骥,语言学家孙常叙,历史学家李洵、丁则民、林志纯,教育学家陈元晖,音乐家马可、吕骥,病理学家白希清,数学家张德馨,核物理学家王琳,地理学家丁锡祉,鸟类学家傅桐生,中科院院士生物学家郝水,新中国学校体育创始人之一杨钟秀,大型团体操编导艺术家杨瑞雪、“红色理论家”郑德荣等著名学者,都曾经工作生活在这里。建校70余年来,学校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强师报国,求实创造”的东师精神,共为国家培养输送各级各类毕业生30余万人,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包头九中教师陆家羲、感动中国的支边教师冯志远、全国模范教师郭力华、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全国十杰教师马宪华等。同时也培养了著名生态学家郑光美院士、物理学家孙昌璞院士、地理学家刘兴土院士、著名作家张笑天等为代表的各类人才。东师人“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承典塑新,力行致远。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东北师大将以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践行“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推进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进程。
  • 学校简介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中国人民银行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是我党在东北创办的红色金融教育基地,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是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税务本科大学。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收藏纸质图书166万册,电子图书127万册,外文原版期刊84种,中外文数据库63个。自然、典雅、厚重、博大的校园环境和宽敞、明亮、向阳、舒适的学生公寓,为莘莘学子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软科2021年大学排名中,位列财经类大学排名第23;在校友会2021吉林省大学排名中,位列第9。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为目标,着力推进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75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坚守 “为党和国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财经英才”,培养输送了10万多名奋战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上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金融、财税等重要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业界精英、行业翘楚,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作出了积极贡献;有第一个会计学女博士、第一批金融学博士等任教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985和211高校的专家学者,他们传承血脉,继续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财经人才。学校现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近14000人。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商务设计竞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学校着力搭建起“思想充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的德育教育平台,涌现出一批致力社会爱心事业的公益典型:连续24年照顾孤寡老人“爱的接力”团队、“妈妈老师”吕金华、全国“十佳孝贤”之首张尚昀、连续22年的“代理妈妈”、“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张爽……书写了吉林财经大学学子爱心奉献的感人佳话。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着生源和就业优势,毕业生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质量,年度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以上,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口碑,被誉为“银行家的摇篮”“税务系统的黄埔军校”。学校坚持学科立校,着力构建“突出优势、扶持新兴、坚实基础”的学科生态体系,形成了以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为主体,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特色。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吉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8个,其中“一流学科A类”1个,“一流学科B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A类”1个;“优势特色学科B类”5个;经济学科为“2019年度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审计、金融、公共管理、保险、新闻与传播、图书情报等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7个;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是吉林省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新文科实践项目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7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10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吉林省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吉林省高校“金课”建设项目7个,省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省级高校“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门;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门;省级实践教学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4个。学校是唯一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项目的省属高校;是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示范性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亚泰工商管理学院为“中国十佳MBA商学院”。学校坚持以人才兴校为重点,在波澜壮阔的办学历程中,精英荟萃,名师云集,著名学者、专家袁孟超、余性元、王思立、赵希献、胡继纯、宋冬林等先后在校任教。学校现有教职员工957人。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规划评审专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经济与贸易类、统计学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等;有省突出贡献专家11人、省拔尖人才10人、省教学名师6人;列入吉林省“18条”人才政策分类定级人才77人。学校坚持以科研创新为抓手,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建有中宣部重点支持建设的“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有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3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学校主办《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其中,《当代经济研究》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财经大学主办的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的会刊,现为中宣部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业类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税务与经济》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近年来,学校有十多人次受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在省委、省政府、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重大规划、重大决策、重要文件起草制定中发挥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吉林振兴发展需要,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重点在金融、财税、产业经济等领域咨政建言,有40余项决策咨询成果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一些成果推广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等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5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年开启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目前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举办会计、金融和电子商务专业3个本科办学项目。2002年起选派优秀本科毕业生赴日本帝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1年起与北海道文教大学等3所日本大学开展本科生“2+2双学位”研究生“2+1”留学项目,2007年起与京畿大学等6所韩国高校开展“3+1”留学项目。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学校目前为“吉林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资格院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实施院校。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吉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吉林、面向全国、服务经济主战场,坚持“两个更加合理”(专业结构更加合理,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更加合理),“四个显著提升”(学科整体实力显著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四五”稳步开局,各项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成绩。学校被确定为吉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组织育人方向承建单位,1个学院被确定为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节专题党课入选全国“精品党课”;一个党支部在教育部办公厅举办的两届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活动中,获微党课特色作品、推荐展示十佳精品成果各1个。有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1个全省党建标杆院系,3个全省党建样板支部,1个“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全省高校精品e支部。1人入选全省十九大宣讲团成员,9名同志被评为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37名老党员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风雨砥砺继承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坚守“尚学致用、择善鼎新”的精神,发扬“善治、善教、善思”的校风,传承“正己、正学、正人”的教风,弘扬“唯真、唯志、唯行”的学风,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建设国内一流财经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 学校简介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于2015年经省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1962年建校的原长春幼儿师范学校和原长春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组建)。是省、市政府重点扶持建设的全省唯一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合隆镇)长春职教园区内。学校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3000万元;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艺术楼、体育馆、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餐饮中心等教学、生活场所。学校目前拥有160余间专业级的舞蹈室、画室、排练厅、琴房、实习实训模拟室等馆(室)。2018年启动了学校的二期工程规划和建设。2016年学校纳入高招序列以来,参与吉林省单独招生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面向全国十八个省招收高中毕业生。学校目前开设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4个师范类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3年制)高等专科,初中毕业生(5年制)高等专科,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数5400余人。下一步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将新增早期教育、康复教育等相关专业。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70%以上教师学历在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95人,省级骨干教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含专业带头人)29人;学前教育优秀团队1个,学校教师参与编写的幼教专科教学大纲、主编的十余种教材均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使用。为了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需要,按照“双师”和产教互动的原则,还聘请了由幼儿园园长及骨干幼儿教师及高校相关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外聘教师40余人。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让学生更出彩、让教师更幸福、让学校更发展、让社会更认可”为遵循,不断地推进学校的转型升格和改革发展。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以“办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目标,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教研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面向全体、分层教学、任务驱动、科研引路、人人成才”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实施“四全两发两突出”的育人模式,全开放办学,全开放育人,全过程管理,全要素养成;发掘潜能,发挥主动,突出能力,突出个性的育人模式,坚持以做好“四个服务”为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面向社会,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形成规模、质量、效益、品牌同步发展的局面,成为长春市职业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学校将努力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长春市东北亚区域性教育中心的名牌学校。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