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路高考 ——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智能推荐 一键填报
首页高考资讯
山东:高考招生填报志愿指南
2014-06-27 作者:学路网
高考专业1V1咨询,助力报考,赢在起跑线

依据山东省教育招考院排定的高考进程,6月29日首先开始填报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志愿和艺术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志愿,山东省教育招考院专家提醒考生及家长注意:今年高考网上填报志愿主要有九个步骤。

第一步:

阅读招生计划和有关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分为首次公布的计划和征集志愿计划。首次公布的计划分类刊登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印发的《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中(以下简称《填报志愿指南》)。从提前批开始,每次录取后公布的缺额计划为征集志愿计划,征集志愿计划填报志愿前在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www.sdzk.gov.cn和www.sdzs.gov.cn)公布。

第二步:

填写志愿预填表。正式填报志愿前应将所选择的院校及专业填写到相应的志愿预填表上(《填报志愿指南》中附有志愿预填表样表),并对照招生计划进行认真分析核对,确保所选择的志愿信息准确无误。志愿预填表应根据每次填报的各个批次分别填写。上网时应按照志愿预填表上的内容进行填报,以减少操作时间,提高准确性。

第三步:

登录招生考试信息平台正式填报志愿。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山东省普通高考填报志愿网址:http://wsbm.sdzk.gov.cn,出现“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界面后,点击“考生点击此处进入平台”。

第四步:

点击“网上填报志愿”进入填报志愿界面,在本界面中,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填报志愿说明,了解操作流程、填报志愿时间安排及相关要求,然后再登录系统。

第五步:

登录志愿填报系统。考生使用身份证号和报名时设定的密码进入系统。可尝试通过“密码找回”功能找回密码,如找回密码不成功需本人持身份证、准考证等到报名县(区)招办办理相关手续,重新设定密码。若考生既参加了春季高考又参加了夏季高考,填报志愿时要分别选择春、夏季高考填报志愿系统,分两次登录系统分别填报。

第六步:

填报志愿信息。选择要填报的批次进入填报界面(例如,你要填报理工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志愿,就点击“理工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志愿”,进入理工类本科一批第一次志愿界面)。按照志愿预填表上的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对应的志愿栏内,每个志愿要与志愿栏一一对应。

院校代号(四位数字,第一位为大写字母)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系统自动将你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显示出来。这时,考生要仔细核对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是否正确,如果不是所要填报的院校或专业,或出现红色字体提示“请正确输入四位院校代号”或“请正确输入两位专业代号”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修改为正确的代号,以免张冠李戴。

省教育招考院提醒考生,当一个志愿中有多个院校时,填报的院校数可以少于设定数量,但要从第一个开始依次填报,不能空着前面的院校而直接填报后面的院校志愿。当某一院校在同一个批次有多类招生计划,如普通计划、民族预科班、走读、中外合作、农村专项计划等,不允许在一个院校中同时兼报相关专业,须在多个院校志愿分别填报。

第七步:

提交保存志愿信息。填好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后,都要点击“提交保存志愿”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

点击后,系统要求输入登录密码(防止误操作和他人操作),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提示:志愿信息已经提交保存成功。

第八步:

查看志愿信息。完成填报并提交保存志愿后,应进入“志愿查看”,检查所报志愿是否完整、准确;如有打印条件,也可打印所填志愿备查。

第九步:

退出系统。把需要填报的志愿全部填报完毕、检查无误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退出”按钮,退出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关闭填报志愿页面,同时关闭浏览器。

系统不允许考生在同一时间重复登录,也就是考生登录系统后,就不允许再用同一考号在同一时间另外登录。如果因为停电、断网、死机等原因中断了系统操作,要等十分钟后再重新登录。

省教育招考院提醒考生:今年是我省第二年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志愿的批次有部分调整,要注意平行志愿设置、相关录取政策、填报志愿时间安排。考生在填报前应认真阅读“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说明”,其中对填报志愿的要求以及一些有特殊规定的院校和专业进行了提示和说明,对志愿填报至关重要。特定类别的考生,如高水平运动员、三侨生、民族预科班、农村专项计划等要参看相关的招生政策和对应类别的招生计划,同时也应参照招生学校的招生章程。



  

热门院校

  • 学校简介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位于美丽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市经济开发区,占地500余亩,净资产额5.5亿余元。学院于2002年4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设立,为聊城大学二级学院。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2005年8月聊城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将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聊城教育学院、聊城师范学校并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实现了优势互补,优化了资源配置。学院系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面向社会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生源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在校生9189人。目前设有中文、经济管理、外国语、教育、数学与信息工程、影视传媒、化学生物、机电工程、音乐表演、美术设计、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等12个系(部)。现有34个本科专业和16个专科专业,以工科为主,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严格教学管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依托聊城大学综合实力,共享聊城大学师资、实验、图书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中级及以上职称,同时聘请相关行政管理单位专家及企业技术骨干为学生授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案例教学。学院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82个,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齐全的教学设施:高速宽带校园网、多媒体教室、高级视听语音室、各类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实训室、大规模琴房、画室以及国家二类田径场、球类场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学院图书馆是国家首批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会员馆,现藏有古籍图书1340册,其中:明版线装图书6册、清版线装图书1334册。另外,还藏有:民国版的线装图书1028册,1949年后线装图书670册。是山东省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馆藏古籍成功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学院注重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幽雅,风格独特,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学生餐厅为“山东高校标准化食堂”,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 学校简介窗体顶端青岛黄海学院创建于1996年,是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设有国际商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大数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国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大学体育教学部等13个教学单位。开设70余个本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占地面积1720亩,建筑面积85.69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教职工1726人。办学26年来,为社会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党建引领 健康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2016年在全省民办高校党建培训班介绍经验;2018年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山东省首家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民办高校,首批获评山东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校第一家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教学部;2019年艺术学院教师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获评“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获评“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区位优越 特色育人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核心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山海相间,气候宜人,宜学宜居。学校秉承“知行合一”校训,遵循“惟德惟能、止于至善”校风,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学风,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道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精心打造学生德、能培养的特色平台,依托学校国学院、孔子学堂、雷锋纪念馆、博物馆、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着力打造“以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以雷锋精神红色文化育人、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以创新创业文化协同育人”的四文化育人特色。 硬件齐全 实践育人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6亿余元,馆藏图书295万余册,中外文期刊830种;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多功能体育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标准塑胶运动场、足球场、荷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室内乒乓球馆。建有博物馆一座,设中华古砚馆、汉画像砖展馆、古陶瓷文化展馆、奇石观赏石展馆、航空展馆等主题展馆。现有藏品8000多件,包含文房、明清字画、古籍、陶瓷、青铜器、汉画像砖、竹木牙雕等十几个门类。校内建有2个人工湖,素有杭州“小西湖”之称。春季樱花漫道,夏季杨柳依依,秋季丹桂飘香,冬季诗情画意,校园四季如画。 学校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能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建有智能制造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工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财经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艺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护理与健康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学前教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公共实验教学中心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学校目前共建有校内实验场所174个,实验室总面积2.5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近12000台套,学校实验室覆盖了现有的所有专业,覆盖比例达到100%。 学校建有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括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电工、焊接技术、钳工技术等6个实训基地;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4个,每年可接纳实习学生3000余名,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需要。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是青岛市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2015年11月曾作为全国职业院校规范管理推进会暨集团化办学现场交流会的观摩现场。 师资优良 科研显著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适应多样化办学需求,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校地、校企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博士、硕士占85.2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40.26%。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学者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省市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席技师等45人,省青年创新团队3个、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改课题14项,主编教材和出版专著61部。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级项目94项,与企业签订横向课题14项,教师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国际三大检索收录120篇。获省厅级科研成果奖励12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70项,有省级“十三五”高校科研创新平台1个。 教学改革 质量为本 学校着力培育与打造亮点特色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物流管理、工程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经济统计学、环境设计等5个专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为青岛市重点培育学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为青岛市校共建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物流管理、工程管理、电子商务5个专业获批山东省2019年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引进了超星泛雅网络、智慧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3大平台近1000门课程已经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其中,智慧树平台120门课程、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83门课程已经作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辅导教学资源。出台《青岛黄海学院网络课程工作规范》,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0门。 学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通过开展与参加各类学科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近三年,师生在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累计获奖1735项,其中参加数学建模大赛连获佳绩,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山东省一等奖36项,三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优秀组织奖”。多人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发展特色体育项目—荷球,连续四年蝉联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冠军,学生连续多年代表国家队赴荷兰、匈牙利、印度等国参加国际比赛。同时,学校多次承办全国五人制足球赛、全国毽球比赛、全国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全国花样轮滑等比赛、全国学生荷球锦标赛等比赛。 “新时代中国平衡与充分发展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思政教学部入选山东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雷锋纪念馆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被评为山东省校园文化品牌项目。我校荣获第五届青岛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 2016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山东省商务厅省级外贸新业态主体认定,获批山东省跨境电商实训基地;黄海e代人创客空间也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三批众创空间;获评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 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8年中国民办大学创业竞争力300强排名中位列榜首 。 助学帮困 制度保障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建立健全了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实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信用助学贷款及学校奖学金、助学金、校企合作奖学金、求职补贴等“奖、助、贷、减、免、缓”助学帮困政策,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奖助学金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勤工助学活动实施办法》《特困生临时补助金制度》和《特困生学费减免政策》等相关资助政策,以帮助困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健全了就业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建立订单培养、就业准入制度,创立毕业生召回制,形成完善的实习就业全过程服务体系,为每位毕业生打造了就业绿色通道。 学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以工匠文化实践育人。学校坚持知行合一,倡导学以致用,积极打造由工程训练中心、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大数据实验中心(与华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工作室等构成的“大国工匠实践育人平台”,与华为、青岛港、海尔、海信、北海重工、上汽通用五菱(青岛)、阿里巴巴等100余家公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各项政策措施为学校高就业率保驾护航,赢得了国家、省市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砥砺前行 硕果累累 办学26年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毕业生。学校荣获全国示范学习服务中心、全国先进社会组织、首届黄炎培优秀学校、首批全国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示范校、教育部思政司全国首届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学雷锋基地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中华诗词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微课比赛优秀组织奖、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山东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21年度全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齐鲁诗教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中国高水平民办大学校友会排行榜榜首等社会荣誉。 窗体底端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市荣成市
    学校简介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之城——山东威海,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国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推进依法治校为手段,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四大发展战略,稳步向建设“双高”院校目标迈进。专业贴近需求,海洋特色鲜明。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海洋水产食品、船舶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人工智能物联网、药品与医疗器械七大专业群,目前开设了水产养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船舶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会计、港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33个专业。建有2个省级品牌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搭建成长平台,推进“名师工程”。实施教师成长工程,制定了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专家5个阶段“阶梯式”发展标准,搭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拥有4名二级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名师、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建设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通过名师引领提升师资队伍整体专业水平。设施设备先进,办学条件一流。设有航海模拟实训室、轮机模拟实训室、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微藻饵料藻种培养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图书馆、体育馆、报告厅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功能先进,为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锻炼体魄搭建了平台。打造科研平台,增强服务能力。建有“山东省船舶控制工程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船舶智能装置与系统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海洋经济藻类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技术船舶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省、市级科研平台、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各种专利、项目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成立了“威海市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构建科学规范的海洋生物疫病防控体系,1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高效运行,已通过国家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验证,将重点开展海洋生物疫病检测、海洋环境监测、微藻研发、药物分析、饲料加工等技术研究和产业服务,为区域海洋经济创新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实施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对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网络在线培训服务,积极发挥作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威海市技能鉴定所”等培训基地和鉴定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狠抓质量工程,加快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的质量保证机制,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内部质保体系诊改工作实施方案审核通过的22所高职院校之一。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精品共享课程资源库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成立“山东省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利用好蓝墨云班课等数据平台,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广度与深度,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体系。重视创新创业,夯实就业保障。建设运营1万平方米的“大学生双创孵化基地”和省级众创空间,打造了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校为依托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校企合作模式。已在孵企业110家,每天有千余名大学生在此活动,2018年大学生创业项目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银奖,大学生双创协会蝉联两届全国百强创业社团,宋希尧同学荣获“山东优秀大学生创业者”称号,学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被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授予“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学校”。建立党政重视就业、专业导向就业、教学面向就业、机制支撑就业、教师引导就业、学生立足就业、部门专司就业的齐抓共管的就业保障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素养。成立“明德学院”,以“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蓝色海洋文化”三种文化为教育核心,开设60门通识课程,通过传统文化熏陶、职业发展规划、社团活动开展等,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拼搏精神、团队意识、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兴趣,为人生的长跑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深挖红色资源,传承和发扬好永怀精神,构建以永怀雕塑、永怀广场、永怀报告厅、《佩瑜怀瑾》话剧为一体的“一像一场一厅一剧”的“永怀精神”育人格局,思政育人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重点报道,被山东省教育厅《教育工作简报》专版刊登。校政企多方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了由政府、学院、园区和产业龙头企业共同组成的理事会,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机制;作为理事单位牵头成立了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产业、数字经济等3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开展集团化办学;与南京55所、新迈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家家悦集团、成山集团、三星重工等合作建立“订单班”;与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与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海院号”综合实训船;与威高集团、迪沙药业等320多家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与京东集团、亚马逊AWS、共好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分公司等共建4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加强境内外合作。当选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中方理事会常务副理事单位、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德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合作示范项目、中德职业技术教育网对德合作试点示范单位、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职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泰中教育联盟会员单位,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第二批筹建合作院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国际产学研合作联盟威海倡议,与韩国金泉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乌克兰地球仪科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签订合作协议,就人才培养、文化交流等达成合作意向;依托成山泰国项目建设“成山国际学院”,建成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泰国宣素那他分校,参与了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缅甸万宝矿业校区项目,申报了12本工业汉语教材,为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加强党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继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把管党治党与办学治校、改革发展、安全稳定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增强思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构筑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学院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产教融合50强”、“双创100强”,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教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现代渔业职教集团理事单位和副秘书长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基地”、“全国水产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云教学工具示范校”、“'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第二批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海洋与渔业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远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山东省省级现代渔业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基层渔技人员定点培训基地” ,优美的校园环境被评为“威海市花园式单位”。
  • 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市北区
    学校简介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学校现辖市北、黄岛、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17.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10.68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60.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5.63亿元。学校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授权学科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3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4335人。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学ESI全球排名前1%;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2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4个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有教职工2515人,其中专任教师17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1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7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3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工程人才等10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7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人才68人。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9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内254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学校坚守初心使命,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4万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位列省内高校前茅;服务国家战略,一批攻关研究成果应用于高原列车、C919大飞机、北京冬奥会、探月工程、天问一号等重大项目;助推山东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胶东国际机场、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2006年设立临沂校区,设置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8588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7558人,为革命老区发展做出了理工贡献,体现了理工担当。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理工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理工人正肩负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向着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现任领导:姓名职位王亚军 党委书记谭秀森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国华 党委副书记杨兴昌 党委副书记齐德义 党委常委、副校长尹东峰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在泉 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文青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凯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长河 党委常委、副校长金祖权 副校长陈伟 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郭建锋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维 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师资概况:现有教职工2515人,其中专任教师17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14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97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3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项目负责人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级青年人才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1人,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中科院优秀百人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3人,省杰青4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2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省优青4人等。
  • 学校简介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创建于2000年,是一所经山东省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山东省泰安市,坐落在泰山风景名胜区,北依驰名中外的东岳泰山,南临五千年文化发祥地大汶河,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学院现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在校生13000余人。现有普通高职、“3+2”本科对口贯通培养、五年制大专、成人本科、试点本科、网络本科等办学层次。设有服装工程与管理系、服装设计与表演系、艺术与设计系、国际贸易系、财经系、旅游系、信息工程系、机电系和基础部等教学机构。学院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优化专业结构,围绕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调整招生计划,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校地合作和联合办学,实现了招生与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开设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家用纺织品设计、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民族服装与饰品、时尚表演与传播、人物形象设计、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新闻采编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艺术设计、书画艺术、动漫设计、网络新闻与传播、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运营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等33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与工艺、国际贸易等多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出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和技能名师。“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3+2” 本科对口贯通培养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被确立为省级特色专业和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群”“现代商务专业群”等被确立为省级品牌专业群,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为山东省高水平建设专业群。《服装结构设计》《移动电子商务》等几十门课程立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通过教育,改变未来”的使命,秉承“明德尚能、求实笃行”校训,坚持“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办学理念,大力培树文明、专业的“山服人”形象,瞄准“双高计划”目标要求,努力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服装名校。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建立了一支层次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65%以上,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占30%以上。学院大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企业的交流,聘请了多位高层次、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来校执教,并派出多名教师外出讲学。学院承担了山东省、泰安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先后建设了多处大型实训室。学生多次在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先后承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生服装模特大赛等多项全国全省大型赛事,参加了2018年央视春晚演出、“泰山国际登山节”民族服装展演等大型活动。学院与国内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联想集团、阿里巴巴、万达集团、中兴通讯、海尔集团、如意集团、红领集团、康平纳、泰盈科技、北京友谊宾馆、华东数控等100余家知名企业设立了教学实习就业基地或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设了“中兴”“中纺标”“世纪鼎利”“联荷电商”“达内时代科技”“新视觉”等多家企业班,与意大利米兰ACME美术学院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毕业生开辟了进入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公务员队伍、创新创业、专升本、出国留学、应征入伍等广阔的成才通道,毕业生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积极面向退役士兵、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等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成绩显著。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培养质量过硬,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水平的特色高职院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全国纺织服装教育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校园”“山东最具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山东省服装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奖”“最受企业欢迎的山东职业技术院校”“全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等称号。

智能报考

省份
分数
名次